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8卷 第十四回 意外 文 / 問天

    第十四回意外

    「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退朝!」

    隨著殿頭官一聲高喝落地。當下有一人高聲回道:「臣有本啟奏。」

    趙佶用目一看,卻是新任的相國王黼。當下點首示意。

    那王黼邁出班列,高聲說道:「今有陛下遣旨金國使臣趙良嗣,攜金國使臣銀術可,感陛下天威,前來獻書結盟。」

    趙佶當即大喜,急聲稱:「喧!」

    可底下的高俅,卻是大吃一驚,心裡當即一咯登。他可是剛剛還準備替劉錡說話,進言,趙良嗣等使臣,全部被害了。可如今,這趙良嗣卻活著回來了,還帶了金國使臣銀術可。這可是怎麼回事?難道那劉錡說謊?想害我不成?

    高俅心裡一狠。就有心滅了劉錡。

    可高俅一想到劉錡帶給他的那封李民書信,隨即又轉了念頭。不對啊。就算那劉錡能騙我,他如何能騙得了國師。而且,就算這劉錡得了國師的信件,算是國師的人了。可他終究還是我選出的人,他父更與我交深莫逆,他如何敢騙我?何況,此事重大,就算是我報上去的,若有不詳,最多也就是一個失察的過失,以我和官家的關係,如何能害的了我。反倒是這個劉錡,若不是確認那趙良嗣以死,以他護衛之身,敢擅離趙良嗣左右,胡言這趙良嗣死了?如今這趙良嗣回來,他可就是死罪一條。他不可能以自身的前程和性命,只為了害我難看一下,連點罪名都落不上啊。

    高俅如此一想,心中疑念縱生。卻是沒有了處罰劉錡的心思。不過,卻也同樣沒有了為劉錡進言的心思。如今人家趙良嗣大活人都出現了,再說趙良嗣被害,那不是自找沒味麼。

    高俅尋思一番,定下心來,且先聽聽這個趙良嗣怎麼說,而後再去問問那劉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再酌情處置那劉錡。反正不管怎麼說,這趙良嗣活著回來了,而這身為隨行護衛統領的劉錡卻沒有跟在身邊,怎麼說都是有罪啊。最少,一個擅離職守的罪責,他就跑不了。再重扣他一個叛國,那也不是不可能。

    高俅念及和劉錡他爹劉仲武的交情,卻也不由得不為劉錡頭疼,心裡盤算著怎麼開脫他。

    而此時,趙良嗣已經帶著銀術可,來到了大殿之上,向趙佶講述了出行經過。

    卻原來,李民走的時候,只看到副使死了。可那趙良嗣卻是知道金人的脾性,沒亂跑。那些金人忙於完顏阿古打的死,卻也沒人想到殺他。畢竟那些小卒子,沒有命令,在趙良嗣沒作怪時,卻也是不敢濫殺大宋天使的。

    如此,趙良嗣卻是逃過了最初的混亂。

    而隨後,那完顏烏古乃也是一代人傑,他雖然心痛哥哥完顏阿古打的身死,下達了屠城撤退的命令,可這完顏烏古乃能夠主動讓出黃龍府,不與遼國爭一城一地之得失,保全他金國的主力兵馬,並消弱遼國的人口。卻也是沒有昏了頭腦。

    故此,於此時完顏阿古打新喪,金**心不穩,遼國又有數十萬軍馬反撲之時,完顏烏古乃卻是明白,他金國此時急需外援,而大宋,就是最好的外援。哪怕就是大宋做做姿態,分散一下遼國的注意力,也能幫上金國大忙。

    故而,完顏烏古乃雖然也覺得哥哥的死,有可能跟這個宋國的使臣有關,可就衝著趙良嗣根本無力逃跑,而且動亂之時,又有人殺了大批金兵,闖出黃龍府,完顏烏古乃也是有些懷疑是不是有人有心嫁禍這趙良嗣一行人等。畢竟他金國初立,又是一直在對付大宋的敵人遼國,本這敵人的敵人就是敵人,大宋實在沒有道理安排一個使者來搞暗殺。

    故此,完顏烏古乃不僅沒有殺了趙良嗣這個大宋的使臣,反而待為上賓。而那趙良嗣也是十分能說,直接把完顏阿古打的死,歸罪於天,反正老天不會解釋,而後更承認完顏烏古乃的繼承正統性。卻是把完顏烏古乃說的一愣一愣的。

    當然,這也跟完顏阿古打是被李民一雷劈死的有關。草原人,卻是無不對雷電有著天然的畏懼。

    不過,最主要的,卻還是趙良嗣知道金國人在此時最需要的是什麼。糧食、茶葉、兵器,這就是女真人,甚至是所有草原部落的崛起的根本。只要有這些,草原人很快就能發展起來,只要幾個部落合併,那就是一個大部落。與之相比,人命根本不值一提。女真人,乃至大多的草原人,卻是不怕死的。

    故此,趙良嗣很是許諾了幾大援助計劃。這完顏烏古乃,本就與遼國誓不兩立,即使沒有大宋的援助,那也是要與大遼打到底的。有了這些援助,自然更是不在話下了。

    只不過,這完顏烏古乃卻也是狡猾狡猾的,也與完顏阿古打一樣,從大宋主動派出使臣來他金國約蒙,看出大宋是有想法的,更很是關注此事。故此,這完顏烏古乃卻也是打出了兄長剛死的悲情牌,以及遼國招安,允他金國自立為王的弱勢牌,趁機加大大宋援助的力度。

    只是,這趙良嗣的權力底線有限,根本應不了。而這完顏烏古乃更想看看大宋皇帝這邊到底是什麼心態,這才派人跟著趙良嗣來大宋定盟。更派出了重量級的本族大將完顏銀術可為使臣。

    說起來,這完顏銀術可,那可是一個出使帶打探情報的老手了。其身份更是金國如今有數的萬夫長,對大宋的重視,可見一斑。

    這趙佶那真是越聽越歡喜,尤其是聽到完顏阿古打被雷劈了。趙佶不僅沒有替趙良嗣安危的擔心,更沒想這其中有什麼陰謀和門道,反倒越發確信了這金國果然不像國師李民猜測的那樣,乃是他趙佶的宿命之敵。連國主都死了,沒有他大宋援助,恐怕他這國家也承受不了大遼的全力反撲,又怎麼可能威脅到他趙佶,滅大遼和大宋。他趙佶的宿命之敵,只可能就是那個大遼的耶律延禧!

    而後,趙佶更是直接就順著趙良嗣忽悠完顏烏古乃的說辭,認為自己乃是有著金龍珠聚集龍氣。行大運,老天爺幫他在金國立威,好讓金國拜服他這天朝上國,共同出兵滅了遼國這個宿敵。

    故此,在那銀術可被打法走後,趙佶在朝廷商討這個結盟事宜時,幾乎就要不管不顧的拍板與那銀術可訂立盟約。

    不過,要說此時完顏烏古乃提出的條件,真是簡單,畢竟他此時並沒有與大遼在正面戰爭中佔據上風。自然也就沒有讓大宋在聯軍滅遼勝利之後,把大宋對大遼的進貢,轉交給他金國。只是簡單的要求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以及糧食、茶葉的援助。這些雖然數量不少,可放到大宋的龐大稅收體系中,卻是算不得什麼了。也就是一兩個邊軍的供給量。趙佶大手大腳慣了,自然是不在意了。

    而且,此朝議,又有著王黼極力促成。自然極為順利。

    只是,朝中的高俅雖然不知道李民暗殺完顏阿古打這回事,可李民主張不與金國結盟的政見,他卻是知道的。

    高俅對李民,那可是盲目崇拜到了極點,很是相信大宋與金結盟,趙佶就要完蛋的預言。若光是大宋損失一些疆土,為了趙佶高興,高俅還可以不管,不在乎。可這趙佶,卻是高俅的靠山與富貴所在,高俅卻是萬萬不敢讓趙佶有什麼閃失的。哪怕就是有那麼萬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行。何況這還是高俅最崇信的國師李民的預言。

    高俅心念急轉之下,想不出有什麼阻止這個盟約訂立的諫言。可卻想到一事,卻可拖延此議。

    高俅當即走出班列說道:「臣有事啟奏。今有濟州梁山泊賊首晁蓋、宋江,累造大惡,聚眾生事,殺了濟州官軍,鬧了江州的無為軍,新近更圍打青州城,若不是道德普惠國師在彼坐鎮,幾欲攻破青州城。濟州、青州,皆乃我大宋要地。匪首在此做亂。實乃為我朝心腹大患,若不早行征討,他日養成賊勢,必難制服。伏乞聖裁。」

    趙佶聞言,當時如潑了一盆冷水一般。火熱的聯金伐遼興致,當即弱了幾分,與伐遼比起來,這內亂,卻更是讓老趙家的人高度關注。趙佶當下也不管那聯金事宜了,反正金使都來,各項條款也需相談,卻也不急,這內亂,卻是不可縱容的。

    趙佶當即詢問群臣:「何人可為朕分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