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百一十二章 與生俱來 文 / 孫一凡3703

.    曹智滿意的點頭,道:「徐先生果然大才,僅憑看了幾眼我標注的地圖,和結合有限的資訊,就能列出三點我軍必勝之優勢,不愧為曠世之才!」

    對於曹智的評價,郭嘉也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把羽扇,不知是不是被徐庶慷慨激昂的話語說熱了,輕搖著羽扇,瞇著眼睛,一邊沉思,一邊輕輕點著頭。

    但他們沒有就次滿足,而是在咀嚼一番徐庶的評論之後,齊刷刷的把目光又看向了坐在徐庶下首的諸葛亮。

    諸葛亮知道徐庶打了頭,他也就逃不過的,但他還不打算對曹智全部釋放自己的才學,他打算跟曹智來段半真半假。

    「將軍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荊州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孫策,將安俟哉?」

    諸葛亮的這番言論大致和剛才徐庶說的三點差不多,他也認為,曹智現在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情形下,進行對孫策發起討伐戰役的時機是正確的。

    曹智和郭嘉正在為諸葛亮的表現暗之失望之時,諸葛亮輕輕的站起後,突然在間斷話語漫長停頓幾秒後,又來個「但!」字,頓時又讓曹智、郭嘉對他燃起了希望。

    「一次明顯的傾倒性戰役,卻也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變數,最後之成敗,蓋有運數!」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是看似明顯的戰役勝利卻是有運氣成分左右的。

    作為一個智者,說出無論政治、兵力、輜重、氣勢、裝備都呈一邊倒的情形,卻還要說出「運數」的言論,是不應該的,也是掉價的。

    徐庶首先沒聽懂諸葛亮的話,而轉過了身,詫異的看著一直是知己、朋友的諸葛亮,暗道:「難道我做錯了,孔明兄準備一路藏拙到底了?」

    對於徐庶的詫異,曹智更多的表現出來的不是生氣,而是驚喜,他也站了起來,一伸手道:「請先生賜教這『運數』之說!」

    郭嘉此時也是來了精神,擺動的羽扇不但放下了,人也正襟危坐的側耳傾聽著諸葛亮接下來的見解。

    諸葛亮卻不急,來回走動了好半響才娓娓道來:「人在輕易取得的勝利面前,極易激動,易激動,就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將軍得荊州太容易了一些,正好處於此階段。」諸葛亮的第一點說完,就看向了站在主位下的曹智。如果曹智生氣、暴怒,都是在諸葛亮意料中的,諸葛亮會對這個目前漢帝國勢力最大的明主失望的同時,也就沒有必要接下去說了。同時等待他的命運不是被下大獄,或是直接被殺。

    諸葛亮這半真半假的第一步雖說冒險,但諸葛亮認為值得一試,負責苟且在這種沒有涵養,聽不進忠言人帳下,也沒多大意思。

    諸葛亮的賭博之術,使曹智暫時處在愣神當中,曹智在前世看到過評述諸葛亮其實在軍事才能上一般的文章。認為他主要的本事是在政治上和大方向的把握上。此時諸葛亮的確沒像徐庶概括性的對曹智現階段從政治到軍事的全面分析與見解,他說得很小,就是一個心裡。而這個心裡或是心態,如果曹操在世的話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曹智心底暗呼著:「這個人要不是和他一樣是個穿越者的話,就是真有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之能了!」

    「先生請繼續!」回過神來的曹智,表情和言詞很是簡單,令人捉摸不透。

    「據亮所知,曹將軍曾經有多次剿滅孫策的良機,但都沒有乘勝、乘勢把孫策徹底擊潰、擊敗,錯過了很多戰機,這起碼說明將軍是個有時猶豫不決之人!」諸葛亮由於看不清曹智的態度,所以繼續拿曹智人性的軟肋,激著曹智,進一步觀察他的反應。

    但期望中的憤怒、激動沒有出現,曹智被諸葛亮一再損毀形象,卻是越來越興奮的樣子。

    「先生說的很對,智從初識孫策到現在,的確有多次機會制其於死地,但卻一再猶豫不決,還異想天開的欲圖利用其為我達成一些目的,但最終養虎為患,未能為己所用,反受其啄。智的屬下愛護智,而從來不需要智面對此點,今日能由先生一言之處要害,智甚是感激!」曹智說罷向著諸葛亮的站立之處做了一躬,態度誠懇之極,一點沒有虛情假意的味道。倒是讓一旁一直旁聽的郭嘉也是驚奇萬分,因為之前曹智就真自我批評似的,對他說過這番後悔之言。

    「先生繼續往下講!」

    曹智的盛情這回讓諸葛亮也有點無所適從了,「這個人要麼是個受虐狂,要麼是個真明主,哎,看來自己不認命也不行了!」其實諸葛亮遠沒有到達到「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的才能,安邦定國之說他也沒這麼大信心。但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還是有天才的,諸葛亮聰明、敏銳、善於分析、善於把握,這些都是諸葛亮與生俱來的秉性。不需要後天的歷練,他照樣能展現出驚世駭俗的才華。

    說實話此時的諸葛亮比徐庶的準備並不的見得多多少,但就是這份天賜的秉性和天賦,讓他能看到一些徐庶看不到的東西。

    雖說也是硬著頭皮上,但就是諸葛亮比徐庶更吸引眼球。也造成了重拾心情的諸葛亮,不得不往下道:「將軍的軍馬雖說在荊州並未遭受大戰,但大軍從北方而來,再沒有打仗,也是在長途跋涉的疲憊不堪中度過的,現已入秋,奪回江東數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戰事一但拖入冬季,天氣盛寒,馬無稿草,疾病就會難以控制。楚越之地,不比中原,氣候濕潤,極易在這種秋冬交替之際埋下病因。再則將軍士卒捨棄騎兵的優勢,卻要在荊州、豫章之地與孫策開戰水戰,定會有不習之處。」

    諸葛亮一口氣又說出一條潛在的禍患外,還指出了不利曹軍作戰的一條揚短避長之處。這點很重要,這點在現在的曹軍上下中,都認為這不是問題,甚至跟著曹智坐過一回百米大船後的郭嘉也有這樣的認為。

    他們都覺得曹軍現在有了荊州這種超大戰艦,行使在江面上都能四平八穩,就算他們的騎兵,北方士兵上了船也不會有什麼不適應。

    但曹智卻軍事會議上多次與自己的屬下唱起了反調,認為最終成為他們主力大軍的最大隱患,就將出在這。但曹智的論調遭到帳下將領和謀士的諸多懷疑,他們認為就算他們十萬主力大軍不習水性,但他們在這段時間已經在進行大規模的練兵了,情況非常的好,怎麼會成了最大隱患呢?

    曹智告訴他們,訓練是訓練,真正到了大戰時,氣候、風浪等出現一點不為他們熟悉的情況,他們的主力部隊就會產生慌亂,到時情況可能會比你們想像的要糟。一支成熟的水軍,不是通過這麼一兩個月,就練成了的。

    最終曹智的擔憂並沒有得到屬下的認同,大家表面上沒說什麼,私底下都有了輕敵之意。

    今日郭嘉能聽到諸葛亮一個外人,從站立在曹智不同的立場和層面,幫助他們分析到具體的「天氣盛寒,馬無稿草,疾病就會難以控制。楚越之地,不比中原,氣候濕潤,極易在這種秋冬交替之際埋下病因」等言辭,讓郭嘉心中一陣顫動。郭嘉的目光也不由轉向了曹智,暗想:「不知這兩人是心有靈犀,還是事先商量好的,要來說服他?」但很快郭嘉從曹智的臉上沒有得到此次談話,是針對他的跡象。

    而且接下來諸葛亮再次語出驚人道:「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江面上可能會逆吹東南風。這也會對曹軍造成影響,對於一直在順風順水中長驅直入的水上大軍,這點可能會意料不到和極不適應!」

    在此時諸葛亮沒有隱瞞他在氣候學上的才華,這也是他平時飽讀雜書的成果。一般人很少回去研究和注意這種東西,特別是小範圍的一些特殊氣向問題。

    諸葛亮可能說出這點時沒意識到什麼,但是北方長大的郭嘉聽來就始料未及了。而前世長江水邊長大的曹智,更是對諸葛亮驚為天人了。

    「那麼先生對於借東風,草船借箭還有什麼見解?」曹智有點癡迷的看著諸葛亮,突然問出了全場聽不懂的幾句話。

    諸葛亮一說出關與風向的事,立即讓曹智想到曹操就是敗在孫劉聯軍的火攻之下,整個洞庭湖地域的特殊氣候他不是很清楚,但一聯想到歷史上曹操在這一戰中兵敗的結果,正是這個風向問題起的關鍵作用,就馬上讓曹智想到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神乎其神的那些故事,極其空城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老羅同志在《三國演義》中編出來的那些深入人心故事,其中最可笑的是借東風,則讓後世的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產生了無比推崇感。

    此時的曹智一時興奮地認為歷史上這些事都是真的,諸葛亮真有上知鬼神,下知天地之能。

    其實呢……

    「什麼借……借東風,不知將軍在說什麼?」諸葛亮疑惑的看著曹智,反問道。

    「呃,呃,呵呵……沒什麼,沒什麼……先生大才也,智一時高興,又犯老毛病,信口胡說了,哈哈……」曹智尷尬的打著哈哈,掩飾過去剛才的這段尷尬。

    諸葛亮是不是如傳說中的用兵如神,周瑜是不是一個氣量狹小之人。現在親身經歷著的曹智知道都是不能只聽小說言家的評述了,真實的人和小說中總是有很大出入的。

    諸葛亮也許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劉備軍事集團和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這是他的主要功績,諸葛亮偶爾的確有些異於常人的驚人之處,但驚天地泣鬼神的那麼多歷史橋段,應該是不會發生的了。

    而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績也是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值得懷疑的。

    年輕的周瑜是不是真的心胸狹隘,也是值得商榷的。無論之前曹智與周瑜的幾次交集,周瑜如何表現,在接下來的針鋒相對中周瑜又會如何表現,曹智此時都已從前世的小說言家中拔出自己。不在輕視任何一個對手,用自己最積極的態度面對他們,也要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戰勝他們。

    在曹智胡言亂語的一插嘴後,現場氣氛先是為之一鬆,然後諸葛亮趁著換一口氣的同時,再次觀察曹智反應。如果曹智受不了諸葛亮一而再的逆言,則諸葛亮也沒進一步為曹智分析的必要了。

    但曹智依然出乎意料的有耐心,有氣度,諸葛亮只得繼續道:「以將軍的實際力量,來自中國(中原)曹軍十五六萬,但長途跋涉不易久戰,而新得荊州降卒的數十萬人馬,倒是有現成的六萬水軍,卻難免心懷猜疑。聽說將軍自己也有萬餘水軍,但兩軍能否統屬,短期內磨合是個大問題,否則空有多餘敵人數倍兵力,又能如何?」

    「對,有時五萬精兵就可以戰勝十萬各自統屬的部隊。」曹智拍手肯定著諸葛亮的見解。

    曹智要打孫策,對付孫策水軍的主要力量,肯定是以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作水戰主力,江陵雖說貯有大量糧草、兵器、船隻和水戰器械,但歷史上曹操就是匆匆拿這些東西匆匆武裝了自己的十萬大軍,再整合了荊州降軍,最終卻因為他的士兵不習水戰,難以與荊州水軍有效配合,又縫軍中疾病滋生,在此時正好被周瑜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最終使曹操南下統一中原,實現半個國度的統一夢想破產。赤壁之戰的失利更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並且還讓孫劉雙方則借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為之後三國鼎立埋下基石。

    所以對於荊州的爭奪,和接下來與出兵江東孫策的戰役,曹智是如此的看重。這一仗對歷史上的曹、劉、孫三家都是無比重要的,同樣曹智認為對他也一樣重要。

    「還有將軍如此在楚地已經奔波數月,此時關中諸豪,北地袁大將軍或許還在觀望,馬超、韓遂尚在關西,但日子一長,他們必然看出機會,終為將軍之後患!」

    諸葛亮基本上分成三段的曹智優勢下的隱患,被諸葛亮一一道來。雖說說得儘是一盆盆的涼水,但曹智依然聽得猶如抽絲剝繭般津津有味。

    「好,好諸葛先生說的太好了!」曹智與郭嘉相視而笑著,都已經激動的站起,郭嘉在聽完諸葛亮的三條不利曹軍之天時、地利、人和之因,雖說並不完全贊同和接受。但這三盆涼水無疑是澆得好的,也是及時的。因為之前曹軍內部,曹智身邊的許多人都認為拿下孫策,平定、收復江東、江南各郡是輕而易舉,指日可待之事。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認為孫策最終會向荊州一樣,不戰而降。

    但他們低估了孫策的信心,和孫策手下周瑜等人戰將的能耐。收取荊州後,曹智在這之前,和之後,都一直對繼續揮師東進,解決孫策顯得憂心忡忡。雖說就連郭嘉都不明白曹智為什麼這麼擔心,但此時終於豁然開朗了。

    諸葛亮是何居心這樣分析曹智東進的形勢,此時暫且不論,但說的這些問題,都是實實在在,有理可依的。

    諸葛亮最後為曹智總結了這三個曹智和他的屬下看不見的隱患:不要因為戰績的輝煌,而思想上輕敵驕傲。不要揚短避長,捨棄自己的長處,去用自己的短處迎合敵人的長處。要想盡一切方法,安定自己的後方,不能受多面夾擊。

    曹智送走諸葛亮和徐庶後,站在門口返身就問郭嘉:「奉先,你說你百年後,他們兩個裡那個能代替你?」

    曹智半開玩笑的話,並沒有郭嘉多大在意,「諸葛孔明!」郭嘉直接肯定回答道。他不知道曹智這句玩笑話,總有一天是會成真的。

    但隨後郭嘉卻噗通一聲跪倒在曹智面前,著實嚇了廳外的許褚一大跳,不知這位軍中第一軍師,要幹嘛?

    「主公,奉先在這之前多少對主公的患得患失有諸多懷疑,但今日明白了,主公不但見解獨到、精闢,還……還令奉先不得不懷疑主公有未卜先知之能……」

    郭嘉的疑惑已經不是在曹智身邊的人第一次懷疑的了。從曹智老早就指出荊州隆中有個諸葛亮是個安邦定國之才的人,當時像郭嘉、荀彧這樣的名士根本不認識荊州有這麼個諸葛亮。但現在不但證明確有其人,還確有其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