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5卷 第二十回 實幹家 文 / 問天

    第二十回實幹家

    「黃裳。」大娘很不滿的白了李民一眼。大娘說詳細些,也是想李民能多瞭解些黃裳,以便於能說動黃裳給他李民護駕,沒想到,卻被李民說饒圈子。自然有些不滿。

    只是相對於大娘的不滿,李民卻完全蒙了。竟然真的是黃裳。李民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時代,還能見到這麼一位傳說中的人物。李民甚至想,有黃裳,會不會還有黃老邪,郭靖?

    不過,李民隨即想到:郭靖是守襄陽,抗擊蒙古的,跟現在最少還差了一百多年,就算郭靖也是真有其人,那也不可能見到。倒是諸葛小花應該回頭找機會訪一訪,看看是不是有這個人。現在麼,嘿嘿。這個黃裳那是絕對不能放過的。最少,他那九陰真經,一定要看看正版。

    然而,李民興奮過,隨即想起,他李民今夜來訪大娘,那可是有目的的。可這正事還沒說呢,卻被大娘牽著鼻子走了。李民當即暗自鬱悶:沒想我這大忽悠,竟然被老岳母給忽悠走了。這定力,還是有待鍛煉。

    李民當即壓抑住對黃裳的興奮。反正這黃裳是萬花樓的客卿,這大娘今天既然說到這了,肯定是準備介紹給自己了。卻也不忙。還是先把今後革命的大方向,跟大娘溝通好了。免得今後出什麼紕漏,才是正理。

    故此,李民隨即站起向大娘躬身謝道:「多謝岳母關愛。送這麼一位天下第一的高手保護小婿。小婿感激不盡。不過,小婿今日來,除了送月茹和師師與大娘團聚外,卻還是有大事與大娘商議的。」

    大娘對於李民直接開口說出送字,很是無奈。大娘還真麼見過這麼痞賴的。那可是天下第一高手啊。就連他大娘也只是供著,用人情拘著。連差遣都不敢說,那還敢說一個送字。他這女婿倒好,直接歸他了。

    大娘倒是有心說李民兩句,免得待會見那黃裳談崩了。畢竟,大娘現如今押寶全壓在了李民身上,投入的,可不少了。卻是比李民自己,還要關心李民這條小命。

    可是,李民隨後說的大事商量。卻讓大娘當時把這事放到了一邊。畢竟,蔡京會不會派天下第九來暗殺李民,那還只是一個猜測。蔡京對他自身那條老命的愛惜,那也是絕對的。而且,蔡京還要等童貫回來,更要避諱官家對他蔡京的猜疑。韜光養晦。若是這關頭,李民再出些什麼麻煩,卻是蔡京的嫌疑最大。大娘適才說的嚴重,卻也不過是想嚇嚇李民,把自家的底牌和人情,弄的重一些罷了。而李民要說大事。在大娘和李民之間的大事,自然只有革命才算是大事了,與此相比。那嚇唬人,自然就不重要了。

    故此,大娘當即也不說別的,正睛看向李民說道:「女婿可是準備起事?若是如此,女婿卻不用多說。我萬花樓上下三千八百人。隨時聽候女婿差遣!」

    李民原本準備好的氣勢,當即被大娘打擊的囧了。李民算是服了:這老岳母,還真是一個行動派。可就你那三千多人,夠幹什麼的?

    李民無奈的說道:「岳母。我是要和您商量一下革命的事。可絕對不是來跟您說起事的。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沒想到,大娘卻嚴肅認真的說道:「女婿。我想過,自打半年前你跟我談過革命的事。這半年來,我就一直在想。確實,你說過冒然行動不好,不會成功的。可是,若是沒有人挑這個頭,也許這社會,就一直會這麼下去。革命,就是要有先行者,就是要有犧牲。就算不是以血醒民。卻也要英雄造實事,而不能坐等機會的降臨。」

    李民有些發懵。李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給大娘講婦女解放,捎帶講了一些革命理論,竟然給大娘這麼多的觸動。

    而大娘似乎激情勃發,很是亢奮的站了起來走動了兩步說道:「如今天下太平,女婿身在青州,即使能聚的一些人馬,卻也不好推翻大宋皇朝。故此,大宋必須得先亂起來。亂到即使各地山賊起事也沒有人有工夫去理的時候,女婿就可亂中取勢。最終推翻這個大宋。」

    李民繼續發懵。可李民卻不得不承認,大娘確實說的有些道理。甚至,原本李民不想造反,也是因為根基不深,幾百,幾千人的造反起義,對與如今相對平穩的大宋來說,根本無意義。沒有那個成功的可能。故此,李民才不想造反。免得造反不成功,反倒加深了大宋的動亂,讓外族撿了便宜。

    只是,大娘說的雖然有些道理,可知易行難。大宋立國這麼久了,根基相當的深,豈是那麼好亂的。卻沒的沒亂中取勢,反倒更讓外族沾了便宜。又走到李民當初最忌諱的事上來。

    而這時,大娘卻很鄭重的說道:「我查過。當今官家正是鼎盛之年。而當今太子趙桓卻年方十六。性木訥,少謀斷。雖年初,因長而被立為太子。可卻不為當今官家所喜。而當今官家三子趙楷,卻與當今官家性情相投,雖只十五歲,卻有才名。其本人更不滿當今太子趙桓。重臣多有知之。若是當今官家突然駕崩,並留有遺詔廢太子趙桓,立三子趙楷為帝。語義再有所模糊。當今朝臣,比分為兩派,一派堅持遵循遺詔,一派堅持長幼有序。再加上不論是太子趙桓,還是三王子趙楷,都是年幼之輩。朝中比亂。必然顧不得防範山野。卻可給女婿起事之機。我大娘,願為革命奉獻,那趙佶,自打上次和女婿在我萬花樓吃了一回酒,很是迷戀我萬花樓的風流,更喜白鳳兒的內媚。時不時的,就來我萬花樓風流一番。我尋機把他拿了。逼他寫了詔書,隨後給他服下牽機散,把他擺弄成馬上風。必可成此大事。女婿覺得如何?」

    李民腦子一時跟不上大娘的思路。畢竟大娘沒有前後眼,也沒有李民那麼多的顧慮。對革命的事,遠比李民上心的多,也果敢的多。這想了大半年的精華,自然不是李民一時半刻可以消化的。

    不過,這卻也給了李民一個思路。如今金國剛剛立國,正式和遼國爭鋒的時候,無論是金,還是遼,確實是顧不上大宋。除了大宋的社會環境還相對穩定,老百姓大多還沒有逼到那個造反的份上,缺乏一些變革的群眾基礎之外。這卻也是大宋變革的好時機。

    而且,如今若是坐等,任憑趙佶發昏的消耗國力,逼迫百姓,十幾年後,社會的不滿,確實是能積存夠了,可金國和遼國也沒事了,卻是正好趁著大宋內亂,他們佔便宜了。歷史的車輪,也就不可能避免的發生了。

    故此,李民卻也被大娘忽悠的小心肝直跳。

    終於。李民這些日子鍛煉異能,磨礪心志的工夫,還是沒白下。李民總算是沒有被大娘忽悠住。且不說趙佶死後,朝中的繼位之爭,會不會如大娘猜想的那麼亂。就算真的如大娘所說的那麼亂。可卻也平白給別人製造了機會,畢竟他李民並不是大娘一心認為的天命之子。這造反的事,除了講時局,也是講實力的。現在他李民藉著趙佶的信任,那扯風扯雨的。沒有了趙佶的支持,那他李民根本就什麼都不是。就他李民現在這些底班。別看打山賊,打流寇什麼的,都挺聽指揮。可若是造反。這些人,跟他李民的時日,卻還短了些,萬沒有那個忠誠。估計也就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有限人等,那是萬萬沒有問題的,其他那些小兵,尤其是那些工程隊。絕對是不保險的。

    而且,若是亂世提前來了,大宋能折騰的,也不只他李民一個人,且不說宋江這個有天然魅惑的黑胖子。就是那沒見過面的方臘,也是不能小瞧。那小子雖然沒得見過,可由著宋江,就知道那個方臘絕對簡單不了,何況那方臘在江湖上還有著摩尼教智慧使徒的身份。這再加上大宋王朝雖亂,可兵力不失。這大娘口中的革命,很可能就被這些人拖長了,演變成內戰、內耗。到時候,自家人打上十年八年了,全都乏了。那金國卻正好吞噬了大遼的國力,打過來。豈不是徹底把他李民的計劃給攪和了麼?

    御外必先按內。在抗戰的大前提下,一切不和諧的,必須遏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