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官路沉浮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五章 村支書的危機 文 / 同舟共濟

    (週日自己重新讀已上傳部分,忍不住又在原來的第六章後,重新增加了3章11000字,所以調整了一下章節名,今天相當於上傳了16000字,看過前文的書友大大,可往前在看看。)

    上山村兩顆釘子終於拔掉了一顆。

    鄉里要開會,楚平也就在鄉里呆了一天,把黨委擴大會議開完,再去拔第二顆釘子也不遲。

    今天的黨委會還是大棚菜的事情,主要是研究抓進度的事情。馬上就是九月份了,這西藍花都還沒種下去,連大棚都沒全部搭好。

    當然,沒種下去的關鍵,是第一次種西藍花,無論是縣裡的農技人員,還是農民,都沒有經驗,而且西藍花對大棚的要求也高,投入自然就大一些,雖然縣裡和鄉里幫農民們弄了些貸款,可終究還是不夠的,湊這些搭大棚的錢也拖了後腿。

    「楚鄉長,我正要找你,這幫兔崽子。」楚平抽了個空,去坤平村看看自己的大棚,雖然有趙三兵照料,可自己也不能不去看看,剛到大棚裡,趙老支書就跑了過來,拉著他的衣服說,「有人要奪位謀權了,我們得想想辦法狠狠的鎮壓。」

    楚平苦笑了,這個老支書還真是個矛盾的人,一腦子毛主席時代的思想,卻能放開思路敢干肯幹,帶領村民致富。

    「兔崽子們要改種西藍花。」坐好之後,趙三兵抽著旱煙,氣呼呼的說,「開始向老子逼,逼啥,逼我這個老公公了。」

    「是逼宮,不是逼公公。」楚平撲哧笑了出來,趙三兵喜歡看戲,老是喜歡用戲文裡的話來形容自己遇到的事情,「慢慢說,他們為什麼要改種西藍花?」

    「還不是鄉里那套說辭,什麼種西藍花賺錢,是鄉里統一佈置的,有政策支持,有政府支持什麼的。」趙三兵抽著旱煙說,不過這還真是一個好說辭,種西藍花的農戶,鄉政府擔保從信用社貸款500元,種辣椒自然就沒有貸款了,得自己籌錢,還好坤平村的底子不錯,大部分農戶並不缺建大棚的錢。

    「嗯,有多少戶?」楚平也知道這其中的厲害。

    「楚鄉長,你回來了。」兩人正說著,趙三兵的ど兒趙援朝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爹,老秋他們吵著要種西藍花,你看咋辦?」

    趙三兵有兩個閨女,這ど兒子三十五歲,長的和趙三兵一模一樣,也一模一樣的精明能幹,而且還是去過上海,下過深圳的能人,平日裡處處和趙三兵對著幹,這次大棚菜種辣椒的事情,倒是父子兩頭一次尿進了一個尿壺。

    「你說咋麼辦?」趙三兵沒好氣的說,「叫你去做思想工作,這麼點思想工作都做不好,還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我這班你怎麼接班啊。」說完趙三兵深深的歎息了一聲。

    「我又不想接你這班。」趙家老三嘟嘟說,看趙三兵要拿煙桿往他頭上敲,連忙躲開。

    「三叔,援朝哥不喜歡做支書,我倒覺得你不要勉強他,別讓你這個小村子限制了他。」這半年交往下來,楚平感覺這趙家老三不是個簡單人,一旦有機會肯定能幹一番事業。

    「楚鄉長這樣說,我心裡就高興了,那聽楚鄉長的,你想幹啥自己幹啥,只是不准干違法的勾當。」趙三兵呵呵笑著看楚平,他對楚平可是佩服的緊,年級輕輕就是鄉長,還是大學生,干的活也都靠譜,不像那些滿嘴跑火車的鄉幹部。

    「援朝哥,你啊,還是到縣城或者南州去弄點事做做,像你老爹說的一樣,只要不犯法,比如搞個建築隊什麼的,開個公司什麼的,膽子大點沒關係。」楚平雖然在鄉里當鄉長,可很多信息還是蠻靈通的,因為杜欣一直想拉他下海,每個月都給他郵寄一個大包裹,裡面都是深圳那些報紙報道的事情,讓楚平眼界開了不少。

    「我也這麼想,就是不知道幹什麼好。」趙援朝笑咪咪的說。

    「什麼都可以啊,你不是去過深圳和大上海,見的世面還不大啊,我都沒去過上海和深圳呢,拿準了主意,請你老爹把把關,只要不違法的,都可以試試。」楚平估計趙援朝心底裡已經有了想法,只是一直怕他那老爹,所以不敢說,看來今天他是想借這個機會了。

    「我把什麼關,你要真想出去幹事業,請楚鄉長給你把把關,他點頭了,我肯定點頭。」趙三兵這話算是給趙援朝吃了顆定心丸。

    「有多少戶要改種西藍花?」楚平笑著轉過話題,今天來可不是為趙援朝來的。

    「四十四家。」趙三兵恨恨的說,「加上老秋,那就是四十五家。」趙三兵很是惱火,這老秋可是趙家二閨女的叔伯大哥,平時一向聽趙三兵的,現在居然也要當叛徒了,親戚都背叛了,那還了得。

    「佔了三分之一?」楚平心裡略微算了算。

    「三分之一多一點。」趙援朝說,「現在還有八十家沒表態,我看其中也有不少還在猶豫。」

    「楚鄉長,你說怎麼辦?」趙三兵很惱火,這可是對他這老支書權威的挑戰,他可不能罷休。坤平村雖然富裕,但卻是小村,本來有兩百多戶人家,後來有些田地被政府徵用了,那些田土的農民也就成了鄉鎮企業的職工。

    趙三兵在坤平的權威第一次受到挑戰,這老頭火大了。不過到底是上過戰場的人,還是沉的下氣,知道要有謀略,不能來硬的,老支書點著煙袋和兒子一琢磨,這裡面肯定有人在搞鬼,只怕是村裡某些想奪權的人和鄉里的人聯合起來,一來弄楚平,二來要把他這個二十多年的支書弄下台來。

    「他們這是在向您和楚鄉長挑戰!」趙援朝憤憤的說,在他眼裡父親可是坤平村的大功臣,村民應該無條件服從趙三兵。

    「我沒什麼,楚鄉長可是正正經經的鄉長,大棚菜可是他帶大家弄出來的。」趙三兵看來是想聽楚平的意思。

    聽他們父子這樣一說,楚平心裡一下子明鏡起來。

    這事情只能低調處理,說村裡某些人挑戰趙三兵的權威,坤平村單獨種辣椒,在白一丁和別人眼裡,自己和趙三兵何嘗不是在挑戰白一丁的權威,難怪他要指使人來和趙三兵唱反調。

    「主席有句話你應該知道吧,三叔?」楚平琢磨著這事情不能鬧大,鬧大了對自己和趙三兵都沒有好處,再說了到年底種了西藍花不賺錢和自己也沒關係,自己倒是要擔心種辣椒到年底是不是真能賺錢,如果不能賺錢,或者賺的錢比種西藍花少,那自己和趙三兵的威信只怕要掃地了,到時候兩人這支書和副鄉長只怕是當到頭了。

    「主席的話我都記得,你說的是哪一句?」趙三兵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對毛主席語錄比對自己多少歲還清楚,楚平和他打了這麼久的交道,發現要說服他,最好能從毛主席語錄中找一句話出來,那就能事半功倍。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楚平學偉人的大手一揮說。

    「語錄裡可沒這話,不過這話主席確實說過。」趙三兵腦子裡在背著他的語錄。

    「由他們去。」楚平堅定的說,「信咱們的,咱們全心支持,不信咱們的,讓他們種西藍花去,賠了錢不要怪咱們。」

    「這樣,這樣,不好吧?」趙三兵有些不服氣,可看著楚平堅定的眼神,估計想到這事情也只能這樣,也就氣嘟嘟的答應了。

    當天晚上,坤平村大棚到底種什麼的事情定了下來,有六十二家改種辣椒為種西藍花。

    可這五十畝辣椒大棚還在呢,苗不但育上了,而且都長一尺來高了,這些怎麼辦呢,這可是個很難處理。按照村長趙坤的說法,那就是把大棚推掉,把辣椒苗全部推倒。

    楚平看了一下決定繼續種辣椒的人家,基本上都是老人當家,家裡是老頭子說了算的,看著這情景,楚平到佩服趙三兵這老傢伙在坤平村中的威信。只有少數幾家,既想留著種辣椒,又要種一些西藍花,幾戶人家,是家底比較深厚,勞力也不卻的。

    已經下種的大棚辣椒絕不能推倒重來!

    即使這六十二戶人家要種西藍花,得重新搭大棚就可以了,重新搭大棚在經濟上和勞力上,以及地上都不是問題,坤平村有的是地,坤平村從種辣椒改種西藍花的村民,每村都能獲得八百塊的低息貸款,大棚的一切材料也都已經做好,只要花兩天時間搭建起來就行,甚至可以請專業的施工隊伍。

    可難就難在這剩下的幾十畝大棚辣椒,想來想去,楚平決定讓農戶們折個價,他去找人承包。辣椒大棚的投入到現在每畝也就三四百塊錢,後續投入只怕還要三五百塊。

    經趙三兵和幾個村幹部商量,決定所有的大棚都折三百五十塊,地租不要錢,水不要錢,以後用的電費就要新的承包人自己出。

    這些人想著種了西藍花可以賺大錢,也只要辣椒大棚投入能保本就行了,至於花點功夫也就算了,其實大部分農戶的投入還沒有四百塊錢,這木頭都是山上砍的不費多少錢,三百五十塊還基本上有點賺。

    折價折好了,這接手的人可就麻煩了,五十畝可不是十五畝。經過一個晚上的思想工作,剩下種辣椒的六十家每家接受一小部分。

    折騰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早上,還有三十畝沒人要。最後沒辦法,楚平一咬牙自己包下二十畝,讓趙三兵包下剩下的十畝,既然得罪了白一丁,那自己這種辣椒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雖然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事情也解決了,可擺在楚平面前卻有兩個事情,一個是二十二畝大棚,得找人來管,還要請些小工,二十多畝大棚可不是一個小事情,好歹也算的上是種植專業戶了,想來想去只有把老爸老媽接過。第二個要解決的,那就是錢的問題了,包下這二十畝辣椒,光要付出的成本費就是一萬,後面還要肥料什麼的投入,還要請幾個小工,都是要工錢的。

    第二個問題好解決,當天晚上,楚平第就給杜欣去了個電話,找她借幾萬塊錢。杜欣二話沒說,讓楚平明天去縣城,找家銀行開個戶,她立馬將錢打過來,並開玩笑說:「班長哥哥放心,你那點辣椒即使種出來沒人要,妹妹我包了,年底給我全部運到深圳來。」

    「你個烏鴉嘴。」楚平罵了她一句,卻也拿這個自稱妹妹的女同學沒辦法。

    白一丁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還專門問起楚平。

    楚平想了想,覺得這事情既然白一丁問起,那就得向黨委會匯報,自己可是鄉幹部,能不能承包這麼多大棚還不好說呢。

    誰知道白一丁一聽,他滿口答應,在黨委會上專門討論了這事情,並專門形成了會議紀要,鄉黨委支持他和趙三兵承包剩下的三十畝辣椒大棚,說他們這是做發家致富的帶頭人,帶著大家摸著石頭過河,鄉黨委和鄉政府要大力支持。當然大家也知道白一丁的意思,這事情拿到黨委會上一說,那可是落他面子的事情,說不定到年底這辣椒虧的一塌糊塗,看他怎麼還這麼多錢。

    散會後,王愛軍還很同情的拍拍他的肩膀,他知道坤平村種辣椒不是他的主意,可現在這爛攤子就要他來收拾了,而且還讓他將白一丁的關係弄的更僵,在縣領導面前落下個不顧大局,沒有組織紀律的壞印象了。

    第二天簽訂承包合同的時候,白一丁還帶幾個鄉幹部去見證,可是實實在在的羞辱了楚平和趙三兵一把,兩人雖然氣憤,可也沒話好說,只能打落牙齒先含血吞下去再說。

    這個改種風波,就在楚平和趙三兵認輸中落幕了。

    只是楚平卻頭疼死了,還得回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還得請幾個小工幫忙,這二十二畝大棚,可不是個小攤子,擺在地上白呼呼的望不到邊呢。

    要讓父母背井離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應該是一件幾乎沒可能的事情。好說歹說,兩老就是不同意,楚平其實也理解兩老的想法,家裡一攤子事情,還有個八十歲的老太爺在家裡。

    楚家的家訓以孝為先。父母在,不遠行。

    「娃兒這樣做,是老百姓要求的,說明他是個老百姓愛戴的好官,是鄉政府、鄉黨委集體決定的,這可關係到娃兒的前途。」老太爺是見過世面,肚子裡有墨水的人,最後楚家老太爺發話,「你們忙死忙活還不是為了娃兒,家裡也是幹活,那邊也是幹活,不一樣幹嘛,我人老是老了點,可自己還能照顧自己,家裡的活交給老三,現在也就剩下收稻子,其他的有些東西就不要種了,有什麼事情老三也能照看我,這你們放心好了,楚征在學校讀書,有錢給他就行,再說他也從來沒讓你們操過心。」

    老三是楚平的遠房堂叔,三叔父母死的早,是老太爺一手帶大的,所以三叔對老爺子就像父親一樣,和楚平父親也像親兄弟一樣,三叔和三嬸都是老實但不傻的人,家裡交給他們,楚平也放心。

    要不是楚老爺子發話,要不是看在兒子前途的份上,楚平父母只怕是天王老子來了說,也不會拋下家裡的活兒去湖山。

    楚平家裡也算是詩書禮儀之家,楚家出過舉人,楚平的太爺爺,也就是楚老太公是清朝秀才,膝下三子文武全才,大爺爺楚文留洋回國後參加國民革命,後來就失去了聯繫;二爺爺楚武是武漢講武學堂的教官,紅軍長征時期已經是副營長了,就救戰友犧牲在草地裡;楚平爺爺楚才是老三,當時家有老父母,老太爺葉不大,這才沒出遠門,一直在家伺候老人。

    全國解放後,老人家也當過公社幹部,只因抗戰時腿受了傷,所以也沒遠離家鄉。後來十年動亂,因為有人說楚文在美國,所以楚家雖有紅軍革命烈士,但也受到造反派們衝擊,楚老爺子右腿本來就受臉上,這次一被衝擊,傷更重了,就差點瘸了,還好楚平的小外公在外學了接骨治傷這門手藝,小心幫他調理一年多,又教老爺子一路健身的太極拳,他這腿傷才逐漸好了起來,不過也落下隱傷。

    自聽有人說在美國見過楚文,楚老爺子卻並沒怪楚文也沒怨恨當時的造反派,只是自此之後對大哥楚文的思念日日重了起來。

    楚家老太公臨終前最遺憾的事情,就是不知道楚文下落,不知他是生是死,叮囑楚才一定要想辦法尋找楚文的下落。改革開放後,楚平姑姑楚江也因為這事情和其他一些事情,在楚平出生後不久偷渡去了香港,發誓要找到大伯父楚文才回來。

    和爺爺惜別,交代好三叔,給三叔和爺爺都留了幾百塊錢後,楚平這才帶著父親母親從西州來到南湖。還好趙三兵很熱情的接待了楚平的父母,坤平村不但給楚平的地不要租金,還給他父母免費安排了住房,一切用具齊全,王愛軍以鄉長的身份出面,多次看望兩老,加上有繁忙的活要干,兩老倒也沒太多的不適,只是每半個月得閒回去一趟,楚平弟弟楚征正讀高中,週日就回家照看照看爺爺,一個月來南湖一次看望父母和哥哥。

    有杜欣的經濟支持,有父母勞心勞力,楚平也就放心了,即使到年底辣椒真的買不出去,運到深圳去也是一個好辦法,反正有杜欣這話,不怕她不給自己找賣主,用她的話說,你那麼點辣椒,我找幾個食堂就賣光了,所以這心就更放到肚子裡去了。

    (週日自己重新讀已上傳部分,忍不住又在原來的第六章後,重新增加了3章11000字,所以調整了一下章節名,今天相當於上傳了16000字,看過前文的書友大大,可往前在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