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8卷 第五回 各人難易有不同 文 / 問天

    第五回各人難易有不同

    「咳!」青山散人聞聽李民之言,未曾開言,先是長歎一聲,而後滿是疾苦的說道:「教主之言,又怎不是貧道心中所望。只是,貧道得以長生,容顏不改,非是貧道資質過人,有何秘法,實乃是服用貧道恩師所賜的六陽金丹所至。可那六陽金丹,乃我師門秘寶,不得私與他人不說,其所需藥材,礦石,更無不是稀世之珍,很多藥材,在如今這末法時代,早已絕跡。自西漢時起,我師門就已尋不到其所用丹材煉製了。貧道所服,那就已經是最後一粒了。實在是無法與之他人,如若不然,五郎與我生死之交。我師門中但凡還有一粒六陽金丹,貧道必與之。只可惜,此丹至貧道已成絕跡。可惜!可歎!」

    李民聞言微微一愣,李民萬萬沒想到這個青山散人長壽的秘密,竟然不是修煉出來的,而是吃丹吃出來的。

    不過,這消息不僅沒有讓李民失望,反而更讓李民有了盼頭。畢竟,修煉功法,在李民這自創並研究到今天這步的達者來看,即使有好的功法,也未必一定能練出來。老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再好的功法,資質不夠,那也是白搭,否則,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秘法斷絕失傳了,那五雷玉書,最後也不會落在他李民手裡了。

    可這丹藥,既然在青山散人門中流傳了那麼久,並得到認可,顯然成效絕對不錯,那可就具有普遍提升壽命的價值了。那可就是實打實的好東西了。

    至於什麼丹材絕跡。這在青山散人看來是無法解決的,可在李民看來,那卻未必。

    要知道,李民雖然認可青山散人的說辭,珍稀的藥材,人人都愛,也必定越用越少,某些上年頭的藥材,直接斷絕了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是,李民最少就從蔡京那裡得到過一對三千年的何首烏,可見事無絕對。只是看各人的能力,即遇罷了。畢竟這青山散人的一脈傳人,實在是太少了。就算他們有上十幾個,並且終年採藥,又能循跡多少地方?

    何況,只看這青山散人的武將氣質,顯然也是練武的時間,多過找藥的時間,他找不到煉製六陽金丹的丹材,那也是很正常。

    可這要放到他李民身上,別說李民以後一統天下,就算以李民現今佔據的地盤和權勢,發動個百十萬人採藥,那也是容易的很。那些不會煉製丹藥的普通百姓,能有個百十金的懸賞,或微小官爵,那就足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了。

    何況,中國的這些前輩大能們,雖然不注意環保,不注意留根的吃絕好藥材,可他們的足跡,畢竟還在中原的範圍之內。那南蠻的山野,以及非洲的原始森林,更都不可能被那些吃絕了。李民只要想找。那找到的可能性,絕對有,甚至還蠻大。

    李民有此念,心中越發歡喜,甚至情不自禁的想到,莫非當初秦始皇遣徐福海外尋找不死仙丹,其實就是因為煉製類似六陽金丹的丹藥材料不夠,這才遣徐福出海尋找的麼?

    李民越想,越是覺得有這個可能。別說是秦始皇那種極端視天下為己物的皇者了,就是他這從現代來的,有著一定人權意識的,並且已經自身長生有望的人,不照樣在聽到有能延緩衰老的丹藥後,不照樣心動了麼。

    李民好不容易壓下心中的澎湃。穩住情緒對青山散人一笑道:「道長。莫要可惜。事在人為。以天下之廣博,這六陽金丹所需的丹材,也未必真的絕跡。如今本尊以佔據廣南東路,其山間老林之內,藥材不知凡幾。若是多遣人手尋覓,想來必有所獲。卻不知道長可否相告煉製這六陽金丹的丹方,免得本尊偶然得到,卻不識奇寶錯過。」

    青山散人,聞言當即有所猶豫。雖然他師門由於丹材的原因,自西漢後,早已不怎麼煉製丹藥,一心改修自身,這煉丹術都快絕響了,沒有丹材支持的丹方,更是沒有任何的價值。可這六陽金丹的丹方,畢竟還是他們師門的秘寶,那怕他青山散人根本就不會煉丹,也根本不認為那些丹方還有什麼用處。可就這樣與人,卻也是難免有些顧慮。

    不過,青山散人隨即想到,自己大限將至,若不得外力相助,突破當前境界,凝聚成金丹,最多再有五年,他也就歸西了。而他又由於師門再沒有六陽金丹可供弟子服用,弟子的壽命還不如他長,根本也沒有傳人留下,這五年當中,若是他不得突破,也沒時間培養弟子,那他這青山玄壇一脈,也就斷絕了。到那時,就是留得丹方有什麼用。還不如送與這李民做一個順水人情,反正李民也不可能找到這些斷絕了的天才地寶。給了他也無用。反倒能借此拉近一些與李民的親近,便於他此次前來的使命。

    書中暗表:這個青山散人,那可不是好不眼的冒出來尋李民聊天的。他乃是受人之托。

    那茅山的茅雨仲、茅雨辰兄弟倆,一看李民馬上就要渡過金丹劫,提前明智的跑回茅山,那可不是就那麼完事了。他們二人可是領了師門令喻出來的,他們二人就算自知對付不了李民這樣結成金丹的超級高手。就算臨陣逃跑丟臉,可他們也還是要回師門覆命的。尤其是李民這種又在戰場上突然結成金丹的高手,更是不能不跟師門匯報。

    而他們兩人的匯報,也是讓茅山內門的長老團們,極度的頭疼。一個金丹大成的高手,雖然他們不是解決不了,可要解決這麼一個超級高手,他們付出的代價,肯定很大。也許大半個內門的長老團也就搭上了。而且,這還是在那李民一定要死戰不跑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這要是李民一看情況不好,扭頭一跑。他們這些茅山長老,仗著法壇,陣勢,以及法器能硬抗一個金丹大成的高手,可追擊,那就是全憑個人的功力神通,金丹未成者,雖然不能說絕對追不上一個金丹大成者,可那也絕對的很難很稀少。而李民萬一脫身之後,再來他們茅山找麻煩,他們這些長老,也不可能終日戒備,到時候,茅山因此滅門,敗落,也不是沒有可能。

    何況,李民也不是普通的孤家寡人的散修,且不說據茅雨仲,茅雨辰兄弟倆所見所說,李民身邊就跟著一個閣皂山的閣主,以及一個白馬寺的長老。就是李民如今麾下的數十萬大軍,那也不是他們這些修道人願意敵對的。別看他們這些修道人對付平常人,以一敵百沒問題,甚至顯得輕而易舉,貌似就是有個萬千人,也照樣能夠輕易取勝。可事實上,多少厲害的厲害的宗門,別說面對百萬大軍了,就是面對萬人以上的百戰之師,也是難逃滅門之禍。想當初,秦始皇焚書坑儒,掃滅眾多修道宗門,那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故而,這茅山宗門在知道了李民的強勢後,並不犧牲特大的與李民硬抗。

    可一個修得金丹大成者為人皇,卻是中原所有修道宗門的大忌,畢竟成為人皇之後,可以調動天下的人力、物力,集聚天下的資源幫助修道,這對天下所有的修道宗門的威脅,都是太大了。秦始皇,那可就是前車之鑒。

    而除此之外,流落到李民手中的九老仙都君印,那也是茅山的鎮山四寶之首,也是不能捨得的。這兩個事不解決,茅山也絕對無法與李民和平共處。

    與之相比,茅山外門掌門劉混康死在李民手中,以及大宋朝廷供養茅山數百年以換取茅山等宗門的支持,那都是不成問題的小問題了。

    故此,茅山一門的商議結果,那就是要李民談一談,跟李民把這兩個事溝通一下。在他們看來,李民既然已經修道金丹大成,已有八百年的壽命可活,此後的餘生,自然是全心尋求天道,以便早日飛昇。皇權雖然可貴,可與仙道,長生相比,卻也不是什麼不可捨棄的東西。而至於那茅山秘寶九老仙都君印,更是他們茅山的東西,李民不可能為了一件寶物,與他們茅山結成死敵。這兩件事,絕對是有商量的。

    只是,這事在他們看來雖然有商量,可卻不好尋自家人去說,這不僅是臉面問題,更主要的是,這事關係不小,派身份不夠的人去說,顯得不鄭重,派夠身份的去說,萬一李民一時沒想開的死腦筋,那可就是再沒有轉圓餘地。

    而正好,這青山散人獨自潛修數十年,終於在大限快到的時候,憑借長壽的積累,有望結丹了。可卻沒有足夠的自信能面對金丹劫時的金丹劫。畢竟,練成金丹的雖少,可能平安渡過金丹劫的,更是百中無一。

    故此,青山散人憑借師門與茅山的交情,前來茅山求助,卻是正好被茅山用上,這才來得李民這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