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九十六章 實業整頓 文 / 中國神鷹

    經過翻譯後的小冊子已經擺在小鬍子的辦公桌上了。這位近期來心情極度不好的元首正在全力指揮蘇聯戰場上的帝國軍隊對付斯大林的秋季攻勢,由於年內連續兩次大規模戰役均未能取得勝利。整個部隊的士氣受到嚴重打擊,而且兵員、裝備和部隊的組織處於最低谷。德軍接連丟失頓巴斯和第聶伯河和斯摩稜斯克地區,全線轉入戰略防禦。

    這時候陳際帆的小冊子上的建議非常適用,因為陳際帆用很誠懇的語氣反覆強調德軍做好戰略機動防禦的意義,指出蘇聯人在技術兵器數量和質量上已經超過德軍的事實,此時再與蘇聯進行會戰,意義不大。而是應該大踏步後退,放棄一些地方,收縮兵力,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時機。陳際帆指出在東線戰場不能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應該考慮到戰爭的長期化。

    陳際帆很自信地告訴小鬍子,他們就是這樣講日本人拖進失敗深淵的,他建議第三帝國應該研究如何與蘇聯人打持久戰,以殲滅蘇聯有生力量為主,做到快速包圍,快速殲敵,快速撤離。同時應該派遣特種部隊深入敵後實施破壞,擾亂後方。

    最後提到的,在適當時間爭取與英美媾和,將第三帝國兩線作戰的局面扭轉過來,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讓蘇聯人也受到兩線作戰的困擾這一條深深打動了希特勒的心,雖然他目前還不準備與英美有什麼勾搭,但是戰場上的殘酷事實告訴他,這樣下去是絕對不行的。蘇聯人越大越有勁,而第三帝國越打越弱,遲早是要失敗的。

    希特勒把這份建議拿到了最高軍事會議上討論,結果得到了大部分將領的支持。元帥們普遍認為應該保存有生力量尋殲蘇聯人的有生力量,至於與英美媾和,則沒有人說話。和中國人的合作倒是得到了一些將領的贊同,畢竟中國人能夠打敗日本,實力還是有一些的,如果遠東地區能夠有一支強悍的部隊牽制蘇聯,對德意志帝國自然不是壞事。問題在於,他們是不是願意與蘇聯為敵?

    「用不著擔心,」凱特爾元帥道,「野心是隨實力膨脹的。中國人如果能夠擁有成規模的裝甲和炮兵部隊,擁有一定的飛機,那不用我們提醒,中國人也會北上找斯大林的麻煩。相反,以他們現在的實力,就算是再有100個師,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動作。日本人就是這樣。」

    凱特爾元帥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支持在技術上援助中國。

    討論會開了很久,最後,贊成援助中國的觀點取得了微弱的優勢。當然,最後的決策還是要由元首來定奪。

    元首踟躕很久,終於決定派遣專家團(由工程師組成)再次秘密進入中國,在他們身上攜帶有德國重型坦克的所有圖紙資料和製造坦克所需的精密機床。這些人的任務是幫助中國人建立坦克工廠,他們中還有一些人是火箭專家,去中國幫助中國研究導彈是一個方面,尋求技術上的合作是真。

    而此刻的陳際帆正在完成他在後方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召集實業家和工會代表同聚一堂進行座談。

    陳際帆好歹是知道一些階級鬥爭的,再說他在後世也時常聽到什麼血汗工廠、黑磚窯等概念。其實陳際帆一直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噁心的現象,與地方政府只認gdp有很大關係。本該保護人民的政府一旦站在資本家那一邊,那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民族工業必須發展,但是必須有序發展。勞資矛盾一定會有,但是可以通過法律的形式得到緩解,這是陳際帆從後世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得到的結論。

    民族資本家們能夠見到大名鼎鼎的陳際帆上將,心裡自然是無比激動。其實在民國搞實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是政局變化太快,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個當政者上台都有不同的政策。各種稅收、攤派層出不窮,官吏貪得無厭。這還不算,關鍵是政府的貨幣基本沒有什麼信用,金融政策花樣百出,使得成本核算根本無法進行。這些還不算,他們還要時時提防國內官僚資本的侵吞,很多實業家就是因為在重慶混不下去才選擇到安徽來的,當時的安徽實際上還是前線,可是他們寧願冒戰爭的風險也不願呆在重慶。

    因為在安徽這邊他們不會受到歧視,在原材料、資金和技術方面都能享受極大的方便,最重要的是在這裡他們的產品有競爭力,國外的商品因為稅收重,所以價錢比他們的要高得多。

    有這些就足夠了!事實上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很像野草,只要有一定條件,他們都會頑強生存下來。他們有反對封建獨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要求,但是由於自身實力實在是太弱,與官僚和外國資本又要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說是牆頭草一點也不為過!

    陳際帆對所謂民族工業,知道的也只是上述這些。不過來到這個時代,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這個時代的實業家們大多有文化有素養,比如說南通的張謇,人家就是狀元出身。具備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實業家們本質上還是愛國的,不然就不會有民生輪船公司的「敦刻爾克撤退」,盧作孚冒著極大風險硬是組織全公司的船隊把武漢的設備、儀器和原材料等等全部運往後方,為中國的抗做出偉大的貢獻。

    但是他們畢竟是剝削者,如果沒有法律規定,為了降低成本他們一樣會延長工作時間,一樣會使用童工,一樣會把受傷的工人一腳踢開。中國經濟難道非要靠殘酷剝削廉價勞動力才能得以騰飛嗎?為什麼幾千年來中國人只能靠辛勤的勞作才能活著,為什麼他們就不能擁有體面的生活?

    這個問題他和老鍾也在談,兩人雖然都是經濟外行,可畢竟來自後世,就算他們是軍人,也有家鄉父老在沿海打工或者在外企工作。有時候他們作為軍人也很鬱悶,為什麼明明周邊的國家都欺上門來,國家還不出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光明正大地為了祖國的利益作戰?

    這個問題老鐘的回答非常尖銳,這個看上去比較老成的軍人並不是一個不思考的人。可能是由於穿越的關係,老鍾說起話來很尖銳。

    「頭,我們家是農村的這你知道。鄉親們開始是去打工,靠著省吃儉用掙回點錢蓋房子娶媳婦。上面說我們村不支持教育,說我們農民目光短淺,但是我在參軍前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村裡有一家人家境很殷實,一般這樣的人家都會拚命供孩子讀書,結果你猜怎麼的?他家為供養了三個小孩上大學,把新修的房子都賣了。可是孩子們畢業去找不到工作,兩老不得不再次操起鋤頭下地,最悲慘的是,女方老人得了一場大病,拖了半年,全家破產了。從此村裡再不願供人上大學了,因為不實惠。」

    陳際帆苦笑道:「以前咱們只知道聽黨指揮,軍事過硬,等到現在什麼都要自己操心才認真回憶以前的事。還真讓我琢磨出點問題來了!」

    老鍾道:「你也不容易,回安徽後就沒幾天安生,什麼都要忙。你說國家咋會讀書無用呢,不是說教育不夠嘛,大學生咋會找不到工作了呢?」

    「前不久和經濟學家們討論外資進入的時候我才明白,這是經濟結構決定的。都去搞那種沒多大技術含量的,自然用不到多少人才。我們家鄉有個學電子的大學生,到沿海還不是在玩具廠干一點與電子靠一點邊的工作。這樣的產業不需要大學生,也不需要多少技工,再加上在中國讀書光宗耀祖的思想推波助瀾。能讀書的拚命擠大學門檻,結果工作越來越難。讀不了書的乾脆放棄,去打工掙錢去了。你說一個工業國家怎麼能少得了熟練的技術工人?人家那瑞士手錶怎麼來的?人家德國人的工業技術怎麼來的?還有啊,德國專家來咱們這裡發現,在高端技術上,咱們一點都不弱,可是在製造工藝上差太多了。咱們的工人素質不夠好,這才是制約我們研製更多高技術武器的瓶頸啊。」

    「頭,你也不能要求太高了,我們現在的很多工人過去還是農民,大字都不識幾個,靠掃盲能夠進工廠就不錯了。這事得慢慢來。」

    「慢慢來?時間不等人啊!老鐘,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打敗鬼子,那沒二話,我今天就不做這兒了,我親自帶部隊馬上進關,咱沒高科技,咱有命!可仗打完了呢?蒙古還是獨立了,南海還是共管,小日本幾十年後還是和咱們磕磕碰碰,以後的軍人還是和咱們那樣,去緬甸都要偷偷摸摸。你看看往網上那些言論,我這個軍人聽了都感覺到恥辱!」

    「你說這些和培養技工有什麼關係?」老鍾問道。

    「怎麼沒有關係?我們如果真的有自己強大的民族工業,就能支撐起整個國家!國家強硬了,軍人才不會窩囊。當年老蔣為什麼窩囊?他沒有像樣的工業,他玩不起戰爭,只能唯唯諾諾,寄希望什麼國際調停。我今天在這裡,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拿出來,引導咱們好不容易打下的這塊根據地良性發展,將來還可以給執政者一個樣板。一旦咱們和老毛子卯上,蘇聯的援助就泡湯了,美國人也不是什麼好鳥,一切都得靠自己!」

    「頭,以前我們以為光靠打仗就能把國家打強大,現在看來不夠,沒有你的戰略眼光,咱們不會有現在的局面。我支持你,你準備怎麼幹?」

    「光靠那些大工業還不行,還有和實業界打交道,他們就是工業的細胞,只有他們健康發展了,工業基礎才能穩固。」

    「你光忙這些,軍事你就不管了?」老鍾有點急。

    「誰說不管了?我現在在安徽,就是著眼於東北戰事。日本關東軍可不比華北那些二流師團,羅玉剛兩個坦克師就可以搞定一個師團。我們不能打成膠著,要運用技術兵器的威力,爭取在第一時間就能奪取整個遼寧工業去,將日軍趕到北邊,到那時候我們才能獲得東北的資源和工業生產能力,才能把戰爭引向最有利的方面。至於你,我給你一個任務,就是從現在開始組建咱們自己的海軍陸戰隊和武裝警察部隊。」

    「說什麼?」鐘鼎城驚訝道,「海軍陸戰隊?你太超前了吧?」

    「不,我們是特種部隊出身,要把陸軍『獵鷹』特種部隊、『天鷹』空降兵部隊和馬上組建的『海鷂』海軍陸戰隊與『夜梟』特警部隊這四大部隊發揚光大,作為未來特種部隊的基石。至於海軍陸戰隊,雖然我們沒有軍艦,但是可以和美國人合作,登陸遼東、登陸日本,登陸周邊的島嶼。作用還是很大的,我看就以楊子江的水軍為基幹,按照特種部隊訓練標準執行,增加海島生存訓練,增加登島作戰訓練。還要在軍政大學開設科目,相應的輕型坦克、水路兩棲坦克等等裝備也要跟上。」

    「好!對了,這兩個月北邊的戰事很順利,胡雲峰來電說,他沒想到閻老西的部隊會這麼頑強,居然不顧重大傷亡拿下了太原,這回他只能信守諾言,逐步退出山西了。」

    「這不奇怪,閻錫山再不用命,他在山西還呆得下去嗎?其他的怎麼樣?」

    「羅漢和小高都被文川浩拉到他那邊去了,說是擔任臨時教官。以後還會輪到我們的。」

    「對對,把這茬給忘了,我們都要去。文川浩這小子有頭腦,有前途!」

    陳際帆現在是去不成的,因為他又得趕到蚌埠去,去和實業家們座談。

    這裡面也是人才濟濟,盧作孚、范旭東、劉鴻生、榮氏兄弟為代表,涵蓋了紡織、印染、繅絲、麵粉、火柴、捲煙、釀酒、搾油等輕工業各方面,而且還有少數已經把投資方向轉到機器製造業和建材業的實業家。

    除了他們外,與會的還有工會代表。工會代表主要是由**人和一些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組成。

    蚌埠商會的大廳也被佈置得非常隆重,實業家們早就盼著陳際帆的到來,因為他們知道現在這個軍人絕不僅僅是回答仗那麼簡單,搞經濟也很在行呢。

    馬寅初教授和幾個主管工業的官員也在,此次會談應該是要解決問題的。

    陳際帆看到商人們容光煥發上來和自己打招呼,只能笑笑。這些人他一個都不認識,除了那個穿著西裝的榮毅仁,濃眉大眼的樣子比較熟悉。

    會議一開始陳際帆就莊重地站起來向大伙敬了一個禮,「諸位為抗戰所做的貢獻,陳某銘記在心,在這裡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的實業家這個激動啊,除了鼓掌無法表達。

    「客套話我就不說了,既然我們同聚一堂,既然大家都是搞實業的,想必知道現在的安徽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工業革命。為了早點光復國土,為了讓中華民族早日強大起來,我們需要工業!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更需要你們這些民族工業!」

    看著下面激動的神色,陳際帆決定先潑一潑冷水:「人們常說,商人是無情無義的,但是在座各位在過去的表現,證明了你們也是這個國家的脊樑!但是今天我要說點不好聽的,諸位之所以選擇安徽,不是因為我們這些軍人長得多英俊,而是因為這裡能賺到錢是不是?」

    下面出現了笑聲,但是很多老謀深算的實業家們沒有笑,他們感覺到這裡面有深意。果然陳際帆道:「安徽制定了保護民族工業的一系列政策,在這裡你們有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有完善的供應鏈,有穩定的匯率,有優惠的貸款政策,更有充足的勞動力和技術支持,你們再不賺錢,就怪不得我了。」

    下面大笑。

    「但是你們不能總是想小雞仔那樣,靠著保護過日子。你們也不能總把賺錢的眼光盯在工人那點微薄的工資上。有人抱怨說這裡的人工成本很高,組織加班還要發幾倍工資,還要簽訂勞動合同,說什麼混不下去了之類的話。如果是這樣,他可以重新到重慶,那裡不會有這些,但是那裡有飛漲的物價,沒完沒了的捐稅和外來商品的衝擊!你們都是搞實業的,眼光要放長遠點!如果有一天人工的工資升高了,你們就不活了?如果人家外國商品真的比你價廉物美,你怎麼辦?如果你做的產品過時了,沒有市場了,怎麼辦?」

    陳際帆停頓,看看下面的反應,下面果然陷入沉默中。

    「你們是企業,不是幼稚園小孩子。你們要敢於面對來自全世界的競爭,那麼競爭的關鍵在哪裡?低工資嗎?還是低吸貸款?都不是,是創新!是管理!是營銷!」

    前兩個詞還算可以,這個營銷有點生疏,不過,實業家們都在聽。

    「政府有很多軍事訂貨,你們要靠自己的本事去光明正大爭取,而不是去想著投機,去囤積居奇。河南災荒的時候有人囤積糧食,結果怎麼樣?破產!你們不要想著如何壓縮工資,要把工人當做自家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企業一起發展。要創新就要有人才,還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掙了一點錢就慌忙回老家買地,或者是像個暴發戶般揮霍,要預留技術研發資金,改進自己的產品,改進自己的設備,培訓自己的人才。這樣你們才能幹得長遠!才不怕全世界的競爭!有的實業守著幾十年的產品不變,這樣也能生存?產品的競爭力從哪裡來?從技術上來!搞實業,眼光不能短淺,要看長遠!只有你們強大了,國家才是真的強大!」

    說到這裡陳際帆又把目光轉向工會那邊,「工會是幹什麼的?是保護工人利益的,這個不假!但是要在法律的基礎上去做,不要總想著罷工,示威,甚至破壞機器,這樣搞除了激化勞資矛盾,除了破壞生產力外有什麼好處?要想盡辦法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想辦法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要監督資本家,參與到企業的經營中去。你們問我幫誰?我誰都不幫,誰有理我幫誰誰是弱勢群體我幫誰?這就是原則。」

    「好了,我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我重視你們!你們在安徽、在河南,只有依法納稅,守法經營,你們的市場廣得很!這裡有資金,有人才,有交通,有市場。但是這裡沒有一成不變的貿易保護政策,終有一天你們要面對世界大企業的競爭,所以你們必須從現在起開始練內功,要學習科學的管理,要學習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營銷手段。我提幾條建議:一是將利潤的一部分拿來作為研發資金,組織技術力量隨時根據市場需要改進產品,引進設備;二是要在營銷和研發兩個方面加強力量,要有意識地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三是,要抓好生產環節,包括引進設備和人才。第四,抓好質量管理,建立行業標準。我奉勸諸位,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去坑害消費者,尤其是這裡面很多搞食品的,一旦查出來,就不是罰款、倒閉這麼簡單了,你們就等著坐牢、槍斃吧!第五,不要在在這裡搞不正當競爭,不要想著怎麼去賄賂公務員,怎麼以次充好,怎麼用下三濫的手段去搞垮競爭對手。你們不要低估我們在商業罪案調查方面的能力,他們很多都是干特工出身的。第六,不要搞血汗工廠,那種為了賺錢把工人當奴隸的做法,在這裡是絕對要受到嚴厲懲處的!工會,要加強監管力度,要促進立法,保護工人!第七,不要搞詐騙,搞一些皮包公司來參與政府採購和工程建設上面的競標。第八,不要試圖逃避納稅責任,你們享受著經營賺錢的權利,就應該盡到義務。如果你們有想法,可以促進立法。總之一句話,這裡既是合法經營者的天堂,也是違法亂紀利慾熏心者的地獄!」

    陳際帆的話最後有些殺氣騰騰,不過商人們能理解,畢竟人家是打日本人的民族英雄。只是這位將軍管得很寬啊,什麼都想到了。在安徽不好混啊!

    其實真正不好混的是陳際帆,他之所以絮絮叨叨不厭其煩地奔走於安徽各地,是因為以後也許就不能回來了。一旦進攻東北的戰事打響,將會在殲滅關東軍的同時像蒙古、朝鮮進軍,而這樣的行動勢必遭到蘇聯的干預,軍事摩擦在所難免。倒時候是否能得到中國**的支持他不敢確定,能不能得到美國人的支持他也不敢確定。而且國內的形勢會不會變?兩黨之間會不會提前爆發內戰?蔣介石會不會和自己翻臉派兵進入安徽?

    不把後方安頓了,他實在是不放心到北方去。很多人都以為打東北是為了趕走鬼子,他們哪裡知道,「神鷹」方面軍的真實目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開疆拓土啊!

    其實陳際帆最關心的還是軍隊,現在的軍隊總額為一百萬左右,但是出兵東北的部隊最多只能有一半,關鍵是缺乏更多的軍官,特別是能打仗的軍官。陳際帆只能冒險從國民黨陣營裡動點腦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