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一集 到西部去 第八十六章 啟明星計劃 文 / 釣魚

    要在山裡建一座小學,實際上需要的花費並不多,人工、土地、部分材料村裡出,只要補貼一部分材料和人工錢,三五萬塊錢,就能建起一座像樣的小學校,而且還包括桌椅等教學器材。

    因為像老虎山村這樣的地方,整個行政村也不過兩三百戶人家,小學階段的適齡人口大概只有三五十人,其中真正上學的,可能就只有二三十人。

    二三十個人,只要兩間教室、兩間宿舍,還有一兩間教師辦公室和宿舍,這要放在東部,普通人家兩室一廳九十、一百平方的套間,都已經夠用了。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要求,按照李辰和唐偉的想法,是要建一座所有適齡人員都能就讀,條件比較寬裕的學校,並且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

    但也正是考慮未來的發展,李辰覺得村小學校只要夠用就可以了,一方面,他們要援助的對象不是一個村,而是很多個村,這個數量,基本上可以說不管他們籌集多少資金,都可能不夠用,否則的話,這個問題不可能到現在還無法解決,時至今日,華夏國內做慈善的人其實有很多,國家財力也已經很充裕,他們都沒有能夠解決的問題,李辰他們也不可能解決,只能在小範圍內,貢獻一份力量。

    其次,類似老虎山村這樣的地方,未來會如何發展?是人口越來越多,還是人口逐漸遷徙出來,後一種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從全國發展的進程來看,都是人口不斷向經濟發達地區集中,農村向城市集中,農村人口越來越少。

    如果以後長壩鄉的經濟發展起來,鄉里的產業足夠容納山裡的居民,那麼就能夠促使他們逐漸脫離大山,離開大山,適齡學生的數量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

    李辰和唐偉商量以後,決定在老虎山村建一所包括一間辦公室、兩間教室、三間宿舍,還有一間廚房、一間儲藏室在內,共計八間的小學校。

    在目前人數較少的情況下,低年級一個教室、高年級一個教室,暫時做不到也沒有必要做到一個年級一個教室,一個是學生人數太少,有個年級可能就三五個人,在一個教室上課固然很好,但是在條件比較簡陋的情況下,純屬浪費。

    此外,最重要的是師資不足,李辰在山裡看到的小學校,基本上都是一個學校就一個老師,而且還是兼職的,如果真要將學生按年級放在六個教室裡,老師也顧不過來。

    相對於建造學校,老師的問題其實更重要,也更加難以解決,山裡的條件太簡陋了,讀過書的人也很少。如果不是本鄉本土的,外人也不願意跑那麼艱苦的地方去。

    所以李辰他們才會考慮多建一間宿舍,三間宿舍中,除了留給學生的兩間,一間給男生、一間給女生,另外一間可以給老師,不管是一個老師,還是幾個老師,一間辦公室、一間宿舍、還有一間儲藏室,足夠靈活安排。

    在李辰的設想中,老師一家子都可以住進來,雖然談不上吸引力,但也要讓學校的老師免除後顧之憂。

    李辰和唐偉提出的計劃,也得到陳琳、劉漢文、葉夢溪等全體志願者的支持,他們為這個計劃起了個名字,叫作:啟明星援建學校行動。

    他們確立並對外公佈的行動宗旨就是:定點援助西部貧困山區的山村建設標準化小學,每確定一個需要援助的對象,進行一次募捐,募集資金達到以後,就關閉募捐通道,等待下一次行動開始。

    由於國家對慈善基金和組織的管理比較嚴格,李辰等人並沒有考慮一開始就搞一個慈善組織或者基金,他們規避了法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而是就一個個特定對像和行動展開募捐,這方面的相關規定就比較少。

    不過,為了這個計劃的公信力,李辰他們自己制定了一個非常嚴格的操作規範,並且對社會公開,譬如對每一筆捐款數額和來源進行公佈,考慮到有些人不願意自己的名字被公開,公開的細節會根據捐款人的要求,只公佈捐款數額、捐款人所在地地區,一般具體到鄉鎮街道這一級。

    由於啟明星行動的規模並不會很大,影響力也很難說有多麼廣泛,能夠公佈到街道,並有具體數額,基本上已經無法隱瞞任何一筆資金。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並不困難,只要一個錄入員,甚至是兼職錄入員就可以了。

    然後,他們還必須公佈每一分花費的明細,具體到用這些錢做了哪些事情,買了什麼東西,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買這些東西等等。

    他們都相信,如此一來,每個捐款者都能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錢用在了什麼地方,是不是合理,對資金的使用,進行最嚴格的監督。

    對於這一點,李辰也不是沒有疑慮,他對唐偉道:「我們自然問心無愧,但是在現實中做事,有時候免不了要遇到一些說不清,也不能說的事情,譬如地方上的幹部,真的不配合,不要說送禮,請客吃飯總是要的吧,這些賬目怎麼辦?」

    唐偉怒道:「咱們給他們投錢建學校,還要請他們喝酒?不幹!」

    李辰心中苦笑,他知道類似的事情肯定會發生。一開始規模不大還好辦,以後規模做得越來越大,就會被某些人盯上。

    要做一點善事,也不會那麼容易的。

    不過,不公開賬目肯定不行,國內做慈善的環境很差,普遍缺乏公信力,他們想將這件事做起來,就必須公開賬目。

    李辰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公開賬目,也希望這個舉動,可以讓那些有野望的地方幹部知道收斂。

    確定了這兩大原則,李辰他們還決定建立一個正式的組織,也就是啟明星行動執行委員會,暫時的成員就是李辰他們幾個志願者,李辰負責政府關係、唐偉負責項目執行、趙新哲負責網絡建設、葉夢溪負責媒體宣傳、於菲菲負責財務,每個人都有分工,並且在網上公示。

    執委會下面設項目組,負責項目執行,以一個學校或者幾個學校為一個項目,進行運作。

    此外,還要成立一個啟明星監督委員會,負責對整個組織的運轉進行監督,監委會不參與具體運轉,監委會下面將專門設置一個日常的工作小組,對每個項目、每一分錢進行監督。

    李辰他們都希望啟明星可以很好地運轉,不但是現在,以後也是,他們雖然很想投身這樣的事業,並且一直做下去,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出身條件也不算好,為了生存,也必須要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不可能只做慈善,否則,連自己都活不下去。

    而一個成功的慈善,應該是在不會,或者很少影響慈善行動人的情況下,彙集眾多慈善行動人,一起將慈善做下去。

    所以他們要建立這個制度,一開始嚴苛一點沒有關係,可以慢慢調整,也只有嚴苛,才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在確立啟明星計劃以後,李辰他們就開始動用自己的關係,開始為啟明星的第一個項目,老虎山村小學進行募捐。

    趙新哲將李辰提供的照片和紀實文字放在網上,李辰等人則通過微博、qq等進行轉發,同時他們作為第一批志願者,分別捐贈了一百到伍佰元不等,籌集了第一筆兩千塊錢。

    李辰並沒有就這件事向具體的人和單位募捐,五萬塊錢對於沸點咨詢、正大投資,甚至對天河工貿來說,但不算什麼大數目,他不想開這個先例。

    在很多地方,有什麼事情,都會找當地的企業,企業遇上這種事情,或多或多都要表示一下,畢竟是在地方上做事,肯定要跟地方政府搞好關係。

    這種事情多了,企業肯定會不勝其煩,李辰不願意自己開這個先例。

    企業要捐款可以,那應該是他們得到消息以後,自己捐贈。

    企業的消息來源很多,地方上的事情他們肯定知道,也不需要政府上門溝通,發個文件什麼的,那樣雖然不是攤派,卻也跟攤派差不多了。

    不過他的微博轉發捐贈活動以後,反響還是蠻大的。

    李辰的微博一直在更新,他經常會將在西部的事情,零零散散的發上微博,吸引了一大幫粉絲。

    因為工作的關係,陸永明也加過他的微博,看到這條最新的微博以後,就給李辰打來電話:「老弟,那個啟明星行動,是不是你搞的?」

    李辰道:「陸總,是的,我們幾個志願者到下面的山村,發現村裡的條件太差了,就搞了這麼一個行動,希望能夠幫助一些山村裡的孩子。」

    陸永明道:「是啊,華夏太大了,貧窮的地方還有很多,要募捐你該跟陸哥說嘛,沸點在平德也有投資,做慈善義不容辭。」

    李辰笑道:「陸哥願意捐資,那當然求之不得。陸哥是長壩的投資商,其實已經幫了不少忙,而我是鄉里的幹部,原則上就不應該向鄉里的企業遊說捐資,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很多,會成為企業的負擔。」

    陸永明對此深有體會:「如果每個官員都能像你這麼想就好,不過,你跟陸哥不用見外,我先捐二十萬,資助你們這個行動,等你們做起來,我再另外捐資。」

    陸永明熱心慈善,這是有傳統的,他每年花在慈善方面的資金,總有幾百萬,二十萬對於他來說,並不算身,但是對李辰他們這個剛剛建立、第一個項目籌資目標只有五萬的活動來說,二十萬的確能夠解決大問題。

    李辰想了想,道:「啟明星計劃還沒有做任何事情,組織管理也還很不成熟,我們的想法,是慢慢做起來,用事實來推動計劃向前,上來就有大筆資金,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陸哥願意,我想請陸哥擔任這個監督委員會的委員,不知道陸哥意下如何?」

    陸永明道:「我可能不會有時間管這方面的事情。」

    李辰道:「其實,也不需要陸哥做什麼,我的想法是請沸點介入,沸點是國內有名的信息調研、咨詢公司,如果每年你們對啟明星的慈善活動做一個調研,對我們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應該會有幫助,當然,這是建立在我們做的事情很給力的前提之下。」

    「你這個想法挺好的,如果不是擔心得罪人,我們其實可以每年都對國內的各種慈善情況做一個調查,既然你們願意開這個先河,那麼沸點很樂意做這樣的事情,但是這樣一來,我倒認為我還是不加入監委會的好,雖然你說監委會是獨立,但是別人看到我本人就是監委會的,沸點的調研報告,公信力可能就不是那麼足了,」陸永明道。

    陸永明的意思,是想以一個完全獨立的第三方,介入啟明星計劃的客觀調研。

    李辰知道,陸永明的想法確實有些道理,他想了想道:「陸哥,這樣一來,你們的調研可就完全是義務的了。」

    陸永明笑道:「本來就是義務的,如果是你們請我出錢調研,那最後的結果,還如何談及公信力?」

    「呵呵,那倒也是,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就不請陸哥進監委會了,每年進行一次情況調研,就算是陸哥對我們計劃的支持,監督本身,就是最好的支持,可以保證慈善計劃不變質,並且一直存續、發展下去,」李辰說道。

    陸永明道:「是的,不過捐款我還是可以的,要不然,大家都會說我沒有資格管你們的事情了。」

    李辰道:「對社會公開募捐的項目,就應該接受社會的公開監督,而不僅僅是對捐款人負責,除非是不打算向捐款人以外的社會公眾募捐,這是對捐款人的負責,也是對慈善本身的負責。」

    陸永明道:「嗯,你這個說法很好。」

    陸永明還是要給項目捐款,李辰道:「那好吧,我們第一個項目的籌資目標是五萬元,按照規定,籌資額達到目標以後,就會關閉,陸總你就不要剝奪其他人奉獻愛心的機會了,二十萬就算了,先捐兩萬塊錢,你看怎麼樣?」

    陸永明想了想:「那也好啊,先捐兩萬,看看你們做事的能力如何,哈哈!」

    「開個玩笑,老弟你的組織和工作能力,我還是很信任的。」

    陸永明此話絕對不虛,李辰曾經在沸點兼職做了三年,如今又在西部搞得風生水起,如果說有誰對李辰的能力瞭解最多,他絕對是其中的一個。

    陸永明立即讓財務為啟明星計劃的賬號打了兩萬塊錢過去,而在消息正式發佈的第三天,李辰就接到於菲菲的電話,小姑娘的聲音很激動:「李辰啊,到了到了。」

    李辰笑道:「於菲菲,你說什麼呢?」

    於菲菲道:「五萬塊、五萬塊錢到了,我們現在接到的捐款總額,已經超過五萬塊錢了,具體是六萬三千塊錢。」

    李辰也有些意外,實際上他們做的宣傳並不多,主要又是剛剛開始做,就像趙新哲在淘寶上開的新店一樣,因為沒有信用,所以很多人不敢下單,捐款其實也是這樣的,別人憑什麼會相信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所謂慈善募捐?

    要知道,現在網上的騙子可多了。

    李辰道:「那確實是好事,你馬上讓趙新哲撤下募捐的通告,並發一個新的公告,就說我們項目的資金募集到了,暫停項目募資,接下去我們會組織建設這個學校,並隨時公佈項目的進度。」

    啟明星計劃並沒有明確誰是領導,但以李辰現在的地位和在志願者中的影響,無形之中,大家已經將他當做領頭人。

    聽到李辰的話,於菲菲很高興地說道:「好勒,我馬上就通知。」

    不但於菲菲,大家聽到這個消息都很興奮,李辰陸續接到趙新哲、葉夢溪、唐偉的電話,唐偉迫不及待地道:「李辰,現在就可以建學校了吧?」

    實際上,建學校的準備工作早就已經開始,李辰和老虎山村的村支書一起向鄉黨委書記匯報了重建老虎山村學校的計劃,請求鄉里的支持。

    支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政策方面,包括有關審批手續,各方面的優惠等等;另外則是希望鄉里也支持一部分人力、物資,甚至資金。

    當時,李辰他們還沒有募集到資金,雖然他們都認為五萬塊錢不是問題,實在不行,李辰厚著臉皮找陸永明等人,一個人就能解決。

    但是他們還是希望鄉里至少要象徵性地出一點錢,說白了,建學校的事情,本來就是鄉里應該做的事情,雖然說鄉里的財政很緊張,但是鄉里如果什麼事情也不做,學校建成以後,要怎麼宣傳?

    徐平和鄉里的幹部也知道這是一件好事,他們更知道李辰的能量,既然是李辰做的事情,錢肯定不是問題,這是鄉里出風頭、出政績的好機會,鄉里硬是擠了一萬塊錢出來,作為投入,其他方面也都是一路綠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