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6卷 第八回 意外的豐收 文 / 問天

    第八回意外的豐收

    大宋政和六年,四月十八。

    這是一個值得歷史紀念的日子。高俅給李民送人來了。

    當然,值得紀念的,不僅僅是那三個鐵匠。更主要的是,卻是那陪同著這三個鐵匠一同來的另外兩個人。

    當日。

    李民正在觀看魯智深和武松對打,與魯玉和月茹他們為魯智深和武松叫好。突然,王六喜洋洋的跑來,跑到李民切進,討好的說道:「老闆。那高俅給您送鐵匠來了。」

    李民聞聽,當即就是一喜。連魯智深和武松的比武正在高潮上,也顧不得看了。轉身交代了一下,隨即讓王六把人領到前廳。

    要知道,如今李民手下,凌振最擅使用遠程器械,實際應用,以及操作需求瞭解的最詳,而陳規火藥工匠世家子弟,動手能力,以及設計原理最強,而李民原先在網上,卻是也見過古代火炮的樣子。更有著火炮發展的明確思路,可謂是指導性,前瞻性最強。

    強強聯手,即使李民不奢求一下子就做出如現代高工藝的迫擊炮,榴彈炮等什麼的。可作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真正火炮,卻是李民想攔著都攔不住的了。實在是宋代此時的火器知識積累,早已經到了一個雄厚的不能在雄厚的地步。差的就是李民這一層窗戶紙得捅破了。即使沒有李民這一指頭,二三十年後,隨著宋金戰爭的需求,火炮也必將被宋朝的工匠製出。而寧夏出土的中國西夏火炮,就可為見證。那可就是南宋時候的事。

    故此,陳規在有了李民前瞻性的指導,以及立項確定目標後,又有凌振對火炮需求的設想。火炮設計圖紙,以及炮彈,卻是早就做出來了。甚至,連李民提議的地雷和手雷,陳規都親自完善,並做出了十幾個。

    而直到那時,李民才知道,魯迅曾說過的:中國人研究火藥,卻只用在了煙花上這句話,明顯是錯的。事實上,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用過地雷。而唐朝的時候,更有用繩索栓著拋擲的手雷。只不過這些地雷,手雷,還都需要引信引燃罷了。

    而李民的貢獻,則是提供了輪齒帶動火鐮轉動,敲打火石,形成內發引火機構,以及霹靂子震動觸發的秘方。

    而正是有了這兩個小小的提示,李民卻是愣是見識了一把,抗戰時期老鄉研製土地雷的熱誠和奇思妙想。子母雷,百子雷,蜂窩雷;懸雷,跳雷,腳踏雷。等等等等,愣是把李民看暈了。

    可同時,也正因為地雷和手雷的成功研發,以及地雷和手雷的威力巨大化,陳規和凌振卻也更加想往設計中的大炮。隔著十幾里,就能發出比手雷和地雷更有威力的炮彈。那應該是何其壯觀?

    尤其是陳規,更是想到:幾百門上千門的火炮往城頭一放,卻又有哪支勁旅可以攻破。

    所以,他們也就越發渴望一個好的鐵匠。沒有好鐵匠,他們的設想再合理,卻也是沒有大炮來給他們實驗的。

    所以,他們渴望的反饋,卻也讓李民覺得高俅的辦事效率有些拖拉。雖然高俅的辦事效率,在這大宋朝來說,真的很快。

    故此,李民今天一聽說鐵匠終於來了。李民這才急不可耐的親自前去看看。

    然而,李民沒想到,他來到前庭,看到的不是一個鐵匠,而是一小將。

    這小傢伙歲數不大,也就十七**的樣子。擱在李民原先的時代,也就是高中生的樣子。可這個小傢伙,長的甚是高大魁梧。一身亮銀的甲冑,帶上風翅白銀盔,站在那裡,足有兩米多高。往那一站。卻很是有一股彪悍之氣。說話也很是老成。目光凌厲,更有一種煞氣隱於其中。

    而這小將看李民進來,坐在了正位。當即邁前兩步,叉手躬身施禮,聲音洪亮的說道:「末將劉錡,拜見國師。末將奉殿帥命。護送鐵匠三名,以及國師尋訪的岳飛一名。有名單書信在此。敬請國師查驗,回執!」

    說完,劉錡從懷中掏出一封高俅的親筆書信,雙手遞上。一旁跟來的王六,當即接了過來。

    只是,此時的李民,本就為這個小傢伙竟然就是劉錡,深感驚奇。要知道,劉錡那可是南宋的中興四將,與岳飛幾乎是同級的抗金軍事人才啊。可隨後,李民卻又聽到岳飛也來。李民雖然心境已經磨礪的相當不錯了。可還是差點驚喜的站了起來。自然也就沒理會王六收過來的書信。

    王六看李民沒有伸手的意思,當即也就沒有往上遞。只是抱著那封信,站在李民的身側,靜靜的等著。

    而李民平復了一下心情後,依然沒有理會那封高俅的書信。而是笑瞇瞇的看著劉錡說道:「你叫劉錡?你在何處任職?高太尉因何差你來護送岳飛等人來此?」

    劉錡很奇怪。奇怪這個國師為什麼不查收人丁,給他一個回執。卻說這些有的沒有的作甚。不過,劉錡雖然年歲還小,可卻知道李民乃是高俅特意囑咐一定要恭敬的人。

    故此,劉錡還是聽從高俅的囑咐,恭恭敬敬的回道:「末將正是劉錡。末將原本隨我父在邊軍聽用,年初蒙殿帥恩典,留在身邊差遣。今此,本是殿帥提攜,命末將護送趙良嗣出使金國。巧逢國師大人的差事剛為殿帥辦好。因末將乃是殿帥心腹,又途徑青州,故,殿帥一發的把這差事交予了末將。」

    李民巨暈!

    李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劉錡竟然是高俅的心腹。李民實在無法把一個今後的抗金名將,和高俅這麼一個真小人聯繫到一起。要知道,李民現在雖然用高俅很順手,可李民卻也知道,這高俅藉著給趙佶修建水晶宮的名義,卻也是同樣的沒少撈錢。

    不過,事實就是事實。這個劉錡,還真就是高俅的心腹。高俅雖然是個真小人,很貪,呲仇必報,甚至沒有半點的國家責任感。可高俅卻也是一個重情的人,雖然對仇人狠,可對家人,對朋友,尤其是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那還真是很不錯。

    劉錡的父親劉仲武,就曾幫過高俅。須知:宋雖以文官制衡武將。武官任免,相對門檻低一些。可三司之職,沒有邊功,卻是不得入主的。當初趙佶想提拔高俅,就是讓高俅在劉仲武那度的金。而劉仲武雖然是涇原路第一將,可卻也同樣很會來事。知道高俅是鍍金來的,卻是讓了不少軍功給高俅。

    故此,高俅當了殿帥之後,卻也是與劉仲武的關係不錯。而年前,劉仲武兵敗西夏,本有大罪,也是高俅進言保下來的。劉錡,更是高俅準備帶在身邊培養兩年,保舉入朝重用。

    故此,劉錡與高俅還真是世交。而且,就連此次護送那個趙良嗣的出使任務,也是高俅看出趙佶的心意來,有意讓劉錡順便鍍個金,讓趙佶對他有些印象和好感。

    而至於同時讓劉錡護送岳飛和鐵匠來見李民,除了那岳飛和鐵匠,也確實需要人護送,高俅不用貼心人,哪還能用別的人之外。

    更主要的是,高俅那日聽聞李民的說辭後,心中那荒誕的想法,一直揮之不去。而且也知道李民那話,卻是先當著趙佶面說的,而趙佶都根本沒當個事,反倒對李民更好了。

    故此,高俅卻也是有心漏點自家在軍中的實底給李民看看。同時也顯顯自家的眼力。

    只可惜,李民的前瞻性,卻是遠比高俅強的太多了。李民卻是遠比高俅,更知道劉錡是一個人才了。

    甚至,李民此時已經在盤算如何培養劉錡這個人才了。卻是根本沒想這個劉錡還算是高俅的心腹人呢。

    沒辦法,這些日子李民把高秘書用的順手,卻早就把高俅的,就看成他李民的了。全然不會想高俅怎麼想了。而且,就算李民意識到高俅有想法,對於劉錡這樣的人才,尤其是比他李民還小,能幫他李民一輩子的人才,李民那也絕對是想盡辦法要挖過來。

    只是,劉錡如今正是官身,而且還有護送趙良嗣的差事。當下,李民卻是無法把劉錡留在身邊的。好在,時間還長。十年的時間,足夠李民把這個劉錡弄到手。反正,高俅的,那就是他李民的。

    而至於目下,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岳飛已經送上門來了。卻是要趁早在他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李民當下傳岳飛入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