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一卷 小兵君臨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軍合兵 文 / 一級煙槍王

    與劉易、公孫瓚一樣,袁紹也遭遇了黑山張燕派出來阻擊的幾萬賊軍的阻擊。

    牛角、五鹿分別是黑山軍的主將。因為袁紹與手下大張將合兵分兩路,分別由趙國、常山兩郡向黑山腹地挺進。所以,牛角與五鹿亦兵分兩路,分別迎擊袁紹與張合。

    他們的軍馬,分別有四萬人左右。其中,牛角的賊軍,抗擊袁紹的挺進,不過,他的軍馬,與袁紹的兵馬相當,並沒有佔得太大的便宜,也僅能是憑借黑山險要的地勢,對袁紹進行節節的抵抗,延緩袁紹大軍的推進。這也是袁紹為什麼會比公孫瓚遲了一點到黑山腹地與劉易匯合的主要原因。

    如果賊兵真的借地勢進行阻擊,官兵的確也不能太快推進。

    張合一軍,兵馬並不多,他本就是四、五萬人馬,其中大半部份的兵士,都是新招募來的,缺少戰鬥經驗,如果賊兵敢與官兵對戰的話,賊兵的戰力的都要比張合的整體軍士戰力要高。

    但是,張合雖然與劉易的交戰當中屢戰屢敗,可他實在是一個極善於統兵的將領。他用自己的精兵開路,一路攻佔進入黑山的山道據點,攻陷黑山賊的山寨,然後讓那些沒有太多戰鬥軍士留守據點關隘,然後他才率軍挺進。

    不過,到了最後,他就僅剩下一萬多精兵隨他挺進了。

    他遭上了五鹿所率的四萬多賊兵。

    這五鹿,見張合兵少,他又熟悉地形,居然利用地勢之利,引張合進入一個峽谷,把張合一萬多軍士困在峽谷裡面。

    這讓張合感到非常的鬱悶,他一向都是以謹慎著稱,被劉易設伏圍攻了多次也就算了,區區的山賊強盜。居然都敢對他用計設伏,這讓他差點沒有急怒攻心。

    他被圍困的地方,叫布袋谷。形如其名,整個峽谷有如一布袋形狀。谷口緊窄,僅能並騎通過三四匹馬。而谷裡面,卻有點寬闊,在谷底的另一端,也僅只有一個如一線天一般的出口通過扎袋谷。

    張合派人認真偵察過後,才率軍進谷的,可大軍用進了谷之後。兩頭的谷口便被突然冒出的賊兵從山上扔下的大石擂木堵死,使得張合的一萬多軍馬進退不得,被圍困在谷內。

    如果布袋谷如朝陽谷那般,三面都是陡峭的懸崖,張合哪怕是再多人也不夠死。山上推下滾石擂木都可讓張合全軍覆滅。

    還好,谷內的地形開闊,四周也並不是懸崖峭壁絕地,可以率軍攀山翻出這布袋谷。但是。賊兵倍數於他們,山谷裡面可以翻山的地方,都有大量的軍士鎮守。張合一時沒能攻殺得上山去。

    如此,張合攻殺不上去的情況之下,只得在山谷裡中間的開闊地方結陣與賊兵對持。可是,賊兵卻沒有急著殺下山來,就只是緊緊的把張合困在裡面,想活活的困死張合。

    可憐,張合的大軍被困在裡面,插翅難飛,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本想派人攻殺出去請援軍來救援。也難以殺得出去。

    他被困在布袋谷有兩夜一天了。他的軍士,僅只是帶了三天的軍糧,準備過了布袋谷再進行一次休整的,誰知道他們會被山賊困死在一個山谷之內?

    眼看軍士疲乏,開始驚亂的時候。趙雲終於率軍來到。

    此刻的趙雲,就似是救火隊員。接到公孫瓚的請援,他火急火燎趕去,從公孫瓚處率軍離開,才進入了常山地界,一路沿著張合打通的通道,想與張合會合,可是,卻發現失去了張合的蹤影,詢問留守的張合軍,才知道張合已經率軍一路挺進了。再派出軍士偵察,才發現張合與軍士被困在一個奇怪地形的山谷之中。

    知道了張合現在的困境,趙雲不禁又好氣又好笑。

    因為,要向黑山深處挺進,布袋谷並非唯一通道。另外還有兩三條稍為繞遠一點的山道可通過。還有,通過布袋谷,也非一定要從谷底率軍通過,完全可以直接率軍上山,從山上面的山嶺通過,可偏偏,張合要從谷底通過,如此,才會被黑山賊的幾萬賊兵所困在谷底。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張合,他畢竟都已經派出斥候探子偵察過,確認是安全了才通過的。張合事前也不知道有幾萬賊兵來阻截他的挺進。並且,賊兵也不是一開始就埋伏在山谷山嶺上的。

    這些賊兵,他們僅只是在布袋谷兩端的出口外,分別藏了幾十個賊兵,待張合的大軍完全進入了山谷,他們才從藏身山洞裡出來,推下事前準備好的大石、擂木,把兩端的進出谷口堵死。

    然後,賊首五鹿,才從附近繞路,迅速的佔領了布袋谷四周的山嶺,敵住張合。不讓張合殺上山嶺逃走,把張合困大山谷之內。

    張合這一次被困,其實也並不冤,因為劉易派來的引路山林特種軍士,也不可能搜索到每一處險要地方的點點滴,一些山洞也肯定是發現不了的。有賊兵藏在山洞裡不被發現,一點都不奇怪。

    還有,不管山林特種軍士如何厲害,也不能與熟悉當地地形的山賊相比,他們可以隨便的從這山迂迴到另一山,對於附近的山勢地形都瞭然於胸,這些,都是山賊的優勢所在,如此,利用一些迂迴突襲的方法對付官兵,也是在情理當中。

    許多時候,就看賊兵敢不敢與官兵一戰,敢不敢對官兵設伏了。

    知道了張合的情況,要救出張合這一萬多軍士就不難了。趙雲在天一亮,直接率本部軍馬攻殺上山,把山上的一支賊軍擊潰,打開了伏擊圈的一個缺口,張合之困自解。

    五鹿與張合戰了一場,幾乎被殺,他見到來了一個似比張合更強之將,驚得率軍退卻。

    困了兩夜一天的張合,見到趙雲突然出現來救困,感激之情自然是流露於表,感謝不盡。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官兵偶然被賊兵所困的事。也是常事,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嘛,人家在這裡生活了這麼久,熟悉這些地方的一草一木。這些天然的優勢,不利用來抗擊官兵就怪了。

    不要說張合的軍隊了,劉易手下的各路軍馬,亦常常遭受到賊兵的襲擊,一些軍士的傷亡,也不可避免的發生。

    是戰爭就會有犧牲,也幸好。張合這軍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打擊,軍士只要休整幾天便可以恢復元氣。

    相反,袁紹帶著不少謀士一同進軍,步步為營,慢慢推進,傷亡倒是最少的。

    趙雲就與張合合兵在一起,一同向黑山腹地推進。

    到了公孫瓚與劉易會師三口峽谷的第三天,袁紹便已經率軍到了。張合與趙雲亦幾乎與袁紹一起來到。

    袁紹一到,就表示真正與黑山張燕的交戰要開始了。

    與劉易、公孫瓚原來的計算相差不大,三軍合兵。兵力差不多就是二十萬,嗯,加上趙雲帶來的一萬騎兵,實際兵力超過二十萬,二十一萬多一些。

    田豐亦押送了一批軍糧前來。

    如此,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三軍都戰意熊熊,精神抖擻。

    田豐來了也正好,劉易在三口峽谷內。請來了袁紹、公孫瓚及他們手下武將謀士,人才濟濟一堂,共同商議如何攻伐黑山的事。

    劉易方面,田豐、趙雲、高順、典韋、潘鳳、祖茂、孟軻、孟丁等人。其中,潘鳳、祖茂兩人,他們把軍士留下鎮守山道要隘。提防黑山賊逃走又警戒著外面的黑山軍回來。軍士據險而守,只要不像山賊那般不戰自潰,憑險把守,一般都不會再落入山賊的手中。嗯,劉易的手下軍士,有可能不戰而潰麼?所以,潘鳳與祖茂便放心的前來見劉易,他們都想參與攻伐黑山的主要戰鬥。另外幾路軍馬的將領沒有前來,因為他們所把守的山道要塞非常重要,主將不留守,劉易不放心,他們自己也不放心。

    袁紹方面,謀士可謂雲集,郭圖、沮授、辛評、許攸、審配、逢紀等等,武將方面,有麴義、張南、張合、焦觸、韓猛、高幹、呂翔、呂曠、呂威璜、高覽、淳於瓊等等,試武將人數,要比劉易現在在場的武將更多。

    公孫瓚就稍為差一點點,但也有不少,田楷、關靖、從弟公孫范、單經、鄒丹等等,也有十多人。那苦蝤並沒有參與劉易的召集議策,是公孫瓚故意不讓他來參加,免得他與趙雲見面之後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

    實際,在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方面,也就僅只有他公孫瓚可以毫無顧忌,只要是降賊,他都可以一口氣的接納了。不管是劉易或是袁紹,都對這些賊兵有著不少的顧忌,不會如他一般是不是都招收為手下軍士。

    劉易的不說了,因為劉易的軍中,的確容不下那些窮凶極惡的賊兵,就算要吸納整編賊兵,也要通過層層的審核,確認沒甚大惡的才有可能招其為手下戰士。要不然,就算是劉易想要了那些賊兵,眼裡容不下沙子的趙雲、高順、田豐等人都不會答應。

    袁紹方面,他實際並不是太缺少兵源,只要錢糧足夠,他可以在廣闊的冀州接收得到更多那些身世清白的軍士,不用接納賊兵冒險。再說了,袁紹手下的謀士,亦有不少如田豐、趙雲等人一樣,容不下作惡多端的賊兵,若袁紹有意收編賊兵,他們一定會勸阻,讓袁紹三思而行。

    袁紹在某方面,或許不及公孫瓚,但是在聽眾手下進言出謀的方面,卻要比公孫瓚更容易接受手下的建議,只是可能他手下的謀臣太多,弄得他許多時候都不知道要聽從誰的意見,這樣,就造成他優柔寡斷的性格。

    而公孫瓚,他在幽州,絕對是處於一個霸主的地位,在他的勢力當中,專橫獨斷,剛愎自用,如果不是一些讓他佩服的人獻策進言,他一般都聽不進耳去。

    所以,公孫瓚可以說,要比袁紹、劉易更像是一方霸主,在自己軍中,勢力當中,他一言九鼎,不管對錯。都會按他的意思來做。

    大帳之內,三軍主公及手下將領,足足四、五十號人,要不是劉易早有準備。弄了一個加大的軍帳,一個一般的軍帳還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三方將軍互相認識,安排各人坐下之後,劉易才舉杯與眾人共飲一杯,慶祝三軍自誓盟之後,第一次在這裡合兵。

    劉易自是當仁不讓的坐在當中的帥案後,左右分別的袁紹、公孫瓚。依次便是那些謀士武將。

    劉易可不會像袁紹當初討伐董卓那樣。把天下諸侯都分成一個三六九等,在中軍大帳之內,有些將領可坐,但更多的將領只能是站著聽議,又有分出哪些將領才可發言,哪一些將領要問到才可發言,而大多數,是不能發言的。

    劉易覺得。這樣的弄法,如何能讓盟軍將領齊心合力的去殺敵呢?那些不能坐只能站,只能聽不能發言的武將。他們的心裡對這樣的遭遇不禁到不滿?一些剛烈之士,不馬上拂袖走人就怪了。

    雖然,現在帳內的人都不是一方諸侯,僅只是袁紹、公孫瓚及自己的帳下謀士將領,讓他們站著,他們估計也不會有怨言,可劉易卻不原意搞這此身份級別之分,所以,只要有資格進入這大帳一起議事的人,劉易都一視同仁。

    並且。為了議事的融洽,劉易也故意把三方的謀士將領攪亂分隔,讓他們與不同勢力的將領或謀士坐到一起去。

    像袁紹手下與公孫瓚手下將領坐到一起,劉易自己的手下將領也分別與袁紹、公孫瓚兩人的手下將領坐到一起。

    這樣,雖然感到有點刻意,但劉易相信。如此可以拉近一點三方將領的感情,多少都可以打消一點雙方間的敵視情緒。以前怎麼樣,劉易不管,將來是否還是敵人,劉易也不想多管,只想現在,不管是誰的手下將領,都與討伐黑山為重,有什麼的個人恩怨,都得先放下來。

    敬了眾人一杯之後,劉易道:「本初、伯珪、諸位先生、將軍,今天請大家前來,便是制定最後攻伐黑山張燕的計劃議會。討伐黑山,除去張燕大害。事關幽、冀等州的安定繁榮,關乎百姓民生,也關乎諸位今後治理幽、冀兩州的方便,說白了,也方便你們今後的發展。所以,本著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的原則,希望各位可以暢所欲言,共同制定出一個可行的方案計劃。」

    「劉易老弟說的是,現在,還是請你把現在我們與黑山軍的情況說明一下,讓大家的心裡有底,如此,大家才好開動腦筋,想出攻伐黑山的計劃來。」公孫瓚早已經與劉易有過商議,現在只是等袁紹來了再一起決定罷了。

    「嗯,說的是,我軍剛到,許多將士都還不清楚現在的處境情況,太傅你在此有一段時間了,應該對黑山軍有更詳細的瞭解。」袁紹也點頭道。

    「好,那我就先說一下,先我們自己的兵力情況吧。目前來到這三口峽谷的,共有二十一萬多的人馬,公孫太守的多一些,十萬軍馬上十,我劉易一共才三萬多軍馬。袁本初的,共有七萬多軍馬。」

    劉易瞭如指掌一般說道:「具體的兵種情況,就不多說了,但是,我們的兵馬其實並不僅是這些,如果不是為了提防黑山外圍的二十萬黑山軍,不用提防他們會從我們的背後突然殺出來,我們那些留守黑山通道關寨的軍馬,都可以召來參戰,但現在,暫不可動那些兵馬。」

    「黑山賊的情況,大體上是在黑山,張燕的本部賊兵不到三十萬,初步估計,約有二十五萬左右。另外,與黑山與犄角之勢的兩坐大山,這三山之間,相隔僅只有十多里左右,分別駐有十來萬賊兵。其中一山,叫雞鳴山,餘下的,叫凸峰山。這兩山,雖稍不及黑山高大險要,但是經過黑山賊多年的經營,山上修建了許多的山寨石牆,強攻是難以攻上山去的。」

    「另外,二十萬黑山軍還在黑山外圍,其中一支黑山賊,估計就在趙國郡以西的太行山脈邊緣地帶,另一支在中山郡接近常山地帶。」公孫瓚也知道這些情報,補充道:「黑山地區,可能還會有十來萬散蕩的賊兵,但那些都不足為慮,目前,我們就要考慮黑山、雞鳴山、凸峰山以及黑山外圍的兩支賊兵。」

    「黑山賊的總兵力估計還有七十多萬左右。」劉易總結一般道。

    「首先,某想確定一下的,我們是不是不顧一切,非要滅了黑山賊不可?哪怕是不顧一切代價,也要攻殺上山去?」袁紹手下的謀士逢紀與田豐坐在一起,他有意想與田豐比較一下誰更多謀,所以,劉易一說完,他就首先提出了疑問。

    「逢先生問得好。」劉易臉色一整,正容道:「這一次攻伐黑山,自然是非要滅了黑山賊不可,可以說,的確是不顧一切,無所不用其極,只求最終可除去黑山這個大害,但是,並不是非得要不惜一切代價,我要的,是以最少的代價,滅了黑山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