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一百八十二章 蔡邕決議嫁女,穆順舉眾來投 文 / 夏門

    第一百八十二章蔡邕決議嫁女,穆順舉眾來投

    廬江城內,一所小巧的宅院,巧石環林,修飾優雅,屏畫雕欄,盡顯書香之氣。

    皓月如水,淡薄明稀,冷如冰,落地如霜雨。

    「唉……」蔡邕茫然站庭中,仰望冰冷的月光,不由得一聲長歎。十二年的流亡生涯,早使他沒了往日那般風華正茂,兩鬢霜霜,已成雪色。眉宇淡白,而額頭多有皺紋,昔日那個飽學而血氣方剛的經學大師,在此刻,正如同一個普通的病弱文人。

    「時已入夜,父親不早些休息,何故在此長歎……?」一聲鶯歌燕語,溫柔如水,帶著幾許關懷,又有幾許憂慮,「父親近日來為何總是愁眉不展,倘若有心事,女兒或可為父親解憂……」

    回過頭來,蔡邕眉頭終究舒展開去,一盞紅燈,在霜雪般的冷月下,卻多了幾許暖意。

    白皙而纖細的手指,端莊的挑著紅燈,一身雪白的仕女裝束,將她柔弱的身段盡展無疑。烏黑亮麗的長髮高高盤起,樸素而淡雅的一根翠玉金釵便是她唯一的首飾,沒有珠光寶氣的俗染,卻似清蓮超脫世間。

    這是一個美麗,動人,溫潤,典雅的窈窕淑女……卻也正是蔡邕視若珍寶的女兒。

    「你卻不睡,何來問我?」蔡邕微微一笑,隨意緩緩坐在腳邊的石台之上,「今日月明,為父卻是忽起賞月之心……」

    蔡琰緩緩挑燈走近蔡邕的身邊,靈巧的將那盞暖紅掛在樹枝,斜倚著蔡邕肩膀緩緩坐下,有些呢喃輕笑道,「呵呵……自母親過世以後,父親卻是許久沒有如此雅興了……孩兒也許久沒聽父親對月撫琴了呢……」

    蔡邕寵溺的拍了拍蔡琰的肩膀,眼睛微微有些閃動,木然的望了望天上,感歎道,「是呀……十二個春秋,你母親也隨我吃苦十二載,若非當年為父義氣用事,又豈會連累你母親沿路染病,而撒手人寰……倘若我還在京城為官,你母親又如何……又如何……」

    「父親可是為昨日朝廷來使而煩憂……?」蔡琰眨了眨明亮的眼睛,看了蔡邕一眼,低聲道。

    蔡邕身體微微一僵,許久不語,反而凝視著自己的女兒,有些蒼老的手心微微拂過蔡琰耳鬢青絲,忽而出聲道,「昭姬……歲月恍惚,不曾想,你也年方十六了……」

    「嗯?」蔡琰眼睛又是一眨,不解的恩了一聲。

    「尋常人家,十三,四歲便已初為人婦,你如今已到十六,已到婚配之時了……」蔡邕頗為留戀的盯著女兒,語氣有些苦澀,「你幼時我便曾與你訂過一樁婚事,這你是知道的……為父在想,如今還是你與寧兒早日完婚為好……」

    「啊!?」蔡琰卻不知蔡邕突然提出這件事來,小嘴微張,一時驚呼開來,白嫩的臉頰也微微浮起一絲紅暈,有些羞赧道,「父親為何突然提及此事……?」

    蔡邕搖了搖頭,又再是一歎,默然無語。

    董卓獨霸京師,掌握朝廷,擁兵數十萬,早已經傳遍天下,昨日那來使,蔡邕便知道董卓的意思,無非便是借助自己那點聲名來漂白他的出身。即便蔡邕再是迂腐,也知道董卓相邀,有害無益。那來使先以軟言相請,他已客氣拒絕,卻不想,竟然惹得來人勃然大怒,更以董卓親語相斥,只道,若不來投,必當滅族。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蔡邕還能如何?掌握了數十萬兵馬,掌握了天子,董卓若要滅他陳留蔡家一族,並非難事。

    蔡邕已經決然,自己此去,必是凶多吉少,而又恐受天下人所唾,自他妻子過世,早已內疚而灰心,唯一放不下的,便只有蔡琰一人而已。

    此刻提到出嫁之事,蔡邕其實也是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罷了。至少,在河東,以衛家的權勢,以衛寧身為楊奉親信的關係,蔡琰的安危該可以讓他放下心來。

    身旁蔡琰抬起手背微微摸了摸臉頰,感覺到一絲火辣,心跳卻也遠比平日裡厲害許多。這時卻沒發現身旁父親滿臉的憂慮,眼睛微微有些朦朧,十六歲的年紀,正是幻想迭起的時候,衛寧的名聲,已經多在士子中傳唱,自然,蔡琰也知道自己有個如此出色的未婚夫。

    「他到底是哪般樣貌?到底會不會喜歡我?」這是少女情懷,而蔡琰即便再為出色,卻也還是落進了俗套。

    遠在千里之外的某人,卻不知道即將到來的艷福。跪坐在安邑郡守大堂,臉上有些沮喪,卻也有些安慰。

    呂布殺丁原而投董,這讓衛寧很是失落,沒想到即便有所提醒,丁原卻依舊重蹈覆轍。而更讓衛寧惱怒的是,那楊奉所寫的密函竟然成了呂布堂而皇之叛殺丁原的借口!

    衛寧很不解,那封書函,明明便是剛離洛陽便已經交託出去,更在信中再三叮囑,睹完務必焚燒,而為什麼在過了那麼久,丁原居然還沒有將它處理掉?

    在他的構思當中,洛陽局勢不外乎,丁原殺呂布,或者有了防備而呂布孤身投奔董卓,無論哪方面,并州軍都必定會與涼州軍廝殺許久,互相損耗。而倘若這兩種情況都沒發生,那不過回歸本該發生的情況,也就是呂布帶走部分并州軍,而逃者大半。

    可偏偏,丁原不曾焚燒那封書函,便讓事態完全朝一個最惡劣,而衛寧幾乎就沒料到的局面發展。

    「仲道無需自責……你已經算到先機,卻是丁原不聽,非你之過!想那呂布人面獸心,竟為富貴不知廉恥禽獸弒父,如此不忠不義之人,必受天下所唾!」楊奉見衛寧默然無語,不由得出聲寬慰道。

    「將軍不需多慮……寧非自責,人各有命,自取生死之道。我既盡心,心既無愧。寧如今卻是在斟酌將軍未來之勢也……」已經受過李儒刺激的衛寧,對這點事情來說,卻也不是很在意了,很快恢復了過來,微微一笑,對楊奉回道。

    事情必然帶有兩面性,呂布帶走了大半并州軍,事實上,卻也有助於楊奉更好的掌控住并州。尤其那剩餘不肯歸順呂布而散的八千并州軍士,竟然為報舊主之仇,而直奔河東,這讓衛寧心裡倒是稍微平衡了許多。

    其中,那關鍵之處,也在於丁原未曾燒燬的那封密函……

    收攏八千人馬而來投奔河東的領軍將領,衛寧依稀還有些印象,此人名叫穆順,便是虎牢關前,華麗麗被呂布一戟放倒的龍套。

    穆順本是死忠丁原一黨,見呂布勢大,大仇難保,便想既然是楊奉與丁原欲誅呂布,他便當即收攏小半人馬直接來投楊奉,意欲借楊奉之手而報丁原之仇。

    「既然穆順將軍來投將軍,有此八千壯士,并州若要收歸將軍所轄,阻力可大減……但,董卓如今霸佔京師,司隸一部唯有河東一郡不在其治下,寧恐董卓必然不肯善罷甘休……」衛寧眉頭微微皺起,隱現一絲憂慮道,「而并州初入將軍之手,北有蠻夷為寇,東有張燕聚眾,恐丁刺史受害并州空虛而起歹心,也需大軍駐紮。倘若平日,或可整軍整政,徐圖州郡,然如今董卓在南虎視眈眈,我軍不過三萬,即便再有穆順將軍八千鐵騎,也有些入不敷用……」

    「將軍,衛侯無憂,主……老將軍南下洛陽之時,曾以重兵佈防五原,雁門,雲中,代郡,朔方五郡以防蠻夷南下為寇,又以上黨,定襄兩郡為犄角之勢,防備黑山賊寇!也正是如此,老將軍才只得三萬人馬南下,倘若……倘若,無此兩賊作祟,我并州麾下十萬大軍一併南下,那董卓又如何敢與老將軍相爭……那呂布又如何敢起逆謀之心!」就在衛寧話畢間,堂內一青年武將驀然出聲,語氣微微有些激動,只見他雙拳緊相組攥,咬牙切齒,彷彿恨不得生啖呂布,董卓之肉般。

    「沒想到這個傢伙居然還是個忠心耿耿之輩……怪不得虎牢關之戰,一聽到呂布搦戰,你便第一個跑出去送死了……」衛寧看穆順激動模樣,微微搖了搖頭,惋惜歎道。

    「北方五郡是防禦草原民族南下的屏障,守軍雖然驍勇善戰,但卻也是萬萬動用不得,可惜十萬百戰雄兵啊……不過要在最短時間裡加強實力,那麼,便要盡可能的解放出上郡,定襄兩城人馬,張燕……唉,那數十萬賊寇,如何能在最短時間裡解決掉啊……」衛寧嘴角泛起一絲苦笑,「同時,還需要在河東布下重兵,防備董卓北上……煩惱啊,煩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