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4卷 第五回 第一將門 文 / 問天

    第五回第一將門

    孟有道無櫻長槍急刺,眼看米有才就要命喪當場,猛然間,米有才右手袍袖震裂,露出一個食指獨伸,四指緊握的拳頭。

    但是!那拳頭所有的風采,都被那挺直如棍的食指所奪。那食指雖短,卻給人一種擎天巨棍的感覺,而那米有才的食指,更是急速向那孟有道的槍頭七寸的地方敲去。

    只聽「噹」的一聲巨響,孟有道那長槍一刺,當即就被米有才的指棍敲偏了。貼著米有才的左肋急速而過。而緊接著「彭」的一聲悶響響過,孟有道隨即被米有才一棍擊中了腰部。孟有道的腰身當即產生了一種奇異的彎曲。

    米有才收棍直立,臉帶愧色,卻又無比堅持的低聲說道:「老孟。我如今有家了,我還不能死。我還要看我的孫子叫爺爺。」

    那孟有道保持著奇異的造型,裂嘴笑道:「我知道。恭喜你終於練成了指棍。」說道這裡,孟有道已是一口鮮血湧出。可那孟有道卻像是全無知覺一般,含著血沫低聲吟道:「我也想有個家。不要殺我徒弟。」隨即再無半點聲音傳出。

    米有才長歎一聲。把那孟有道的遺體抱出五里亭外,隨即轉身離去。而隨著米有才的身形離去,那五里亭卻是轟然倒塌,卻是米有才剛才那一棍,雖然只是斷了一根亭柱,可其蘊含的剛猛之力,卻早就連帶著把其餘三根亭柱也震歪了。直到此時,卻是再也堅持不住的倒塌了。

    而在那五里亭倒塌之後,隨即有數道身影,躍到那孟有道的屍身跟前,其中有一人雙膝跪倒,對著孟有道的屍身,連連磕頭,淚流不止。

    孟有道身死,那領軍前來剿滅二龍山的大將曹安國得報後,當即就知道事機敗露了。雖然這曹安國也有些覺得蔡京的這一手佈置,有些多此一舉,就像此時,不僅沒得到內應,反倒是打草驚蛇了。可曹安國卻也沒有什麼抱怨,更是不以為意。

    要知道,這曹安國,那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將領,那可是大宋第一將門曹家的後代。

    這曹家在市井中的名聲雖然不顯,遠不如民間多有傳說的什麼楊家將,折家將,甚至乃至這幾代興起的種家將,都比曹家有名。可這卻是曹家先祖的韜光養晦之策。

    曹家在大宋的首代家主,那就是宋祖趙匡胤手下的第一大將曹彬,為人武藝出眾不說,多有謀略,安國之後,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曹彬當即就明白了,不僅不怨,更是主動配合,更為子孫定下了韜光養晦,禮樂傳家的家規,其後,曹彬出將入相,死後封王。其子孫,多於皇室聯姻。大宋兩百多年的江山,老高家,老呼家都有些沒落了,甚至那老楊家都快在軍中絕跡了,唯有老曹家,卻是開枝散葉,旺盛的很。無論是家室名望,還是在這當今朝中的真正實力,那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宋第一將門。

    故此,這曹安國領兵十萬來圍剿李民的二龍山,曹安國卻是沒有當什麼大事。唯一顧慮的,就是青州知府慕容彥達已經和二龍山勾結到一起,結成了黨羽,在剿滅二龍山的時候,那慕容彥達統領青州兵馬做亂,斷他曹安國的後路。

    故此,曹安國一來青州,沒有直奔二龍山,而是徑直先把慕容彥達這個隱患給拿了,收編了青州的兵馬。如今沒有青州叛亂的隱患,坐擁十萬大軍的曹安國,又如何能把那據說只有不到萬人的二龍山看在眼裡。

    而至於說那李民那傳說中的神通廣大,法力無比。也許別的人會在意、畏懼,可這曹安國,卻更是不放在眼裡。不就是一個修道人麼。有什麼的。我祖上還是仙人呢。

    這曹安國卻不是自大。而是確有其事,這曹安國的祖上,也就是曹彬之孫曹佾,那可就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仙人。

    也許有人不知道這曹佾的本名,可若是提起那曹國舅,卻又有哪個不知乃是八仙之一。這曹佾就是那曹國舅的本名,也正是那曹彬之孫,宋仁宗的妹夫,這曹安國的叔祖。

    有這麼一個仙人的祖先,這旁人不知道的修道界,可這曹安國如何不知。故此這曹安國卻是一開始就沒把李民的神通放在眼裡。當今大宋的修道之人,那個不看在曹國舅的面上,要給他們曹家幾分禮遇。

    故此,這曹安國聞報之後,根本沒做多想,直接點大軍趕往了二龍山。卻是怕那李民二龍山的留守之人,聞訊嚇得跑了。

    可曹安國到了那二龍山之後,堵住山口,紮下連營,駐馬觀看二龍山的山勢之後,卻是當即倒吸了一口冷氣:好一座山城!

    按說,李民這二龍山的山勢,並不算太雄偉。比之青州的魯山等高山大嶺,卻是差的多,也就是山脈的走失綿長一些。

    可這些算不上險峻的山嶺,根本算不得什麼軍事要地。在李民來之前,甚至根本不為大宋所重視。可如今,山還是那座山,名字改了,山上起了一座山城,那可就截然不同了。

    通體的岩石,也不知是如何運上山的,把整個山勢連成了一體,憑空生出五丈的陡峭,這在加上原本的山體,卻又如何能攀的上去?

    而且,那山城百步之內,皆無樹木雜草,顯然以火燒山之法,也是全無用處,而山體勢高,更是無法水淹。唯一的攻山可能,就是奪取山口。

    可那山口,一塊正石接連兩山山壁,高有十丈,兩旁山壁更是居高臨下修有射台,箭樓。那山口前的敞亮空地,全在城上弓手的射程之內,攻城之下,不知道有多少將士性命要丟在此處才能打開。若是那守城的,再備有火油,攻城之時,潑灑下來,形成火海,卻是有多少將士的性命,那可都不夠填得。

    這曹安國自是不知李民二龍山的山城,雖然看著外表乃是山石一塊,可實際上乃是埋了鋼筋為骨架,通體以水泥澆鑄而成。卻是不用搬運巨石上山的。

    不過,曹安國雖然看不懂這水泥,可曹安國家學淵源,對於李民山城的城防結構,卻是越看,越是覺得那山城隱露的格局,越是符合眾多歹毒的守城之法。

    故此,這曹安國越看越想越是心寒,只得安慰自己:不會的,不會的。不過就是一群神棍,能修的這般山城,已是勞民傷財,天怒人怨了,如何還能知曉這些守城之法。

    曹安國看的心驚,自是失去了先前的傲氣,乃命手下大將毋中平點軍一萬,討敵叫陣,招降二龍山軍馬,試探二龍山的反應和軍力。曹安國親自於後為那毋中平觀敵了陣,窺伺二龍山虛實。

    而此時的李綱,卻也是早就得了那米有才的報告,與其先前對證,早就是知道了一個**。早就做好了準備與動員。山外的兵馬與據點,尤其是那二龍山周圍的七處神宵教名下的武館,那也早是收回的收回,隱藏的隱藏。此時得知山下毋中平叫陣,乃請了魯雄、林沖、鄭鵬等人共商。

    這魯雄雖說軍事和政治都不是太擅長的主,可畢竟是李民的老岳丈,二龍山的元老,李民不在,數魯雄的身份最高,很有些監國的性質。好在魯雄行走江湖多年,卻是很有自知自明,知道自身功夫還算湊合,可這軍事和政治,卻實在是說不得懂,卻也是不亂說話。只是有些擔心朝廷連二龍山都發兵圍剿了,卻是不知那出山的李民,如今狀況如何了。

    而那鄭鵬,原本就是李民布下的情報頭領兼參謀,更是與那李綱一般,事先也曾知道那朱武的計劃,故此,鄭鵬對於今天官兵突襲,卻也是不怎麼驚奇,反倒很是興奮,覺得為李民創大業的時機終於來了。至於李民的安危,這鄭鵬對李民的神通極度敬服,卻是沒有半點考慮李民也會有危險的可能的。

    唯有林沖,此時卻是軍人本色,乾淨利落的對李綱保證道:「末將受主上軍令守山,唯一戰爾。必不失此山。」

    李綱聞言很是欣慰。乃道:「一切盡皆拜託將軍。」

    林沖也不謙讓,點首道:「份內之事也。」隨後,林沖請李綱於山城門樓之上領兩千弓手觀陣,自身點了一千精騎,領了史進,楊春出城應戰。卻是要先勝了一陣,正了名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