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3卷 第十回 絕戶計 文 / 問天

    第十回絕戶計

    震驚!

    趙佶驚的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堂堂的天子腳下,一個小小的青樓老闆娘,而且還是他趙佶經常去的,並且還覺得蠻不錯的青樓場所的老闆娘。竟然也是南唐遺後,而且還養了三千多的女兵不說,而且還敢拒捕,還敢倒反京城。而且三千多的女兵,竟然還拚死了兩萬來的禁軍不說,竟然還無一投降,全都力戰而死。

    趙佶真是不知道這世道是不是變了,是這些女人太厲害了,還是他這些禁軍太熊了。

    可光是這些,卻也不算什麼。

    畢竟萬花樓的女兵再厲害,現在也死光了。趙佶既沒有身臨其境,自然也沒有感同身受。而大宋禁軍的戰鬥力低下,趙佶以前雖然好大喜功的不承認,可心裡也是早有個底。即使現在全都湊在一塊擺在了眼前,趙佶最多也就是驚一下,然後表示一番憤怒也就算了。

    可經過這萬花樓的女兵造反這麼一鬧,大宋京師大營的軍兵,源源不絕的派出。那可不是死了一個派一個,趙佶遙控指揮,只知道女兵厲害,派了一個一兩萬之後,最後直接就派出了十萬大軍。

    可這一下,卻是超出了京中大營的實際軍兵數量的極限。那些大營的軍官,再也瞞不住了。趙佶震驚的發現,京中的兵馬,竟然嚴重的不足了。只剩下了不足五萬。

    不過,這也難怪,大宋京畿一帶,雖然號稱常駐禁軍八十萬,可這八十萬的禁軍,最少有二十萬,那是吃空餉的。也就是只有名字在花名冊上,可實際上卻是查無此人,發下來的軍餉,都是納入高俅等人腰包。

    如此一來,這剩餘的也就不過是六十萬。而這六十萬的兵馬,拱衛京師的四鎮兵馬,按照祖例,那也是需要和京師大營的兵馬數量大致相符,以為:外亂可調京師兵馬平叛;內亂可調四鎮兵馬馳援。以做到內外平衡。

    故此,這京師的禁軍,實際上連三十萬都不到。

    可蔡京要滅李民,大娘的萬花樓基業,那不過是梁師成圖謀的東西,李民真正的根本乃是青州的二龍山。蔡京深知,自然不可放過。

    可如今各地戰亂,四鎮兵馬扼守京畿要道,蔡京不敢輕動,只能抽調京師禁軍平叛,這又是去了十萬。按說還能剩下二十萬,可別忘了,那童貫進攻大遼,那可還調走了二十萬的禁軍。

    說實在,童貫走的那時,京師的軍兵數量已經有些不足了。好在童貫也不敢真的把京中兵馬抽調的一個不剩,不留半個人在京師保護皇上趙佶的。再加上童貫久率邊軍,也不怎麼看得上禁軍的戰鬥力,所以童貫才會從興**中抽調人手。給這京師留下了十多萬的軍兵。

    這一回,蔡京調動十萬兵馬圍剿李民的二龍山,這剩下的,自然也就五萬來人了。而且,可這些軍兵,也全都是童貫、蔡京挑剩下的,所以這大娘的三千人,這才能拚死兩萬來的禁軍。

    可問題是,這兵部的賬面上還有十多萬的兵馬,可實際上只有五萬,而且現在還死了兩萬。此事自然也就瞞不過趙佶了。趙佶能不驚麼?這京中沒有兵馬護衛,那怎麼可以?

    趙佶當即問計蔡京。

    蔡京對此也是早有準備。安撫趙佶道:「皇上莫要焦慮。此等事,必是那高俅吃空餉所為。事已至此,急也無用。好在老臣為相之時,早有所慮,甚至京畿四鎮軍兵,乃拱衛我大宋安危之柱石,故開恩賜,以三倍軍餉供養。四鎮軍兵的忠心,毋庸置疑。而今皇上只需下旨,嚴鎖京師空虛之消息,等那剿滅妖人李民的兵馬返回即可。」

    趙佶聞聽,無可奈何,卻也只得如此。

    再說那蔡京根除李民的全盤計劃,至此已經成功了大半。就算最後仍殺不得李民,讓那李民逃脫了。李民卻也絕對無法在大宋朝中立足。最多也不過是他蔡京從此以後又多了一個仇家,時刻要小心一個要命的高手罷了。

    而且蔡京也極為自信,他這籌謀了多年的反攻計劃,絕對的完美無缺。任是那李民神通廣大,可只要他不是真正的神仙,他就絕對翻不了身。

    蔡京可是早就從李民二龍山根據地的大宗糧食採購,以及日常用品和柴薪採購當中估算出李民二龍山的人員,最多也超不過一萬人去。

    蔡京就不信了。沒有李民的二龍山,還能憑藉著一萬來人,對付他蔡京派去的十萬大軍。何況,那二龍山中還有一個大內供奉米有才在。憑著大內武監原先的四大供奉之第三高手孟有道,持聖旨金牌前去。收服米有才,裡應外合,破滅二龍山,那絕對是易如反掌。

    而至於那李民本人那裡,有仙師劉混康親持皇上聖旨金牌前去,有大內武監四大供奉的第二高手張有成護衛,以宣旨為名,看見李民之後,趁其不備,自可輕易拿了李民。而只要拿了李民,聖旨金牌之下,李民的統帥的兵馬,多是朝廷的正規軍,自可輕易奪回兵權。

    而至於那李民正自討伐的方臘,蔡京也請旨趙佶,讓其調童貫回兵蘇州平叛。更調折家軍,種家軍,配合童貫合圍方臘。

    如此一來,李民被擒之後,童貫大軍回援,那方臘的叛軍,自然不足為懼。甚至,就算是那仙師劉混康失了手,那李民受朝廷斷其軍需後路,又有方臘與童貫,種家軍,折家軍的四面圍攻,那也絕對是躲的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唯一稍有些不安全的地方,那也不過是那童貫有過抗旨的前例,又可能不聽趙佶的旨意,一意孤行,繼續收復燕地。可就連這一點,那也在蔡京的盤算中。此次蔡京請旨調派童貫,那可不是蔡京硬性要求的。而是前些時日收到了童貫的親筆密信。信中讓蔡京想法讓趙佶調他童貫大軍回轉。

    卻原來,童貫一路順風的連破燕地,可最終卻碰到了耶律大石。並在那耶律大石的騎兵騷擾與突襲的狼群戰術下,嚇得調回了分派出去的兵馬,卻又被那耶律大石圍點打援的蠶食掉了數萬。卻是讓那童貫更是畏懼了,而童貫畏戰之下的謹慎用兵。擱在往日卻也無錯。

    可奈何,童貫收復燕地的最大依仗,不過就是那大遼權臣李處溫給其的拖延兩月的兵馬調動支援。如今眼看兩月將至,大遼的援兵隨時可至,童貫如何不驚?

    何況,除此之外,河北反了田虎。這河北,那可是童貫大軍的後勤保障之地,如今被田虎佔了,雖然童貫的糧道還沒有因此徹底斷絕,可有人時刻威脅著童貫的糧道,後方更是大亂,不知什麼時候,童貫的糧道就有可能落入田虎的手中,並領軍享受前後夾擊的危險。

    這童貫本就不是什麼有真本事的絕世將才,自然要害怕了。只是,他童貫先前請命之時,早已誇大了海口,如今這般收場,卻是沒臉。故此,童貫這才以秘書懇求盟友蔡京為其想個辦法。

    蔡京這才將計就計,連害李民,捎帶腳的也把童貫的難事解決了。也算是一箭雙鵰,卻是不怕童貫不聽命。

    不過,要是說起來,那童貫其實還應該承李民的情,若不是李民滅了宋江,這宋江在梁山也獨霸一方,山東河北一起出了問題,那童貫的後路,早就徹底的斷了,恐怕也不能堅持到蔡京回信,以及兵馬的到來。

    當然了,若是沒有李民,也就不會有現今的耶律大石,童貫的快速突進燕地,也就根本不會受阻,說不定此時,童貫早已經功成身退了。這樣一說,童貫卻又承不得李民的情了。

    可不管怎麼說,這些卻與蔡京的計劃無關。蔡京只需確認童貫能及時的領兵回來,把那李民徹底殺死、滅了。那也就足夠了。

    可天意弄人,連多智而近妖的一代傳奇軍師諸葛亮,那也街亭錯用了馬謖,葫蘆谷跑了司馬懿,說不得算無遺策,萬無一失。這蔡京的能力雖然不錯,推算的也極為嚴謹。可他就真的能做到萬無一失麼?

    卻說那李民的軍馬,在有了呂師囊領兵十五萬的加入之後,終於在兵力稍稍有了些富裕,用不著在為了保持兵力,而只攻城不佔地了。關鍵的要路所在,也能分出五千一萬的兵馬駐守,用以震懾那些被擊潰的叛軍,不會從新聚攏返回,威脅百姓了。

    而這一日,李民大軍連戰連捷之下趕到秀州,卻發現秀州城已經被方臘的兄弟方七佛攻破了,而更有消息傳來,朝廷為了嘉獎李民屢立戰功,特派來天使前來嘉獎,現以達到了揚州,不日即將趕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