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百一十三章 夏口之爭 文 / 孫一凡3703

.    還有東進平定孫策,統一半壁江山的憂慮,現在有這個諸葛亮一分析,曹智之前的憂慮都是顯得有得放失,一切未雨綢繆的準備都是朝著這些看不見的軟肋進行的。

    郭嘉此時倒是沒有多少欽佩說出這些隱患的諸葛亮的,頂多認為他的確聰明,看待問題敏銳、獨到,見別人所不見。但對曹智是真的佩服了,而且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能讓歷史第一「王佐」之人,欽佩是不容易了,但郭嘉不知他現在這個主公腦子裡整整比他多了上千年的見識和經歷,又怎能不叫人欽佩呢!

    「那麼我的軍師,我們的下一站就去夏口吧!」曹智扶起郭嘉後,對著皓月長吐一口氣後,目光炯炯的對著東面的夜空道。

    「對,我們去夏口!」郭嘉同樣也是一臉滿掛喜悅笑容道。

    之前曹智的軍馬在和張允駐守江陵的軍馬已經實現了換防,而佔據江陵後的曹軍內部一致認為此時應該南下烏林,在渡江後從側翼攻擊孫策擁有的江夏數縣和他們駐紮在那裡的兵馬即可,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是比較正確的戰略部署。

    而曹智卻提出了與之截然不同的部署方案,他要求佔領江陵的軍隊,直接從漢水進駐夏口,以那裡為前線,直接面對孫策。而駐防烏林,由側翼迂迴任務則交給蔡瑁、張允的荊州新投降曹智的荊州水軍完成。並且還要交託蔡瑁、張元等人什麼固守這一地區,先開展防止病害的工作。

    曹智的計劃一提出,就招致郭嘉等人的反對。因為這不但違背兵貴神速的軍事常理,放著大江快捷的水道交通不走,繞道走支流漢水,還將自身大軍壓進孫策的龐大壓力和應有的速度優勢,弄得蕩然無存。還要新投降的荊州降軍,由他們的舊將指揮獨立防衛從夏口轉過來,進入大江的重要戰略要從烏林,郭嘉等人也表示了不放心。並且這也不符合曹智一貫的小心謹慎做派。

    之前的憂慮在諸葛亮一席話後,不但使曹智歡欣雀躍,也使謀略超長的郭嘉豁然開朗。並且也使郭嘉重新認識了這個一直被曹智倍加推崇的諸葛孔明。

    其實同樣是謀士的人就像武將之間比拚武藝一樣,相互之間也有不服或妒忌的念頭。只不過這些搞腦子的人,不把這些事放在明面上罷了,喜歡暗地裡較較勁。

    郭嘉雖說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但他絕不是聖人,而且年輕氣盛,所以自然有妒忌心理和不服氣的感覺。對曹智連面都沒見過一面的一個山野弱冠青年,一直推崇備至,心下一直感覺不是很好。郭嘉先前對諸葛亮的認識只有一個諸葛瑾的弟弟,諸葛玄的侄子而已,但今日他折服了,折服於曹智的眼光和諸葛亮的獨到。尤其是曹智事事預設在前,這是絕對一個絕世聖主的表現,郭嘉此時感到何其幸也。

    接著曹智和郭嘉又對那份曹智的作戰計劃,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動。奉命駐守烏林的荊州軍,改為屯守對面,在烏林在上游一些的赤壁,這是針對諸葛亮提出的洞庭地區特殊風向,而採取的直接先佔了上風的有利地形。同時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繼續代替馬騰統領關西的部隊,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許都,其實就是要他們作為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讓曹智放心。馬騰因為威懾與曹智的軍事實力和上次他們參與董承的血帶詔之事,曹智對其子網開一面,放回他小兒子的感激,最終還是同意了由鍾繇一直在中間牽線搭橋,苦口婆心勸慰進京任職方案。

    安定後方的這些事其實之前曹智這個團隊已經在做了,這些問題不是只有諸葛亮能看到的,荀彧、郭嘉、賈詡、程昱他們一樣也注意到了。

    而在這之前,荀彧已經派了程昱和孔融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出使鄴城。他們的任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說服袁紹,曹智出兵江東完全是為了報仇,並不是想擴張。並且要袁紹感到曹智在荊州,在江東越是把戰事打得越大,越是損兵折將,就越是好。要造成這等於是在幫袁紹的忙,變相的消耗了曹智的實力,壯大和鞏固袁紹的勢力。

    當然這做到不容易,有好些事也不能只靠程昱和孔融自己去說,就能成事的。還要靠收買、賄賂袁紹身邊的一切謀臣,並且孔融作為這次曹智外交使團中的一桿槍,也期望他的耿直,他的書獃子氣,能往有利於曹智的方向促成這件事。此次出使鄴城依然有孔融為表面上的正使,但一切決定權都有副使程昱把握和決斷。孔融就是那種面子要好大喜功的人,不讓他操心一些煩人煩心的瑣事,只讓他風光無限,他是願意的。

    袁紹遇事反應慢,特別是這種極其具有轉折性的決斷,他會猶豫,特需要聽取多方意見等袁紹的性格、遇事處置態度等都被曹智列為可利用因素在內,也是可以給出使的程昱與可趁之機的袁紹軟肋。

    曹智、荀彧也知道這件事的難度,所以他們給程昱的最低限度是只要拖住袁紹一兩個月即可。

    #######

    朝霞灑在浩瀚的江面上,像燃燒的火,像流動的金。

    在從江陵往夏口的漢水江面上,無數戰船正破浪前進,作為戰船上忙碌揚州水軍忙綠的背景,在漢水的兩岸,正行進著一隊隊的騎兵和步兵。

    這支軍團的總指揮是曹智手下大將樂進,李典為輔,而水軍卻是純的由揚州水軍組成,由蔣欽、呂虔指揮。他們沒有進駐過襄陽,而是在曹智為于飛樓改名之時,就已經從各地集結開拔前進,目標很明確江夏重要據點——夏口。

    而此時佔據荊州的十萬曹軍也在做著大規模的重新部屬,張遼被命令接替樂進進駐江陵,徐晃繼續屯樊城外,曹仁、曹洪等其餘兼領則率領大部隊已正式出樊城,一路大舉東進。

    曹純、許褚、典韋等以及荊州降將文聘則著陪著曹智率虎豹精騎五千,從長阪坡、當陽等陸路直放夏口的途中,曹智要在途中領略一下這幾處歷史上造就張飛、趙雲等無數英雄的地域。而賈詡和真正的長阪坡英雄趙雲被任命臨時留守襄陽,幫助劉琮名為安定荊州,實則也是防止曹智在前征戰孫策,剛平定的荊州又出現不必要的情況,拖曹智前線的後腿。

    浩瀚天空下,一支蜿蜒如蛇的部隊,緩緩行動在通往夏口的大江,江面和兩岸上。數百輛攜帶大量軍械和輜重的大車組成的隊伍,組成了一條浩瀚的長龍,緩緩的逼近著夏口。

    夏口位於漢水下游,入長江處,由於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故名夏口。夏口城依江夏山地勢在近江處築城。此城周圍二三里,因隔江面對漢水和大江入江口,城依山負險,居高臨下,是拱衛其上游水陸、陸路的形勝之地,軍事地位十分顯要。

    一支騎兵隊從漢水上游呼嘯而下,迅速馳近了夏口城的西城門,領頭的將領正是李典。

    「夏口黃祖聽著,荊州牧劉琮已歸降曹公,你等速速打開夏口水陸城門,迎接我們進去!」

    被孫策打的快不成建制的黃祖江夏軍,此時正龜縮在夏口,扼守通往荊州腹地的最後大門。黃祖一聽屬下報說一支大軍正向他們駛來時,就急急帶著兒子黃射和一干將領奔上城樓,他看著旌旗招搖,緩緩而來隊伍的長度,一時有些吃驚。

    由於樂進的這支部隊是提前行動的,所以劉琮投降曹智的官文都沒有來得及通知屯於夏口的黃祖。黃祖控制的江夏郡此時最前線就是這裡了,他一直在盡心盡職準備抵禦孫策的下一輪進攻,也在一直等待劉表給他的援兵。他那知道劉表死的第二日,劉表的繼任者劉琮就納表投降了曹智。樂進的部隊也就在劉琮投降曹操的第二日,就來到了夏口。

    此時援兵沒等來,卻等來曹軍的黃祖既驚駭又氣憤,他對著城下的李典大罵:「放屁,荊州牧是劉景升,那是什麼劉琮,城下何人,想幹什麼?」

    對於黃祖的不識好歹,李典無比氣憤,但也無法,只好繼續解釋道:「劉表已經亡故,我叫李典,荊州現在由劉表的公子劉琮繼位,劉琮已經臣服車騎將軍曹智,所以我們是一家人了,快開城門,我們是來和你們一起駐防,防止孫策的進攻的!」

    「誰他媽和你是一家人,曹智狼子野心,定是你們用計誆騙了公子,老子不服,再說怎麼劉公子的公文還未到,你們到先到了,老子可不是好糊弄的!」

    黃祖還不習慣稱劉琮為主公或是州牧,還叫著「公子」,語氣還死硬著,但心裡也明白,李典說的可能是真的,之前曹軍大舉壓進樊城之事他也是知道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