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十五回 燕地風雲變 文 / 問天

    第十五回燕地風雲變

    仙師!

    大宋能被蔡京稱作仙師的,屈指可數。梁師成雖然才能不高,可腦子還真算得上是反應一流,所以他才能這這比官場更混亂齷齪的皇宮中,崛起並屹立不倒。梁師成自然是聞聲而知雅意。知道蔡京說的是誰。頓時佩服蔡京的大手筆,竟然能請的動此人。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

    然而,此時的蔡京和梁師成,卻不知他們的同盟者之一的童貫,卻是出現了問題。

    童貫,那也是被人罵做京中六賊之一的人物。但童貫統軍多年,功績纍纍。有征西夏,收青唐之功。雖說有冒領他人功勞之說。可兩國交戰多年,有勝有敗,而大宋這面卻在童貫這個西北邊軍最高統帥的指揮下,收復四洲,更降服了羌人首領臧征撲哥。僥倖可一不可二。軍隊體系,那可不全是憑藉著小手段,就能徹底站穩的。大宋將門,世代佔據大宋軍中要職,雖無大的實權,卻是軍中人氣所向。卻不是隨便一個無能之輩,就可以一待多年,牢牢站穩的。

    故此,這童貫就算不會用兵,也會用人,所以才能憑借屬下,立下功勞。穩穩的持掌西軍大權多年。多多少少,絕對得有些軍事才能。

    而此次,童貫受命征討遼國。更是所圖謀不小。

    要知道,大宋聖祖神宗遺訓,能復全燕之境做本邦者,可疏王爵。

    童貫此次,就是奔著那個王爵之位去的。只要收復了燕境,那他童貫,那可就是有史以來封爵最高的宦官了。

    故此,童貫才會積極促成征遼之事。

    而為此,童貫雖然因為西北邊軍的老部下還要防範西夏,調動不得,可還是向趙佶討要了二十萬的禁軍,在禁軍實額不足的情況下,徵調了地方精銳湊齊,而且還討全權指揮東北防線的各路大軍的恩旨。那手中的兵力,更是遠勝西北軍之上。畢竟大遼實力也是遠非西夏可比得,更是大宋世代宿敵,穩妥一些,終無大錯。

    而除此,童貫更是早早的就大力支援了金國,使得金國極快的恢復了完顏阿古打陣亡而被迫躲避遼國反圍剿造成的損失。

    而且,固然金主完顏阿古打雄才大略,可他弟弟完顏吳奇買,乃也是不可小瞧。而且,完顏阿古打的長遠戰略,本也早就做完。具體實施,本就早已仰仗這個勇武更勝自身的弟弟完顏吳奇買實施。

    完顏吳奇買在得到了大宋的援助之後,順利安撫了那些投靠金國的生熟女真。更聚攏了大批渤海人。其實力,不僅沒有因為遼國的打擊而下降,反倒因為團結了各部落不斷的以金國之名反抗壓迫為自身而戰,令各部對金國產生了歸屬感。實力卻是更加雄厚了許多。

    而這時,遼國內部,隨著耶律大石不斷的建立功勳,狼人變身,更被神化成了祖神顯聖,威望大漲,也遭到了耶律延禧蕭奉先的嫉恨和猜疑,被勒令駐守石門,架空了兵權,去了完顏吳奇買一個唯一能正面一搏的大敵。

    完顏吳奇買卻是在遼國的腹地,連續與遼征戰了兩年,不僅沒有被打垮,反倒越來越壯大。好在遼國的耶律延禧自完顏阿古打死後,沒了對金國的執恨,在大宋陳兵一年多後,也是有些習以為常的木訥了,再次遊興大發,拋棄了國政遊玩去了。

    這遼國才在沒有這位大能的影響下,雖然奈何不得金國,卻也能固守幾處要道,壓制住完顏吳奇買的突進。而沒元氣大傷,丟了根本。

    不過,為此布下的防範金國的防線,卻也佔用了大遼足足三十萬的兵馬。遠遠出乎了童貫的目標之外,這也是童貫此次討令信心十足的原因之一。

    而這些,還不是童貫的全部手段,童貫更大的信心,卻是他來自大宋百年大計的暗中部署。那趙良嗣家族扎根大遼已經百年,作為死間,為了完成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計,已經下了百來年的功夫。暗中佈置的人手,早已遠了去了。

    而童貫更通過趙良嗣,與當今大遼的權相李處溫,以及范陽守將郭藥師搭上了關係。

    這李處溫乃是大遼重臣,原本不應與童貫勾結。可奈何,勾結外族禍害本族,並不只是漢族的產物,更是全世界民族的共性,口木人也有日奸,猶太人也又猶大,這遼人自然也有遼奸。

    這李處溫與蕭奉先交好,更是蕭奉先推薦登上的相位。乃是蕭奉先的嫡系。貪念尤甚。自是很容易被趙良嗣這等死間家族,掌握許多的短處。張揚出去,就算是不滅族,也足夠這李處溫殺頭幾十次的了。而童貫又向來是一個豪邁的主。錢來得容易,為了辦大事更是捨得花錢。

    而且,童貫在重利之後,不僅許了李處溫退身步,只要他在遼國混不下去了,投靠大宋,就給他一個公侯的爵位,更許諾李處溫,只要燕雲十六州,不害大遼故土。讓這李處溫依舊可以安穩的當他大遼權相。

    一方是大量的金錢財寶,高官厚祿退身步,一方是失去權貴丟腦袋,童貫自是很容易就把這個李處溫降服了。

    要說童貫,也許戰場上的指揮有些不靠譜,可這種小人之間的爭鬥,童貫在大宋皇宮歷練多年,自是比李處溫老練的多了。

    故此,在李處溫的幫助下,童貫不僅對當今大遼燕雲十六州的兵力部署一清二楚。李處溫更把煙雲十六周的強手兵將,以防範金人騷擾的名義,調到了察哈爾等地,更許諾童貫一旦興兵燕雲十六州,一定會拖住大遼的兵馬調動兩個月,並斷絕煙雲十六州的物資補給。

    而那范陽的守軍郭藥師,原本乃是一個漢人,就跟當今的境外華人一般,雖受遼國任用,卻終有歧視。而這郭藥師本人,乃是靠協助大遼平叛渤海人起家,本身在大遼更沒有什麼家族勢力。趙良嗣家族隨便施加的影響力,就能搞郭藥師上下不得。

    而郭藥師本人,更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意者,原本也沒對大遼有多少的忠義,與童貫搭上線之後,知道童貫內視大宋權臣,被童貫一通封官許願,再加大量的金錢引誘,頓時就對童貫表了忠心。更表示願為童貫暗中說服燕地的眾多漢軍歸附大宋。

    正是有了李處溫、郭藥師這大遼一文一武,一中央,一地方,兩大實權人士的暗中支持,童貫又請了二十萬的禁軍,以及東北防線的指揮兵權,童貫這才對此次出征,有著絕對的把握。

    而事實的初始發展,也確實如童貫的謀斷一樣。那大遼在大宋集結了兵馬一年多都沒有征戰的動向後,實在是習以為常的疲達了。連大遼皇帝耶律延禧都不介意了,遼國上下,還有誰會介意。而那李處溫,也確實兌現了諾言,把眾多的精銳兵馬都調往了察哈爾等地防備金國去了。

    燕雲十六州的守軍,多是老弱雜牌,以及漢軍等等。卻是被童貫出其不意打的一觸即潰。而那郭藥師也是兌現了諾言,在童貫領著大軍入境後,聯絡眾多漢人將領,輩說大遼對漢人將領的排斥,有苦活、累活、玩命的活,都是漢人軍兵的,可功勞卻全都被遼人將領等冒領。更鼓吹大宋此次下了大決心攻打大遼,兵馬眾多,而如今燕地卻只是一些老弱之兵,與之敵對,原本就是漢人,與自家人相打,遭罵名不說,更是螳臂當車,難逃滅亡。如今大遼,北有蒙古生番,內有金國做亂,如今連大宋也出兵征討,正是滅絕的徵兆,不可再為大遼賣命。

    此等說法,卻是說中了所有漢人軍兵的心聲,一時間,燕地眾漢軍一體響應,卻是讓童貫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五洲六十三縣。

    童貫為此得意不已。自以為武侯再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可世上事,多有意外。這燕雲十六州,卻還有著一個耶律大石。這耶律大石乃是蕭奉先為了排除異己,特意安置在石門的架空的。這李處溫乃是蕭奉先的嫡系,自然不敢違了蕭奉先的念頭,胡亂調動這個耶律大石。而且,李處溫也認為,這個耶律大石雖然有些名頭神異,可如今已經被架空,孤身一人,就算在石門,也絕對礙不了童貫什麼事,卻是沒理這個耶律大石。更沒跟童貫說過。

    可童貫倒霉就倒在了這個耶律大石的身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