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6卷 第十四回 出擊 文 / 問天

    第十四回出擊

    「回來了。真的回來了。」折可存歡喜的命人開開城門。把二人接了進來。

    可當折可存把兄弟折可求接入城中,就屏退了旁人,並請種師道一旁休息,逕直把折可求叫道內室書房厲色問道:「你怎麼回來的?難道你投降了敵軍不成?」

    這折可存可不是傻子,大晚上的混戰,那都沒有一個軍兵將士能跑回來。這折可求失蹤了一個晚上,今天白天到從敵營方向來了,還帶了一個原本應該在另一路平定江南,如今疑似叛敵的老上司種師道來。這也太蹊蹺了。

    故此,折可存這才連招待老上司種師道都顧不上了,先把兄弟折可求叫到裡面,問個清楚,即好保護折可求,也好明白那種師道在這個時候到來,到底是一個什麼章程。

    折可求聞言當即嬉皮笑臉的說道:「哥!瞧您說的。哪能呢。」

    「哼!休要瞞我!不投敵,你如何能夠活的回來。難道說,不是你投降了敵軍,敵軍讓你後來勸降麼?」折可存冷冷的說道。

    折可求自小被這大哥訓慣了。全沒脾氣,也不當一回事。依舊憨著臉說:「嘿嘿。我就知瞞不過哥。不過,哥您放心,我那就是一計,咱們好漢不吃眼前虧。我先假意投降了他們,而後借口說勸哥哥投誠,我這不就輕易的回來了麼。至於降不降,我不得聽哥的麼。哥說降,我立馬假降變真降,哥若說不降,我絕對跟哥奮戰到底。」

    折可求這番話,別管真假,可卻也是讓折可存極端的安慰。而且,折可存也願意相信是真的,畢竟是幾十年的兄弟了。而且還是親兄弟。這折可求跟在他身邊,別看折可存老罵,可那絕對是愛之深責之切。內心還是護著兄弟的。而這折可求,別看對別人不咋地,可對他這個大哥,那也是沒話說,從來都是跟他一個陣線的。

    一時間,折可存感懷兄弟之情,也沒了說折可求的心思。看著折可求歎了一口氣,隨即讓折可求把李民軍中所見,好好的說道說道。

    當下,折可求連忙把從折美鳳嘴裡聽得,以及他自己親眼所看的。全都說了一番。而且,不僅如實說了,更是沒有絲毫的誇大。甚至還稍稍的他聽到的,盡量往小裡說。

    這倒不是折可求心存忠義,誠心破壞折可存對李民的認可。只是,折可求從折美鳳嘴裡聽得那些李民軍實力,卻是實在太出人意料了。畢竟,李民一年多以前,那可是還沒有什麼兵力的。如今火成了這樣,說出去了,也就那些老百姓信。其他人,光是把那些投降的捏成一個團,那都不夠時間。就算成了,那也是散兵游勇。一盤散沙。

    不過,單是李民率軍來此的部分兵力,已經是足夠震懾了,折可求就是想不信,卻也是還不成。

    故此,折可求還是信了七分。

    只是,折可求更瞭解他哥折可存,這些沒有根據的,連他都只信了七分的消息,傳到他哥耳朵裡,那非得是反效果。故而,折可求這才挑著他親眼所見的,盡可能如實說,而沒有他親眼所見的,則挑著合理的說。完全把敘述的程度,把握在折可存的認可範圍之內。

    說實在的,這活,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要知道,那折可存可也是極端精通軍略的,說小了沒效果,說胡天了,那更絕對瞞不過折可存。也就是折可求這種從小跟著折可存,對折可存瞭解無比的人,這才能把握這個尺度。

    而當折可求說完了被俘經過,以及在李民營內親眼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感覺李民真有愛才之心,聖主之德之後。折可存半晌無語。

    折可求偷眼打量著兄長折可存。也是有些猜不透哥哥是怎麼想的。

    折可存最終歎了一口氣說道:「你果真看了那李民的騎軍有三萬之眾?」

    折可求當即點頭不已的說道:「看了。看了。絕對有三萬多。絕對的只多不少。」

    折可存再歎一口氣,再次確認道:「那李民果真已經一統了東南。而且還收服折家軍,還水淹了童貫?」

    「錯不了。錯不了。種師道那老兒,你也見到了。他都在李民的手下了。而且還是什麼第九騎兵軍的軍長來著。他們種家軍,能不投降麼。而且,據說高太尉都來了,就在淮安守備。那童貫肯定死了。」折可求當即再次保證道。

    折可存又歎一口氣:「咱那妹妹真跟了李民,以及那個慕容博了?」

    「跟了。跟了。一點不假。咱那倆妹妹,我都看到了,也沒捆也沒打的,都幸福著呢。對了。我這裡還有兩封信,是咱那妹夫慕容博,以及那聖主李民給哥的。」

    折可存聽那折可求連李民的尊稱都掛在了口邊上,當即又是歎了口氣,可還是讓折可求把那兩封信逞了上來。

    折可求先看了李民那封信。信中大意乃是李民久仰折家軍鎮守邊陲,乃是國之棟樑。今大宋無道,四方皆反,調邊軍以御內,西夏虎視,國事危機,盼折可存以大局為重,助他李民,速速平定天下,安內御外。

    折可存當即看的感懷不已。

    要知道折家軍就在陝北甘肅一帶,世代與西夏軍作戰,自也是如那種家軍一般,早就通過歷代無數的血仇,與那西夏成了死敵。抵禦西夏,捍衛邊陲,幾乎成了家傳的使命。在此他折家軍即將覆滅之刻,得到了李民肯定與招安。折可存若說不動心,那真是聖人了。

    而折可存看罷李民這封信,打開慕容博這封信一看,卻是苦笑不得。原本以為自家兩個妹妹與李民和慕容博結親,那就已經夠早得,夠糟的了。可折可存萬萬沒有想到,他老婆慕容海棠,竟然也是敵軍慕容家的旁枝。跟那慕容博還算是堂兄妹。這下,若是這些關係傳出去,就算他折可存誓死不降,那也是摘不乾淨了。

    折可求在一旁看的心癢,扒頭問道:「哥。信上寫的什麼?」

    折可存長歎一聲,隨手把這兩封信,遞給了折可求。折可求一看,當即嘿嘿笑道:「哥。沒想到嫂子也是人家的人。這下咱們算是解釋不清楚了。乾脆咱們就跟了李民得了。咱要是在此時跟了李民,等李民平等了天下,那咱們可就都是開國元勳了。可比那老趙家立國之後,這才被逼投降效命強多了。而且,如今咱妹妹也算是李民的枕邊人了。你看那老曹家,不就是跟皇家攀了姻親,這才成了大宋第一將門了。咱們要是跟了李民,那可就是中華第一將門了。」

    折可存被折可求說的也有些遐思。可折可存畢竟是折家軍當代掌門人,卻是不能光考慮自身,還要考慮老家的族人。當下訓斥道:「胡說!莫要忘了我等的老家族人,尚在大宋疆域之內。莫要累了折家全族。」

    此時這折可存的想法,倒是與那折可大有些類似。只不過,折可求卻不是那折可復一般只擅武勇。對此,折可求深刻瞭解兄長折可存,卻是早有考慮過了,當即不慌不忙的說道:「哥。這你就不用多操心了。莫要忘了,那西北,可不光是咱們一家折家軍以及朝廷的軍隊。可是尚有種家軍與姚家軍等等豪族。如今,種家軍已經投了李民,且現今坐鎮西北的,也正是種師道的弟弟種師遠。有他們在前,西北還有什麼軍馬能威脅到咱們折家。只需哥哥遣人快馬通報,咱們折家有了提防,聯合那種家,姚家,一舉佔了西北,也是易如反掌。」

    折可存聞聽頓時心動。不過,還是有些不靠譜。當即帶了弟弟,把種師道請入內室。

    有這折可求事先墊底,這折可存與種師道溝通的相當愉快。畢竟雙方原本也都有交情。種師道更是折可求的老上司。而且,種師道更是率先投降的榜樣。

    折可存心動之後,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抹不開得了。再次敲定了一下李民如今的真是實力之後,隨即也就把話題進入了家族防備宋軍討伐的上面。

    說實在的。此時種師道派去老家的人,也是還沒回來,畢竟從東南到西北,那也是不近了。就是八百里的急報,那也得跑上幾天。何況種師道派去的人,還不能明著趕路,更不能二十里一座驛站,換一匹馬的晝夜兼程趕路,再加上如今的路面不太平。這麼些日子恐怕卻是還沒到地頭。種師道對老家如何,也是很擔心。

    不過,種師道當然不能把這種對老家的擔心擺著明面上給折可存看,當即安然笑道:「此事無需擔心。西北邊軍,本就是你我幾家組成。受童貫節制罷了。如今你我都在這裡,童貫更是身死。西北有我兄弟在,足以震懾宵小。若是再得你家相幫,西北各地,盡入我等之手,正可獻給聖主,立此大功一件。」

    折可存聞言,當即安心。隨即命人開開城門,全軍外出投降。

    李民得報,親自迎接出大營,把折可存接入營中。折可存也是小小的自得了一把。

    而隨著折可存代表折家軍的正式投效。原本左右為難的折可大,以及誓死守義的折可適,也是轉變了態度,全都跟隨折可存,跟隨了李民。

    李民隨後傳令還在懷玉山脈磨蹭的方臘軍,快速趕來。

    這方臘軍領軍趕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方臘手下的親信,李民的內應婁敏中。

    李民隨即毫不客氣的就收編了方臘軍的這十萬人。並把這十萬人,與折可存殘留的三萬來人,混編一起,打散了,從中挑了三萬精壯,補給折可存。組建了第十步兵軍團。而其餘十萬人,則組成了十個輔軍師。用以鎮守地方。

    可就在李民整軍不久。才一個多月,李民按照高俅提供的消息,四下派出了密探,就已火速傳來消息。

    吐番出兵十五萬,大理出兵十萬,安南等國出聯軍十萬,共計三十五萬的大軍,兵分三路,直奔李民的東南殺來。

    李民帳下將領聞聽,也全都是各自倒吸了一口冷氣。

    雖說李民如今的軍馬總數已經是不少,總兵力與那番國聯軍的總數也是相差無幾,甚至還要多上幾許。可這東南的地方太大。幾處要地一分,腹內各地還要留點兵馬剿滅盜賊、草寇。震懾流民,安撫災民。李民如今可以機動調用的兵丁,真的是不多。

    而且,如今折可存的第十步兵軍剛剛組建,戰鬥力也根本不成一個樣子。那十個輔軍師,更是樣子貨。以這十幾不到二十萬的兵力,應對三十五萬的番國聯軍精銳。即使是種師道和折可存這等的老將,那都是有些犯難。

    朱武更是急速的推算不已。

    反倒是李民仔細觀看軍情,卻是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吐番兵發十五萬,從天水進入宋境,取道四川成都,直奔東南而來。所過之處,奸『淫』摞掠,無惡不作。而大宋的地方官軍,卻因為朝廷的旨意,全都敢怒不敢言。百姓怨聲載道。

    不過,卻也因此,吐番兵馬行軍緩慢,明顯其意不在幫著大宋平叛,而是打著借兵大宋,幫著大宋平定內亂,合理進入大宋發財來的。

    故此,比造這速度,吐番軍兵待通過大宋佔領區,正式抵達李民疆界,卻是還需要三個月。

    而除了這吐番,安南等國也是一樣。他們的軍事目的,自然也是不為了幫著大宋平叛,也是為了發財來的。

    為此,這些小國,雖然各自兵力都不多,可為了能在中原發大財,能與吐番等國取得同樣的好處,卻是組建了聯軍。其中以安南國出的兵力最多,足有三萬之眾,其餘的如萬象國等,有出兵一萬的,有出兵五千的。卻也是湊了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從河內起兵,直奔大宋邕州。

    只不過,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不怎麼好。除了山就是水很少看見人煙不說,如今東南之地皆都反叛。他們這些大宋朝廷請來的援兵,卻是不被那些地方勢力待見。卻是沒辦法如那吐番一般,安安全全的掠奪中原百姓。

    好在他們也不是真心幫著大宋來的,老百姓不安分的給他們搶,他們就硬搶,殺人掠物。簡直就是趁著大宋內亂之際,藉著大宋朝廷的口諭,強行入侵大宋。估計,就算沒有大宋的請求,他們八成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而隨著他們這種滅絕性的殺戮掠奪,東南邕州百姓,也皆是揭竿而起。或百十人,或千餘人,盡皆組成了保衛家園的義軍。

    中原百姓,雖然面對朝廷正統,多是逆來順受,可面對外侮之時,卻是多有豪傑之士奮起。其百姓更是一呼百應。

    故此,這安南等國的十萬聯軍,卻也是進程緩慢。沒有兩三月,光是那些邕州的義軍,他們就滅不乾淨。那些當地人,若是鑽進山溝,大宋的官軍尚且奈何不得,何況那些不識當地地理的番國了。

    而平定不了邕州,那些番國再是胡來,卻也是不能不管後路的安危,就徑直殺到李民的疆界來。

    而最後的大理段譽的軍兵,卻是與吐番和安南等國聯軍相反,一路上與民無犯,共買共賣。快速行軍。不僅行軍的速度遠在吐番,安南小國聯軍之上。素質更是強多了。

    顯然這段譽卻是真心來幫大宋趙佶的。

    而且,段譽此次為了幫趙佶,傾舉國之兵,聚齊了十萬兵馬,出秀山郡,石城郡,直奔距州而來,最多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抵達。

    可如此一來,卻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吐番、大理、安南小國聯軍這三路軍馬,雖說是聯軍,可並沒有人居中調遣,統控全局。以至,李民雖然是面對三路軍馬的包圍夾擊,可實際上,李民卻是用不著同時面對三路軍馬。

    尤其是李民現今手下的主力,無論是慕容博的籐甲軍,還是種師道的第九騎兵軍,那都是高速移動部隊。而且還是那種高攻擊的主力部隊。

    李民完全可以主動截擊他們,一路路的打。以優勢兵力擊潰一路之後,而後派輔軍收尾,駐守,隨即再調動主力攻打另一路。

    而且,這三路軍兵,除了段譽那一路的軍兵之外,其餘兩路,更是極端的禍害百姓,其民心可用,更是讓李民佔據人和。

    李民當下盤算已定,隨即說出與公孫勝、朱武商議。

    要說李民平時不怎麼下令,經常是假借朱武、公孫勝等參謀部擬定作戰計劃,那不過是李民牢記:人主者,不與臣下爭功。

    故此才不怎麼表現。可如今大勢在前,李民自也是當仁不讓。

    而李民一番謀略,也讓朱武,和公孫勝等盡皆愕然。尤其是那朱武,原本也已經推算到了這些。只不過,卻還是沒有想的這般清楚。沒敢空城而出的主動出擊,只想怎麼防守呢,這才沒有如李民一般及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