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顛覆三國

第1卷 第167章 歷史已經逆轉 文 / 風舞靈山

    第167章歷史已經逆轉

    聽得此話,莊園的門一下開了,一位四十多歲的儒生從門裡出來,叫道:「既然已經走到門口,客人不妨進來喝一杯清茶。」

    孟良他們也不客氣,見主人相請,便一起進了門。

    那儒生也挺怪,將客人請進門卻不往客堂裡讓,而是引他們到院子中間一個涼亭中請他們坐下,就在亭子裡的水井裡取了水,用炭爐升起了火,將一把瓷壺放在上面燒水。

    孟良見那瓷壺眼熟,走過去取下瓷壺看了看壺底。壺底有一印章,上面赫然四個字:孟良瓷器。這正是當年他獨自一人在桃花源裡燒製的,那時候還未成套銷售。

    頓時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他顧不得斯文,叫道:「元直,快來看,還真巧了,遇到老朋友了。」

    徐庶正在翻閱主人剛剛看的尚書,見孟良興奮,走過來一看,也叫道:「想不到這窮鄉僻壤裡還會遇到這個,跟主人商量一下,買下它做個紀念?」

    那儒生在一邊微微笑道:「孟主管,別來無恙啊。」

    這一聲「孟主管」把孟良叫得一愣,眼前這人卻想不起來是誰了。那徐元直只停了數秒鐘,指著他說:「我知道你是誰了。」

    那儒生依然微笑著說:「如果我沒猜錯,你應該是徐庶徐元直。孟主管,你也不用費神猜了,你對我沒印象。我曾在鳳翔城學堂裡當過幾個月的塾師,後來被你送了腐儒兩個字,就把我們趕跑了。」

    孟良想起,鳳翔城開辦學堂的時候,請了幾個教書先生,這些人一天到晚教學生「之乎者也」的,連自己都聽不明白。說了幾次,他們還振振有詞,孟良一怒,都把他們辭了。想來,這莊主也是其中之一了。

    想到這裡,孟良也有些不好意思,撓撓頭嘿嘿的笑著。

    徐元直在一邊說道:「你該是荀家八龍之子,按你的年齡推算,你不是荀儉之子就是荀緄之子。你讀的《尚書》扉頁上有一印章,上有慈明二字,那該是你六叔荀爽。」

    那儒生拱手:「徐元直機智過人,果然名不虛傳。我乃荀悅,字仲豫。乃是八龍老大荀儉之子也。」

    孟良這才明白過來,荀子十一代孫,神君荀淑生有八龍。時人曾評說:荀家八龍,慈明無雙,這說的是老六荀爽荀慈明,八龍中他就是代表人物。後來被董卓徵召,任平原相;走到路上,被追加為光祿勳;到了洛陽,視事三日,就拜為司空。這跟蔡邕的陞官速度有一比。後來在長安與王允、何顒密謀圖董,卻病逝了。

    荀淑第三代第四代最有才名的是荀彧、荀攸以及荀悅。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荀攸這叔侄倆,他們是曹操的干臣,而荀悅卻沒幾個人知道。因為他一直在陪漢獻帝讀書,並寫了不少的政論和史書,其著作對後世的影響力很大。但荀悅並不是只會讀書的書獃子,他只是謀無所用,也懶得為曹操設謀。他的堂弟荀彧是特別的推崇他。

    荀悅也笑道:「那時候在彭城遊學,閒來無事,跑去鳳翔城應聘塾師,卻被當時的孟主管現在的孟州牧送了腐儒兩個字,真是羞於見人。回來後,都不敢提及此事,深怕丟了荀家的臉。後來重讀祖上的勸學篇,才大徹大悟,連祖宗的書都沒讀通,真是枉為荀家的子弟。」

    孟良也歉意的說:「那時候年輕,想法做事都有些偏頗,實在抱歉。仲豫兄隱居於此,埋首讀書,是待天下之變,擇主效力呢,還是就準備青山綠水,終老一生?」

    荀悅啞然失笑:「州牧現在年齡也不大吧?我就一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才不足安邦治國,在此讀讀書,寫寫史,倒也不失一種樂趣。」

    「仲豫兄,你這可是又把書讀偏了。聖賢們留下的典籍可都是讓人讀了去經世濟民,解黎民百姓於水火,如此,才不枉聖賢著述的本意。」

    「好一個經世濟民,解黎民百姓於水火。看來,仲豫啊,你的書還是沒讀通啊。」一個聲音從廳堂間傳了出來,隨即,一文一武裝扮的兩個人從屋裡出來。

    荀悅驚訝的問道:「六叔,你怎麼出來了?」

    那荀爽不答,向眾人拱手道:「孟州牧遠來偶遇於此,此非待客之道,屋裡請。」

    孟良疑惑,荀爽這時候應該被董卓徵召,正趕往都城才對,何以隱居在荀悅的莊園裡?

    荀爽解釋道:「適才,家丁來報,有隊人馬路過此地。我以為是董卓找我不著,派兵來了。所以讓管家搪塞一時,沒想到是孟州牧。你們怎麼走到這裡來了,不是各路諸侯在虎牢關前討伐董卓嗎?」

    孟良老老實實的回答:「現今兵分二路,我隨曹孟德這一路準備突襲董卓退路,因糧草不濟,正沿途收購。」

    荀爽點頭說道:「原來如此。仲豫,你即刻讓人籌措糧草。州牧無憂,這裡是荀家的一個別院,別看地方不大,你這千餘人的隊伍所需的糧草一會就能備齊。」

    孟良大喜,忙讓劉曄跟著去了。

    荀爽又道:「仲豫常常和我談起你在徐州做的事情,我們一直在關注你的土地改革和限制奴隸的政策。那陳寔父子,世人號為三君,都是大賢之人,現在徐州隱居,你怎麼沒啟用他們?」

    孟良苦笑:「陳家豪族,這場改革一旦涉及自身,他們未公開反對已是不錯了,豈肯出仕?」

    荀爽微笑:「陳寔老矣。不過,話得說回來,這事要貫穿始終倒也說不出什麼,就怕州牧虎頭蛇尾,無疾而終。那響應你新政策的人可是遭殃了。這也是人本性使然。王莽改制,這方面的問題不少,這都是有教訓的。」

    孟良倒沒想到這關節,忙問:「有何良策打消人們的這種顧慮?」

    「強權加輿論。」荀爽簡短的說出了這五個字。

    孟良立即明白了,徐州在推行此項政策時主要依靠的是官府的強權,但輿論造勢卻不夠,得組織飽學大儒、社會名流為這項改革找到理論依據,在社會上,特別是士大夫階層形成主流輿論,讓豪族大戶迫於強權和輿論的壓力來投身到這項改革中。留縣經驗用的還是官府的權威加上權術,難怪任峻讓他謹慎行事,只不過徐州諸人卻無一人有荀爽的眼界。

    孟良長身而起,一躬到底:「於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孟良受教了。」

    荀爽哈哈一笑,說道:「都傳聞孟州牧是絕頂聰明之人,果不虛言。」

    「荀公既然不願為董卓出力,何不舉家遷往徐州,孟良早晚也可聆聽教誨。」

    荀爽答道:「我還得留在此地,看看形勢。如此,我就讓仲豫和孫平隨你一同前往。」他指著身邊武士打扮的人說:「此人武藝一般,卻對相馬術獨有所得。他祖上是春秋時相馬大師伯樂,這份技藝卻是家傳。」

    孟良看著孫平,問道:「即為伯樂後裔,怎麼會姓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