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六十四章 常德會議 文 / 中國神鷹

    馬場失守後,日軍68師團殘部迅速向九江退卻。而16師和18師也被迫休整,運送傷員,補充彈藥。

    日軍駐南昌的34師團聞聽馬場失守,趕緊派出一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大隊北上增援九江,而長江上漂流的40師團一個聯隊也奉命在九江登岸,構築陣地準備死守九江、湖口一線。

    日軍大本營見「神鷹」第二集團軍居然也有這麼強大的戰鬥力,一出手就把自己一個師團包了進去,而且還重創了另一個師團,終於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就是華東這點兵力根本不夠,對付「神鷹」一個集團軍尚且吃力,還要對付第三戰區和新四軍,還有上海周邊的什麼「忠義救**」等武裝,實在是不夠。

    比如杭州的70師團和金華的22師團,兩個師團既要駐防杭州、嘉興、紹興、寧波、金華、衢州等大城市,還要駐防浙贛線和滬杭公路,周邊又有第三戰區的大部隊,根本就不可能調開。

    「神鷹」大舉渡過長江的消息同時也被傳到了全世界,因為第二集團軍中有不少自己的隨軍記者,甚至還要經過嚴格審查的外國記者。他們都想知道,中**隊到底怎麼樣對付日本鬼子。結果……

    結果就是4月5日的全世界輿論全部被吸引了,《中國戰區的全面反攻拉開帷幕》,這樣的字眼無疑是吸引眼球的,各國的軍事家門都在津津有味地品味著中**隊的戰績,一如當初他們品味日軍在中國的戰績那樣。

    結論就是,蔣介石的部隊不行。

    這個結論是東京日軍大本營最高軍事會議做出的。他們還是客觀分析了中國政府軍各部分的戰鬥意志,但是他們對「神鷹」的認識就不一樣了,認為「神鷹」部隊的戰鬥力已經趕上甚至超過皇軍。從近半年的戰況看,「神鷹」一個師的戰鬥力和皇軍一個師團持平,而且其指揮系統效率非常高,在這一點上遠遠超過了中國政府軍,達到了軍事強國的水準。

    最後,日本陸海軍聯合大本營最後的決定是:華中11軍向西發起進攻,牽制支那政府軍第六、第九戰區主力,華東13軍收縮防線,以上海為後背,以滬寧鐵路,滬杭公路為紐帶,以杭州、湖州、宜興、溧陽、溧水、馬鞍山為前線進行整體防禦,守住整個長江三角洲。調關東軍第4軍(轄第1師團,第57師團,一個獨立守備隊,三個國境守備隊和一個坦克聯隊)從大連經海路南下由上海登陸,增援華東方面。命令華南的23軍由韶關進攻江西贛州以牽制第九戰區。

    皖南打得這麼火熱,國民政府幾個戰區自然不好意思袖手旁觀,首先得到好處的就是第三戰區,自從「神鷹」渡江後,駐守閩浙贛三省的第三戰區部隊發現他們對面的敵人彷彿一夜之間就開始北撤,很多縣城的警備司令部、憲兵隊等全部搬空,只留下少數偽軍充充門面。

    4月6日,第三戰區首先開始了光復國土的作戰,為了保證戰鬥順利,第三戰區也拿出了自己直屬的精銳部隊二十五軍為前鋒,這個軍在新任軍長黃百韜的治理下煥然一新,強於野戰近戰,射擊刺殺等科目上面已經在第三戰區嶄露頭角,在上一年的浙贛會戰中,二十五軍就曾多次擔任衢州地區的救火隊,戰績不俗。

    整個4月6日白天,第三戰區部隊就展開兵力分三路向日軍壓縮,東路攻佔麗水後,沿縉雲、永康直逼金華,中路由上饒進攻衢州,西路則在千島湖地區的淳安、建德展開作戰。一時間,日軍長三角洲防線的南翼岌岌可危。

    當然了,第三戰區的部隊在浙贛會戰中損失慘重,新編的部隊戰鬥力並不強,顧祝同為了保存實力也是讓部隊試探著前進,能夠光復國土固然不錯,但是安全還是第一位的。

    比起第三戰區的唯唯諾諾,九戰區的反應就快多了。戰區司令官薛岳率領九戰區八個缺員的軍,開始以長沙為中心向外攻擊。74軍向西佔領益陽,99軍向北經湘陰威逼汨羅,進而迫使岳陽日軍不敢輕舉妄動,58軍佔領平江,對岳陽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身在常德的陳際帆對**這種保守的戰法不太滿意,他決定開始籌劃那個看起來虛無縹緲的長江會戰。因為國民政府的主力部隊經過兩個月的換裝、行軍、後勤規劃,終於開過來了。

    新1軍軍長孫立人不愧是陳際帆的兄長,來得最快,接到命令後,這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很快完成換防,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部隊於4月初到達懷化地區;緊隨其後的是第五軍,全軍對陳際帆不但心存感激,而且都願意在這個常勝將軍的指揮下作戰,先頭部隊200師經遵義向東北方向前進,到達湘西吉首地區待命;新6軍和71軍尾隨其後抵達湘西武陵山區。幾支部隊的總指揮是杜聿明將軍,他坐鎮貴陽命令貴州省主席動員民工為部隊運送後勤物資,協調後方的糧食、油料、彈藥等。

    遠在湘西北常德的陳際帆大喜,部隊終於到了!加上駐守常德的第10軍方先覺部和附近74軍王耀武部,他可以指揮的兵力達到六個軍近15萬人(註:**部隊的編制中兵員數量較少)。這仗,不打都不行了!

    陳際帆得到杜聿明的通報後,立刻給他的兩個副總指揮杜聿明和薛岳將軍去電,約定在常德見面。

    4月7日,江南的第二集團軍先後滅掉116師團和68師團,並擊潰來犯的65師團後,與華東日軍主力對峙於蕪湖、宣城一帶。鐘鼎城迅速調整方案,命令各部搜集整理日軍武器彈藥,除九二式步兵炮和炮彈外,全部交與活躍在橫山地區的新四軍第四師,命令江北派出幹部和警戒部隊,迅速在佔領區各地建立軍管政權,肅清漢奸。沒收日偽財產並維護社會秩序,最重要的是,加緊對佔領區糧食的徵集工作,大量找尋醫生等。

    陳際帆在常德收到老鐘的報告後同意了第二集團軍的暫時休整工作,敦促第二集團軍做好戰前動員和後勤物資準備,並且命令胡雲峰率參謀總部部分人員在航空兵主力機群的掩護下飛抵長沙,再轉到常德開始辦公。

    4月9日下午兩點,常德指揮部辦公室召開了前敵指揮部第一次碰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前敵總指揮陳際帆,副總指揮薛岳、杜聿明、羅卓英,參謀長胡雲峰,新1軍軍長孫立人,第5軍軍長戴安瀾,新6軍軍長廖耀湘,第8軍軍長鄭洞國,第10軍軍長方先覺,18軍軍長胡璉,52軍軍長趙公武,71軍軍長陳明仁,74軍軍長王耀武以及指揮部情報處處長高煥捷(兼任會議秘書)。

    陳際帆親自在指揮部迎接這些民國將星們,看著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地走到自己面前敬禮的時候,陳際帆內心湧起一種驕傲。

    是啊,能夠和他們並肩作戰,光復國土,人生何憾?

    其實這些沙場悍將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對於他們面前的這位總指揮,他們簡直無話可說了,要知道他們當師長的時候,人家不過是一個連長,可人家湊本錢邊打仗,硬生生地在敵後打出了一片天地來,而且屢戰屢勝,又說服軍事委員會策劃戰略反攻,光這份魄力就讓人佩服。

    將軍坐定後,陳際帆首先站起身來,「認識一下,我叫陳際帆,這位是參謀長胡雲峰,情報處長高煥捷,從我們大家坐在這裡開始,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歷史注定要被改寫,諸位以及屬下的部隊都將名垂青史!」

    陳際帆長舒一口氣道:「有人總說,中日兩國國力差距很大,所以我們打不贏是正常的。這句話有道理,但這話不適用於軍人!軍人在戰場上,就是無條件去爭取勝利!戰爭,不是比武較量,永遠不會有什麼對等公平可言!戰敗了,不僅意味著國土淪喪,同胞被殺,也意味著恥辱!所以,我,不自量力地坐在這裡,同各位一道,洗刷恥辱!光復國土!大家幹不幹!」

    「干!」將軍們一起站立。

    「諸位都是抗戰名將,打仗帶兵不含糊,這方面我是放心的。我要強調的是,一旦打起來,我們這些人,我們手下的部隊就只有一個稱號,中**人!我再次懇請諸位,放棄過去任何派系恩怨,個人矛盾,以民族大義為重。當然了,如果有人在戰場上救援不力,不聽指揮,擅自放棄陣地或進攻路線。我陳際帆保證,殺他沒商量!諸位將軍都是黃埔的,留學的,但是我要說的,戰敗了我們狗屁不是,除了給母校丟臉以外就是吃乾飯!所以,軍人,就是要打勝仗,調動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戰勝敵人!過去的恥辱,數百萬軍人兄弟的仇,只有用日本人的頭顱和鮮血才能祭奠!諸位明白了嗎?」

    「明白了!」陳際帆一番話把將軍們的血性都激發出來了。

    其實陳際帆總是想不通,他面前這些人都是精英啊,為什麼打日本屢戰屢敗,打內戰也是屢戰屢敗?抗戰,國力差軍力差,敗了似乎情有可原,可內戰中這些部隊也是慘敗。那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背後的政府了,這是一個沒什麼前途的政府。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話,在江南,在華北,我『神鷹』數十萬部隊正在和鬼子血戰,但是,武漢、南昌、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們是不去的。誰丟的,誰就去把它們收回來!你們是**精銳,是幾百萬**的代表,收不回這些城市,你們有臉活著,我都沒臉見到你們!」

    會場肅然!這些平日裡的天子門生這一次才真正從陳際帆的話裡讀出了一種屈辱,是啊,任你有千萬條理由,喪師失地打敗仗就是軍人的恥辱,國民政府這邊打敗仗,可為什麼總指揮偏偏百戰百勝?

    「當然,我今天坐在這裡,不是來修羞辱大家的,是來和諸位並肩作戰的,咱們面前這麼多土地,丟失得太久了,太久了。今年,民國三十二年,我們就是打光了,也要把他們給收回來,願不願意?」

    「謹遵總指揮鈞令!」

    「好,第二集團軍佔領馬當要塞後,長江被截斷,華中日軍實際上失去了補給機會,他們的彈藥、藥品已經其餘軍用物資失去了來源。所以11軍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我判斷下一步日軍的進攻方向有兩種可能。一是從鄂西重新集結兵力調至鄂東南地區,渡過長江後,增援九江,打通長江航線。」

    薛岳打斷道:「這不可能,鬼子的糧食給養本來就不多,要把集結在鄂西的兵力都調過來,前一段時間他們就白忙了。再說,即使他們重新佔領馬場等地,也無法使長江航線暢通。」

    「薛將軍認為鬼子會如何行動?」陳際帆知道薛岳長期在這一帶和日軍作戰,對日軍的脾性摸得很清楚。

    「下一步?」薛岳笑笑,「陳長官說得對啊,我**數百萬將士若還不能打勝仗,就連日本人都瞧不起我們了。」

    羅卓英不解:「伯陵兄何出此言?」

    其餘將軍也是滿臉疑惑。

    薛岳冷笑,「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竟然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就敢倉促進攻長沙,不瞞諸位,這一仗我軍雖僥倖得勝,但內心實感屈辱。我們的對手,到了現在都還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所以,日軍一定會繼續向西攻擊,而他們最近的目標就是這裡——常德。」

    「請伯陵兄詳述。」

    「詳述?諸位,這裡是重慶門戶,是陪都的糧食物資通道,也是川、湘、鄂三省的戰略要地,其本身物產豐富(洞庭湖西岸),身後是武陵山,佔領這裡,不但可緩解日軍後勤壓力,也割裂了我兩戰區尤其是陪都和長沙之間的聯繫,退可威脅重慶,進,可夾擊長沙。總指揮,你把指揮部放在常德,可謂深謀遠慮啊。但,岳以為,此舉冒險之至,日軍一旦偵悉,必盡遣主力前來,以常德為餌迫我增援,在運動中各個擊破。」

    薛岳的話相當有份量,日軍現在鋌而走險,正可以藉機掌握主動,將九戰區這些疲憊之師在運動中逐一殲滅。將軍們把目光轉向陳際帆,看看這位抗日戰神有什麼想法。

    「伯陵兄,您說對了一半,華中日軍主力集結於華容、安鄉一帶,其前鋒離常德不過幾十公里,要不來將將軍,是說不過去的。但日軍主力的真實意圖不是九戰區,而是北面的宜昌。」

    嗡!場面立刻炸鍋。這不可能嘛,日軍主力離常德幾十公里,總指揮居然說日軍的意圖是宜昌,這太匪夷所思了。不錯,佔領宜昌,可溯江而上威脅石牌,進而逼近重慶,但是鄂西北的道路不是平原,這裡江河縱橫,湖泊密佈,這樣的行軍非常費勁,難道日軍吃錯藥了,還是總指揮判斷錯了。

    見大伙都不信,陳際帆對高煥捷使了個眼色。

    高煥捷站起來,從公文包裡掏出一份文件展示出來,「這是我們破譯的日軍情報,上面顯示,華中日軍將以第3、第13、第39、第40、第58師團和獨立混成17旅團全部加上漢口、武昌等地偽軍四個警備師近12萬人的龐大兵力向鄂西地區進攻,作戰目標是消滅第六戰區有生力量,佔領宜昌,並進攻石牌。」

    18軍軍長胡璉「騰」一下站起來,「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當初軍政部調我軍守石牌,我還有些怨言,如今看來真有硬仗打了。總指揮,副總指揮,請幾位長官下命令吧!」

    「伯玉,稍安勿躁,聽聽總指揮怎麼說。」羅卓英沖胡璉揮揮手。

    陳際帆靜靜地看著所有的將軍:「延安毛潤之先生說過,『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這話十分符合現在的情況。此戰,我軍精銳盡出,加上三個戰區幾十萬人的部隊,目標只有一個,徹底解決華中日軍第11軍,光復武漢、南昌。諸位,我已經命令安徽,只要諸位進駐武漢三鎮,安徽就會將糧食源源不斷運來。」

    「但是,作戰過程中,必須服從指揮,不得貪功冒進。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還等著諸位去光復,我希望各位堂堂正正地走進去,而不是走進軍事法庭。」

    在座的都熱血沸騰,陳際帆說這一仗能夠徹底解決,那一定能徹底解決,一想到能光復武漢、南昌,這些出身黃埔的嫡系將領又有哪一個不心動?

    「老弟,下命令吧。」杜聿明輕輕道。

    「好,請光亭負責指揮第5軍、第8軍,新6軍沿湘西山區北上,經張家界渡過澧(li)水待命。」這幾個軍軍長以前都是杜聿明部下,指揮起來自然不在話下。

    「是!」

    「請羅卓英將軍率18軍、52軍回到宜昌,幫助第六戰區守住陪都門戶,此戰若勝,當居首功。」

    「放心吧!」羅卓英知道陳際帆和土木系有些淵源,所以他遵從陳際帆的命令。

    陳際帆回頭看著薛岳,「將軍,兩年來,您在長沙城下數次擊敗日軍,戰功赫赫,此次會戰,無論如何少不了將軍的身影,請將軍率戰區所有部隊從長沙全力向北,拿下岳州。您親自率新1軍、第10軍和71軍進攻南昌,完成對武漢的戰略包圍。」

    「放心吧,那你呢?」薛岳問道,其餘將領也拿餘光看著陳際帆。

    「我嘛,」陳際帆樂呵呵的,「王耀武將軍,委屈您的部隊跟著我,在這裡當誘餌,把鬼子引過來。」

    王耀武趕緊站起來,「保衛總指揮是卑職的福分,74軍上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杜聿明、羅卓英和薛岳這才反應過來,陳際帆是要拿自己當餌吸引日本人過來,這太冒險了。撇來什麼派系不說,陳際帆現在萬不能有失,否則將是對中國所有軍隊士氣的最大打擊。

    「放心吧,74軍上下都是和日軍血戰的精英,常德,守得住!是不是,王將軍?」

    「請長官放心,74軍但有一口氣在,一定保得總指揮,參謀長等周全!」王耀武的山東口音很重,說起話來就像一個北方農民。

    孫立人道:「這怎麼可以?日軍現在就有三個師團在你面前,一個74軍怎麼擋得住?不如為兄留下,這樣也可保安全。」

    陳際帆搖搖頭,「兄長,要是為了安全,我們還跑到這裡來幹什麼,現在沒有比呆在淮南更安全了。兄長,薛岳將軍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跟著薛將軍沒錯的,兄弟我希望看到你進入南昌城的照片。」

    羅卓英急了,「陳老弟,我們都知道你用兵如神,可你總該給我們透露點什麼吧?」

    「日軍一定會在戰事初期全力進攻常德,調我主力來援,然後掉頭忽然猛攻長江以南的二十九集團軍,能夠拿下常德固然不錯,拿不下,他們可以乘機攻下宜昌。所以,此戰無論如何都必須死守宜昌,不然,蔣委員長決不會同意我的作戰計劃。作戰計劃將保軍委會參謀部。」

    胡雲峰最後發話了,「此戰一開始,作戰的指揮全權便交由前線的杜聿明、羅卓英和薛岳將軍,戰機稍縱即逝,不必請示。但是我要求各軍都要有人留守參謀部,以協調各部行動。」

    「各位將軍,從今天起,會戰就算開始了。請各位速回,整肅兵力,補齊彈藥裝備,會戰勝利後,際帆將攜屬下六位弟兄在武漢宴請諸位將軍,請!」

    會議開得很短,陳際帆知道,這麼多部隊,這麼寬的戰區,僅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絕對不能達到統一指揮的,所以在會議上,他的方針很簡單,就是各人按照自己的目標打,不用請示。他知道這樣雖然看起來一盤散沙,但這樣也能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更能提高效率。

    散會後,所有將軍都走了。陳際帆把王耀武留了下來,他其實很想結識這個「三李不如一王」的王耀武將軍。

    誰知王耀武道:「長官,卑職是山東泰安人,得知長官率部隊光復家鄉,卑職激動得連覺都睡不好。就想著,有朝一日跟著長官殺敵呢。今日遂了所願,王某定當盡忠職守!」(山東話)

    「將軍請放心,現在的泰安風調雨順,政通人和,家鄉人民過得挺好,就盼著將軍殺敵立功呢。」

    「慚愧的緊,耀武無能,和鬼子打了這麼多仗,竟沒能給鬼子重創,沒能親手收復一寸土地,愧對校長,愧對山東父老啊。」

    「不,將軍!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會戰,屢次重創日軍,我等能和『抗日鐵軍』一道並肩殺敵,是我等榮幸才是!」

    胡雲峰也補充道:「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將軍和74軍立下赫赫戰功,此次會戰,讓我們精誠團結,為國家,為苦難同胞再立新功!」

    「王軍長,明天,我在指揮部設宴,宴請74軍團以上軍官!」

    「使不得,使不得,倒是耀武榮幸,能在將軍手下討教打仗的本事,明天耀武願領著幾位,視察我74軍,屆時請將軍不要嫌棄,多多指教才是!」

    (註:74軍轄51師,師長李天霞,就是後來在孟良崮見死不救的整編83師師長,57師,師長余程萬,歷史上常德會戰的英雄,58師,師長張靈甫,原是旅長,原任師長廖齡奇被冤殺後,經俞濟時和王耀武推薦擢升。全蘇式裝備,五大主力之首。)

    就在長江上游陳際帆開始佈置的時候,鐘鼎城在江南再一次發起大規模進攻,直接進逼日軍的長江三角洲防線。

    (本章謹紀念歷史上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戰的**嫡系部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