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6卷 第十四回 知識越少越革命 文 / 問天

    第十四回知識越少越革命

    氣人!絕對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

    氣人的話,更絕對不在於長篇大論,或是陰損惡毒。

    這就跟有理不在聲高一樣。大馬路上罵閒街的,一罵一整天,嗓音洪亮到極點,罵人的話,更不帶半句重樣的,同時罵人的話,也惡毒到極點。可大部分的人,聽到也就聽到了。絕對不會有什麼過激行為。

    這絕對不是所有的聽眾,全都涵養深厚無比。個個可以做到唾面自乾。

    無他,無干爾。

    所以,雖然大部分的人,涵養也只是一般,可大多的聽者,卻依然只會當個樂聽。最多也就會鄙視一下這個罵大街的,素質比較低。卻絕不會被那個罵閒街的氣個好歹。

    故此,氣人的話,關鍵就在聽者是不是認扣。氣人的人,能不能挑動要氣的人的情緒,使其認扣。只有氣人的人,讓被氣的人,認了扣。這才能真正的氣到人。所以這絕對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

    而李民雖然沒有精研這門學問,這門藝術,更沒有諸葛亮那樣的精心設計,意圖嚴重挫傷對手的心靈弱點。可奈何,公孫勝卻被李民這爭上風的話,引發了共鳴,認了扣。進而道德價值,人生價值崩潰,人生觀極度重挫。這後果卻也是相差不多的。

    沒辦法,也許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死亡是最可怕的。可同樣,對某些人來說,死亡並不可怕,他可以從容面對。可信仰的崩潰,人生價值的抹殺,對他卻遠比死亡恐怖萬倍。輕者吐血而死,重者或從此低沉,如行屍走肉一般,或精神分裂,成為一個瘋子。

    而這個公孫勝,無疑正是後者。

    眼看著公孫勝的臉色從紅到青,有從青轉白,隨即又向極度充血的赤色烏黑方向發展。李民終於沉不住氣了。畢竟,李民不是諸葛亮,更不想著把公孫勝氣死。

    故此,李民連忙猛喝一聲:「呔!癡兒醒來!爾已離開梁山!梁山好壞,與你何干?男兒大丈夫,即算錯了,重新來過,也就事了。百折不撓,方顯我男兒本色!」

    此時,公孫勝正是認了死理,大腦極度充血,一口心血將噴未噴之時。猛聞李民一聲斷喝。心神牽引之下,神經卻是舒緩了一些。一口的心血,卻是沒有噴出來,又退了回去。萬幸啊,這口心血若是噴出來,公孫勝這條命也就沒了。絕對是神經刺激過大,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爆裂而死。

    不過,公孫勝雖然沒有吐血而亡,同時也覺得李民說的有理,他離開梁山,梁山的好壞已經跟他公孫勝沒干係了。他公孫勝還年輕,還可以重新來過。可是,公孫勝卻應該怎麼重新來過迷茫了。梁山已經是他公孫勝的心血所在了。公孫勝卻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公孫勝情不自禁的把目光轉向了這個把梁山說的一無是處,又把他公孫勝從癡迷中拉出來的李民。以一種瘋狂而恐怖的眼神看著李民。如野獸低吼般的,嘶啞的說道:「當今大宋無道,奸佞當權,官非錢賄不可當。清官不見!茶稅,鹽稅,花石稅,百姓受其盤剝。我有心救民於水火,令其人人有酒喝,人人有肉吃。人人皆兄弟,人人皆歡樂。國師有何以教我?」

    大廳內,當即鴉雀無聲。公孫勝這話,幾乎就跟造反宣言,沒有幾分差別了。

    李民很慶幸。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一知道這個人是公孫勝,就想到了他現在應該是梁山的強人。故此接待他的時候,就把劉錡、岳飛安置開了。那老太監米有才。更是自打回到青州,就供了起來,之讓他負責夜間的守護。沒有跟在身邊。否則,這等言論,有這些人聽見,他李民卻是不好不處理這個公孫勝了。

    不過,現在麼,李民偷眼掃視了一下身邊的幾個人,雖然他們沒說話,可卻也沒有指責這個公孫勝。更沒有什麼異常。甚至魯智深和武松,還都有些認同的樣子,期待著李民的答覆。

    而更有甚者,張勇衝動的跳了出來喝道:「你這個老道,這有什麼可想的。這有什麼可想的。跟著我家老闆。日後大劫來臨,保我家老闆做皇帝。把那些奸臣都殺了。弄些好官出來,不就完了。」

    李民正自琢磨眾人的反應,愣是被張勇的直接,咽得腦子一嗡。

    而那公孫勝聞言,當即好像解脫了一般的哈哈大笑:「國師才智神通,遠勝於我。國師有此志!我公孫一清,卻是不用費心了。今後我公孫一清的這條命,就是國師的了。只要國師能了我公孫一清的一番心願。我公孫一清跟隨國師,百死不悔!」

    說完,公孫勝隨即鄭重無比的雙膝跪在了李民面前,磕首給李民行了一個認主禮。

    此等大禮,即使是晁蓋,那都沒有得到過的。可公孫勝在重大挫折後,念李民的神通,以及李民對梁山分析的透徹,愣是產生了挫折論中,五大非理智對抗中的倒退。盲目的信服了李民。

    而在公孫勝這番話說完,卻如一粒火星跳入了火藥桶一般。同樣早就無比盲目信服李民的廳內眾人,當即也全都一個個的無比熱情高漲起來,紛紛喝道:「正該如此,這皇帝早該老闆來坐!殺皇帝!殺貪官!」

    李民本還沒從張勇的豪言中回過味來。隨即這幫人殺皇帝,殺貪官的口號就喊了出來。李民的腦子,頓時有點亂。

    要知道:李民自打穿越以來,其實就是想在保命的基礎上,過著**的生活。引發產業革命,那都是第二目標了。只是一步步走來,身家越來越大,金國入侵對他李民的威脅也就越大,同時隨著對這個時代認同感的增加,也就更捨不得這個中華大好發展的社會,被野蠻的遊牧民族開了倒車。所以才會一步步的走到今天,改變想法。甚至和萬花樓的大娘,都秘密做了一個十年計劃。

    可是,就是這樣,李民卻也是沒有想做皇帝的。現代體制教育下出來的李民,做皇帝,那不過是yy中的綺念。真干,卻是所有人都知道,歷史中絕沒有萬年的皇帝。皇朝的建立,那就是用來被推翻的。而被推翻,也絕對是少有沒被種族滅絕的。

    何況,李民本就是那種既有責任感,卻又希求享受的人。光是清福宮初建的那些日子,一干的瑣事,就把李民忙的夠嗆。即使現在大多上了正規,日常的巡查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以及官員、富商,豪強的拜會,也是同樣的讓李民很是勞煩。

    所以,李民卻也早早的就更加相信:做皇帝的位子,尤其是一個不算昏君的皇帝,絕對是更加勞累的崗位。而若做昏君,雖然可以三宮六院的成為一代種馬。更可以歡快幾年,卻也絕對是下一個被人民大眾推翻的對象。

    故此,李民跟大娘制定的十年計劃,卻也是沒有告訴大娘,他李民最終卻是想要進行君主立憲。然後,他李民掌握軍權的來一個國事顧問當當。

    如此,他李民既不用操心國事的煩勞,卻也可指點一下國家的走向,來一個高層建領,引導一下國家的變革。同時還能保全他和趙佶這一段的兄弟感情。更可把他李民的家族,千秋萬代的隱藏下去。

    可如今,公孫勝這一引發,眾人一起哄。卻是把李民的計劃,幾乎全都打亂了。

    不過,這卻也怪李民,李民和大娘制定完十年計劃後,也不和眾人說清楚,同時更把未來金國入侵造成的靖康恥當作一個末世論的預言來說,老是強調三十六天罡團聚之後,共同應劫。做大事,救民水火。如此,這幫人雖然很是成功的被李民早就說得深信不疑了。可以這幫人的文化水準,做大事,大作為,救民水火,聚集人馬,卻不是造反革命,當皇帝,卻又是什麼?故此,這些人在全都日夜等著大劫到來的同時,也就是全都積蓄著造反的熱情。只是被李民一直誤會了而已。

    如今,公孫勝一引發,卻是如何能不爆發?

    李民此時,感觀著這些兄弟,手下,好漢們的熱情,卻是有些領悟:果然,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越少越革命。確實有些道理!

    不過,李民這反動者,能屈服在眾多革命者的熱情之下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