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七回 八百精兵 文 / 問天

    第七回八百精兵

    「爾等不必擔心。此局已在兩年前布下。如今盡在掌握之中。只等事成即可。」朱武胸有成竹的說道。

    李綱聞言,鬆了一口氣道:「穩妥就好。否則我等如此算計,若是累得主上,我等百死莫贖。」

    公孫勝也是點頭說道:「正是。主上仁厚,卻是不可因我等受累。」

    鄭鵬聞言點了點頭,可卻還是激昂的說道:「正是主上仁厚,才需我等行此事。若不然,如何成大事。為主上謀,我等既做惡人,又有何妨!」

    李綱想到心中的理想國,頓時心志堅定。為了理想國,哪怕是對不起李民這個引路人,也是不得不如此了。如今大好機會,確不能錯過。

    而公孫勝也想到百姓安康,師門交代。也是心志堅定。

    朱武見此笑道:「無需多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只待事成。主上也不會怪罪我等。此乃天命所歸也。」

    李綱、公孫勝、鄭鵬,當即齊齊點頭道:「正是!此乃天命所歸。我等只是按天命行事。」

    言罷。四人齊齊一笑。但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

    而李民為了轉移矛盾,應承趙佶出山平亂。作出動員之後。隨即點兵。

    要說,李民這二龍山,安穩了兩年多。武松、魯智深等一幹好動的人,卻是連骨頭呆的都癢了。尤其是上一回李民平滅梁山,他們卻出海沒趕上。自然更是不想錯過此次機會。

    甚至,若不是魯玉如今有孕在身,就連魯玉都想跟李民出山打上一場,要知道,魯玉如今可是和黃蓉共同訓練了三百女兵。這三百女兵,一水的柳葉刀。刀法出眾不說,更按大宋《武經總要》,仿唐制,每人二十四顆震天雷。以繩索拋擲,可打一里遠近。其威力雖然趕不上後代手雷,可卻也絕對比二踢腳厲害。尤其是震天雷裡面還包藏了狼毒草粉末,爆炸的硝煙,更可使方圓五丈之內的聞者暈倒。確是一支奇兵。

    不過,如今魯玉有孕。就是打死李民,李民也絕對不會讓魯玉大著身子跟他亂跑的。

    最終,李民除了留下魯雄帶著鄭鵬、李綱、林沖等人看家之外,隨便點了三十員將領。

    記有:公孫勝、朱武、魯智深、武松、楊志、石寶、花榮、龐萬春、劉錡、凌振、魏定國、單廷硅、關勝、萱贊、秦明、黃信、楊雄、石秀、王英、鄒淵、鄒潤、張勝、趙武、陳鵬、張銘、劉釧、劉勇、李鋒、馮遠、時遷。

    不過,別看出征的將領帶了這麼多。李民二龍山的軍兵,帶的卻不多。只帶了八百人。這要分下去,一個將領還不到二十個兵呢。

    沒辦法,雖然說李民如今在林靈素和李綱等人的建言下,巧立名目,二龍山實際可用兵馬已經達到了八千之眾。可李民清福宮的正是配置,依然還只是八百的護衛指標。而且,再怎麼說李民此次出兵,也只是幫忙不是。主力自然是大宋的官軍了。李民也沒必要帶更多的私家軍馬。

    可是,別看李民帶的人少。這八百兵,卻都可說是精銳。

    別的不說,光是那兩百的鐵甲重騎兵,那就是劉錡和林沖精心訓練出來的。

    這重騎兵,並不是只有呼延灼會訓練。鐵甲連環馬,也不過是重騎兵的一個變種。訓練重騎兵的方法,更在大宋的《武經總要》上有詳細記載。有專門的將官培訓。

    林沖和劉錡,都是大宋正規將門後代,也是上過武學的。自然都會。

    往日沒訓練過,不過是不得手罷了。

    要知道,重騎兵不比別的兵種,戰場上的炮灰步兵,髮根長槍,訓練個十天半月,就可成型。而精銳一些的刀盾兵,最少就要半年。而這重騎兵,最少要三年的嚴格訓練。而且,人要挑強壯機靈的。鎧甲要雙層的重鎧。

    不過,這些,對於富裕的大宋,卻不是制約的障礙。人,大宋有的是。鎧甲、兵器,大宋也花的起。

    重騎兵之所以在大宋少見。不在別的,就在於好馬難求。

    要知道,重騎兵的那都是雙層鎧甲,光是騎兵的甲冑,那就是一百五六十斤了,再加上那馬也是全身的重甲,這合起來就是三百來斤,而那騎手,就算挑輕的,可能承受一百多斤盔甲,還要能掄刀砍殺。那騎手的體質,再輕,那也是一百四五十斤的份量。這些份量加在一起那就是五百來斤了。普通的馬,馱著溜溜還湊合。這要真是上了戰場,來回不斷的奔跑。卻是受不得。

    而當今大宋,北地盡失,戰馬主要靠買,而且還是從遼,吐番,大理三地找平衡的購買。買馬可以,可上好的戰馬,那就是實在稀少了。

    沒看呼延灼那三千鐵甲連環馬,那都是邊軍的精銳麼。被打殘了之後,在梁山根本都重建不起來。只能用以前那點殘兵湊合著。

    可這些,對於如今的李民來說,那卻都不是問題。李民構建了南北海上貿易通道,南茶換北馬。那北馬還都是宗澤挑選的。自然都是上等良駒。而其他的鎧甲兵器,以李民現在日進斗金收入,也是承擔的起。自然可由著劉錡和林沖盡情打造心目中的鋼鐵勁旅。

    不過,這重甲騎兵的花銷,即使是以李民這般的賺錢能力,也是肉疼。組建一千重甲騎兵的花銷,足夠組建兩萬刀盾兵。一萬弓箭兵的了。維持費用,也是以上兵種的數倍。

    對李民來說,有組建重騎兵的錢財,還不如搞幾個步兵軍團來的省事。最少,李民有鐵絲網,鐵蒺藜,配上弓箭,火炮,並不懼怕騎兵突襲。

    不過,如今李民的二龍山,還在大宋的體制內,卻也是不能明面上養太多兵馬的。如此,以精銳換數量,也算划算。而此次,李民帶了兩百的重甲騎兵出來,也是為了檢驗一下重甲騎兵的實際作戰能力。若是效果不錯,那就證明李民山上的三千鐵甲重騎兵沒有白訓練。以後還可繼續發展,甚至可以酌情擴充。若是也就是那麼一回事,這鐵甲重騎兵,訓練三千,也就到頭了。

    當然,作為對比,李民除了帶這二百的鐵甲重騎兵之外。還帶了李民那兩百的蒙古私軍。

    李民這蒙古私軍的籌建費用,那可遠比鐵甲重騎兵的花銷小多了。而且,李民如今有了宗澤在蒙古,蒙古私軍的兵源也很穩定。隨時可因需要而徵調。而且,由於語言不通,在中原更是只能依靠李民,對李民忠心不二。對李民來說,蒙古私軍,確是一個物美價廉的兵種。

    而除了這兩支騎兵部隊。還有花榮和龐萬春各訓練的一百長弓手。如今長弓兵,李民的二龍山,也是訓練了兩千之眾。這會帶出來總共二百人,也是為了檢驗一下實際效果。

    對李民來說,這長弓手的實戰威力怎麼樣不說,可光是這訓練時間,就實在是太長了。

    按花榮和龐萬春的說法,一個合格的長弓手,光是訓練,最少也要兩年半。

    可如今李民手下的陳規,在李民給出的方向下,如今已經研製出了燧發槍。雖然此時燧發槍的射速以及射擊距離,都遠不如弓箭。燧發槍開兩槍的間距,足夠花榮或是龐萬春射出十二支箭的了。可是那總是方向不是。而且,培養一個火槍手,只需要教會射擊流程,而後在指揮官的口令下射擊,有個半個月的工夫,足可以應用。訓練時間,卻是比長弓手,不知道短了多少。

    只是,燧發槍打的也都是銀子,而且也有些驚世駭俗。故此,李民組建了一千的火槍手,卻是留在了二龍山,沒有帶下來。而剩餘的兩百人,自然就是凌振的炮兵了。

    轟天雷凌振的炮兵,在上次的滅梁山之戰中,效果很讓李民滿意。而且,實際操作下,更讓李民發覺,火炮應用,乃是戰爭中的必然。更是發展趨勢。不過,在對敵者沒有同等裝備下,那些運輸困難的重型火炮,還不如凌振這種簡易火炮來的便捷。

    故此,凌振的火炮軍團,卻是值得大力發展。

    當下,李民領了三十員將領,八百精兵。直奔永興。那裡,據說有著趙佶為其準備的十萬大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