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顛覆三國

第1卷 第143章 留縣模式2 文 / 風舞靈山

    第143章留縣模式2

    「老徐大哥,話可不能這麼說,孩子還是要培養一下,看看他有沒有天分,難道你不希望孩子將來讀書出來出人頭地?你徐家以後出個教書先生也是你家的榮耀啊。」

    老徐呵呵的笑著,撓撓頭說:「那敢情好,就怕讀不出來啊。」

    「成不了教書先生也沒關係,成績好以後去衙門裡做事或者經商也不錯啊。」

    「哎,我就怕書讀不出來,又不能幹農活,眼高手低的。」

    「孩子每年不還有假期嗎,這放假期間可以讓他幹農活嘛。以後工場多了,還可以去工場做工,不比做農活收入差的。以後啊,社會發展起來了,用著讀書人的地方會越來越多,你就放心吧,讓孩子好好讀書。哎,你們這裡讀書要花多少錢?」

    「現在是每個孩子每年一百斤糧食的學費,任縣長也說了,縣裡窮,過幾年縣裡有錢了,就不收費了,全部免費。」

    孟良點點頭。勸農桑,以種田解決吃飯問題;副業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免費強制的教育來教化民眾。這任峻的思路確實很清晰。

    「我看你這田都是新田,後來才開墾的吧,這地原來的主人呢。」

    「哎,前幾年鬧黃巾,很多人都不種田了,荒了不少地,還有一些大戶被黃巾殺了,攆跑了,這樣又空出了很多地。任縣長發佈了政令,說,凡無主的荒地誰開墾,收成就歸誰。這樣,我們家勞力多,開了好幾十畝呢。」

    「你是說,誰開墾的收成歸誰,那土地歸誰所有?」

    「自然是官府的,我們開墾了土地要去官府備案的,其實跟自己的也差不多。官府要土地幹嘛,還不是我們來種嘛。任縣長說了,新開墾的土地至少可以種十年,十年之后土地種的好還可以繼續,就是不能荒了。還有,這些土地不能買賣,但是租給別人種是可以的,要到官府簽一個租種合同,租金都有明確的規定的。」

    孟良想到,這裡有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土地歸官府所有,農民會有積極性嗎?於是問道:「這土地不是你們自己的,那你們種起來有什麼勁啊?」

    「收成主要歸我們啊,官府規定,新開了荒地第一年不交租,第二年才交,遇到災年、打仗,凡是租種官府土地的免租,還有災害補助,種的越多,補助的越高。」

    「哦,那你們每年一畝地交多少租?」

    「收成的三七開。」

    孟良吃了一驚,這分成比例也太高了,農民願意嗎?看孟良詫異,那老徐接著說道:「你搞錯了,是我們拿七分,官府拿三分。」

    哦,孟良點頭,難怪農民有積極性。這時候,官府收租都是倒三七,官府拿大頭。史書上記載,曹操頒布屯田令,凡是在民屯的,由官府提供種子、農具、畜力的,官府拿六,農民拿四;農民自帶農具畜力的,官府農民對半分。就這樣,農民的積極性也是非常高的。

    現在任峻更厲害,居然三七開,難怪留縣土地的存量急劇上升。

    孟良又問了耕作、收成、存糧情況,這才和老徐大哥告別,一行人往留縣而來。

    任峻早在城外帶著一班官吏迎候多時。

    孟良也不寒暄,直截了當的說:「城裡先不去了,找個民屯看看,再找一戶大戶人家看看。直觀的東西比數字更有說服力。」

    任峻也不多言,就近去了城南的民屯。

    城南民屯是按照五十戶一屯設置的,這五十戶人家選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擔任屯長,負責同官府打交道,領取種子、農具,出售糧食、購買日用品。這屯長自己也幹農活,不過每年能從收成裡領取一定的補助。

    官府給民屯劃分好土地,簽訂協議,每年按照土地的數量上交一定的糧食,其餘的都不干涉。

    這民屯座落在一個低矮的山坡上,環繞山坡的是一條新開的水渠,一屯的人吃水都是從水渠裡提取。孟良注意到,水渠邊有位老者在往水渠裡扔剛剛割下的青草。便問那屯長,這老者在幹嗎。

    屯長答道:「水渠的下游這一段是包給這人的,他一家人在裡面養魚養鴨子,這人有養魚的手藝,他每年要向屯裡交一定的錢,官府的田租則由我們代繳。」

    「你這民屯有多少畝地?」

    「五千多畝地,平均一戶一百畝地,這是當初官府劃定的。」那屯長經常跟官府打交道,跟任峻也很熟絡,見了孟良並不怯生。

    「你們這五千畝地是集體耕作,還是每個家庭分包?」

    「土地都分到每家每戶了,一開始是大家在一起做,後來,總有人出工不出力,任縣長就讓我們把田畝分到家庭了。」

    孟良想,這跟後世的搞集體所有制是一樣的,大家在一起幹活,生產隊長每天派工,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後來,只得才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式。

    搞集體,農民沒有積極性;家庭承包,卻又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個矛盾。今後還是得走小型農場的道路,這樣可實現大面積耕作,解放農村的大部分勞力。但目前,卻是不可行的。當前應該鼓勵他們發展副業,增加公共積累,以後再慢慢向小型農場過渡。這個觀點得和任峻探討,他是搞這個改革的最好人選。

    走到屯裡,那屯長指著村邊的倉庫說:「這是按照官府要求設立的儲備庫,每年必須增加一定的糧食到裡面。為了防止災年準備的。」

    孟良一聽,對這個很感興趣,剛和孔明商討過準備頒布《儲備令》,這任峻早就謀劃在先了。忙說:「那我們就看看你們的倉庫,按照官府的要求,你們屯該儲備多少糧食?」

    「給我們屯下達的儲備令是二百戶人家一年的口糧,這個是強制性的,遇到災年官府要調撥我們儲備庫的糧食的。」

    任峻在一邊插話:「留縣的儲備庫分為官儲和民儲,官府管理的部分,是按照非農業人口一年的定量儲備的。民儲又分為集體儲備和個人儲備兩種。集體儲備就是這種民屯,一般按照四倍人口儲備一年的糧食。個人儲備管理上要鬆泛些,要求儲備一家人三年的糧食,但是,只有當這戶人家要求賣餘糧的時候才會派人檢查。人太少,忙不過來。」

    孟良很誠懇的說:「伯達,你做的非常好了,我此次專門到留縣就是來取經的。如何增加官府對土地的控制。這次來,對我啟發很大。」

    任峻拱手道:「主公過獎了。屬下認為糧食是根本,不得不重視不得不早做籌劃。」

    孟良答道:「你說得對,假使整個徐州能做到留縣的一半成績,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主公睿智。」

    孟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農民自有土地又是如何交租的呢?

    任峻微笑道:「凡自有的土地還是按照倒三七交租,官府拿七分農民拿三分,所以,自己的土地越多交的租越多,所以大家一窩蜂的去開荒地了。」

    孟良恍然大悟,豎起大拇指說道:「倒三七交租是慣例,大家都沒話說。伯達,你這招太狠了,解決了我遲疑已久的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