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官路沉浮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七章 要想富先修路 文 / 同舟共濟

    一丁和田裘濱的事情,只在南湖縣掀起一點點漣漪,的流逝,這事情就如翻書般翻了過去,南湖縣官場中不再有這兩人的存在,兩人的事情最多只是官場中人飯局上的笑話而已。

    每次回到湖山,站在院子裡,楚平都有些說不出的滋味,和白一丁鬥了幾年,沒想到最後卻是這樣的結局。

    過了六月份,當南湖大部分鄉大棚蔬菜和常規蔬菜都種植都搞的差不多時,楚平開始大興土木,準備大搞交通道路建設。

    在謝雲的支持下,楚平帶領交通局吳巖、財政局侯兵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長鎮長,到省城華州、到浙江等地參觀學習。

    浙江沿海城市發達的交通,給南湖縣這些官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沿海政府和老百姓的富裕程度,更讓這些官員們羨慕。

    一個鄉鎮的財收入,比南湖縣都要高。一個村長的權力,能調動的資金,比楚平還要大還要多,連楚平聽了村長們的介紹,也是連連感歎。

    「不要光羨慕,人家村裡鎮企業多,腰包鼓腰桿子也就硬。」楚平和不停感歎的侯兵說,他這個縣財政局長手上的錢,連浙江一個鄉財政所長手裡的錢都不如。

    「我們縣裡沿海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沒有這麼好的條件。」這正是楚平帶他們來的目的,看到了差距才會想著進步,「但我們縣也有我們縣的特長。」

    「楚縣長,看到差距了,也找目標了。」崔瑞適時的從侯兵身後冒出來,接過楚平的話說「要怎麼幹,您一句話,我們跟在您身後,挽起袖子幹活的就是了!」

    崔瑞這話迎來一陣附和平笑了。對崔瑞適時地表現還是滿意地。自從颱風五堡鎮洩洪後。崔瑞和楚平關係上升了一個層次。崔瑞這個老資格地鎮委書記。對楚平也到了言聽計從地地步。

    在浙江幾天。平又帶著這些頭頭腦腦們去了一趟夏聞天那裡。一起看望一下老領導。夏聞天已經從副廳升為正廳了現在是浙江省一個地級市地市長。

    夏聞天很高興。隆重地接待平他們。對於楚平在南湖地表現。他也很滿意。只稱後生可畏。當然。夏聞天也讓手下人帶楚平他們去義烏等地又看了一圈。

    回到南湖後楚平又帶著這幫人去了一趟上山村。讓他們看看南湖縣內修路致富地典範。上山村修路地事情。全縣各鄉鎮地頭兒們都知道。但並沒來上山村看過。也不知道上山村修路前後地變化。

    「沒想到上山村都這麼富了!」黃林木站在十里寨感歎。

    自從調離湖山後。黃林木就沒來過上山村當初村民們貧困得家裡一年到頭沒點油星。有地人家甚至父子兩隻有一條裝門面地褲子。要下山辦事。父子兩就只能去一個。

    上山村村民們的各種苦日子,黃林木是見過的親身體會過,畢竟他家當年也是很苦只是他沒想到,僅僅三年時間上山後第一眼就發現上山村蓋了不少新房子,宋慶他們家房子已經落伍了再是上山村最好的房子了,最好的房子是丁尚山家的歐式別墅。

    看著來來往往的三輪摩托車,黃林木徹底服了,如果沒有當年楚平的高山四季豆種植,如果沒有當年楚平將鄭山的軍,拼了老命將路修好,就沒有上山村的現在。

    楚平找來丁尚山,讓他現場說法,讓他帶著這些鄉長鎮長書記們,在上山村那些高山菜棚裡參觀,讓他們感受上山村實實在在的變化。在上山村的中飯,楚平讓丁尚山安排這些領導們到各家各戶去吃,讓他們有和上山村村民直接接觸機會,從老百姓的口裡,能瞭解更多真實的東西,不然這幫聽慣了匯報,經常忽悠的頭頭們,會對自己聽到的產生懷疑。

    從上山村下來後,楚平再次和吳巖連續開了七八個會,對原來的交通道路規劃進行了修改。

    「吳巖,修路的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方便,這規劃做的很好,但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看著吳巖送來的交通規劃圖,楚平和謝雲溝通後,再次向吳巖做出指示,「南湖境內有一條國道,還有一條省道,這兩條路就是南湖縣交通道路的主幹道。」

    交通局這次的規劃,做的非常龐大,搞了一個「十縱十橫」的大規劃,通過這20路,基本上就可以講全縣各鄉鎮聯絡起來,在通過各村的機耕路,就南湖的交通形成了一個像人體經脈一樣的網絡。

    只是交通局的規劃,卻忽略了國道和省道的重要作用。

    「這次規劃的原則是以省道國道為主幹,以各鄉鎮之間的道路為骨幹方便每一個鄉鎮,以各村的機耕路為支撐,連接每一個村莊,方便老百姓將山上的、水裡的、田里的東西送到省道國道。」楚平指著自己辦公室裡大大的南湖縣地圖和吳巖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方便老百姓致富,方便老百姓將東西賣出去。」

    楚平利用自己的關係,帶著吳巖去華州找龔局長,名義上是請他指導工作,實際上是想打國道的主意。

    這一趟沒白去,局長說從省城到南州的國道要從一級公路升級為高速路,該路段在南州市境內200多公里,在南湖縣境內有1多公里,該項目已獲國家批准,估計兩個月後就要開工。這些消息楚平從周憲國那裡已經瞭解到了,關鍵一點是楚平從龔局長那裡瞭解到,這個項目由省高速公路局負責,也就是說由龔局長說了算。

    新修的國道斜穿南湖縣,和國道正成十字交叉。

    由於這段國道投資是採用貸款建設收費經營的模式,是江南省第一條貸款建設收費經營的高速公路,地方投資只佔了1,這些資金都由南州市政府出。

    由於地方政府只佔了少量投資,所以市政府在這華南高速公路建設上沒有話語權。

    這次和龔局長吃了一頓飯本上達成了協議,那就是楚平負責高速公路在南湖境內的拆遷,龔局長保證南湖境內高速公路所用的石子、條石等從南湖縣境內採購。

    而且局長還承諾,將為南湖道路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

    拿著局長用鉛筆在南湖縣地圖上畫出的省道平讓吳巖回去調整規劃,自己心裡琢磨著怎麼樣才能從高速公路上揩點油,為南湖縣的交通道路大升級弄點好處。

    「如果這1多公里用的碎石都從縣內要,我看可以讓有條件的鎮都搞個把石場,這樣本鄉修路要用的碎石也有了,還能賺些啟動經費。」吳巖沒想到楚平和局長關係這麼好,回來的路上很興奮的說。

    「那必須讓各村把機耕路修好,不然村裡的碎石運不出來。」楚平腦子裡出現一個南湖地圖,基本明確了那些鄉鎮可以辦石場些鄉鎮沒條件辦石場。

    回到南湖後一星期,交通局又拿出了修改後的規劃圖,經縣政府辦公會初步通過後,楚平帶著交通局等相關部門,拿著規劃圖到各鄉鎮跑了一個星期。

    在楚平的帶領下,南湖縣大小小十多位局長們了一輛中巴車,在全縣跑了三天,楚平和他們與二十多個鄉鎮的黨委書記、鄉鎮長全部見了一次,並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期間,還舉了十多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貨運司機、蔬菜販子、村幹部、群眾座談會,聽取和基層村幹部、群眾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最後縣政府辦將各鄉鎮、、群眾和各方的意見進行梳理匯總納出68意見建議。

    針對這些意見建議,交通局有對規進行了修改完善。

    完善修改的案提交縣委常委會後,迅速得到通過。在正式大興土木修路前。楚平又讓各鄉鎮組織各村村支書、村長到上山村參觀一次,讓這些村長支書們受一次教育,也感受一下道路修通後山村脫貧致富的經過。

    大部分村支書村長感慨很,認為上山村都能修好路其他村就根本不在話下。楚平又讓宣傳部在全縣上下開展廣泛的宣傳,一個月後全縣各鄉各村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修路大站。

    因為高速公路要向各村收購碎石並得知高速公路管理局已和縣裡達成協議,這些有石山的18個鄉鎮幹勁很足前進行規劃,將條件打碎石的山都先挑選出來,一邊張羅著修各村的機耕路,一般張羅著準備開碎石場。

    對於這些碎石場,楚平要求各鄉鎮一定要規範好開採主體,分配好利益,不能所有的利益都讓鄉鎮得了,這樣一來各村就沒有修機耕路的動力。

    南湖縣各村的機耕路,在80年代大修過一次,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都修了一段機耕路,但這些路很窄,承重能力不足,必須進行拓寬和翻修。

    「楚平,修這麼多路,資金籌集得如何?」在準備舉行大修路啟動儀式前,謝雲問楚平。

    「縣境內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村道合計277條,除去國道省道還有275,按規劃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2116公里。」楚平向謝雲詳細匯報大修路的具體情況,「其中縣道、鄉道佔了20%,這些道路大部分暫時不要修繕,只有80公里的鄉道要修,資金採取找市裡要一點,縣裡出一點,鄉里籌一點的方法,全部已經解決了,基本上沒有問題了。」

    「那各村的修的路呢?」謝雲沒在鄉鎮基層幹過,所以對這情況不熟悉,在別人面前他不會問,但只有他和楚平兩,他就問了。

    「縣裡和鄉里在雷管炸藥、機械車輛租用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其他的由各村自行消化。」

    「不會有問題吧?」

    謝雲這些問題,在鄉鎮幹部的眼裡是比較幼稚的,但楚平知道,謝雲侄這是信任他沒把他當外人。謝雲這是擔心群眾們有意見,作為縣委書記更在乎民意的反應,一旦搞出什麼亂子群眾到市裡、省裡上訪,那好事情也就變成了壞事情,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您放心,宣傳很到位村村幹部和群眾修路的積極性很高。」楚平這些天實實在在到基層瞭解過,對這個還是有信心的,「村裡修路,一般採取義務工的形式,並不要找老百姓收多少錢。」

    「再說了,老百姓也希望自己家門口的路修好,平日裡走個路也方便一些。」楚平繼續說,有些東西不能說的太清楚了,「經各級宣傳路致富已基本上深入各村老百姓人心。」

    在南湖縣上下大修路同時,華南高速公路也開工了,各標段項目部陸續進駐,華南高速公路由省交通集團負責承建。

    省交通集團是省交通廳下屬單位,和高速公路管理局平級。

    來也是巧合。

    在上次楚平早了長後,局長突然和楚平認識時的情況琢磨著應該找媒體宣傳宣傳華南高速公路,於是找上楚平給他介紹的那個記者,寫了幾篇稿子,沒想到在華南高速公路開工前半個月,他老龔居然被提拔為省交通廳副廳長,同時還兼這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專門負責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和管理。

    楚平再次被龔副廳長奉為上賓,認為楚平是他人生中貴人中的貴人,上任之後特別交代高速公路管理局和交通集團負責華南高速公路的兩位負責人,進駐南湖縣,一定要先去拜訪楚平縣長楚縣長的意見後在行動。

    征地拆遷問題,一直是修路建設的大難題。

    楚平在縣委會上提出湖縣以用幫高速公里搞好拆遷工作,來換取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和施工單位省交通集團對南湖縣道路交通建設的支持。這個提議得到了縣委常委會一直支持經楚平提議,老潘副縣長專門負責南湖縣境內高速公路的拆遷工作負責和施工單位聯絡。

    門負責和省交通廳、高速公路局聯絡。

    應該說這是一個大家都願意看到的雙贏結果。

    因為這個高速公路項目是貸款收費模式,所以當地政府得利很少,華南高速公路歷經十多個縣,除了南州市政府熱情很大外,其他包括南平、南江在內的南州市屬縣政府,都沒多少興趣,對征地拆遷工作都不怎麼配合,這是省交通廳和施工單位最頭疼的事情。

    而為了省事,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將眼線征地拆遷工作都交給了施工單位,也就是它的兄弟單位省交通集團。

    楚平看中的就是這一點,上有龔局長發話,下有征地拆遷這天下第一難的事情在,就有和省交通集團談價錢的條件。

    藉著龔副廳長客,楚平和高速公路管理局、省交通集團的人達成了一個協議,南湖縣保證在限定的期限內,做通南湖縣境內所有拆遷戶、鄉鎮的工作,省交通集團在機械設備、技術人員、碎石水泥等上給於南湖縣支持。

    省交通集團負責華南高路項目的夏總指揮也好說話,聽了楚平和老潘開出的條件,當著龔副廳長的面拍著胸脯說:「楚縣長,當著領導的面,我向楚縣長打包票,你們縣那200多座橋,施工和技術問題包在我身上。」

    「好,夏總爽。」楚平很滿意,對於各村各鄉來說,最難的事情就是那些橋,各村的路可以以義務工的形式,在縣交通局和交通建築公司的指導下用修,但那些鋼筋水泥修起來的橋,就不那麼簡單了,縣交通局也沒這個能耐在一年時間內,指導200多座橋。現在夏總指揮滿口答應,以省交通集團的實力,修這種小橋還不是小菜一碟。

    華南高速公路被作為全標桿工程進行建設,省委省政府給省交通集團的時間只有兩年半,所以作為總指揮的夏總感到壓力非常大,這才滿口答應南湖縣的條件,目的就是希望南湖縣能率先開工,在全線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省交通集團兩個標段項目部進駐湖後,首先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派出幾十名技術工程人員,在南湖交通局的陪同下,到各鄉、各村去實地勘察,為那256坐大大小小的橋選址,再按照當地的要求出設計圖,除了十一座大橋需要市裡審批外,其他的小橋都只要南湖縣交通、水利等部門批准就行了。

    6月底,南湖縣縣200多座橋陸續開始施工,到八月中旬,除了十一座大橋全部竣工。

    當然,這一個半月裡,華南高公路南湖境內的征地拆遷工作也完成了一半,省交通集團施工項目部正式開工,省廳領導對項目部和南湖縣委縣政府給於了高度的評價。

    夏總指揮也開心,兩個項目部的項目經理也很滿意,當然南湖縣修路要使用機械工具,找這兩個項目部借也更容易了,項目部不但藉機械工具,還免費派出技術人員到現場指揮。

    到九月底,全縣居然修了一千二百公里的村道,這比規劃的要多出三百多公里,這些功勞自然要歸功於省交通集團。

    年底省交通廳搞全省道路交通評比,南湖的鄉道和村道,成了唯一一個獲獎的省道和村道。

    兩年後,當各鄉鄉道和村道兩旁的常青樹長出了樹頭,枝枝相搭,連接成蔭時。來南湖視察的交通部副部長都感慨南湖縣領導有魄力,當時還感慨的說:「我到過全國幾百個縣市,還沒見過這麼好的鄉道村道,真是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

    在各鄉、各村200多座橋修好後,楚平就將心從修路上轉了出來。

    修路的事情全部交給老潘和吳巖去做,自己將心轉到了申報國家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上來。

    聽了於敏的建議,南湖縣在申報省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的同時,也申報國家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

    為了便於開展工作,在颱風過後,根據南湖縣只有5副縣長,而南江、南平等縣都有7到8副縣長的情況,楚平向謝雲建議,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請市委市政府配齊南湖縣政府班子。

    同時,楚平和謝雲商量,以縣委的名義,設立3名正科級的縣長助理,協助縣長副縣長開展工作,既鍛煉了幹部又能有效推動工作。

    南湖縣委縣政府給市委市政府要求配齊縣政府班子的報告,在8月底才獲得批准。崔瑞和周平林被提拔為副縣長,市裡下派了一位副縣長,老嚴接任縣武裝部長,但暫時還沒進常委。

    吳巖、侯兵分享了3個縣長助理中的兩個,讓楚平沒想到的是,黃林木居然也沒提議為縣長助理。在縣委常委會上,吳巖和侯兵這兩個縣長助理的提議,還有反對意見,倒是黃林木擔任縣長助理倒沒人有異議,這讓楚平對黃林木又高看了一眼。

    在常委會前,謝雲臨時告訴他,三個縣長助理,要換下一個,市裡有實權領導打招呼,為黃林木討這個縣長助理。

    謝雲當縣委書記近十個月,調整幹部上百人,從來沒出現過書記會碰頭後,臨時調整人選上常委會的事情。

    當縣政府班子配齊後,第一次召開縣長辦公會後。除了在縣長辦公上,在縣政府就根本看不到李子全的身影了,每天上班報道後,不是到那個行局走走,就是到那個鄉鎮看看,要不就是去市裡省裡跑跑,至於縣裡的工作,只要有人找他,他就會將工作推到各個分管的副縣長身上。除非沒辦法必須他縣長簽字的,他這才回到辦公室,簽了字後又和秘書出去了。

    這情況和謝雲反應過幾次後,楚平也懶得關心,反正自己身正影子也正,不怕你搞什麼名堂,每天依然正常上班,該做啥還是照做啥,李子全不管的事情,他這個常務副縣長就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