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東漢末年之青鋒怒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北海 文 / 雪之靈魂

    齊國臨淄,

    在派遣孫乾前往管亥處的次日,王家下令:傳令紀寧、安紀世兩部立即向臨淄靠攏,其防區暫由姜興,楊軍勇部接手,接令之後,務必在十五日內到達臨淄,如有怠慢軍法從事!

    令中即可看出王家急迫的心情,現今天下風起雲湧,時不我待,群雄逐鹿的舞台已向天下豪傑,發出了邀請!不管你是為名還是為利,只要站在了這舞台之上,就再也無退縮的餘地,進者生,退者死,乃千古不變的定律!

    天下形勢的壓迫感,促使王家擴充實力的決心,更加的堅定,與管亥合作就是他下出的第一步棋,雖說還未得到管亥的明確答覆,但未雨綢繆,許多事情不是等發生了,再去做準備的,管亥此人絕不可小視,如自己稍有示弱,率先滅亡將不是孔融而是自己,只有聚集手中最精銳的兵力,展現最強大的力量,讓那些打著如意算盤的人,清楚的知道,任何的輕舉妄動將為自己帶來慘痛的代價!

    不久,王家又下令:派軍封鎖齊國所有交通要道,只需進不需出,如有擅自出境者,可就地斬殺!

    沒多久,又一道命令從府衙傳出:所有工匠暫且放下手中事務,全力製造攻城器械,表現最為傑出者,賞金一百兩!

    山雨欲來風滿樓,調動軍隊,封鎖道路,製造攻城器械等措施,無不表示這是戰爭的前兆,可想而知之後的日子裡,齊國百姓心情是如何緊張。

    在等待部隊集結的十五天,府衙可謂是夜夜燈火通明,經常可見龐左玉、甄姜二人清晨而來,深夜離去,在此期間,除了安排臨戰前物資調度以外,著重對北海的環境,人物詳細的瞭解與分析。

    北海國地處青州中部,地勢遼闊,僅其一郡就相連青州四郡,其南面又靠近徐州,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轄下共有十八縣,劇縣、營陵縣、平壽縣、都昌縣、安丘縣、淳於縣、平昌國、朱虛國、東安平縣、高密國、昌安國、夷安國、膠東國、即墨國、壯武縣、下密縣、挺縣、觀陽縣,郡府現設於營陵縣。

    不僅如此,北海因常年與黃巾軍周旋,軍隊素質明顯比齊國漢軍高出一籌,今年北海相孔融更是大規模擴軍,其兵已不下兩萬,之後又已秋風掃落葉之勢,清除了北海所有的反抗力量,如此驚人的戰力,絕不可小視力!

    雖然其起兵討伐張繞時,曾遭受兵敗,但也是兩敗俱傷,而身為孔聖世孫的他,背景雄厚,在源源不斷的支援下,戰力恢復堪稱驚人,可是這卻不是王家真正忌諱所在,王家所擔憂的是孔融的聲望,還有其手下大批的能人義士!」

    可以說北海能有今日之勢,與孔融帳下眾多謀士武將是分不開的,王修,北海主簿,孔融帳下頭號文官,此人可不是默默無名之輩,其抑強扶弱之名為人稱之,未來更是擔任曹操帳下大司農郎中令一職。

    孫邵:字長緒,孔融手下任功曹,後來跟隨劉繇,之後成為孫策、孫權的重要謀士,任吳國丞相。

    王子法:孔融心腹,《九州春秋》評其為「凶辨小才」。劉孔慈:孔融心腹,《九州春秋》評其為「凶辨小才」。劉義遜:孔融幕僚,左丞祖:孔融幕僚。

    以上眾多文臣,也只有王修,孫邵二人,王家才在三國誌一書看到過,但孔融帳下武將太史慈,卻是耳熟能詳之人,其戰力如何可是孔融最為倚重的武將卻不是太史慈,而是武安國。

    孔融未曾參加虎牢關一戰,其敢於挑戰呂布之名,肯定是子虛烏有之事,但此人官位竟在太史慈之上,能力應該不小。

    在北海可以不提所有人,但不能不提北海相孔融,孔融,字文舉,魯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少時成名,其之名可不是讓梨得來的,具甄姜說: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

    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

    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駁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高明必為偉器。」

    東漢末期,「黨錮之禍」迭起,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搜捕、誅殺正直之士。張儉因得罪宦官侯覽遭到通緝。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張儉的好友,於是張儉便去投奔他。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當時只有十六歲。張儉因孔融年紀太小,沒有把實情告訴他。孔融見張儉形色慌張,於是便把張儉留下。

    後來事情敗露,張儉逃走,孔融、孔褒卻被逮捕下獄。孔融說人是他留下的,他該負責;孔褒說:「彼來求我,非弟之過。」堅持要由他負責;孔母說她是家長,她該負責,鬧得「一門爭死」。郡縣官吏拿不定主意,只好如實上報朝廷。最後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殺死了他。孔融因此名聲大噪。州郡幾次辟舉他為官,都被辭謝了。

    孔融於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開始步入仕途,負責彈劾貪污官僚。河南尹何進遷為大將軍,司徒楊賜派孔融前往祝賀,卻被擋在門外,即時留下彈劾狀辭職。何進十分生氣,私自派遣劍客欲追殺孔融。不料劍客卻對何進說:「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引領而去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於天下。」

    何進忌憚其名聱,辟舉為侍御史,因與中丞趙捨不和,孔融再次辭官。何進再辟舉為司空掾,北軍中侯。在職三日,陞遷為虎賁中郎將。後董卓總攬朝政後,想要廢掉漢少帝,孔融與之言辭激辯,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懷恨在心,轉任其為議郎,隨後又將孔融派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

    如此多的資料、分析,可不是短時間內能瞭解的,為此王家付出了整整半年的心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可是王家的整個佈局,卻不是單單為了一個北海孔融,他需要的是一石二鳥,一勞永逸,瞭解孔融雖然一部分,是為了作戰便利,但更多的是佔盡地利,候機吞併管亥。

    王家清楚這是一個,猶如蛇吞象,那樣異想天開之事,但王家最喜歡的就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而要做到這一點瞭解管亥部的相應情況,是必不可少的,對此王家不昔派遣王平,這位得利的部下,深入其軍中,將管亥部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有了王平這個深藏的暗手,再加上自己正在實行的另一個佈局,王家有信心笑到最後。

    王家未戰先算計管亥這位盟友,當然有自己的理由,青州之地看似廣闊,卻容不下兩個主人,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需先下手為強,沒有絲毫妥協、逃避的可能。

    在這條不歸路上,敵人,盟友多是一時的,只要任何一個阻擋了你的道路,那唯有砍下他的頭顱,用鮮血鋪平這條坎坷道路。如果連這點多承受不住話,那就趁早歸隱山林。

    王家深信,北海一戰將決定青州的歸屬,此戰主要戰略為:滅北海,伺機吞管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