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8卷 第六回 說和 文 / 問天

    第六回說和

    青山散人為求茅山四寶之一的守心玉圭以度金丹劫,接了茅山說客的差事。此時聞聽李民有所求,自然不願因為一張已經無用了古方,惡了李民,以至於還沒跟李民談入正題,就先絕了交情後路。

    故此,青山散人略一猶豫之下,還是笑道:「教主既有研習丹道之心,貧道怎敢不盡心力。只是此丹方,貧道未曾隨身攜帶。待貧道返回師門之後,自尋來與教主。」

    青山散人此言,絕不是托辭。他既然有心給,弄這些拖延的,就沒有什麼意思。只是他門密傳的丹方,那可都是上古之物,都是鑽刻在鐵劍竹上面的竹簡,一張丹方,光是其藥材,再加上各種注意事項。那就是百十斤的份量,青山散人自沒有隨身攜帶的道理。

    李民一聽,當即大喜。他可不怕青山散人說了不給,只看這青山散人主動上門,雖然不知道有什麼事,那也絕對是有求於他李民,不管是為名,還是為利,大大的滿足他也就是了。何況,就憑李民如今的神通勢力,李民也自信能壓得住這個青山散人。

    一時間,李民都有些喜得遐想大群的心腹兄弟與老婆孩子,吃了那六陽金丹,一個個得以延壽,齊享恆福的美景。

    說實在的,青山散人這六陽金丹的功效,除了在延長壽命上有些奇效,其增長功力,突破境界的效果,甚至還遠不如當初呂祖送給高家祖先高延讚的十粒金丹,畢竟,那金丹,每一顆可都是能實打實增進一甲子功力的,十顆六十甲子,稍微有點天份,哪怕就是沒有正式的修道功法,只憑著當今內家武道的研習,那也足夠其返本歸元,從後天之境,提升到先天之境,由武入道了。

    不過,能有這麼一個延壽的丹藥,就算資質差點,磨年頭,也能修出點異能成績來。就算什麼成績也沒有,多活百多年,那也是所有權貴以及智慧生命體難以抗拒的,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六陽金丹,又比老高家當初得到的那十粒金丹,不知強了多少。

    當然,這六陽金丹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隨便吃的。普通人冒然吃六陽金丹,那就跟直接找死吃毒藥,沒什麼區別。這就跟普通電場阻擋不了核能外洩一般。那六陽金丹蘊含的龐大能量,可不是普通人軀體能承受的,普通人吃了,絕對爆體而亡。最少,其**已經達到了剛體之境,心神達到了守一之境,這才能服食六陽金丹不被金丹的能量撐爆。從而達到增長功力,延長壽命的功效。

    不過,這卻也是後話了,李民見不到丹方,自然也不知這些注意事項。

    當然,李民也是沒準備白拿這青山散人的密傳丹方。當即問道:「道長此來,可有何事,但凡本尊能盡微薄之力,本尊絕不推辭。」

    青山散人看李民這麼直爽,心中也是很高興。不過,青山散人受茅山所托,卻是不能直接就交代他是茅山派來的中人,跟他李民談判來的。如此,且不說青山散人代表不了茅山許諾給李民什麼,就是這直接交底,那也是讓茅山先矮了一頭,到時候,茅山不爽,他可是要落褒貶的。青山散人雖然生性直爽,更百來年的隱居與社會有些脫節了,可鬼老精,人老滑,終究還是有些人生閱歷的。

    故此,青山散人沒直言自己乃是受茅山所托而來,反倒是沉穩的說道:「教主,貧道此來,非為自家事,實乃為教主大業而來。」

    李民微微一愣,不知道這青山散人怎麼會如此說。不過,李民本身就是大忽悠出身,卻也不會被人隨便拿大帽子一壓就隨著他人的指揮棒起舞了。李民現代人的思想價值觀,卻是絕對信奉無利不起早的。雖然,李民來到這個時代,也確實從魯智深和武松等人身上看到那些重言諾,輕生死,不圖財帛的豪俠風範,可那也是為義氣,為交情,為公理,絕不可能什麼的不為的就自己冒出來。

    不過,怎麼說青山散人都許諾了李民六陽金丹丹方的奉上,此時別說李民還未丹方到手,就是到手了,沖這份禮,李民也不能在這種小小的人情世故套話上給對方難看。

    故此,李民很是配合的一整顏容,鄭重的問道:「道長何出此言?」

    青山散人很是誠懇的說道:「貧道本隱居青山數十年,不曾聽聞外事。前些時日,卻有友人到訪,論及天下時事,說道教主乃一代天驕,橫空出世,不僅創下神宵教,傳下道統,更打下偌大基業,有改朝換代,一統江山之資。貧道聽聞,心實憂之。不忍見一代天驕損落,自古,天下有萬世的江山,不曾有萬世的帝王。我等修道之人,若不曾達到金丹之境,感仙道無憑。成就帝王霸業,享百年俗世富貴,也未嘗不可。可教主已經金丹大成,仙道可期,不一心尋求大道潛修,反倒心繫俗世,尋求皇權霸業,分了問道之心。實乃可惜。何況,教主金丹已成,壽延八百,久居皇位,也影響天道氣運流轉。必被上天所罰。貧道也是將近修成金丹之人,自知其中艱苦,實不忍同類遭劫。且,貧道又聞教主與茅山皆怨,奪了茅山秘寶,茅山欲傾全力除教主,貧道以為,以教主金丹之境,此戰一起,教主固然難免一死,茅山諸位道友,也是不知道要死傷多少。都是百多年的交情,貧道實不忍再看友人損落。故此,冒昧前來,與教主解說一個明白。想為教主做個中人,化解此事,只要教主允得,想來,茅山的諸位道友,定會賣貧道一個顏面。」

    李民心中再次一愣,萬萬沒想到這個青山散人是為茅山做中人來的。雖然這青山散人說的好似他聽聞之後,看重李民的天分,他這青山散人也是急公好義。可李民與茅山爭紛這些事,也就是這些日子才正式見的大陣仗,他青山散人若是全然不問外事,哪有什麼閒人,就那麼湊巧的跑到他山裡去跟他閒嗑此事。

    李民只是微一琢磨,已是斷定,這個青山散人必是受了茅山請托而來。想來,茅山怕直接派人來,一是弱了氣勢,有投降妥協之嫌,二來也是怕自家決絕,不好圓場。

    不過,李民雖然把此事想的通透,可李民對那茅山,也不是不無顧忌,畢竟,李民如今已經不是對當今修道界一無所知的普通人了,有著守一真人與靈隱禪師在身邊跟著,李民對當今修道界的底細,可遠比身邊只有一個公孫勝稍微沾點邊的詳細。

    那茅山,乃是當今大宋三山宗門之一,南方道教的領袖之尊,與龍虎山張天師一系並駕齊驅,其實力,甚至遠比同為三山宗門的閣皂山更高。而且,茅山的秘法,更是尤為詭異。往往殺人不見血。李民就算金丹大成,也不一定架得住人家茅山教的全力反撲,畢竟李民就自身一個李民實力夠高,而茅山隨便出來的那兩老道,那就不是李民手下誰能擋,天知道茅山還有多少類似的大神通者,李民一個人,那可是雙拳難敵四手。

    何況,就算李民不為自身安危擔憂,也是怕茅山對其親近下手。李民身邊那麼多的親近之人,就李民一個人,那可是護不來的。

    這點上,李民到於茅山內門掌教茅雨澤一個心態。茅山家大業大,也是怕李民不照規矩來的,隨便找自家弟子下手。

    故此,李民琢磨到茅山有意講和,也是滿心歡喜。當然更不可能揭穿青山散人的身份了。

    李民當即滿臉感激不盡的配合道:「多謝道長仗義。本尊感激不盡。本尊欲請道長為本尊共和國之安國國師,為本尊代表,替本尊前往茅山說和此事。無論成敗,本尊定有重謝。」

    青山散人聞言,很是高興。雖然青山散人隱居潛修多年,而且馬上就要度金丹劫了,並不怎麼看重這個國師身份,可安國國師的稱號,再怎麼說,那也是對他的一種社會價值肯定。青山散人本就是世俗的武將出身,對與這種皇權的封賞,還是有些在意的。何況,李民答應的這麼痛快,直接就把此事委託給他了,到時候他回轉茅山那麼一說,事情辦的漂亮,那茅山秘寶守心玉圭,萬沒有不借之理。到時候,他苦修百多年的法力神通應付天劫,守心玉圭護住心神不為心魔所乘,他青山散人平安渡過金丹劫的可能性,絕對在八成以上。到時候,又可再活六百年,就算飛昇,也未必無望,至於道統,更是可以慢慢尋找弟子傳下。

    青山散人自然高興無比。故此,青山散人對於李民的國師賜號,也沒推辭的就接受了。

    不過,青山散人接受了李民的國師賜封之後,想及回復茅山的條件還沒說死,當即再次說道:「貧道為教主與茅山說和此事無妨。不過,教主卻也要答應貧道兩個條件。如此,貧道也好為教主說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