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血色蜀山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八卷 懷壁之罪 第五百七十五章 福禍相依 文 / 醒獅沖天吼

.    是這散仙性情古怪,自從見面,便被帶往東海邊的上,歷時五年,只管每年兩次按時前來傳授道法,卻不肯收為門徒,也不肯說出名姓來歷,每次元皓設詞探問,請求拜師,必遭對方怒斥,他幾次都測不出是什麼來歷和用意,每次來時的裝束又不一樣,近五年才傳授完成。

    上個月散仙又來島上,才告訴他說,還有三日,便要緣盡,不如留此未盡的三日,為他年相見之地,並賜了幾件法寶,又說方瑛在山得了古仙人所留的道書,讓他去相晤同修,互有補益,日後他們拜了真師後,相遇的時候能看在這五年教授的情誼,請他們師傅饒他一命就感激不盡了。

    說罷就自己飛走了,元皓至此也明白了這個散仙想是推算出來將來有一場災難,非自己不能幫他,所以才有這次傳授,就是為了結個緣分,他也明白,以後自己一定要幫人家一場,否則就是因果,會糾纏不休的,從此後他離開小島一路尋來,良友重逢,又各有了仙緣遇合,都欣慰非常。

    那散仙所傳的各種旁門法術,也甚是神妙,二人便在洞中互相傳授,各把對方所學,一齊學會,原來方瑛得到的道書上,那九根玉字金簡上是記載的是內煉口訣,而四十九片金字玉頁上記載的是七種道家法術,都是防身禦敵的,厲害的很,雙方一印證,才知道那玉頁金簡上法訣的高深。

    轉眼又是十幾年過去,兩人也都修煉有成,雖然沒能結了金丹,可是也算是個小高手了,二人所居的洞府偏近山陰一帶,景物荒寒,洞又殘破不堪,方>居的久了,習慣後也不覺得什麼,可元皓以前居住地那個小島,風景清幽,海天萬里,波瀾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忽然來到這等荒寒僻陋之鄉,老大的不習慣,但為了修煉也就忍了,所以在道法修煉成功後,他就主張離開這裡,他說:「海內名山勝域甚多,何必居此?山陽雖有幾處靈境,近日功成後我去探看,早在你未來以前,便有了主人,多半是法力頗高,不是易與只輩

    而且我看出他們和我們彼此的修煉道路也各不同,即便是勉強尋到一個較好地所在,日子一久,恐怕也無法於對方相處,畢竟道不同不能為謀,更不能為鄰了,既是大家本來就風馬牛不相及,對方在此多年,住得好好的,我們又何苦結仇生事呢?還是另尋洞天福地棲身為上。」

    方瑛也並非不想移居,畢竟他們從小慕道,嚮往的是神仙日子,不是在這裡做個山洞野人,可是這個山洞是自己地祥之地,下過二十多年的苦功整理才到今日,心中總是有些依戀的,再則當日得到那道書地時候,曾經有人在耳邊說話,除了一段是不能帶書出洞外。

    還有一段說的是,此書每三百六十年度一個人間有緣之士,得書的人精習之後,必須將它埋藏在原現的石**之內,外用書上地法術封禁,如不遵從,一**洞外,書便化去,取書的人也還有奇禍臨身云云的什麼,所以他一直不敢將書**洞,可是卻也不捨得放棄。

    雖然他其實已經將全書記熟,並已解悟和練成了,到底是日夕相對的天府秘籍,平日珍如性命,一旦埋入地底,永不再見,也是有些難捨難離,所以一直遷延不去,元皓也知道他的意思,不好多說,只好自己四處在崆峒山裡亂走,觀察之下才現,這裡的修煉之士眾多,可是卻多是邪門地。

    就在方瑛躊躇不去遷延不定地時候。不料元皓因往山陽尋找修真之所。無意中驚動了一個異派中地能手。『五雷真人』牛清虛。他現了元皓似乎不是本山之人。就命兩個門徒跟蹤尋來。

    兩個門徒暗中跟蹤。元皓一個書生出身。沒有什麼經驗。以為天地光明。一切美好呢。所以很地懶散。沒用法術隱藏。也沒用法術探測周圍。結果把人引了來。兩個徒弟覺方、元二人隱居在傳說是廣成子故居地廢洞以內。知道事情不尋常。就回去告訴了『五雷真人』牛清虛。

    方、元二人居住地山洞曾經有傳說是廣成子地故居。內中藏有玉頁金簡地仙籍。夙有傳聞。每值月黑星昏。有人在空中路過。往往遙見寶氣上透雲霄。可是等跟蹤入洞查看。卻怎麼也尋找不到線索。再升空有心查看。便不再現。於是由古迄今。也不知有過多少人來洞中掘守候。也沒見有人到手。

    可是洞中居住地人。總是凶多吉少。不是無端遭害。便是有仇人尋來。爭殺時起。就這樣這裡迭經殘破之餘。當地又不時生地震。洞壁倒塌。碎石縱橫。已經不是非人所能居地地方了。不

    宋末年。有一個窮書生為了躲避外面地兵禍。在這洞十多年。然後忽然道成仙去。

    臨走地時候用石塊將洞口堵塞。在洞外留下偈語。詞意甚是隱晦。只有幾句是勸後來人不必再為仙籍徒勞。枉自白送性命。此書乃是上古金仙廣成子所遺。有山神守護。只對有緣地人開放。妄求地人會遭奇禍。如果敢破山地話。會有天雷轟之云云地。

    山陽靈境甚多,各有修道之士隱居,差不多以前都曾訪問過此洞遺跡,見到壁上留的偈語,知道道書不是他人可以妄求的,知道進退的就離開來,不死心在這裡住的就總是有各種禍事生,於是就都放棄了,當地又極是荒僻,雖只一山之隔,但長年無人涉足。

    可是『五雷真人』牛清虛卻是一個不死心的,從百年前他來這附近居住,並聽了傳聞後,就有心求書,可是卻幾次都沒找到什麼,最後一次就是三十年前的一日,山中大雨,他正由山外飛回的時候,遙見後山寶光上騰,與雷電爭輝,定睛一看,正是廣成子故洞出的。

    他心中一喜,以為是寶物出土的時候了,立即回洞帶了門人,趕往一看,壁間朱篆偈語,已然不見,他先因為洞中還有什麼禁制,自恃法力,在洞側攻穿了一個,可是鑽進去一看,裡面古洞荒涼,並無一絲一毫的靈跡,師徒合力,在洞中用盡心力,連掘了數十日。

    前後七次,只差把全洞倒翻過來,結果什麼也沒找到,白把這個洞毀了個殘破不堪,而那寶氣也從此便沒再見,就這樣一晃多年,『五雷真人』牛清虛開始還經常來查看,可是幾年沒動靜,就逐漸將這裡忘記了,哪知他的此舉白給後來的人開了一個出入門戶。

    否則洞門早經前人堵塞,禁法未破,方瑛如何得進呢?這時『五雷真人』聽二個門人說起洞中還有兩個修士,法力似還不弱,猛地想起以前的事,知道此洞徒有仙靈窟宅之名,實則一無可取,如是常人,還可說是動於傳說,求道心切,不畏艱苦在此居住求訪。

    可是聽弟子說,這兩人均是有法力的,而且將洞修理地很的整潔,他們肯在這洞中久居,還沒災禍生,恐怕是必有原故,自己不合疏忽,自從那年破洞掘,幾次徒勞之後,便未再留意。可是那年遺留的偈語,便在掘那一夜忽然隱去,也許那道書已為這兩人所得,正在洞中修煉都不一定呢。

    『五雷真人』牛清虛越想越對,結果立起貪心,他是旁門中人,不理會什麼天機因果,想到就做,立刻前往山洞窺伺,正好遇到方、元二人在洞外閒眺說話,他就藉故向前問訊。

    此時方、元二人法力高強,遠非昔比,見他突如其來,面帶凶狠,眼中貪婪,一望就知不是正道中人,元皓日前往山南訪求居處,又在暗中窺探過他,知道他是前山住的,料知這次來也是不懷好意,便和方瑛使了個眼色,方瑛人最持重,自從無師自學以後越沉穩,不肯輕易樹敵。

    一面虛與周旋,一面在對方暗中攻擊後,就互使法力暗鬥,表面仍是謙和,不和對方破臉,『五雷真人』牛清虛盤問不出實況,又覺出對方手下硬朗不好欺凌,說了兩句負氣的話,忿忿而去,依了元皓,等他再來,便要破臉為敵,他是受不了被人欺負上門的。

    可是方瑛卻知道自己才初得道,對方修為年久朋友眾多,聽那口氣,山陽人數頗多,俱為同黨,敵眾我寡,對方再來就絕對是抵禦不住的,自己兩人本有移居之志,何不如乘機遠避,另覓洞府清修,豈不省事?與這類妖道慪閒氣做什麼?

    於是和元皓說了自己所想,元皓認為也對,兩人回到洞內,將玉頁金簡埋藏封禁起來,元皓因『五雷真人』牛清虛態度狂傲,行時又隱隱示意恐嚇,斷定對方是為洞中道書而來,不日必還回來窺伺侵擾,便在洞中故佈了兩處陣,將書上學的兩個厲害禁法埋伏其中。

    並在洞中留下一封告誡來人的信,表面上是說主人暫時有事他往,居室門外設有禁制,無論何人不得擅入,以免被傷害云云,其實言辭很是激烈,他知道對方見信後必然是不甘受激,又心道書就藏在室內,必定會強行進入,卻不知內中禁制有明有暗,變化無窮,虛實相生。

    除精通此禁法的人,可以無事外,否則非受重創不可,方瑛攔阻不住,只得聽之任之,但也隱約明白,這樣會讓兩人同對方結了死仇的,奈何卻不過元皓的情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