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九十四章 衛寧的騎馬夢 文 / 夏門

    第九十四章衛寧的騎馬夢

    光和七年,本該是次年靈帝改元中平的時候才會發生的黃巾起義,卻在入秋之時因為衛寧的一個小小插曲而提早發生。縱然如此,即便某只蝴蝶三番五次的插手其中,歷史依舊按照大致的方向繼續流淌下去,例如黃巾起義因為各個方面,敗亡終究必不可免……

    更由於這場中國歷史上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反倒讓某個懶散只想安度一生的傢伙,走進了無數鬼雄的眼中。

    光和七年,九月,衛寧獻策,合騎都尉楊奉三千人馬,並右中郎將朱雋兩萬餘人以及騎都尉曹操五千人馬,內外夾擊,火燒長社,穎川最大黃巾軍事集團波才部,十數萬大軍一戰而潰,燒死者,投降者不計其數,其賊首波才,逃竄中伏,身死殞命。而後朱雋下令坑殺降卒,數萬投降賊寇無一生還,只落得白骨荒野,鬼嚎百里。

    十月,漢京畿六校虎賁校尉楊奉得中郎將朱雋,皇甫嵩軍令,領軍五千南下,平定南方之亂,聽衛寧之計,三日內連克穎川郡治陽翟並穎陽,穎陰三縣,破敵兩萬,陣斬賊首彭脫。一時間,漢軍聲勢浩大,勢如破竹,黃巾震動,人人自危,膽寒不已。

    十一月,楊奉大軍進逼襄城,以奇兵千里奔馳,切入葉縣,大膽啟用黃巾降將,以為內應,借賊軍內部不和之機,使南頓,蔡縣兩軍互相攻伐,一舉而滅。敵軍後背受敵,士氣低迷,前軍趁機攻伐拔寨,平定五縣。

    同月,左中郎將皇甫嵩並右中郎將朱雋進逼商丘梁國,與張寶張梁大軍對峙,皇甫嵩登先攻城,打破梁城,斬殺黃巾賊首張角之弟張寶,斬首四萬餘人,降卒盡數坑殺。兩軍相逼,迫使張梁領軍困守商丘,漢軍一時不得攻下,互相傾軋。

    十二月,朝廷擢江夏都尉秦頡為南陽太守,領軍一萬北上攻打南陽賊首張曼成,連戰連克,破敵三萬。與此同時,楊奉驅穎川潰兵聚與魯陽,又得衛寧獻策,反間賊軍首領,刀不血刃,暗中平定魯陽。

    而後,楊奉部暗與秦頡部相合,誘張曼成五萬賊軍東入,屯兵淯川口,掘淯水淹敵,五萬賊軍逃出者,十不過一,楊奉領軍五千,暗度淯水,伏兵趙弘援軍,三萬人馬俱陷。

    與此同時,得皇甫嵩軍令南下助軍的孫堅,繞過陽人,過淯水以北奇襲宛城,是時,南陽賊軍大多消亡,孫堅身先士卒,趁宛城空虛一舉攻下。

    南陽賊寇只餘數千人推舉韓忠為帥,奔走汝南。幸得楊奉招降,最後的南陽黃巾也已消亡。

    南方平定,數場大戰,甚至遠比朱雋,皇甫嵩,盧植三人的功績還要大上許多,不提攻城略地,但是斬獲敵軍,楊奉五千兵馬,便擊潰了合共二十多萬黃巾反軍!若再論起長社之戰,楊奉這個在弘農楊氏家族的支系子弟一時間風頭無二,隱隱然,讓朝中大歎又一名將的誕生。

    但事實上,這數場大戰之中,真正消息靈通的有心之人,都不難發現一個人的影子!

    「今有河東衛家兒,弱冠設謀定萬軍!」就是他!一個還未及冠的少年遊子……衛寧!每場大戰,幾乎都有他的身影,每一次勝利,楊奉無一例外都是聽取了他的建議,斬獲之功,歸根結蒂,真正決定關鍵的正是衛寧獻策!

    當是時,漢室帝威猶在,但各方英豪早已暗中不服號令,於是間,各種心思扶搖而出,明裡暗裡招攬人才,而衛寧這數個月展現出來的才華,在這些人中無異於一顆明珠。

    不止是他露出的那所謂的「才華」,更因為他身後還有一個衛氏家族,一個在河東根深蒂固的豪門望族!

    知道三國的都該明白,歷史上除去一些老字號家族,如袁紹袁術兄弟以外,其餘成名諸侯大多靠一些富紳士族支持才得以有最初起兵的資本,曹操得陳留衛家資助,劉備得張世平,蘇雙資助,而河東衛家不提士子的影響力,光衛家在河東的財力和勢力,便是一大助力!而衛寧作為當代衛門家主獨子,也早被他人獲知,這無異於,得衛寧,便得衛家一門支持?

    所以,在不知不覺間,衛寧已然成了各方群雄中招攬的對象,即便衛寧現在身處楊奉軍中又如何?楊奉其人不過楊氏支系而已,況且衛家依然還未表示全力支持!所有人心中還是存了這種想法,而衛寧卻渾然不知,還正為終於在董卓接替盧植之前平定南方而得意不已……

    光和七年,就在楊奉合秦頡,孫堅兩軍平定南方的同時,北方戰線,盧植連連擊敗張角,迫使他困守廣宗,一時間兩軍成對峙之勢。朝中歡欣鼓舞,十常侍張讓進言,特遣黃門宦官左豐犒軍,領牛羊三百,美酒二十壇,加上布帛之物不計其數。其間,左豐得張讓密令故意向盧植索要賄賂。盧植本是清流,當然知道這是宦官向他們的示威和反擊,如今大軍征伐,屢建大功,兩派本勢成水火,如何會向宦官低頭,當然不給。左豐挾恨,回稟朝廷,只道盧植高壘不戰,惰慢軍心,又有張讓等人推波助瀾,靈帝大怒,遣中郎將董卓代替盧植領軍,又令人拘盧植回京師問罪。

    朱雋,皇甫嵩本意是將董卓等各方豪強拉下水中,卻不知宦官從中作梗,阻撓軍情,盧植被換,打亂了他們原期部署,如今兩人領軍還在與張梁糾纏,不得脫身,各方豪強如董卓之輩心懷詭譎,他們又如何不知。

    卻在這時,南方平定的消息猶如天大喜訊,送達兩人,於是,皇甫嵩,朱雋急調楊奉節領南陽兵馬並五千本部北上拒敵,領曹操出兵過東郡,跨黃河駐兵濮陽,以御不測,而後又催促大軍加緊攻打張梁,務必在短時間內引軍北上,控制局勢。

    而這一切,卻不是衛寧所關心的事情,此刻,他卻異常興奮,不為別的,經過了兩個月來修養,又有軍旅磨練,那虛弱不堪的病體,已然開始有了好轉的跡象,而最顯著的好處便是,他終於可以騎馬了……

    當然,只是一匹垂暮等死,無法撒腿狂奔的老馬而已……

    衛寧以前的身體的確虛弱不堪,先天肺部脈絡受損,便是做不得劇烈運動,事實上,在張仲景得出病因前,衛寧卻還是嘗試過鍛煉身體,以期改變身體體質,但,俯臥撐只做十來個,蛙跳幾個來回便是氣喘吁吁,胸口絞痛,又如何鍛煉?無異空談而已……所以那虛弱的體質,一直以來便是受不得劇烈顛簸,在古代,這樣的情況甚至會直接要掉他的小命。

    但如今,經過張仲景半月專門醫治,又有兩個多月的醫藥護理,更得軍旅磨練,衛寧的身體確是要比以前要死不活的模樣好上太多,雖然依舊受不得顛簸,但勉強騎馬慢跑還是可以……尤其在馬鞍上墊了無數層棉絮之下,衛寧騎在馬上,加上那瘦弱成桿的模樣,只猶如一個駝峰……

    哪個男兒不想過騎馬耀武?便是現代,馬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大多數男子卻還是將目光放到了名車之上,事實上,本質還是對座駕有種發自內心的追求。古代沒有法拉利,但是卻有赤兔馬,衛寧當然還是將目光放到了馬匹身上……

    大道之上,徐晃無奈的看著前方那個瘦弱的身影,古代戰將,名馬雖然神駿,更多卻是反襯出武將的威武,但事實上,衛寧胯下的那匹老馬,即使再孱弱不堪,被衛寧騎在背上,反而顯得神駿無匹……衛寧反而成了襯托老馬的綠葉,而當事人卻覺得自己高大威武不凡……

    楊奉,秦頡得到朱雋,皇甫嵩急令,既有令信文書,秦頡當下便令黃忠率領五千人馬隨軍北上,這卻正中衛寧下懷,衛寧本意便是尋個機會拐走黃忠,如今秦頡所命正合他心意。

    至於孫堅,秦頡等人,南方一帶,張曼成這個最大毒瘤已然拔除,但剩餘賊寇還存,便交託與他們清剿,這些殘存賊寇,已經不在是朝廷威脅,自然也不用衛寧在去關心。

    如此,楊奉本有五千精銳,後得黃巾精壯降卒一千餘人,湊在一起也有一萬可戰之兵。雖然軍情要緊,但考慮到衛寧身體不適,楊奉還是令徐晃令五百兵馬一路護送衛寧,而自己星夜領了一萬人馬,心急火燎往商丘而去。

    行了半月,衛寧一行卻好不悠哉,尤其到了穎川境內,四面八方賊寇先後被朱雋皇甫嵩,楊奉等人先後掃平,賊寇已然沒了蹤跡,一路便猶如遊山玩水般。

    「公子!若加緊行軍,天黑前便可到陳留了!」前方一騎飛馬而來,高聲對衛寧道。

    衛寧牛逼哄哄的跨坐馬上,一擺手,自覺頗有氣勢威嚴,高聲道,「傳令全軍,加快行軍!」

    配合上那胯下那匹老邁不堪,四肢乏軟的老馬……實在是滑稽得緊,徐晃終究忍不住笑了出來,眼淚嘩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