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九十五章 左右逢源 文 / 中國神鷹

    正如陳際帆所想,美國人確實在打他的主意。因為陳際帆和他身後「神鷹」方面軍的英勇奮戰,大大改變了戰爭格局,尤其是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戰局。

    原先美國人的想法是「先歐後亞」,這是考慮到中國孱弱的國力和不堪一擊的軍隊戰鬥力做出的決定。美國人認為納粹德國無論在經濟、軍事還是科技實力上都遠遠超出日本,所以必須集中全力在歐洲擊敗德國,獲得歐洲的主導權後再回頭收拾日本,在美國人原先的棋盤上,中國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只需要承擔拖住日本陸軍主力的任務就好。所以基於這種判斷,對中國政府的援助計劃本來是很少的。

    但是他們低估了中國人,低估了「神鷹」!

    這才1943年啊,中國人竟然掀開了全面反攻的序幕,日本的軍事存在竟然只剩下上海、廣州等狹小的沿海地區。而且日本人之所以能夠苟延殘喘,完全是因為中國國內各種政治勢力之間達成的默契,否則,日本人也許早就滾出中國沿海了。

    中國戰場的勝利,使得美**方設想的太平洋戰爭反攻計劃不再適用,原先認為要想戰勝日本,必須打擊它的本土,摧毀日本的軍事工業和民眾的戰爭意志。但是由於日本還有成規模的海軍,所以美軍不得不陷入曠日持久的逐島爭奪中來,儘管西南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還提出「蛙跳」等戰術,儘管美軍現在已經擁有了絕對優勢的作戰艦艇和飛機,但是把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投放到那該死的地獄般的熱帶島嶼上去,確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甚至是拿自己的短處去打仗的蠢事。

    美國人要的是,通過戰略轟炸,通過海陸空強大的火力打擊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這樣就可以省去爭奪海島所需的時間,可以減少大量美國士兵的傷亡。

    可是,在中國戰場沒有取得勝利之前,要想接近日本,就必須爭奪海島。不過現在不用了,因為中國人在關內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中國大陸沿海修建機場,進駐重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轟炸中國東部海域的日軍艦隊成為可能。

    美軍修改戰略:一方面,在中太平洋地區,美海陸軍已經封鎖了日軍在新幾內亞島上的重鎮臘包爾,正準備向菲律賓群島進軍;另一方面,則加緊向中國部署轟炸機和陸軍航空兵主力部隊,尤其是在「神鷹」控制區的山東和安徽兩省部署重型轟炸機,謀求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

    當然,現在對於美國的遠東戰略而言,陳際帆和「神鷹」已經成為一枚最重要的戰略棋子,因為目前能夠對日本關東軍形成實質性威脅的,只有這一支表面聽命於國民政府實則具備自己獨立戰爭體系的軍隊。

    中**隊進攻東北,對美國人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一方面能夠大量牽制日軍有生力量,甚至還可能造成太平洋守軍回流。因為在很多對日本執政者看來,滿洲和本土幾乎是同等重要的。而另一方面可以加速這個罪惡國家的滅亡,要知道美國人進行戰爭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多死人,而是為了消滅日軍戰爭能力,促使這個國家早日無條件投降,自己好騰出手去歐洲。

    基於上述理由,美國總統緊急召集參謀長聯繫會議商議對策,以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為代表的將軍們希望加大對「神鷹」的援助,並且要求海軍在殲滅日軍聯合艦隊主力後,北上奪取東海、黃海地區制海權,打通中國東南沿海的援助通道。戰術上,要求美國駐華航空兵要配合中**隊轟炸長江口日軍軍艦,加強膠州灣、渤海灣的戰略值班,切實保證這些重要港口的安全。

    當然,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羅斯福總統考慮的遠不止這些,他歷來主張戰後的中國能夠成為大國,成為美國在亞洲最可靠的盟友。()一個在軍事上遏制日本,政治上牽制蘇聯,經濟上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市場的中國。而要實現這些,幫助中國人選擇他們未來的領導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陳際帆在安徽各界的巨大聲望,使得羅斯福已經把他作為第二個考慮對象,所以羅斯福總統在國會例行的國情咨文中明確,要求國會立法,對中國實施更多的援助和合作,而不僅僅限於租借法案。

    美國國會兩黨後面的財團早就進行了各種院外遊說,總統既然發了話,商人們便迫不及待準備攜資本登陸中國,誰知等來的是一個閉門羹。除了得到一些無足輕重的貸款外,美國人還是被擋在了門外。

    這樣的結果,顯然讓高傲的美國人很不滿意!

    財團們不滿意,後果很嚴重。他們通過國內操控媒體向政府施加壓力,毫不留情地批評政府對中國的軟弱政策,認為政府應該用美元向中國各方勢力施加更多的壓力,迫使他們對美國開放更多的市場。

    可是美國人搞錯了一件事,他們的主要對手不是軟弱的蔣介石政府,而是相對強硬的特區政權,是陳際帆!

    陳際帆現在有了第二種選擇,至少在科技和貿易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因為希特勒已經授權艾森中校(提升了)為全權談判代表,負責與陳際帆進行更多的談判,為了顯示誠意,震驚之餘的希特勒還是提供了四萬支突擊步槍,五萬支mp40衝鋒鎗、兩千支挺mg42通用機槍、一千支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和兩百萬枚手榴彈以及相應的子彈裝上了打著中立國瑞士的商船,然後在內部開始清查洩密情況。

    實際上這艘船早就被英美海軍監控,早年達成的默契是,只要這艘船是開往中國的,就放行,開往日本的,就扣押。

    這兩個多月來,在陳際帆的親自坐鎮下,特區的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社會管理方面,身份證制度開始推行,城市裡實行社區管理制度,在農村繼續在村一級進行民主選舉,同時建立村級民兵預備役制度。特區政府設立了民政局,將民眾的婚姻、福利等方面納入管理,完善了警察制度和鄉鎮派出機構,將社會治安列入法制會正規化軌道,成立了特區緝私總署,隸屬海關總署。鐘鼎城還提議成立武裝警察部隊,負責處理針對特區的間諜、破壞、投毒等恐怖行為

    軍事上,陳際帆反對省主席邱瑞荃等提出的在河南徵兵的提議,將徵兵改為預備役民兵制度。在民眾的忠誠度方面,河南遠遠超過了山東、河北兩省,因為陳際帆和「神鷹」在河南民眾的心目中就是救星,也就是說上面的政策到了基層都能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儘管河南民眾中仍有不少踴躍報名參軍的,但是陳際帆還是決定暫時不把他們列入一線作戰部隊。因為河南在大災之後更需要勞動力,當然,很多身強力壯的勞動力也被納入管理,在生產之餘進行普通的軍事訓練。

    國內外的人才除了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大部分都在特區,因為這裡有幾倍的薪水,有安定的教學生活條件,有科研項目,有大學。

    這麼多科研精英在工作,不出一點成績是對不起人的。所以精英們給了陳際帆很多驚喜:第一個驚喜就是青黴素的批量生產,是中國成為少數幾個能批量生產青黴素的國家;第二就是火箭筒的仿製,而且多聯裝火箭炮的研製已經進入試驗階段;第三是6.5mm口徑半自動步槍的批量改制,正在陸續列裝部隊。

    陳際帆自然不會忘記特種部隊,文川浩給他上了很好的一課。在未來進攻東北的戰役中,特種部隊將擔任重要角色。為此陳際帆在一年前曾經向軍政大學提出過將轟炸機改裝為一款空中對地攻擊的最強大武器平台的建議。

    現在科學家們可以自豪地告訴他,武器已經進入到關鍵階段。以美軍c47運輸機為平台,腹部攜帶大威力重磅炸彈,機頭加裝兩挺12.7mm機槍,兩側為20mm六管仿加特林機炮。

    陳際帆看得心驚肉跳,科學家們也是一臉得意。但是陳際帆提出來更大的實戰要求,要求改進機型能在兩側加裝蜂窩式火箭彈,甚至加裝105榴彈炮。

    這就太前衛了,且不說蜂窩式火箭彈這種十分超前的概念,就說105榴彈炮裝上飛機,重量、制退等技術都沒有把握,科學家們面面相覷。

    陳際帆也不為難他們,「諸位,你們付出了辛苦努力,成功地為部隊研製出了這款優秀的對地攻擊武器,但這遠遠不夠,飛機除了火力外,還要在導航、通訊和雷達等方面有所提高。當然,這需要時間,我呢,只能提出這些概念,能不能完成就看你們的努力了。我們面前的飛機已經可以進行實戰,我只是想,科研應該追求更完美一些。」

    陳際帆的要求其實有點高,根據軍政大學所能掌握的水平,將武器安裝到飛機上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火箭彈這東西尚在研製中國,能不能裝上去就不知道了,還有榴彈炮,把這種大傢伙裝上飛機開炮?太匪夷所思了!

    當然,比起這款高難度的武器改造,通用機槍已經在「神鷹」的軍隊裡得到廣泛應用,除了安裝在車輛、碉堡上之外,根據野戰部隊的要求,通用機槍家族還增添了6.5mm口徑和7.62口徑,也就是說,半年後就能全部列裝部隊。

    總之,屆時進關的中**隊將擁有絕對優於日軍的火力!

    國民政府的部隊好像也是看在陳際帆的面子上一樣,在8月底,杜聿明以第五軍在常州一帶打援,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七萬餘人經過兩晝夜苦戰,全殲日軍守衛南京的17師團和63師團一部,殲敵兩萬六千,擊斃兩個師團長一下全部軍官。

    因為是在南京,所以沒有一支部隊要俘虜,日本人在侵佔南京六年後終於遭到了中**隊的強大反擊。所有日本傷兵全部被殺!日軍軍官的頭顱被掛在南京城門示眾,後來因為污染空氣不得不丟進火堆一燒了事。

    接下來就是南京汪偽政權的末日了,除了汪精衛在日本治病外,其餘高官均沒有逃脫正義的懲罰,官員全部被抓,偽國民政府土崩瓦解。而德國使館也早早關閉,在城破之時申請回國。

    他們沒有回國,而是到了西邊的安徽請求政治避難。這裡面自然有希特勒的全權談判代表艾森特雷格中校。他要在安徽等待德國來的貨物和專家,以便繼續談判。

    當南京城和所有國統區都在慶祝雙十節的時候,一艘瑞士籍貨輪靜悄悄地駛進長江口,在和縣停靠,從船上卸下很多貨物後,幾個便裝的德國人一下船就被和縣碼頭上的軍車接走。

    陳際帆在巢縣軍政大學一件秘密會議室看到德國人提供的武器清單的時候笑了笑,老希到底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看來不給他一點甜頭他是不肯就範的。

    艾森中校覺得陳際帆的臉色有些不善,便善意地提醒道:「將軍,當初我就說過,您的要求實在是太高,元首不會答應。反過來將軍如果是元首,也不會答應。不過,元首一直認為將軍是第三帝國最好的朋友,我們雙方曾經有過非常愉快的合作,元首閣下希望把這種合作持續下去,為了表示誠意,元首給將軍送來一些武器,相信將軍是用得著的。當然,元首說了,第三帝國現在的資源緊張,如果可以,元首希望將軍能援助我們一些鎢砂、鉻礦石錳礦石和豬鬃等物資。」

    「這個好說,合作是雙方面的。不過,元首如果只想和我們做一點拿武器換資源的小生意,我表示遺憾。本來我還有一些很好的建議供你們參考的,看來不必了。」陳際帆反應非常平淡。

    「不不,將軍,請不要這樣,元首閣下一下子支援了這麼多武器本身就說明了合作的誠意,而且元首還派來了第三帝國最好的軍工專家與將軍商談進一步合作事宜。請將軍不要放棄。」艾森有些急了。

    希特勒當然不會因為兩句話就把自己正在研製的機密交給別人,對與陳際帆說出的什麼,他現在都不會感到驚訝了,因為這個沒見過面的東方人實在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第三帝國在他眼中好像就是透明的一樣。「巴巴羅薩」計劃是他的心血,是高級機密,可這些機密竟然成為人家在飯桌上隨意談論的話題,還有他提到的v2火箭,坦克和新式噴氣飛機,雖不能說是絕密,但是希特勒也想不通一個東方人怎麼會知道這麼多。當然,他已經看出來了,陳際帆對第三帝國沒有敵意,甚至還在公開場合流露出對蘇俄的不滿,這就是合作的基礎!

    希特勒指示自己的派出人員,一定要得到陳際帆關於對付蘇聯的計劃,盡可能評估他們的實力,如果能在武器研製上得到一些啟發,那就更好了。

    陳際帆沒有急著談判,而是帶著德國專家到自己的武器研製基地去參觀,他也知道,必須亮出一點實力才能得到對手的尊重。

    幾天後的談判,陳際帆交給德國人一份寫好的小冊子,上面除了有一些關於虎式坦克缺點和改進建議外,還用了極大篇幅寫了一些德國人面對的問題。對德國深處兩線作戰表示擔憂,陳際帆建議德軍不妨在東線收縮兵力,引誘蘇軍前來,並且襲擾補給線,然後再利用裝甲部隊的優勢出擊。陳際帆在小冊子裡不無擔憂道,德軍在蘇德戰場上是否取得一兩次勝利改變不了戰略上被動的結果,對於德國,最好的結果是盡快避免兩線作戰帶來的不利局面,並且選擇和自己合作讓蘇聯人陷入兩線作戰中去。

    最後陳際帆還提醒道,戰爭決不能敗給蘇聯人,否則第三帝國將萬劫不復。

    當然,除了這些建議,陳際帆還把自己知道的直升機也奉送了。他不是工程師,只是畫了幾張示意圖和直升機在戰場上作戰圖。陳際帆花了較大篇幅將直升機在部隊投送和對地攻擊中的重要作用也寫上,反正德國人似乎也造出了直升機的。

    艾森中校看不懂中文,但是他能感受到陳際帆合作的誠意,於是便問陳際帆希望怎麼合作?

    「很簡單,我們可以合作研究武器,稍後我可以帶領幾位先生參觀我們的武器研究所,希望元首能派出坦克專家和技術人員攜帶圖紙工藝前來幫助我們新建一個重型坦克工廠,而專家們將可以和我們分享火箭炮技術。」

    這話就是忽悠了,特區的火箭炮現在還在艱苦攻關中,但是陳際帆堅持認為之所以慢還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工業基礎太薄弱,如果德國人過來,一定可以提出改進意見。

    艾森中校還沒有發言,旁邊的一個德國人用德語說了一通,艾森翻譯的結果是:「我們需要得到研究美國轟炸機的權限。」

    這有點難辦,如果讓美國人知道了,輕一點斷絕援助,重一點將會把自己推向盟軍的反面。

    「先生們,這個很難,美國和德國是交戰國,一旦讓美國人知道,我的損失是小事,阻礙我們繼續合作就不好了。」

    艾森把話翻譯後,德國專家堅持,大概他們被美國人的戰略轟炸搞怕了,希望得到轟炸機技術。

    「如果我能得到貴國幫助,研製遠程火箭的話,我可以幫助你們實現這個夢想。」

    幾個德國人搖搖頭,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不可能掌握這種尖端的東西,而且這是德國人的殺手鑭,不到萬不得已或是遇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時,他們不會拿出來的。

    陳際帆乾脆不談了,建議休會。請這些德國佬到軍工研究所去,既然他們喜歡轟炸機,陳際帆就乾脆帶他們到新研製的山寨「空中炮艇」那裡去參觀,然後在安排他們和軍政大學火箭所與兩位所長見見面。

    「空中炮艇」不是一項尖端技術,它只不過是將幾樣東西給合成在一起,但是陳際帆卻在德國人面前說出了它們在蘇聯戰場的實用性,如果德國人有一百架這樣的空中重型武器平台,就可以簡單摧毀蘇軍地面上的所有車輛。它比裝甲部隊、自行火炮都覺有更高的機動性,只要德軍掌握局部戰場的制空權,就能夠使用這種武器取得巨大的攻擊效果。

    一個德國專家在飛機內外仔細看著,撫摸著飛機和上面的武器,德國人馬上就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加特林機炮應該採用電傳動,而是可以在飛機上安裝直瞄火炮,並且還可以作為空降部隊運輸地面裝備的平台。

    陳際帆道:「所以我們是很有合作基礎的,我們的工藝水平和一些材料不過關,所以這位先生提出來的我們暫時不用。如果你們能親自見見這個人,我想一定會堅定元首合作的意向。」

    他們要見的人就是錢學森,錢學森現在負責研製所有和火箭有關的武器項目,但是仿製火箭筒實在是太小兒科了,就連研製火箭炮的任務他都交給了副所長屠守鍔了,自己專心地按照陳際帆提供的彈道導彈的線索進行研究。

    實際上中程彈道導彈的理論對錢學森而言並不複雜,他在美國就參與了導師的一部分研究,當陳際帆對他講,德國人已經擁有很成熟的彈道導彈的時候,錢學森著實心動了。

    與德國人的談話看起來是非常愉快的,因為德國人比較驚訝面前的這位年輕人對火箭技術的瞭解,而且錢學森告訴他們,如果能看到具體的實物,他有信心加以改進!

    實物是不可能了,德國人不可能載著這樣一枚屬於高級機密的東西在海洋裡跑上幾萬里,一旦被美國人得知後果不堪設想。

    一連幾天,德國人都流連於「神鷹」的各種武器研究所中,像一群小孩子般問這問那。陳際帆似乎不擔心洩密,他是後世來的,知道這些東西很快就會問世,該有的一定會有,向日本這樣窮途末路的國家,你就是把原子彈原理都告訴它,這麼短的時間內也搞不出來。

    德國人瞭解的越多,就越對中國人產生了興趣,他們在武器開發上的前衛思想絲毫不亞於第三帝國,只是由於他們在系統工程和製造工藝方面的落後才停滯不前,但是他們在很多方面還是給了德國人很多啟發。比如說空中紅外線制導導彈,飛機攜帶雷達和導航設備、電子戰、坦克火控系統和測距、懸掛裝甲等方面都很受啟發。

    簡單地說,德國專家們至少知道一點,與「神鷹」的合作可以突破很多瓶頸。

    接下來的談判就順利多了,德國人給了陳際帆一個比較樂觀的回答,答應說服元首盡早展開雙方的合作。

    陳際帆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德國專家送上來載滿礦石的貨輪,他真是很期待能夠在安徽的這段時間敲定合作。

    其實他的擔心有點多餘,希特勒已經在接到電報後開始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合作的事情。無論他多麼瘋狂,為了戰爭,他必須要在遠東找一個信得過的夥伴,他不需要這個夥伴站在軸心國一邊,只要它能在遠東牽制蘇聯人就可以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