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十三回 背後箭 文 / 問天

    第十三回背後箭

    秀州。

    按著現代地理,那就是嘉興。離著上海不遠。正是蘇杭交界之所。近海可以控制杭州灣,佔了外海來華貿易的海運樞紐。就是李民的南茶北馬貿易,也是會大受影響。

    而從秀州沿著吳江,可直通蘇州,更可快速進兵。蘇州省會一破,不僅是東南防禦的象徵徹底完了,軍心潰散,方臘大軍更可繼續北上金陵。攻破金陵,佔了長江水道,方臘佔領東南,劃江而治的軍事構想,那可就不再是夢想了。而是實打實的了。

    到時候,只要方臘扼守要道,緩的幾年,把佔下來的地方消化掉,那方臘就是實打實的東南王。與大宋分庭抗禮。

    只是,方臘打別的地方易。可這蘇州卻是慕容世家的老家。慕容世家世代想著復興大燕。暗中在蘇州集聚的力量,那可非比尋常,如何肯讓方臘打進老家,破壞了百年的根基。

    若不是慕容世家有心藉著方臘造反看一下大宋的應變反應,看看有沒有機會興兵獨立,復興大燕。這慕容格早就動手打了。沒辦法,一山不容二虎,慕容格能容忍北邊比他勢大的李民,甚至甘心把最寵愛的小女兒倒貼給李民,甘心在李民手下扶龍。那是慕容格有盼頭。

    哪怕是李民如今有後的消息已經傳開了,可那慕容箐箐也同樣有李民的子嗣在身。慕容格也同樣是有盼頭。可是,方臘,以及方臘的摩尼教,卻是扎根東南,實打實的觸及到了他慕容世家的根本。其摩尼教的教義,更是宗教立國,沒有與他慕容世家半點藉機壯大以圖後世立國的希望,慕容格自然不能容忍這麼一個勢力崛起,徹底破壞他慕容家百多年的大計。

    故此,哪怕是慕容世家有心借方臘造反試探大宋的國情實力,可還是依舊暗中調派了人手,協助防禦秀州,扼守助了通往蘇州的咽喉要路。秀州這才能支撐那麼多天。

    不過,雖然朱武從眾多的告急文書中,看出了秀州的救援最為關鍵。可是從九江到秀州,若是走旱路,如今卻是除了廣德軍駐守的廣德,那可多是被方臘的軍隊佔領了。

    光是浙西的霍成富、朱言、吳邦,這一路路的打下去,哪怕就是都如鄭魔王所部一般,一擊即潰,那沿路耽誤的時間,也指不定到了秀州之後,那秀州還守得住,守不住呢。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李民如今作戰大勝,仰仗的就是火炮覆蓋式打擊的聲光效果,以及威力。可這火炮覆蓋打擊,那可是要消耗彈藥的。

    此行,李民對與火炮彈藥,確實沒少準備。可是,李民等當初籌備時,乃是按著朝廷撥給了十萬精兵,主力戰爭是朝廷官軍的,火炮只是戰爭輔助準備的,這彈藥雖然準備了一百車,可這一次,那就是二十車的彈藥消耗掉了。就算都按著九江之戰的一般規模使用,那也打不了五仗就沒了。如今這東南亂糟糟的,就是從李民的二龍山趕運,那也是有些來不及。而且路上若是沒大軍護送也危險,有大軍護送,更是夢想,李民這裡自身還人手不足呢。若是人手足,李民何必又這麼大方的使用火炮,那彈藥可都是錢啊。而且還沒人給他報效。

    故此,朱武策劃一下,建議李民走水路,從九江沿江而下,至無為,會同無為軍,而後領兵至廣德,救援廣德軍,而後再從廣德,救援秀州。如此,即可徵得東南部分兵力,用以壯大自身,更可快捷許多。

    好在,九江囤有水軍,李民以大宋國師,統領東南平叛都指揮之名,取了兵權,徵調大船五十艘,水軍兩千,逕直啟程。

    然而,李民一心為國之際,卻不知道那黃潛善心存不滿,卻是一封密奏,將李民告上了朝廷。

    蔡京得知這封密奏之後,那真是大喜過望。

    要知道,蔡京設計李民,意圖復出,那可是準備了大批的手段,但走的卻是慢功出細活的路子。並沒有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了李民。

    蔡京那可是深知趙佶脾氣的,知道趙佶重情,信任李民之時,任是何人,那絕對說不動趙佶懷疑李民。這就像趙佶當初信任他蔡京一般。

    不過,趙佶耳軟,卻也是一個毛病。只要從李民的身邊人出發,撿那些趙佶並不是十足信任的,尋找一些可供攻擊的實據出來,不斷的展現在趙佶眼前。說的多了,趙佶自然也就信了。而只要趙佶對李民身邊的人產生懷疑,就可引發趙佶對李民的疑心,進而動搖趙佶對李民的信任。

    只要對李民的信心動搖了,到時候蔡京的殺手鑭一出,自可將李民一擊打到。

    為此,蔡京不僅埋下王時雨作為慕容娘娘所生十王子的門下教授,重金賄賂林靈素,引發趙佶對林靈素干涉皇族立太子的忌諱,進而猜測林靈素是不是受了其師尊李民的指令來為姻親造勢,勾結內宮。

    蔡京更是詳細關注青州的一舉一動。意圖尋找到慕容彥達與李民聯手的證據,好坐實李民勾結內宮慕容娘娘,陰謀趙佶皇家奪嫡之人倫慘劇。

    在蔡京的用心下,就是沒縫的雞蛋,那也能找出茬口來,何況慕容彥達自認把青州經營的鐵桶一般,又有著妹妹慕容娘娘,以及妹夫國師李民罩著,肆無忌憚,青州那個不知他慕容彥達乃是國師李民一系的人。

    蔡京自然很容易就把一份份關於慕容彥達營私舞弊的罪證,透過他人,交到了趙佶的手上。

    初始,趙佶只看到那慕容彥達只是貪污,看其乃是慕容娘娘兄長的份上,並沒打算管。畢竟老趙家的傳統,對於貪官就不怎麼在意,聖祖訓有言:貪官不過禍一地,武將則禍一國。而且,以趙佶看來,天子富有四海。整個天下也都是他們老趙家的,貪官貪污,也不過是在貪污他老趙家的錢財。趙佶文人清高,花錢隨意慣了,確是不怎麼在意錢財,覺得只要這個貪官有用,就當額外賞賜他了。就像他一直對待的蔡京、梁師成、高俅等人一樣。

    趙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追究。沒當一回事。而這個慕容彥達,雖然趙佶對他沒有什麼感官。可他妹妹慕容娘娘,卻是趙佶前兩年崇信之人,更給他趙佶生了一個十王子趙晟。自然,趙佶也就對慕容彥達這麼一個外戚,有所縱容了。反正不過就是貪污麼。

    可是,隨著慕容彥達的彈劾越來越多,更逐漸從貪污轉到了結黨營私。把持軍政。趙佶就有些難以容忍了。尤其是趙佶發現這慕容彥達結黨的對象,正是在青州二龍山清福宮隱世修煉的李民,這就更讓趙佶難以容忍了。

    尤其是此事再配上前些日子林靈素給趙佶在心中種下的那根刺。

    趙佶就越發的猜疑了。

    趙佶重情,更加難以容忍情義的背叛。

    只不過,如今還沒有直接針對李民的。而李民更是在給趙佶賣命平滅方臘之時,趙佶還只是猜疑。

    可黃潛善這封奏折,卻是直接針對李民的。尤其是,前些日子,李民剛剛上書朝廷,言及興**被童貫調走七萬大軍,只剩三萬軍馬平叛。

    趙佶就是將信將疑。畢竟那童貫也是趙佶最信任的人之一。否則趙佶也不會讓童貫領這麼多的兵馬。老趙家可是從來不相信外人領兵的。也就是那童貫乃是太監無後,這才能如此取信趙佶。

    而李民這封信,卻偏偏涉及到了童貫,趙佶自然將信將疑。而此時,蔡京早已與梁師成修好。童貫乃是蔡京的同盟,梁師成自然幫腔童貫道:「童貫素來忠義。想不敢蒙蔽官家。再說,我大宋堂堂八十萬的禁軍,出征何必另掉地方軍馬?咱家雖不知國師如何做此言。恐不是小人從中作祟,就是國師有侵吞軍兵數量之嫌,以之或是誇大軍功戰果,或是減少軍兵損傷。此事,軍情不明,咱家不敢苟斷。只需看日後戰報傳來既知。若是國師以極少勝極多。想來就是此理。」

    趙佶對這梁師成也是極為信任的,其信任程度,甚至還在高俅之上。趙佶當下也被梁師成說的將信將疑。可巧的很,隨後就傳來了李民九千之眾,大破十五萬賊軍之壯舉。

    梁師成當即呲笑道:「官家,那話到了。九千正面攻破十五萬,降俘十萬,歷代軍神未有之功。國師就是神通廣大,也不至如此。若真如此,我大宋軍兵,豈不夠國師一人打的。」

    趙佶聽完,心中再次生根。不管是李民騙他,還是李民實力強大到如此,都是趙佶所不能容忍的。梁師成對此火候,卻是把握的極致。

    而就這是黃潛善的奏折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