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二號首長(1-3部)

第三部 第二卷 第091章 文 / 黃曉陽

    第091章

    正想著,桌上的電話響了。他原以為是趙德良或者徐易江來的電話。自己剛進這間辦公室呢,知道這個電話的人,應該不多吧。接起一聽,竟然是常委辦主任洛新光。洛主任說,唐主任,現在有時間嗎?我來向你匯報一下工作。語氣顯得十分恭敬。

    唐小舟說,洛主任,千萬別。應該是我去拜訪你。我現在就去你的辦公室。說完,也不等洛新光的反應,立即掛了電話,拿起筆記本,準備離開辦公室,想想不對,又返回來,打開櫃子,拿了一條極品江南香煙,用報紙包了,夾在腋下,去洛新光的辦公室。

    中國的官場結構非常複雜,不身在其中,你根本無法搞清楚。許多時候,就算你身在其中,也一樣無法理順。比如省委辦公廳,理論上,只是一個廳級單位,可辦公廳主任由省委秘書長兼任,高配了。一個高配單位裡,一定會有很多同樣是高配的機構,比如常委辦,理論上,屬於辦公廳的二級處室辦,原本應該是處級,最多也就是副廳級。可常委辦的工作職能是負責省委常委會議、辦公會議、專題會議會務、記錄、撰寫紀要和議事事項通知等;安排省委領導的公務活動,編寫省委大事記;負責辦理省委領導交辦的事項,包括部分文稿撰寫、校核工作;承擔或參與撰寫中央領導來省視察的匯報材料;負責省委領導秘書的學習和管理工作。如此重要的部門,配備一把手的時候,自然異常重視。於是,常委辦主任一職,千奇百怪。有些省,由辦公廳主任兼任常委辦主任,也有些省,由秘書長親自分管常委辦,還有的省,常委辦主任是高配,正廳級。江南省的常委辦,一直由秘書長分管,因此,常委辦主任一職,也一直是副廳,但這個副廳和別的副廳全然不同,是廳黨組成員。

    唐小舟聽到一種說法,洛新光被任命為常委辦主任的時候,雖為副廳級,卻又進了班子,最初有打算,很快解決他的正廳。然而,官場上的事,時過必然境遷。讓洛新光擔任常委辦主任,是前任省委***袁百鳴定下來的。前任秘書長余丹鴻,無法阻止洛新光擔任常委辦主任,無法阻止他進入辦公廳班子,卻一直在努力阻止他升正廳。洛新光的事,就這麼拖了下來。

    現在,江育奇擔任秘書長,對洛新光態度如何,難以評判,從他自己不分管常委辦,卻讓唐小舟分管這一點來看,假以時日,他恐怕會將洛新光調走。不管江育奇對洛新光的態度如何,唐小舟無疑是坐到了火山口上。

    唐小舟是辦公廳副主任,原則上屬於廳領導層,分管一個二級部門,是組織結構決定的。可他分管的這個部門,其負責人的職位比自己還高,實際又是自己的領導,這就是一個怪圈。顯然,江育奇弄出這麼個怪圈,並不僅僅是要讓他去鑽,同時也要讓洛新光去鑽。

    紀要剛剛下發,洛新光就打來電話,說是要來匯報工作。洛新光的低姿態,很難說不是一種試探。唐小舟如果不仔細應對,甚至受之泰然,就可能出大麻煩。

    綜合一處是常委辦分管的部門,也就是說,唐小舟進入辦公廳,洛新光一直是他的上級領導,並且是直管領導,彼此打過不少交道,雖然沒有很深的交情,表面上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加上唐小舟對於常委辦的相關工作還算熟悉,所謂匯報,根本談不上,只是新的職務定位之後,一次例行的接觸。

    唐小舟突然想,自己和洛新光之間,一定不能出問題,否則就玩不下去了。不出問題,就需要彼此之間的私下接觸。唐小舟進去之後,立即將那條煙扔給洛新光。洛新光自然要客氣一番,說,唐主任,你這是什麼意思?唐小舟說,我不抽煙,放在我那裡也是浪費,物盡其用嘛。洛新光倒也不客氣,笑納了。唐小舟又說,中午一起吃個飯?洛新光立即說,唐主任新官上任,這個飯一定要吃。不過,中午恐怕不行,已經安排了。唐小舟暗想,這是明顯的推脫,如果洛新光也有同樣的意思,一定會推掉別的事。看來,此事還得從長計。

    離開洛新光的辦公室,唐小舟就想,信訪辦恐怕也得主動去拜會一下。

    信訪部門是一個極其特殊的部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在省委,叫信訪辦,在政府,叫信訪局。局本部既不在省委也不在省政府,而是另找了一個地方。同時,又在省委和省政府設有辦公地點,以便隨時應對這兩個重要部門出現的群訪事件。這個部門的工作難做,還因為有兩個婆婆,省委辦公廳管著他們,省政府辦公廳也管著他們。

    下午,唐小舟先給信訪辦主任孫志華打了個電話,然後驅車去信訪辦。

    孫志華已經五十六歲,副廳級。在這個年紀,升上正廳的可能還有,想再往上升,可能性已經沒有了。孫志華在副主任職位上干了十年,又在主任職位上干了八年。在信訪工作這個領域,沒有出大事,就是最大的政績。無論哪一任哪一位首長,對孫志華的工作,都予以高度肯定,可他的職位,就是提不起來。提不起來,有個非常大的原因,難以找到替換他的人。一個人當官,當到無法替換的程度,也是一個大悲劇。據說,省裡為了肯定孫志華的政績,正準備解決他的巡視員待遇。

    孫志華自然清楚,自己這一輩子,大概是要在這一職位上干到退休了。一般做到廳級幹部的,都有些年齡,頭髮大多已經花白,為了顯示自己還年輕,幾乎所有的領導人,都會染髮。孫志華的頭髮沒染,已經全白了,看上去,就一乾瘦的老頭。

    唐小舟到達孫志華的辦公室,孫志華主動過來和他握手,算不上熱情,但也並不冷漠。唐小舟能夠理解,孫志華當副廳級幹部的時候,唐小舟還什麼都不是,現在,大家都成了副廳級幹部,唐小舟還要分管他,這種尷尬,用語言是很難表述的。

    孫志華自然會稱他唐主任,唐小舟又得一番解釋,希望稱呼自己名字。他很誠懇地說,自己只是小字輩,什麼都不熟,還希望孫主任以後多多指點。說話的同時,往他的桌上扔了一條煙。孫志華倒也沒有假意推脫,只是看了一眼,說,我都已經老朽了,未來是你們這些後生晚輩的,應該我向你多學習才是。

    唐小舟明顯從他的話裡聽到了情緒,卻又無可奈何。洛新光和孫志華,是擺在他面前的兩大釘子,如果能夠將這兩大釘子拔掉,他未來的路,才有走穩的可能。若是拔不掉這兩大釘子,他的麻煩就大了。但怎麼拔這兩顆釘子?實際上,他的面前,僅僅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搞統一陣線,讓這兩個人成為自己的同盟。

    這兩件事,確實是太有難度了,可除此之外,他再無路可走。

    時間過得很快,唐小舟還沒把這兩件事理出頭緒,趙德良出訪的時間到了。

    近年來,公費旅遊,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非議。另一方面,不僅國家層面需要外交,省級層面,同樣需要。隨著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入,省級外交越來越頻繁。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很多政府官員,藉著考察學習之名,行公費旅遊之實。唐小舟跟在趙德良身邊三年多時間,隨同趙德良出訪的機會還挺多的,分別去過日本、新加坡、澳洲以及歐洲等地。唐小舟發現,趙德良每次出訪,雖然帶有經濟交往等方面的任務,同時,他也夾帶了一件私人事務,那就是考察研究各國的公務員制度。

    趙德良之所以致力於公務員制度研究,顯然因為他覺得中國現行的公務員制度是存在問題的。

    過去的舊中國,一律將公務員稱為官,而新中國成立後,給了公務員一個全新的名稱,叫幹部。在新中國創立者心目中,公務員只有工作職責的區別,而沒有地位的差別,至少在幹部這個層面,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區別,就很難開展工作,所以,中國實際又存在公務員責權利上的較大區別。

    新中國成立之初,將中國的幹部劃分二十四個行政級別,最低的是行政二十四級,最高的是行政一級。這種行政分級制度,實際已經向西方的公務員制度靠攏,與中國傳統的九品制相比,已經進步。改革開放以後,進行了工資改革,而新的工資改革方案,並沒有與行政二十四級掛鉤,二十四級制也就終止了。仍然存在的,是此前與二十四級制並行的五級行政制,也就是現在人們通常所說的,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處級和科級。每一級,又分為兩級,實際是十級,再加上不屬於行政級別的股級。

    這種分級,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越往上,級別的跨度越大,升級的難度也越大,最後形成了一人一級的局面,而這所謂的一人一級,又不是公務員體系的制度性規定,變成了一種人為的東西。中國權力執行的隨意性,也體現在這種權力結構的隨意性上面。

    此外,還有一個大問題,是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就沒有解決也從未提上解決日程的,那就是,只有少數人能夠沿著權力的金字塔往上爬,絕大多數人,都在這種爬行中止步了,甚至一直停留在最低端。一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尤其是一些並不善於行政事務,卻在業務方面十分出色的人,缺乏陞遷通道,他們要麼丟棄自己最在行的業務工作,轉向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政工作,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低級別上面,個人利益受到巨大影響,從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損害了社會主義的多勞多得原則。

    紀律部隊在後來的改革中先行一步,一些基層警員,因為他們的年限以及實績等,也可以升上較高警階。部隊也是如此,技術兵種可以單列於軍銜之外。但這種改革,顯然還不徹底,警銜制中,警銜實際成了官銜的另一種表達,一個技術派警員,即使你能幹出再大的成就,也不可能升上警監。政府機關公務員就更是如此了,你就算幹一輩子,如果不能升上副科級,你仍然只是一個普通科員,薪酬待遇,跟不上來。後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出台了一種補充制度,也就是科員制,在科級幹部中,可以有副主任科員和主任科員。在處級幹部中,有副調研員和調研員。在廳級幹部中,有副巡視員和巡視員,在國家級幹部中,增加了國務委員。表面上看,這種設置,是為了解決某些非政務員的升職通道,但實際上,這個升職通道,是行政職務通道的一種補充,並沒有形成獨立的體系。這種非政務員體系的每一種級別,都是相對獨立的,根本不可能從一個級別升上另一個級別。除非你借助行政級別完成這種陞遷。比如你升上副主任科員,幾乎沒有可能由副主任科員升上主任科員,一定得由副主任科員,升上副科長,再由副科長,到達主任科員。如此一來,這一套體系,便不再是事務員體系,而是政務員體系的輔助體系。

    中國人早已經瞭解權力結構的本質,是由官和吏組成。在古時候,所有的行政主官,都稱為官,隸屬於行政主官的,則稱為吏。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而吏,則是行政主官聘任或者任命。過去的行政機構比較簡捷,一個縣令,下屬只不過幾個部門,選擇吏員,相對不那麼複雜,一個府台,稍稍複雜一點,但屬下幾個關鍵部門,也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台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政府本部的吏員。所以,由官選吏,操作起來,比較容易,但也有弱點,很容易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新官上任,所有一切行政人員,全部換新,兩屆政府之間,便出現了斷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