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六十三章 激戰馬場 文 / 中國神鷹

    4月4日天亮時,第二集團軍三個渡江灘頭陣地上人聲鼎沸,江面上帆船如梭,來回搶運各種物資。

    「神鷹」航空兵的任務轉向長江上下游,尋機殲滅江面上任何一艘日軍艦船,以保障江面安全。華中11軍確實派出了江防巡邏艇順江而下,但是被兇猛的「神鷹」飛機很快就送去餵了魚,損失了十幾艘巡邏艇後,連安慶江面都未能進入。11軍放棄了這個舉動,轉而調集九江和湖口守軍守軍向東攻擊。

    第二集團軍司令部和「神鷹」參謀總部合併進駐貴池,胡雲峰此刻的關注方向是盡可能和周邊第三戰區、第九戰區和新四軍的聯繫,協調部隊一直行動。集團軍參謀長李濤負責全力搜集周邊所有日軍動向,鐘鼎城則親自坐鎮指揮主力部隊圍殲日軍116師團的戰鬥。

    此刻的116師團根本沒有多少抵抗就被第四軍主力和第三軍一個師約6萬餘人合圍在青陽至銅陵一帶的九華山下。一萬多人的師團,在沒有永備的防禦工事情況下哪能承受得住幾倍於自己的攻擊,尤其是已經訓練近一年的這些士兵,戰場上的對武器、火力等的使用,部隊之間的配合超過了倉促之間從國內調來的日本新兵。

    116師團已經不是1938年在長江上橫行無忌的那個甲等師團了,這個師團本來就是16師團的孿生兄弟。16師團在中國境內屬於人人喊打的對象,幾乎哪一支中**隊碰到都要死磕一番,兵員損失很大,國內的後備兵員有限只能優先補充老大哥16師團。等到116師團在江北被全殲的時候,大本營竟然在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兵員補充,知道42年末才把新兵送到上海,並且在一片牢騷聲中勉強湊成一個三聯隊師團。這個師團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13軍司令部把它放在相對「安全」的後方擔任警戒任務。

    誰知「神鷹」主力竟然選擇在那麼遠的地方渡江,中國派遣軍司令部實在是想不出什麼理由。在他們看來,「神鷹」牢牢佔據制空權,從和縣強渡雖然要遇到一些抵抗,可是這裡補給路線非常短,而且能夠威脅南京,所謂攻敵所必救。日軍高層想不通為什麼第二集團軍要選在這麼偏遠的地方。

    同樣想不通的還有第三、第九兩個戰區的高層,他們認為,有制空權的情況「神鷹」一個集團軍的實力渡過長江威逼南京根本就不困難,甚至有可能就此光復南京,這份功勞可不是什麼部隊都能享受的。那個中將總司令鍾將軍晉陞陸軍上將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帶來的國際影響力更是不可估量。

    但是他們不知道,「神鷹」渡江的作戰計劃中壓根就沒有自己攻佔南京的想法,倒不是基於什麼謀略,說白了就是賭氣,南京是你中央軍丟的,現在有我們給你罩著,自己來收復,怎麼丟的就怎麼拿回來。

    陳際帆早在兩個多月前就確定了江南作戰的方針:不求一口氣吃個胖子,江南地勢複雜,不像華北坦克一個迂迴就能解決問題,第二集團軍要穩紮穩打,多在運動中創造戰機,一個個吃掉日軍師團,最後把鬼子全部孤立在長江三角洲的幾個大城市。

    現在首先被吃掉的就是日軍116師團。

    胡玉峰對鐘鼎城道:「老鐘,都說鬼子很強性,怎麼這116師團又出來了?」

    老鍾一笑:「你就明知故問吧,你忘了當初116師團軍旗不見的事了?部隊找了半天,折磨了十幾個軍官也沒找著下落,無所謂了,這個師團現在就是只菜鳥,滅它不費神,關鍵是下一步。小胡,鬼子在南京周邊抱成團,你看看怎麼把他們分開?」

    正在胡雲峰對著地圖考慮的時候,參謀長李濤走了過來道:「鍾大哥,參謀長,九江的鬼子要來。」

    胡玉峰抬頭道:「瞌睡有人送枕頭,九江的68師團吃了豹子膽了?一萬多人就敢上門將軍?」

    李濤很認真地說:「從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和鬼子的作戰過程分析,鬼子似乎很不適應我軍的編制,一般的**部隊一個師六七千人而已,委員長的嫡系部隊像200師也才萬人不到,可咱們一個師就是一萬五六,而且基層班排的火力遠超日軍。鬼子這些三四等的師團還照著以前那樣打,那就活該被滅了。」

    老鐘點頭:「咱們集團軍比不得北面的第一集團軍,他們有坦克和重炮,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衝散鬼子的防線,咱們要解決116師團,可能還要費些功夫。」

    胡玉峰不屑一顧:「現在咱們彈藥有保障,衝不進去,就一層層啃掉它,就當鍛煉部隊了。」

    李濤現在好歹也是「神鷹」的元老,位居第二集團軍少將參謀長,可聽到胡雲峰說到「就當鍛煉部隊」的時候,不僅也佩服參座這個相當瘋狂的想法。

    實際上,他們這些特種兵在這個時代和鬼子的經驗表明,什麼武器裝備優良的都是扯淡,士兵的戰鬥素質才是最重要的,一群沒上過戰場的兵,你叫他們有什麼更好的戰術配合根本就無從談起,一群沒文化的兵你就是給他全機械化裝備也不會使,鍛煉部隊的最佳場地,就是戰場。生死攸關之際,逼得每一個士兵都要想辦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逼得每一級指揮員都在進行智慧與魄力的運動。

    事實上,前線第四軍和第三軍13師就是這麼「鍛煉部隊」的。對付116師團倉促建立起來的防線,他們用的就是鬼子的戰術——火力加強在正面,兵力加強在側翼。

    具體點就是,先用步兵炮猛砸,掩護攻擊部隊接近對方的一線陣地,然後開始用通用機槍和擲彈筒的中程武器最佳組合對鬼子最有威脅的火力點和重要戰術目標進行重點清除。

    結果是116師團四面受敵,四面都像是遭到重點攻擊一樣。死守是不靠譜的,因為對方同樣裝備了為數不少的步兵炮,鬼子對這種東西的性能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知道它能打多遠,更知道它能造成多大的傷害,可就是沒辦法壓制——因為對手比他們裝備得多!

    總指揮鐘鼎城對部隊的進展還算滿意,渡江作戰後20個小時,主力全部渡江,計劃中貴池、銅陵、南陵、青陽和繁昌等地全部佔領,並且將116師團全部合圍在九華山附近方圓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內。同時,駐紮在上述幾座縣城的日偽警備司令部、港口守備隊、保安隊、自衛隊等雜七雜八的組織也在第二集團軍摧枯拉朽的攻擊中灰飛煙滅。

    116師團被包圍的地方,正是青陽南部山地丘陵地帶,這裡山巒重迭,奇峰怪石隨處可見,加上山嶺間點綴的森林和稻田,確實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但是絕不是好戰場!因為日軍可依托包圍圈內任何一處高地頑抗,給進攻部隊的穿插帶來困難。

    穿插不了就不穿插,第二集團軍的攻擊方式與華北的第一集團軍截然不同,採取的是步步為營,逐次剝皮的戰法。這樣做的壞處是慢,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處在包圍之中的日軍根本沒有可趁之機!任何反突擊或是設下陷阱的辦法都沒有用!

    這樣的戰法既是在江北山地水田中訓練的結果,也非常符合指揮官鐘鼎城大巧若拙的氣質。老鍾不像陳際帆那麼有氣魄,也不像胡雲峰那樣劍走偏鋒,更不是文川浩那種擅於忍耐最後致命一擊的性格,他就像一座山,緩慢而有力。似乎對手的任何技巧在他面前都變得輕若鴻毛,不值一提。

    當然,這樣做雖然傷亡很小(火力兵力都佔優,又逐次往裡打,當然傷亡不大),但是需要兩翼有強有力的部隊打援,尤其是北邊的第三軍。

    第三軍第八、第九師和軍直屬部隊共三萬五千餘人現在正快速搶佔繁昌至蕪湖之間所有鐵路、公路交通要道。繁昌縣城、南陵縣城以及兩旁的三山、峨橋等地。進駐後,部隊不顧疲勞,拚命搶修工事。集團軍下達的命令是,以六個師加三個團的兵力在這一帶和日軍六七個師團周旋。能夠把日軍主力吸引到他們身邊就是勝利!

    正如李濤所說,江南日軍這些由獨立混成旅團整編的師團還真不瞭解「神鷹」第二集團軍的編制,九江的68師團留下一個獨立步兵大隊留守後居然全師團越過鄱陽湖向東經湖口、彭澤向安徽攻擊前進。

    可他們的對手第五軍軍長邱瑞荃早已動用了兩個師加上兩個團的兵力在前方東至城周邊擺好了口袋陣迎接,四萬對一萬,軍長邱瑞荃給鐘鼎城和李濤保證,一定把68師團原封不動留在東至城下。

    116師團被連續攻擊了五個多小時,一萬多人的部隊損失慘重,119、120、126三個步兵聯隊損失過半,剩餘人員士氣低落,固守在為數不多的高地挨炸。

    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總司令畑俊六大將現在如坐針氈,受命增援南邊的65師團剛剛抵達蕪湖以南,就被第三軍凶狠的火力擋住,並且自己的兩翼還發現中**隊運動的跡象。65師團上下簡直想不通,什麼時候支那人這麼能打了,為什麼自己一個師團的迅猛衝擊不但未能打破對手的陣地,還遭致對手不斷反擊?而且對手還有包圍自己的跡象?

    這一切的原因,是中日雙方在戰爭中樹立此消彼長的結果。首先,由於「神鷹」長期佔據農業富庶、礦產豐富、水路交通發達的安徽,華東、華北和華東日軍就有大量兵力被牽制在周邊,而且在幾年的清剿中損兵折將。其次,由於安徽「神鷹」的存在,封鎖和打擊江蘇新四軍、大別山五戰區部隊的希望徹底破滅,這兩個地方由於基本沒有日軍大部隊,幾年下來經濟發展穩定,部隊發展逐步壯大。第三,太平洋戰爭後,日軍兵力捉襟見肘,陸軍經費被擠占,後勤補給越來越差,依靠華北「以戰養戰」的戰略目標又沒能完全實現,兵員素質和戰鬥力急劇下降。戰爭的巨大消耗使得日本人力、物力、財力接近枯竭,大量訓練不成熟的新兵補充到作戰部隊,無論從素質還是作戰意志上都差了一大截。

    反之第二集團軍,由於第一集團軍在華北摧枯拉朽的進攻,使日軍上下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北線,對安徽各地進行著系統軍事訓練的二十多萬部隊沒怎麼在意。「神鷹」重工業和軍工產業的蓬勃發展,使第二集團軍武器裝備自給成為可能,部隊訓練和士氣大大提高。

    一句話,「神鷹」基本克服了傳統中**隊相比日軍的劣勢,在部隊徵兵、組織、訓練、傷殘安置、撫恤、軍官培訓、技術兵種的培養和武器裝備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所以人員雖少,卻在幾年的血戰中慢慢鍛造成了一支強悍的部隊。

    試想,一支作戰使命明確,訓練系統科學,裝備完全自給又沒有後顧之憂再加上指揮自成體系的部隊怎能不打勝仗?只可惜,日軍上下似乎明白得有點晚。

    明白晚了,代價就是慘敗!

    4月4日下午,從九江增援至東至的68師團前鋒步兵57旅團四個獨立步兵大隊沿長江南岸到達馬當要塞,步兵58旅團三個獨立步兵大隊從另一方向抵達東至境內南部。

    不過,第五軍16師和18師兩個師長都是「神鷹」的元老級人物,夏賢德本身的文化不高,但是自身很有號召力,而劉玉堂自不必說,當初最早的五人之一,這麼多年的惡仗下來,早已成長為抗日悍將。

    兩個師接到的任務,根本就不是防守,而是針對日軍的來路,進攻!

    「夏師長!」邱瑞荃在電話中嚴厲命令,「馬當要塞是長江上的一把鎖,我把它交給你們師,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

    馬場,位於彭澤縣北端,其形如馬,橫枕長江。馬場山險峻崢嶸,與江中小孤山遙相對峙。馬場江面狹窄,水流湍急,形勢險要,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江防要塞。

    當年的武漢會戰就是以馬場要塞失守為標誌開始的,這裡是封鎖長江的重要戰略要地,也是渡江作戰中切斷華中、華東日軍聯繫的重要作戰方向。

    為了順利攻擊,邱瑞荃把軍部直屬的一個步兵團全部配屬給16師。

    可日軍也不甘示弱,為了策應江南馬場地區作戰,華中11軍緊急集結駐黃岡地區所有的憲兵、警備部隊共千餘人,乘坐汽車沿黃梅直接向太湖進攻,從長江北岸威脅安慶。駐岳陽地區的40師團一個聯隊乘坐江面艦艇出發,沿長江順流東下,準備在彭澤登陸,增援馬場。

    一時間,小小的長江要塞成為了戰役的焦點。

    遠在重慶的陳際帆對第二集團軍很放心,唯獨關注馬場,他讓高煥捷加緊破譯日軍密碼,並且請示軍事委員會提供馬場要塞的所有資料,然後讓人乘飛機送到廬江航空兵基地,再乘車送往安慶。

    為了保證攻擊馬場的16師側翼,18師劉玉堂從東至境內的官港向68師團步兵58旅團攻擊,水軍師揚子江親率兩個團乘快速小艇溯江而上,準備從水路支援。

    第二集團軍司令部內此刻正在爭執著。胡雲峰不太同意老鍾對116師團的攻擊方案,認為六萬多生力軍被116師團不足萬人牽制在青陽的山嶺之間,既不能向北攻擊蕪湖馬鞍山,又不能向南攻擊宣城、杭州,現在也抽不出兵力增援第五軍攻擊馬場。

    但是老鍾不為所動,他對參謀長道:「很明顯,日軍確實是拿這個最沒戰鬥力的116師團來牽制我們,但是青陽地區地形複雜,部隊不值得在這裡付出傷亡。最多再等一天,六萬多部隊就可以解放出來。」

    「你是軍官,我本不該影響你的戰役決心,但是馬場那邊怎麼辦?夏賢德這個師面前這塊骨頭可不好啃。還有北岸的安慶周邊,武漢日軍正在朝這邊攻擊,我擔心第五軍被兩岸夾江攻擊。安慶是我們作重要的補給點,絕不容有失!」

    鐘鼎城沒有同意。但是他親自給邱瑞荃打電話,要求18師做好戰前的偵察和動員,各級指揮員必須動腦子打仗,爭取以最小的傷亡佔領馬場。

    對於夏賢德這樣一個當初號召幾百烏合之眾就敢攻擊全椒縣城的猛將,面前這座看上去固若金湯的長江要塞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他的部隊已經在長山炮台、香山外圍完成部隊展開,全師正在加緊搶修工事,尤其是防炮工事。畢竟,上面的巨型炮台不是擺設。

    武漢13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此刻如坐針氈,他沒想到支那軍隊竟來得如此之快,馬場如果失守,武漢這麼多部隊的補給立刻陷入絕境,還談什麼發動會戰。橫山勇中將電話嚴令68師團師團長佐久中將,就算全師團玉碎也要守住馬場要塞!

    可是橫山勇的電話還沒完,就聽到68師團長訴苦,因為他三個獨立步兵大隊一個小時之內就陷入了支那軍一萬多人的包圍,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只能靠駐守馬場的四個大隊三千多人和要塞警備部隊,兵力嚴重不足。

    夏賢德當然不會給日軍構築工事的時間,16師三個團在太泊湖北邊和長江南岸的走廊地帶分三路向日軍陣地外圍發起猛烈攻擊。激戰到4月4日夜,外圍一千多守軍大部被殲,餘部退入長山陣地固守。

    夏賢德師長的指揮部就放在香山附近,望著這座可以居高臨下攻擊長山陣地的高地,望著高地上密密麻麻的戰壕,夏賢德放下了望遠鏡,拿起電話:「給我要49團!」

    夏賢德把主攻香山的任務交給49團,因為這個團是他的起家部隊,團裡大部分骨幹都是全椒自己的家鄉人,和日軍都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作戰勇猛,而且忠誠度極高。全團3400餘人,裝備近60門步兵炮和三十多具火箭筒,還有火焰噴射器。

    4月5日清晨,北線116師團被圍著痛扁了一夜,一萬多人只剩下不到三千,鐘鼎城命令第四軍抽調一個師快速向南直取涇縣、宣城,堵住杭州70師團向北增援的道路。

    而南面第五軍16師則在清晨八點發動了對香山陣地的全面攻擊。日軍在這裡有兩個步兵大隊一千四百餘人駐守。攻擊部隊在夜間全部進入江岸邊的蘆葦潛伏,遠處八百米外的步兵炮陣地開始進行炮火覆蓋,幾十門炮發射出大量燃燒彈、高爆彈,對準香山正面陣地猛烈轟擊。

    炮火足足準備了半個多小時,香山表面陣地幾乎被犁了一遍,不過,對日軍的殺傷效果並不大。49團在炮火延伸後分三路向山頂上猛烈攻擊,上百挺通用機槍瞄準山上所有目標進行猛烈壓制。

    日軍第一線戰壕上人員紛紛從後面躍進來,在戰壕們面前豎起一排排刺刀叢林。後面的擲彈筒兵已經開始裝彈,對準49團衝鋒的部隊。

    山地攻堅確實不好打,49團也沒有硬衝,指揮員們一步步地計算著部衝鋒的距離,前面的步兵、機槍、擲彈筒和後面的火箭筒等兵種互相配合前進。

    離日軍陣地越來越近,忽然從山上各處吐出火舌,槍聲如炒豆一般響起,隨即就是陣陣彈雨向進攻部隊打過來,衝在前面的戰士當場陣亡。

    「手榴彈!」一個排長擰開蓋子望著自己的部隊,然後大家一起扯線,等待延時後向上扔了出去。手榴彈形成的彈幕確實把鬼子的排槍壓制住,趁這個機會後面的機槍迅速調整陣位,馬上對日軍戰壕猛烈壓制。但是日軍也不示弱,見射擊不成,便集中擲彈筒對中**隊的機槍進行精確打擊。

    儘管通用機槍的機動力較好,但在櫃子的擲彈筒密集覆蓋下還是損失較大,機槍的壓制稍微送了些,鬼子的步槍又紛紛從戰壕裡伸出來形成密集的彈幕。攻擊部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傷亡代價。

    戰鬥打了一個多小時,49團付出兩百多人毫無進展。夏賢德大怒,親自帶著警衛來到49團指揮所瞭解戰情。總結下來,無非就是炮火準備不足,無法形成大量殺傷,尤其是對背面的日軍,步兵炮根本無法。

    夏賢德一句話沒說,拿起電話向參謀長請示,是否動用航空兵支援。

    其實胡雲峰已經在考慮這件事,只是因為航空兵在參戰後飛機出勤次數太高,而b17轟炸機進行低空轟炸又十分冒險,並且無法進行精確轟炸,胡雲峰考慮再三,命令航空兵出動6架飛機支援,騷擾香山守軍。

    見到自己飛機在敵人上空盤旋掃射,進攻部隊士氣大振,以往都是鬼子的飛機在上空掃射,現在倒了個。上面的鬼子不得不再次躲避射擊。16師的炮兵趁勢開始炮火轟擊。

    機會到了!49團團長命令再次出擊。這一次順利得多,因為鬼子無法集中精力從反斜面運動部隊到前沿,天上的飛機似乎發現了鬼子的步兵運動通道,反覆向這裡掃射。

    一陣陣的機槍反覆從各個方向打來,阻滯了日軍大部分兵力的增援,而且對日軍重機槍火力點形成了直接威脅。再加上猛烈的炮火,日軍終於抵擋不住。

    第一線陣地很快失守。

    可越往上,鬼子的陣地就越奇怪,很多都是依據山勢修建的,大炮炸不到。不過,「神鷹」有火箭筒,隨著一個個地堡連續開花,部隊的近戰越來越快,甚至很多躲在地堡的鬼子被火焰噴射器活活燒死在裡面。

    戰至中午,香山高地上日軍被全殲。49團傷亡四百餘人,但是拿下了香山制高點,遠處的長山陣地就在腳下了。

    夏賢德命令49團迅速修築工事,鞏固陣地防止日軍反撲,一面命令後面的步兵炮立刻拆卸送到山上了。

    下午三點,戰鬥再次打響,長山陣地上忽然被香山上數十門大炮以精確的命中率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神鷹」的炮兵們再一次顯示出一流部隊的素質,炮位觀察員們一人指揮幾門炮,將日軍陣地上所有露頭的目標一一進行精確打擊。

    炮兵的精確打擊是「神鷹」炮兵的必修課,是最早納入實戰,經過總結的軍政大學最重要的課程,所以這一次的打擊,效果非常好。一時間,長山日軍步兵陣地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

    駐守的57步兵旅團長聽到香山失守後大驚失色,趕忙命令江防岸炮調轉炮口對準香山轟擊。

    這種炮本來是用來對付長江軍艦的,口徑大,威力自然不會小,香山炮兵陣地挨上兩炮後立刻停止攻擊,迅速組織轉移。

    師長夏賢德趕緊請示胡雲峰,讓航空兵對炮台陣地實施攻擊,否則部隊損失會非常大。同時命令48團向馬場要塞核心陣地進行牽制性攻擊,49團、50團和師直屬部隊攻擊長山陣地。

    俗話說,好漢架不住人多,鬼子也不是什麼強悍的部隊,在「神鷹」航空兵和一個師的攻擊下,馬場要塞各處陣地全線告急。就連鬼子的炮台也招致飛機掃射而無法有效還擊。

    激戰至傍晚,夏賢德的16師終於將神鷹戰旗插到馬當炮台上邊。

    此戰,第五軍16師付出傷亡一千多人的代價全殲68師團一個步兵旅團和警備部隊近四千人,徹底打開了武漢的水路門戶,並且使九江處於極度空虛的狀態。

    華中日軍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