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四百九十二章 文 / 夏門

    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面便是弘農了!公瑾,是不是先派出人手暗中潛入城內,與楊氏在弘農的內應接觸?」孫策躍馬飛奔,來到周瑜身側,萬分喜悅道。

    「伯符……你有沒有想過,我軍行走一路,雖然隱蔽,但是耗時不菲,可為什麼一路上都是這般風平浪靜,為什麼都一直沒有人馬出來阻撓?」周瑜皺著眉頭,在許多天前,他便一直保持這個模樣,此刻見孫策一臉戰意高昂,卻終究忍不住出聲道。

    「弘農地界本是楊氏的家族勢力範圍之內,我雖好武藝,但也知道楊氏四世三公,百年來在弘農根深蒂固。既然楊氏為內應,自然沿路為我軍掃平了可能暴露的阻礙,這有什麼不對麼?」孫策微微一愣,但還是不以為意,反而安慰起周瑜來,「公瑾!我知道我軍一路行來皆有你居中調度,事務繁冗,也知道我軍所謀乃是軍中大事,你不能不考慮周全,但是現在我軍已經到了弘農城下,再談這些,也是於事無補!何況,父親雄才偉略,曹操那廝也算是當世梟雄,他們兩人都已經算定,楊氏暗中投誠恐怕也是**不離十了!你還是不要杞人憂天了吧?」

    周瑜無奈歎息一口氣,卻是如同孫策所言,此次行軍他一路上所耗心思量多,如何避過河東軍的搜查範圍,如何成功的繞過對方封鎖線上,如何保持有效的軍心士氣而不拖累兵馬掉隊,心裡耗費甚巨,以至於腦筋都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周瑜此刻也有些疑惑,到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因為自己疲憊過度而疑神疑鬼,分不清能夠這麼容易悄然無息的深入關中三餚,是因為自己的功勞,還是對方的詭計。

    但,不論怎麼說,周瑜都知道,這一次偷襲弘農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如果能夠成功,能夠迅速的清掃周邊,在弘農站穩腳跟,那麼安邑便近在咫尺,直接暴露在了他們的攻擊範圍中。

    在河東大軍和孫曹聯軍對峙於司隸,兗州,豫州三州交界處的時候,不難想像河東軍後方的空虛。屆時不管是直殺入安邑,攪亂敵軍後方,還是破城而入劫回皇帝,都是對未來戰局上添加的最重要的一枚籌碼之一。

    更別提,若楊氏代表世家大族率先揭開反抗衛寧的旗幟,不單單弘農,四方各地將會從根本上動搖衛寧的統治基石,這就已經足夠了。

    風險和利益永遠都是並存,捨得投下本錢,才能收回與之相符合的收穫。

    江東軍投出的這一萬五千兵馬可以說當得江東最精銳的部隊,以一當十不為過,而曹操那方,不單單有虎癡許褚親自領兵,還讓曹洪率領了曹操麾下最為精銳的虎豹騎五千人,這樣一道大手筆,若無倍數以上的河東軍,也絕對無法將他們拿下。

    可以這樣說,就這樣三萬人,便已經聚集了孫曹兩家兩軍三成以上的軍事實力,這本就是一把能夠在大規模決戰場合上,一錘定音的尖刀!

    以在關東大戰場和對方對峙,故佈迷陣來做煙霧,投放出這支部隊,這樣的成本價值足可說明對河東軍的重視,也相對來說,削弱了關東大戰場上孫曹聯軍不小的實力。

    所有人都堅信,河東如今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拿下六萬以上的兵馬對他們進行圍剿!

    孫策正是如此,才躊躇滿志,也正是如此,才沒有半點焦慮,以前潛伏行軍,不過是為了盡可能的造成奇襲的效果,也是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兵馬的非重要減員。

    當弘農這個任務的第一個目的地近在咫尺,那便不用再刻意的約束自己的戰鬥**。

    周瑜無法得到一個自己大軍自投羅網的理由,但同時,卻又無法平息自己心中的猜疑,最後只能無奈歎息,皺著的眉頭不曾放下,終究還是對孫策道,「既如此,伯符你還是先行派遣一支人馬喬裝入城,一探虛實!」

    「哈哈!我就說本該這樣嘛!既然已經到了對方的心窩上,不能狠狠地刺上一槍,又如何能夠甘心!?」孫策大笑,竟然是就在馬上便伸開了胳膊狠狠地拍打了一下周瑜。

    孫策天生神力,周瑜雖然體質不似那些文人,但也是吃痛不已,不由苦笑道,「但是,我軍還是應該先行隱蔽下來,不要暴露了行蹤,且等潛入城中的探子回報,看弘農是否有異樣再說!另外……派遣出去的探馬,萬萬不可與楊氏族人接觸,一切……還需自己斟酌,眼見為實!」

    「不與楊氏之人接觸?」孫策不禁皺了皺眉頭,道,「若是不接觸,那又如何和對方約定好配合攻擊?又如何得知弘農虛實?」

    「可選機靈之人入城,分部分糧草隨車繞弘農城西而入城,裝作從涼州而來……糧食乃是行軍之重,若是在戰事緊張的地方,糧秣是萬萬不可能隨意行商販賣的,弘農既是在衛寧治下腹地,那麼,那麼自然是允許糧食買賣了……反之……」周瑜順了順額頭流海,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當即道。

    「軍糧……?我軍本就攜帶不多,眼看就告罄怎可隨意浪費……呃……?你的意思?」孫策有些疑惑,皺眉苦思,終於閃過一絲靈光,得意道,「哦,我知道了!若楊氏是真心投誠,斷然不會讓弘農軍方知道我軍要偷襲的事情,那麼弘農相對衛寧治下來說就是絕對安全的地方,糧食自然可以隨意買賣,同理,也自然可以得知河東軍是否早有所防範了?」

    周瑜淡淡笑道,「不錯,正是如此!反正我軍已到了弘農,軍糧也所剩無多,浪費不浪費已經沒什麼必要了。弘農乃是大城,楊氏又是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若我軍取了弘農城,還怕沒有糧食?再則,若能渡河攻破安邑,金玉財帛無數,更不用提了!」

    孫策瞪大著眼睛盯著周瑜,半晌搖了搖頭,好像很是苦惱的拍打額頭歎息道,「公瑾啊公瑾!你要我怎麼說你?萬事你總是要考慮得如此周全固然是好,但你總是歇不下來,長此下去,你那瘦弱的身板少不得大病小病!太讓自己操勞,可是容易折壽的喲!你看那河東衛寧聽說就是整日裡病怏怏的咧!」

    周瑜沒好氣的反瞪了孫策一眼,「若如你這般整日裡只知道打打殺殺,若無我居中協調,出謀劃策,你還知道一兵食幾斗糧食?就算是累死,也是你害我的!」

    「哈哈!如你所言,我就喜衝鋒陷陣,揚我東吳武風,能夠打下赫赫名聲便是於願足矣,常年說,將軍馬革裹屍,我肯定是要先死在你前頭的,想要我在你的墳頭前嚎啕大哭,你卻是想都別想!」孫策不以為意,哈哈大笑道。

    周瑜與孫策乃是生死至交,又乃不拘一格之人,生死別離的話題也只是談笑打趣的談資,周瑜甚至孫策秉性,只是苦笑搖頭,但心中卻也不禁為孫策的話頗為擔憂。

    「若是伯符真是再這樣魯莽自信,就算在戰場上少有人能夠傷他,但若是死硬脾氣上來,也恐怕受小人奸計偷襲,不得不防啊!」周瑜看著孫策那硬朗豪氣干雲的模樣,心中不禁暗自緊張道。

    周瑜既然執意要求行事謹慎,孫策雖然認為弘農已經近在咫尺不需要再那樣小心,但終究無法忽視摯友良友的意見,只能答應。

    雖然曹操知大局為重,將這支軍隊的統御權交託給了孫策,周瑜,但兩人畢竟還是不可能不尊重許褚和曹洪兩位曹家軍代表的意見。

    倒是沒有出乎周瑜意料,許褚也是個好戰成性的傢伙,在軍中與孫策都不知道暗地裡私鬥過多少次,聞得周瑜的建議當即便表達了不滿,還是曹洪雖然也是脾氣暴躁但是最重曹操軍令,不敢違背,將許褚勸下。

    事實上,也不單單是因為曹洪乃是曹操的族人,曹操威嚴深入人心,許褚也不敢違背曹操的話。曹洪搬出了曹操,許褚只能作罷,於是孫策便挑選了軍中三十機靈之兵,皆能說一口涼州話,分攤五十石軍糧裝了十車偷偷繞過弘農向西,再扮作客旅入弘農城中。而孫策自與其餘諸將統領兵馬,屯於臨洛山林中等候消息。

    周瑜的堅持倒讓全軍上下頗為不耐煩,要知道奔走了數個月,自從入敵軍控制區後,基本上都是偷偷摸摸,逢城必繞,逢敵必躲,就連唯一一次攻取了宛城,屬於自家的城池,也都只是偷偷摸摸的潛出城外。

    三萬集合兩家精銳的兵卒都是孫曹的中流砥柱,每戰必前,每戰必克,敗董卓,殺陶謙,霸江東,擊袁術,哪次不是戰功赫赫,哪次不是打得對方落花流水聞風喪膽,只有別人躲他們,哪一次又是躲過別人?

    就算河東軍名頭甚大,他們也無任何懼色,甚至還是渴望擊敗對方的盛名。但是現在被周瑜一手包辦的鼠竄行軍路線,確實讓所有人都憋足了氣。這還別談了,明明都已經到了目的地,分明可以真正開始大戰上一場了,卻在敵城門口還要畏首畏尾,這又是什麼道理!

    底層下出現的牢騷,當然瞞不過孫策,瞞不過曹洪,但是這既然已經定下了決策,便也不能因為這些底層士兵的怨言而改變。許褚也是憋足了氣,雖然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強行壓制了軍心不滿,但是自己心裡也暗中下了決定,要是周瑜再這樣「胡亂指揮」就算是有曹操嚴令,他也是不顧了。

    但是,時過了兩日後,許褚,孫策都沒想到周瑜的擔憂終於成為了現實。

    那十車五十石的糧食自從運入弘農,便再沒有運出城外過。當城中早前的探子暗中潛出城外通風報信,眾人才知道,那三十扮作商客的士兵剛進城,便引起了弘農軍方的注意。

    弘農軍方做法很隱蔽,但最後還是露出了一絲蛛絲馬跡。對方暗中指使城中大戶出面購買這批糧食,但實際上,在細作的查探下得知,這十車糧秣前門剛進那弘農大戶府中,後腳便被人悄然運送到了城中軍倉之內……

    這代表了什麼,自然不言而喻。

    戰爭狀態,糧食,兵甲,馬匹,食鹽,藥草等等除了一些大戶自己囤積,其餘大規模流通都是嚴加管制的,即便因為百姓需要而放鬆流通,軍隊不可能出現強制禁止的命令從而引起民變不滿,但在允許流通部分的情況,用錢帛收購也是合乎情理。

    五十石折合市面上也是六千餘斤,以周瑜推算,弘農守軍應該兵力不超過一萬,而不足一萬的士兵食用,六千多斤的糧食也足夠斤三四天所需,算得上不少了。外地客商販賣糧食,軍方自然不可能不管!

    這些都是邊境城池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放在弘農這個根本就是非戰區的地方,卻是極度的反常!

    而且那細作回報查探所得,這樣的管制,事實上早在一個多月前便已經開始了,而那個時候他們才剛剛靠近宜陽,還在處心積慮的躲過張濟的眼線,弘農自然沒必要這樣開始嚴防。

    從蛛絲馬跡上看出端倪,並非是一個主帥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在周瑜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的人物身上,卻是理所當然。

    得到了這樣鐵證的結論,周瑜沉默了許久,緊緊閉上眼睛,腦中裡卻是亂成一片漿糊。

    他不敢確定,到底是自己一路上因為失誤而被對方看出了破綻從而推算到他們進軍的目標,又或者是楊氏根本就是詐降引誘他們前去,甚至是衛寧根本就算到了楊氏的反叛,算到了他們的到來……還有一個可能便是周瑜不願去想的,那便是,衛寧是親手製造了這一切,將這些果實拋到楊氏,拋到他們孫曹兩家的眼前,讓他們情不自禁的跳上去一把抓住而沒有察覺到那誘人的果實下,其實是一張巨大的網。

    如果是後面兩者,那麼衛寧就實在太可怕,周瑜絕對不願意相信,也不可能會相信,沒道理衛寧能夠看破這一切,也沒道理衛寧能夠瞞過孫曹兩家上下這麼多能臣謀士的眼睛!

    所以周瑜寧肯相信,這一切都是楊氏自己的詐降!

    情勢顯然極度惡劣,當周瑜與孫策緊急召集諸將商議的時候,人人的臉色都不好看,尤其是許褚本是要看周瑜笑話,趁機給這個小白臉好看,但此時此刻也說不出話來,他人雖好戰單純,但卻也不傻,深知此事再做內訌必然陷全軍於更危難之中。

    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河東到底是布下了什麼樣的網,到底要讓他們如何投身進去,河東到底又能夠抽調多少兵馬對他們進行攻擊?下一步到底又該如何去走!楊氏族人,到底可不可靠,澠池的徐晃到底能不能值得信任!

    「不可能……河東軍怎麼還能有兵馬調度過來,怎麼可能?」周瑜臉色難看的不停低估,腦袋裡飛速的分析著如今天下局勢,分析河東的兵力分佈,這個時候曹洪卻嗡聲打斷了他的思考,道,「不管如何,我軍可能暴露的事情勢必要先通報與你我主公,不管楊氏是否是真降還是假降,都不能掉以輕心,最起碼,也要讓你我主公提防楊氏,裴氏!」

    「若是楊氏是真降那該如何?」這時,孫策下手處的周泰忍不住出聲問道。

    「真降的話,我軍能夠順利奪取弘農,威逼安邑,那麼就算有我等發信,真相大白,也決然不可能委屈了他們,大不了,大戰過後,我等上門負荊請罪,為質疑而賠禮!」曹洪想也不想,當即鏗鏘道。

    周泰想了想也就不說話了,只將目光放到周瑜身上。事實上,不單單他,就連孫策,許褚,曹洪等等孫曹大小諸將都將目光放在周瑜的身上,等著他出言來決斷。

    這支軍隊名義上分歸孫策和許褚統軍,孫策又是發號施令的主帥,但真正的靈魂人物還是周瑜,至少,當周瑜揭破了弘農可能出現的變數時,這個大腦中樞的位子更加理所當然。

    周瑜也是察覺了大帳中的安靜只是等著他來判斷,終於咬了咬牙齒,當即道,「我就當如今是最壞的打算,楊氏詐降引誘我軍。但我家主公與曹公也不曾言明我軍乃是真正的百戰精兵,就算暴露了人數多寡,就算兩倍於我軍也有一戰之力,按照我的推算,河東軍也不可能調度出六萬以上的人和我軍決戰,那麼……不管弘農有沒有陷阱,我軍都大可攻城略地,就算衛寧有了防備……那麼大不了我們就在關中大鬧一場,要讓衛寧後悔,放了我們這只猛虎進來!「

    「此言甚善!本就該如此,管他有沒有詭計,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有我許褚在,必然讓他們後悔莫及!」許褚大喜,一掃沮喪,當即拍案而起,高聲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