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8卷 第十三回 刺激 文 / 問天

    第十三回刺激

    「慢!」

    隨著一個慢字,李民已經疊加了五倍重力在獨孤求敗身上。而自身也漂浮了起來,而後徐徐說道:「神通、武道,各有不同。比之無益。前輩何必強人所難?」

    說實在的,李民此時真的很想一個霹靂就把這個腦筋有些秀逗的獨孤求敗劈死。可問題是,這個獨孤求敗看似緩慢並且一成不變的步伐,可實際上,每一步都或前、或後,或左、或右的有著一分的差別,進而導致獨孤求敗的重心,時刻都在產生著無序的變化,而且,獨孤求敗整個人的生命磁場,在他雙手握劍之後,在李民的感應中,也與獨孤求敗手中的玄鐵重劍,融成了一體。雖然視覺中還是獨孤求敗在握著玄鐵重劍緩步而行,可在李民的感知中,卻已經感覺不到獨孤求敗了,只剩下了一把殺氣十足的凶劍!而且還飄忽不定。李民根本無法鎖定獨孤求敗的氣機,而沒有這一個引子,李民那大霹靂,放出去容易,可劈到誰,那可就沒根了。而李民如今雖然進步不小,可那大霹靂的外放,也就三發。用完也就沒電了。李民可不敢在獨孤求敗這麼一個傳說級的人物身上浪費。只能先以重力操控,來阻礙一下獨孤求敗,並期望能顯點神通把獨孤求敗忽悠住。

    只可惜,獨孤求敗卻與黃裳不同,那黃裳畢生鑽研的就是黃老之道。連武功都是從道藏中悟出來的,自然一看李民的神通,就信以為真,有著朝聞道夕死也甘的覺悟。

    可這個獨孤求敗,卻是一個絕對的武癡,功夫都是從實戰中磨礪出來的。越是他不知道的,越想打個明白,希求的就是別人打敗他,好讓他能有所突破和提高。為此,他連名字都改了。連性命都不在乎。本身信仰的又是聖教,死後回歸光明神國。更是不貪圖什麼仙道。他卻哪會在乎李民的神通忽悠。

    對他來說,李民顯示的神通,那就是他所沒見過的高深功夫,那就是最大的引誘,什麼問題,那也是先打完了再說!

    故此,獨孤求敗在李民說完,卻是毫不停留,依舊堅定的不移的向李民緩步走來,只是出於對李民重力神通的敬佩,回了李民一句:「國師務要分心!萬事打完再說!」

    李民很是鬱悶。要知道獨孤求敗那大鐵劍,李民雖沒稱過,可只看那體形,那就絕對輕不了。五倍重力,怎麼的也得幾百斤啊。這突然疊加,竟然連讓獨孤求敗手臂顫上一下,露個破綻,讓他李民精神鎖定一下,放個大霹靂的機會都不給。實在是有些非人類。果然不愧是傳說級的。

    這也無怪乎李民鬱悶,他卻是不知道,獨孤求敗這幾十年閉關,就是用玄鐵重劍在瀑布下練劍的。他李民這五倍重力,卻也與那瀑布的衝擊力,相差無幾,自然影響不了獨孤求敗了。

    不過,李民反應卻也迅速,隨即磁性改變,獨孤求敗卻是一腳踏空飄了起來。五倍的重力他不怕。以獨孤求敗的功力,即使是再增加一些重力,他也承受的起。依然可以揮灑自如。可如今這身形漂浮了起來,尤其還是在李民操控下漂浮起來,完全沒有了借力點。獨孤求敗卻是空有力氣,卻也使不出。

    而就在獨孤求敗這漂浮的一剎那,李民額上天眼猛開,射出一道藍光,讓獨孤求敗連躲閃的念頭都沒來得及產生,就被打在了身上,獨孤求敗當即覺得腦袋劇痛,四肢發麻,有些不聽使喚,可這還不算完,李民的小閃電,也毫不吝嗇的傾瀉而出。雖然鎖定不了。可架不住數量多啊。上百道小閃電,幾乎成了一個閃電網,罩向了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這回是真的得償夙願了。

    只可惜,他卻敗的鬱悶無比,他的人劍合一的最高境界都沒有完全施展,就莫名其妙的敗了。更鬱悶的是,雖然他得償夙願的敗了,可是,他卻是沒有從中受到什麼啟迪,甚至連他以前挑戰勝利的收穫都不如。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李民是如何做到的,自然也就無法破解。無法改善。

    不過,不管怎麼說,獨孤求敗經此一戰,多少也消了些比武的興致。恢復了正常人的理智。在電擊的麻痺過去後,站起身形,抱拳向李民說道:「國師神通,果然高深。在下受教了。我帶我聖教方兄弟,給國師傳個話,經此一戰,我聖教與貴徒黃裳之恩怨,就此罷休。並奉上我聖教密傳的《老子化胡經》、《明使摩尼經》、《兩宗三際經》三部,希望能與國師交個朋友。」

    說完,獨孤求敗仰天一嘯。隨即從道旁的小樹林裡,走出八名頭裹白紗,通體白衣的女子,抬著一個八人抬得黃金箱櫃,走到李民跟前。

    李民有些糊塗,不知道獨孤求敗這是搞的什麼。

    詳問之下,這才知道,趙佶讓黃裳編撰萬壽道藏,讓天下道教進獻典籍。這摩尼教卻也在其中。

    這要是別的教,也就罷了,編撰道藏,乃是大好事,除了真正有道行的各家修行秘法需要秘藏之外,其他的無不樂於進獻。可這個摩尼教,本身卻不是真正的道教,而是大唐時期進入中土的外來教派。一直受到佛道兩家的打壓,在大唐時,甚至一度被朝廷禁絕。不得不遠赴塞外,靠了回紇的力量,這才再次重返中原。就這樣,也還是要依托在佛道兩門之下。

    故此,他們也是一直希望能真正的走在陽光下,重新獨立出來,恢復他們真正的教派。

    而今,黃裳總修天下道藏,朝廷傳旨,讓他們進獻經書,這即讓他們不滿,卻也是他們一個機會。

    不滿的是,總修天下道藏的,竟然是曾經殺了他們上一代四大使徒的黃裳。而機會,卻是能趁機申明教義,重新在中原立教,弄好了,就能向佛教一般,在中原紮下根。即使不行,也能把教義並在道教之中,成為一個行走在陽光下的正規門派,不負他們光明教義勸人為善的根本。

    故此,這才派了獨孤求敗來獻經,並顯露一下他摩尼教的實力。只是獨孤求敗卻是一個武癡,辦事有些不太地道,不夠圓滑,而他卻又偏偏是四大使徒中的大力使徒,別人也管不了他。這才有了那麼一段。

    一番話,李民明白了一個**,心中好笑。不過,聖教,方臘這兩個名詞,卻也很是觸動李民的心思。要知道,獨孤求敗所謂的聖教,那可是歷來的反政府組織。打從唐朝起,歷經宋元明清,那就一直沒有消停過。尤其是元末,朱元璋更是借助聖教的勢力,武裝奪權成功,建立了明朝,而後繼續反明,那可是一個真正的無比堅定的武裝革命組織。而這方臘,更是本朝即將革命的大頭,李民還真不能不往心裡去。

    說實在的,現在沒有了完顏阿古打這個金國的威脅。李民卻還真有些期待方臘的革命。畢竟,方臘的革命,遠比梁山的小階級聚眾胡鬧,要純潔的多。而且更有可能完成武裝變革。

    只是,李民如今的盤算,卻是不想過於激進,只想來一個君主立憲,而後立他神宵教為國教,引領中華變革。故此,李民卻又不希望方臘的革命,不在掌控之中。

    故此,一直到李民等人回轉了二龍山,李民卻也沒有決定下如何引導方臘這股力量,畢竟,李民如今名頭雖然不小,可根基卻實在還是太淺。別說和大宋百萬的政府軍對比。就是連方臘所在的聖教,那也是有所不如。

    那獨孤求敗,雖然武學達人,可這接人待物,卻遠不是李民對手,尤其李民又曾正面戰敗了他,他有心向李民請教之下,李民卻是從他的口中知道了不少摩尼教的規模。

    首先,別的不說,單是傳承,摩尼教就分為一明一暗的兩宗。當初黃裳殺了摩尼教顯宗的四大使徒,就是靠的摩尼教密宗的傳法尊者,再次傳承的四大使徒,這才有了方臘如今的根基。

    而其次,獨孤求敗雖然對密宗所知不多,可光是顯宗的交代,就讓李民很頭大了。除了四大使徒之外。還有十二慕闍(承法教道者,或稱大師),七十二薩婆塞(侍法者,亦稱拂多延),三百六十默奚悉德(法堂主),以及無數的阿羅緩(純善人,即電那勿),和耨沙(淨信聽者)。現今已經遍佈了台州、睦州,人數不下數十萬。真真是好大一股力量。

    不過,李民雖然沒有想好如何引導變革,可卻也由此刺激了對自身勢力發展的重視,沒有實力,卻是什麼變革都引導不了的。

    可就在李民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朝廷之中,卻出現了李民意料不到的變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