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十四回 疏漏 文 / 問天

    第十四回疏漏

    「啪!」趙佶狠狠的把奏折率在了地上,拍案而起,怒喝道:「該殺!該殺!」

    一旁侍立的梁師成,雖然面上不動聲色,可心中著實歡喜。他身為大內密探的總首領,如今又與蔡京重修就好。自是知道黃潛善這封密奏的內容。暗自高興:國師啊國師,如今你可知小看我梁師成,獨力獨行的壞處了吧。嘿嘿,如今連官家都惱了,喊出了該殺二字。國師啊國師,你的風光可到頭了。

    不過,梁師成心中得意,臉上卻沒有半分帶出,輕步上前,躬身勸道:「官家息怒。氣大可傷身子。這是哪個狗官有惹了官家生氣。官家說一聲,咱家拿了,與官家出氣。」

    趙佶怒氣未消得罵道:「還能是哪個?還不是那個九江知府黃潛善!他竟然敢誣告國師私放十萬戰俘,乃是要買人心,有施惠於民,意圖聚眾謀反之心。更誣告國師強搶九江水軍兵權,挾兵自重。這不是血口噴人麼!且不說國師與朕兄弟一般,更同為天上天主,早晚要各自回轉天界,相守永恆。如何能某圖這下界的一時皇權,壞了萬年的兄弟之情。就單是就事論事。十萬降俘,殺俘不詳,必遭天劫。休說國師這等的修仙有道之士,不可能殺之,就是仁德之人,也斷然不能殺之。既不能殺,十萬俘虜又佔用軍資後勤,用今正是對東南用兵之時,救兵如救火。妻客被十萬降俘,束縛住了手腳?如此,不放了,又能如何?莫說是國師了,就是朕領軍,也是要曉以教化。盡數放了的。而至於那強奪九江水軍軍權,更是胡鬧。國師若有十萬大軍,豈是五十艘就可盡數裝下的。若是五十艘大船可以盡數裝下,豈不是說國師只有不到萬餘兵馬,前言屬實。如此,國師以少勝多,為了保全兵力,直擊南賊賊首,又有何錯?」

    梁師成腦子頓時嗡了一下。梁師成萬萬沒想到這麼一封徑直針對李民的奏折,竟然幫了李民,還加深了趙佶對李民的信任。

    確實,趙佶雖然不是什麼優秀的政治家,更不是什麼好皇帝,更好色、好名,好大喜功,耳軟心活。可趙佶書畫雙絕,詩詞便利,吹啦彈唱,踢球打蛋等等諸般風流玩耍無一不精。這說明趙佶雖然不是個好皇帝,但卻絕對的不愚笨,相反還很聰明,只是他的聰明全都用在了他的個人喜好上,而沒用在他的責任上。

    故此,連蔡京都疏漏的一個細節,卻被趙佶用作了佐證。很簡單的一個數學問題,就算一條大船能乘五百人,五十條大船,才不過裝下兩萬五千人。十萬大軍,那是萬萬裝不開的。何況,行軍打仗,也是不能光裝人的,武器盔甲,糧草輜重,馬匹器械,那樣不佔地方。五十艘大船,能乘一萬大軍,已經是極限。如此,卻是佐證了李民前番戰報中只用了**千人,就正面擊潰了叛匪的事實。

    而這個事實,更讓趙佶對自家原先竟有些懷疑李民感到自愧,這才愈發的動怒。

    當然,黃潛善也是不想的。黃潛善原本也不知道蔡京和梁師成能在李民領軍數量做文章,自然也不會注意到此等疏露,對他來說,沒在奏折提及人民軍馬人數,已經是淡化李民的功績了。可卻沒想到,正是他這特意的淡化,沒蒙蔽了趙佶,卻讓蔡京和梁師成看露了眼。

    當然,這也跟這是第一封直接針對李民的彈劾有關,蔡京和梁師成,也是有意借這麼一個外人來試探一下他們這些時間來下的功夫如何。若是用自己人,不成之下,被李民發覺,那豈不是要受到李民的反撲,那蔡京如今的下場,那可就是前車之鑒。蔡京有失敗了一次,可是不想再冒失了。

    只是,蔡京和梁師成光顧得上驚喜了,卻是喜得看露了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

    功虧一簣啊!

    梁師成也不是笨蛋,趙佶都說的這麼明白了,如何還能不明白這個關鍵所在。暗自在心中附庸風雅的拽文一句。隨即熟練的引禍道:「啊!國師竟然真能憑借**千人,就正面擊潰十萬大軍。此人若有異心。我大宋危矣!咱家為國,雖死無悔,甘冒死策:官家雖仁厚,卻也不可不防!縱國師忠義,難保宵小盤龍,黃袍加身啊。」

    梁師成果然不愧是最瞭解趙佶的人之一,只是一句貌似披肝瀝膽表忠心的話,就再次觸動了趙佶心中那根刺。而他這句話,卻也是無意中離事實最近的一句話。

    李民確實不想壞了與趙佶的情義,尤其是在李民如今有妻有兒,有錢有房,要什麼有什麼,完全實現,甚至超越了他在現代小市民夢想生活的現在,李民最多也就是想完善一下中國未來的體制,來一場不流血的變革。甚至連和平演變的君主立憲,都不想有自己的手完成。

    可奈何,李民當初還沒有達到如今這一步時,為了自保,確是以無盡的遐想,忽悠了不少的人,沒辦法,李民那時要什麼沒什麼,不忽悠,不畫張大餅,隨來跟他,可如今這些人也都是李民的老人以及核心手下。李民也是要臉要面的人,自然不好反悔。更不好拋去一切的與眾人坦誠,這才有了如今這般兩頭瞞的尷尬。

    而對於趙佶來說,趙佶雖然重情,更信李民。但皇權寡道,連自家骨肉,都要嚴防。趙佶當初沒有繼承皇權的資格,就徹底投入了紈褲子弟的角色以避嫌,雖說趙佶如此也是一種重情的體現,全了骨肉情義,可卻也不得不承認,趙佶是深刻瞭解皇權爭奪的殘酷。

    尤其是梁師成現在一句話,更不僅是說了李民,而且更引深到了李民身邊人的範圍。即使趙佶能深信李民,卻也不可能對李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深信。尤其是現在那個林靈素,那就極端的讓趙佶懷疑,慕容彥達,更是趙佶眼中一個禍亂的因苗。

    他老趙家就是黃袍加身起來的,自是更怕他人黃袍加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防的就是這一手。

    故此,老趙家的祖訓那就是要對臣下一定要好,與士大夫共治國。免得臣下有造反叛亂之心。同時,如果有臣下的實力真的到了某一種程度,卻是一定要打擊的。即使是把他供起來養,也絕對不會給他實權。

    故此,梁師成小小的伎倆,卻是再次成功。這真是奸計不怕爛,有效就成。越爛的奸計,用的人越多,卻也正說明了其價值與可操作性。

    趙佶原本盛怒的臉,當即陰沉了下去。顯然已經把心思從那個黃潛善身上,再次轉移到了李民身上。

    不過,此次卻是他老趙家的帝王心術在作怪,趙佶雖煩,卻不怨李民,反而自身有愧,與李民一般,自身在經受情義與皇權的考驗。

    故此,趙佶只是壓抑的嘶吼了一聲:「閉嘴!退下!」隨即雙目緊閉。默不作聲。

    但是!熟知趙佶的梁師成,卻是知道他的詭計得逞了。表面不動聲色,暗下得意的推了出去。並在第一時間,把此事通知了蔡京,向蔡京顯擺自家的急智。

    要知道,梁師成雖然學問不高,卻有附庸風雅,好為人師的癖好。而蔡京,雖然是一個權臣,卻是實打實一步步從基層靠才幹,一步步升上來的,先後得過王安石,司馬光兩派不同政見者的看重,更是當今的書法大家,字體剛正霍達,無疑卻是一個真有學問與才幹的人。梁師成平時可是沒有什麼在蔡京面前賣弄的機會,如今,難得蔡京也有看漏眼的時候,他梁師成更是憑借對趙佶的熟悉與急智,小扳回一成。自然是要好好的賣弄一把,過足癮頭。

    蔡京雖然對與梁師成這種近乎爆發戶般顯弄的嘴臉,極為的鄙視,可蔡京卻也是知道梁師成喜好的人,即使是蔡京權傾朝野的巔峰之時,蔡京也不會因此得罪梁師成,何況如今蔡京更是有用到梁師成地方,蔡京的城府,卻是不會在意這些小事的。

    當然,若是蔡京無需對此人容忍,那就又是一般。

    故此,當下蔡京不僅沒有給梁師成臉色,而且還好好的稱讚了梁師成一番,只把梁師成舒服的上了天。蔡京這才說道:「黃潛善的奏折雖然無功,卻也無妨。無風不起浪。集小兒成多。說的多了,官家終究會信的。何況,仙師已經出關了。正自受老夫懇請趕來。待仙師一到,大事可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