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六回 各有算計 文 / 問天

    第六回各有算計

    「啪!」

    趙佶狠狠的把奏折摔在了桌上。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趙佶正自為林靈素心煩。卻又得戰報,江南反了方臘,河北反了田虎,淮西反了王慶。

    卻原來,今年大旱。這天下本就因為李民蒸汽機鬧得下崗者眾多。這旱情一起,米價飛漲。更有奸商囤貨居奇者。這老百姓自然就更受不了了。

    原本,逢此情景,官府本應開放長平倉,平息糧價,賑濟災民。可奈何江南的朱勉,卻早就把長平倉視作了私家糧。何況,朱勉給朝廷的奏折,那也是風調雨順,如何能自打嘴巴的上報旱情,開倉放糧。再加上朱勉也根本沒把那些最下層的百姓當人看。反正也不能從他們身上撈油水。餓死了更好。

    故此,朱勉不僅沒上報災情,請旨放糧,還把那些逃荒的災民,拒之城外,任其自生自滅。

    如此,卻是激化了民情。

    那江南的方臘,其摩尼教,本就是一個扎根中下層的宗教。先前蒸汽機弄得大批紡織工下崗,就已經極大擴充了摩尼教的勢力。當今天下大旱,災民流離失所,江南貧苦無依者,自是更寄情宗教。

    摩尼教的勢力越發大漲。

    可隨著摩尼教的勢力大漲,其教內的信徒,對官府不滿的也更多了。而摩尼教本身的教義,更是以兩宗三際,闡述要團結一致,反抗黑暗,反抗壓迫的宗旨。大量底層信徒們的積怨,反過來也就影響到了方臘等上層。

    再加上此時大宋正自調兵聯金伐遼。方臘等上層,也看似機會。打出「東南之民,苦於剝削就已。今取大家財,已助貧者。」的口號反了。

    摩尼教在江南,有四大使徒,十二使者,七十二持法者,三百六十堂主,八千純善者,十萬信徒。

    方臘為四大使徒之首的智慧使徒,登高一呼。自是一呼百應。迅速佔領了萬年鎮,而後打下了清溪,隨後佔領了杭州。而後,浙北有十二使者的石生率眾起義,湖州有十二使者的陸行兒起義,浙東有十二使者的剡縣裘日新起義,浙南有十二使者的仙居呂師囊、永嘉俞道安起義,浙西有十二使者的東陽霍成富,靈山朱言、吳邦等人起義。

    一時間,浙東、浙北,浙南、浙西,今落摩尼教之手。

    方臘本部,更命部將鄭魔王、洪載配合響應的部隊佔領了婺州、衢州、處州等地。

    短短時日內,除了東南首府,朱勉和慕容世家所在的蘇州,東南之地,已經今落了方臘之手。

    而方臘起事,更給了田虎、王慶等人機會。這兩人本就是一方豪霸。趁此之亂,也是有心做大。

    那田虎佔了威勝、汾陽、昭德、晉寧、蓋州五州,共是五州五十六縣,建都威勝。內設文武官員,自稱晉王。

    而那王慶,則是佔了南豐、荊南、山南、雲安、安德、東川、宛州、西京、共是八州八十六縣,建都南豐,立國號楚。在雲安還建有行宮。卻是比田虎更為囂張。

    與這三人相比,原本在在山東折騰的宋江,實在是不值一提了。

    只是,光是原先的那個宋江,就讓趙佶屢次征討,最後還動用了十幾二十萬的兵馬,這才最後搞定,而且,據聽說,還是高俅請了國師李民幫忙這才搞定的。

    可如今,不僅局勢更為嚴峻不說,趙佶更是看最近國家太平,派了童貫領兵二十萬,出兵征討他那自認的宿命對頭,遼國國主——耶律延禧。

    前番屢次調動兵馬,再加上今番派出去的兵馬,那怕是大宋有百萬大軍,也是不夠這般折騰的。何況,那些造反的傢伙們,還大多收編了地方的軍兵。那些軍兵,可原本也是大細明體制內的。如此一來,大宋可用的兵源數量,那就更少了。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卻也不得不管。

    趙佶當即徵調地方兵馬平亂。

    但是!趙佶意想不到的是。大宋的百萬大軍,除了那些不能用的,其中吃空餉的更多。兵馬都是帳面上的。往常,動用兵力少的時候,那些底下將領,還能拆東牆補西牆的調動一番。

    可如今,高俅掌握了實打實的二十萬地方軍馬,童貫征遼,實打實的帶走了二十萬的禁軍精銳。這四十萬軍馬一去。再加上那些地方變節的軍兵。那些將領,那還有軍兵可調。

    故此,趙佶雖然鑒於東南局勢嚴峻,下旨掉了十萬大軍討伐。可最後,領兵討伐方臘的蔡遵、顏坦卻不過是各領五千軍兵。

    而為了充數,也是為了壯膽,這兩人又各自徵集了兩萬的災民,臨時抓做壯丁。詐稱十萬,看上去到也浩浩蕩蕩。

    可那災民抓來的兵丁。上得戰場,能有多少的戰力?

    雖然那方臘手下的軍兵,也是短時間徵集起來的,可雙方的心氣不同,一方是被逼無奈,要為官府賣命,一方同樣是被逼無奈,卻是為了自家活命。這一打起來,那些不樂意為官府賣命的災民壯丁,自然是看到那些為了活命而玩命的災民起義者,望風而逃了。

    若是不知道的見了,還以為雙方是打配合呢。確是默契無比。

    而那些災民壯丁的潰敗,更是直接衝撞了蔡循、顏坦的本隊。他兩人各自的五千兵馬,雖說倒是經過訓練的。可童貫挑剩下的,還能有多精銳。那蔡循、顏坦,更不是什麼傑出的大將,軍陣一亂,也自跟著撤退跑路。

    卻是被方臘手下大將鄭魔王一通好殺。

    而此次戰報,再回到趙佶那裡,卻變成了方臘軍兵強悍,十萬大軍盡皆覆沒。望朝廷速派兵鎮壓,否則東南不保。

    趙佶一看就傻了眼。十萬大軍說沒就沒了。朝廷大軍能有幾個十萬。

    趙佶當即大罵王黼無能,從政兩年,竟惹得百姓接連反叛。當即就要罷了王黼的宰相。還是梁師成出面為王黼說好話。推脫百姓造反,乃是奸民做亂。

    更提議,高俅上次平叛宋江,甚是得力。可讓高俅再次徵調十二節度使出征。雖然那些兵馬正自休整,可國難當頭,也不能顧這麼多不是。

    趙佶當即意動。可高俅上次討伐宋江,那都是迫不得已,如今他正自養兒自樂,做那二十四孝的老爸,如何肯上陣賣命。當即裝病推脫。

    梁師成得知笑道:「皇上。據咱家所知,高太尉上次功成,乃是國師幫襯。如今高太尉重病,朝廷十萬大軍征討,都輕易敗於賊手。即使縱有精兵,不得上將,也絕難平亂。若想平亂,咱家以為,還需請國師出山。想那國師能幫的了太尉大人。至此國難之際,自然更是義不容辭。」

    此時趙佶也是沒了辦法。一想李民神通廣大。也是心動。當即宣了旨意。

    當天夜裡,梁師成與蔡京私下相會,都是喜不自禁。卻是能把李民調出二龍山了。

    而此時的李民在這二龍山,雖然不知道有人正自算計他,可卻也是有些發愁。

    無他,天下太平,李民還能有些借口應對大娘,以及鄭鵬、李綱他們。可如今天下大亂,南方方臘,北方田虎,西邊王慶,全都反了。而大宋的禁軍,又在童貫的帶領下,征討在外。腹內空虛。

    如此的局面,只需加把勁,大宋就完了。李民卻是又如何應對大娘和李綱等人的催促。

    不過,奇怪的是,連不怎麼關心天下大事的李民都覺得當今大宋有些玄乎了。可大娘和李綱等人,卻沒有一個在此關頭催李民造反的。

    這讓李民奇怪之餘,更是煩惱,要知道,不知道何時爆炸的炸彈,那可是更煩人的。

    而就在此時。趙佶的聖旨卻來了。

    李民看了聖旨。心中一動,叫起李綱等人說道:「當今我朝正自與遼開戰。兵力糾結。卻逢國內動亂。方臘、田虎、王慶,雖各自假借為民伐命。可卻不顧我朝正與外族開戰,且天下未定,就各自稱王,更興建殿宇,行那欺民之事。絕非真心為民之輩。今官家趙佶,有旨於我,請我出山平亂。我有心助其一臂之力,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各位可有何建言?」

    李綱當即說道:「主上憐民之心,可昭日月。我等自當全力相助主上功成。」

    朱武、鄭鵬等人也恭聲道:「唯主上之命是從。」

    李民暗自奇怪:這幫人倒是痛快。怎麼就沒人勸我反了呢?往常這幫傢伙不是各個都惦著推翻大宋,開創新世紀的麼?

    不過,就此把此事差過,對李民來說也算是好事。李民當即點隊出征。

    不過,李民卻不知道,這幫人散了之後,公孫勝,李綱、鄭鵬這三人齊聚一起,向朱武詢問道:「你那計劃可穩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