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4卷 第一回 兩年前的佈局 文 / 問天

    第一回兩年前的佈局

    偷襲詐城。

    這倒不是李民多慮。既然李民他們可以想到趁著自己和朝廷翻臉的消息還沒有傳出去,前去詐取蘇州城,這朝廷又如何不能如此?何況,朝廷既然都能派那劉混康和張有成以嘉賀為名,暗下殺手。這剿滅二龍山,朝廷乃是掌握了主動,偷襲詐城,又有何不可?

    不過,朱武聽完之後,卻是笑了:「主上且放寬心。如今我方諜報系統,雖因戰亂,多有堵塞,可那青州卻在那慕容知府的協助下,經營的如同鐵桶一般,單是我二龍山周圍各個道路,不論大小,皆有三五酒店暗哨佈置,但凡有大隊軍馬通過我二龍山百里方圓,皆會有消息傳回我二龍山示警。這偷襲詐城,卻也是總要有伏兵尾隨其後,不可能孤身前往的。如此,他若是不行詐城之法還好,還能正面與我二龍山一戰,若是行那詐城之策,卻是憑白的羊入虎口。」

    李民聞言,這才多少對二龍山老家放了一些心思。只不過,李民放下了二龍山,卻又想起他那三個徒弟黃裳、林靈素以及徐知常。雖說這幾個徒弟經常是聚少離多,可師徒一場。李民總還是惦掛的。

    只可惜,關於這三人,那王太尉等人動身的早,卻是不知道在他們等人動身不久,那黃裳等三人,已經被蔡京和梁師成等人連夜暗殺了。而王太尉等人不知,朱武自然也就審不出來。

    而至於朱武手下的情報人員雖然不少,幾乎各地都安插了密探。天下但凡有些什麼大事,朱武很快都能得到反饋。可且不說,那東京乃是大內密探的地頭,天子腳下,連那萬花樓的消息靈通都不如那梁師成的大內密探,那就更不要說朱武這一二年安置的酒店式情報站了。

    何況,那密探也不是是個人就能當的,密探的培養,那是需要時間的,只是開一個小酒店,聽些路人所說的消息,那消息自然也多是大路貨。向黃裳、徐知常等朝廷暗下的毒手,普通人自然不會知道,倒是那大娘最後的反戈一擊,以血醒民,卻是鬧騰的出乎了蔡京等人的意料之外,有些不好控制消息。

    可就算如此,那消息的傳遞,不也是有個延遲性不是。

    此時的大宋,那可不比後世的網絡時代,既沒有手機,也沒有發報機,等等,更是不用考慮。即使是大宋朝廷這種官方實力最強的信息傳遞機構,所用的也不過是急腳快遞。最快的,也不過是八百里緊急快遞,靠著官道沿途驛站餵養的快馬,每二十里換一匹快馬,不惜馬力,全程衝刺,換馬不還人的飛馳趕路,倒是可一天走上八百里。可普通的,卻多是靠人的兩條腿跑路傳遞了。一天能跑上兩百里,那已經是體制驚人的飛毛腿了。

    而除此之外,此時雖然已是養鴿之風極盛,民間多有以信鴿傳書,尤其江南一帶,風氣更盛。可基本上,還是多以觀賞為主。信鴿傳遞普通消息還行,稍微機密一點的,重要一點,那就實在太危險了。且不說此時的自然環境相當好,不僅有鴿子,更有老鷹,鴿子飛個幾十里,那被鷹吃掉的可能性都在一半以上,那就更別說是千百里。除此之外,這個時代也更沒有什麼禁獵飛禽,愛護鴿子的一說,那鴿子飛遠點,被鷹吃不說,離人近一些,哪位興致好的一箭射下,那也是一頓燒烤啊。

    如此,情報丟失還是小事,被有心人看了,獻於官府,那可就是大事。故此,別說是朱武等秘密組織不用鴿子傳遞消息的,就是官家的正規驛站,也是絕少用鴿子來傳遞消息。

    再說了,李民此時領軍在外,而朱武那些情報消息的匯總卻是往那二龍山匯總。自然傳到李民這裡就更晚了。

    不過,就算沒有這些消息,朱武卻也是早就料到了幾分。原本這些人,包括那個大娘,就是朱武佈局的一部分,有意犧牲掉來刺激李民與朝廷決裂的。

    對朱武來說,林靈素,就是李民神聖隊伍中的敗類,貪財、胡為能借朝廷之手除了更好。而那徐知常雖沒大害,可他與林靈素走的太近了,光犧牲林靈素而不犧牲徐知常,實在難度太大,而至於那黃裳,卻是朱武覺得黃裳一生忠義,不見得能隨李民造反,與其留著不好處理,不如都交給朝廷解決算了。而那個大娘,卻是朱武覺得乃是李民的一個掣肘,說是屬下,卻沒有全面投靠,這種不安定因素,朱武這種以大局為重的,自然是能減少就減少了。

    要不然,朱武兩年前佈局時,也早就會提醒李民把那些人極早從東京調出來了。要知道那宋江等人投靠蔡京,那可是朱武暗中幫著給搭的線,甚至秦檜這個鐵證,也是朱武安排給蔡京發覺的。

    朱武唯一考慮不周全的,那就是情報不足,根本不知道大內武監的真實實力有那麼強大,更不知道劉混康這個層次的人物和那蔡京能有關係,更想不到劉混康的本事能威脅到李民。

    沒辦法,畢竟朱武和鄭鵬培養的這幫暗哨,層次還遠遠接觸不到那個範圍。而蔡京的政治能力和感覺,更是遠遠的在朱武之上。只是佈局推演上差了朱武一點罷了。

    當然,這也跟蔡京和朱武的著眼點不同有關,蔡京雖然能力出眾,可畢竟算計的乃是自身的厲害,卻是從沒想過能有人推翻大宋統制的。而朱武在跟隨李民後,卻是一心想要造反,根本的基點就是要推翻大宋,如此,蔡京與朱武的境界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可不管怎麼說,如今,蔡京的意圖達到了,而朱武的戰略意圖,卻也是達到了。那蔡京果然還是忍不住的跳了出來,幫著朱武他們逼李民和朝廷決裂了。而為了大業,犧牲幾個人,朱武更是全不介懷的。

    當然,此時的朱武也更不會對李民實話實說,也許,日後李民大業成了,朱武也許會向李民坦誠。當然,也僅僅是也許。畢竟這局雖是他朱武設下的,可李民手下四大智囊,李綱,鄭鵬、公孫勝,也是全都知道的,有他們配合他朱武,李民卻也是不好知道事情的真相。

    故此,朱武當即只是給李民說寬心話道:「主上勿憂。想那徐知常與黃裳等,不是道法高深,就是武學超人。就算有何危機,戰之不勝。脫身也總是容易。而至於那大娘,更是不勞主上費心,萬花樓屹立江湖兩百來年,幾番風雨皆是屹立不倒,其暗藏實力,甚至遠超我二龍山,大娘的萬花樓又是消息靈通之所,自會趨吉避凶。」

    李民得朱武寬言,一想也是。倒也是心寬了幾分。而且,此事要發生早已發生,更兼離此千里之遙,即使擔心,也是無用。

    李民也只得收了心,安排那公孫勝即可啟程,回山遊說師門支持李民,同時留關勝、萱贊領兵五萬,駐守秀州,而後,率大軍連夜啟程,兼程趕往蘇州。

    只是兩三天的工夫,就已來到蘇州城下。

    那東南防禦使朱勉,自方臘造反以來,嚇得龜縮蘇州不出,空有十五萬的大軍,卻是沒派半點用處。只是閉城淨街。留著大軍守護自家的性命。此時,聽聞李民領朝廷兵馬來援,連戰連勝,自是喜不自勝。以為救星總算到了。而且,更認為李民能在皇上跟前說上話,若是把李民巴及好了,有李民美言,這東南動亂之罪,被不住也能尋得幾個替罪羊,卻是脫了他朱勉的關係。

    故此,朱勉卻是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大開蘇州城門的,恭迎李民。反倒把李民弄的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如今時節,即使是對朱勉有些不好意思,那該幹的事,卻也是不能少了。

    李民當即領兵三萬入主了蘇州城。進城之後,更是直接升堂,就把那朱勉拿了。

    可憐那朱勉,從底層藥商鑽營發家,一直走到今天這步,拉幫結伙,請客送禮,乃至建築、算數,那都是一流的人才,可這身手上,別說是比之李民了,就是普通的一卒,那都是遠遠的不如。卻是被那聽令的武松,麻溜的捆個結實。

    而拿下朱勉之後,蘇州官員群龍無首,而李民又有著趙佶早先的聖旨虎符,以及三萬軍兵入城在旁,李民假借朝廷旨意,那怕這些蘇州官員盡皆與那朱勉一黨,卻也是沒有哪個敢不服炸刺。卻是讓李民從容的收編了蘇州的十五萬官軍。

    李民當即把基層官軍分派了出去,命朱武督辦進行整編,同時派張銘公審朱勉,定朱勉的罪過,而後派人請姑蘇慕容入城協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