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9卷 第十一回 忠烈王彥 文 / 問天

    第十一回忠烈王彥

    難道這守城的官員嚇得跑了?

    李民軍全都輕鬆的猜疑著。畢竟這樣的先例也不是沒有。要知道李民軍雖然優待俘虜,主動投降的,一般官職不變。可那些民怨極大的卻是例外。李民軍的公審大會,批鬥大會,那也向來很有名的。有些貪贓枉法,民怨極大,血債極多的,即使是不敢與李民放對,螳臂當車,可也是不敢留在原地等著李民軍的公審和批鬥,多是聽聞李民軍快來了,提前就收拾珠寶細軟跑路了。

    只不過,即使那樣,那也不應該是鴉雀無聲啊。要知道,一般官員跑路的城池,最高興的就是受苦的百姓。李民軍一來,早就自發的開開城門迎接了。似這等沒有官員迎接,也沒有百姓迎接,全城靜悄悄的,那還真是少見。

    不過,李民軍雖然多是新整編的部隊,可在李民獨有的政工體系,以及正將鋒將的體系分工,指揮部隊的都是統率力高的,這部隊的素質,還是相當高的。

    來至城前里許,全軍止步,有一騎突出,來至城門附近,高聲喝道:「共和**至。興仁府速速開門獻降!」

    「咚!」一聲號炮響亮。興仁府城頭猛然旌旗四起。足有三四千的兵卒現身城頭,為首一人高聲喝道:「嘟!大宋疆界,哪來的什麼共和之國。亂臣賊子,自立國度。也敢妄言!爾等若得時務,早早撥亂反正,放下刀兵歸順朝廷,也可保得性命。」

    那傳令的軍兵,先是被那聲號炮以及突然現身的軍卒嚇了一小跳。可隨即聽聞城頭之人的正氣勸降,頓時哈哈大笑:「你這呆子!莫非失了心。瘋了不成?如今宋皇無道,失其天祐,我主立國江南,萬眾歸心,天下英豪,以十歸七八。眼看我軍揮軍京師,江山易色。難道你以為你這丹丸小城,數千的軍兵,還能擋得我軍數十萬大軍不成!你若識時務,還是盡早獻城投降,莫要累了這興仁府的軍兵。」

    隨後,也不理城頭為首那人,逕直對城上軍兵喊道:「弟兄們,我共和軍優待俘虜,投降不殺。各位兄弟莫要自誤……。「

    「嘟!大膽的賊子,莫要妖言惑眾。我王彥領軍在此,但得我軍兵上下半條命在,絕不讓寸土與賊。」說著,王彥取弓搭箭就射。

    當時把傳令的軍兵嚇了一跳。好在這王彥的箭法,實在差勁,六十多步得距離,已經是出了他的準頭範圍,卻是沒有射中,不過,即使如此,那傳令兵也是不想在這裡繼續冒險。反正傳令的軍令已經完成,連忙縱馬回歸本隊交令。

    李民等聞報,雖然覺得這個興仁府沒有如往常一般投降,有些不識時務,可也沒覺得興仁府這麼一個小城能有什麼大作為。隨即傳令楊志領軍一萬攻城。

    然而,出乎李民等意料之外,這興仁府,竟然有火器。雖然這興仁府的火器,比不得李民鑄造的大炮,也比不得李民軍火槍兵後鏜槍的精良。可那也是大宋武經總備上狼煙炮,火龍巢。尤其是有著城頭的地勢,從上面打下來,出其不意之下,楊志領軍的衝鋒,竟然大敗。足足丟下了兩三千軍兵的性命不說,就連已經進入超一流高手境界的楊志,也在火龍巢的大範圍轟擊下,被火藥箭燒到了左臂。

    好在李民軍的行軍傷藥,準備的向來不錯,敷上藥。楊志倒也是沒有什麼大礙。

    面對一個能如此運動守城器械的,也來了精神,隨即調隨後的火炮部隊上前攻城。

    不到半天的功夫,李民的五百尊小炮以及兩尊大炮,四尊中型火炮,全都就位了。陳規一聲令下,眾炮齊鳴,只是一次覆蓋射擊,興仁府的城頭當即塌了半邊。尤其是那城門,在李民那兩尊大炮近乎平射的轟擊下,直接就四分五裂。

    而後,就在興仁府的城頭軍兵還在被火炮的轟鳴與巨大的威力,震的還暈乎的時刻,李民麾下的高遵衡已經在楊震的軍令中,迅捷的領兵衝入城中。那些城頭的軍兵,幾乎還沒回魂呢,就已經被高遵衡領軍繳械了。

    那城頭領軍的王彥,更是被高遵衡生擒活捉。

    李民隨即例行出榜安民,並召集百姓開公審大會,以及批鬥大會。

    可出乎李民意料之外的是,這興仁府的百姓,雖然也是多聽說過李民的大名,可對李民的歡迎,並不怎麼熱情,公審大會上,更是沒有什麼人指認王彥的罪責,反倒是後不少百姓為王彥求情,稱其清官。

    李民不禁大為感歎:這仁義之師,果然也是需要暴政來襯托的。再仁義的部隊,沒有暴政來襯托,百姓也是看不到好的,就像沒有壞人,也顯不出好人來一般。

    不過,李民還是很高興難得一見的遇到一個清官。降。畢竟李民想建設的國度,需要的就是王彥這樣的清官,光是弄一大把識時務的貪官以及牆頭草,李民最後忙來忙去為誰啊。還不是得費力純潔隊伍。

    然而,這王彥即使被俘,依然誓死不降,面對李民的勸說,堅定不移的說道:「宋室即使有千般過錯,皆是國之正統。更對我王彥不薄。為人臣者,國主有錯,理應死諫,而非變節。我王彥雖不才,也略知忠義二字。我聞爾軍來時,已料我數千軍兵,非你大軍之敵,早存死志。你來看,我臉上所聞何字。」

    說著,王彥仰臉看向李民。

    李民連忙運目力祥看。說起來,這大宋政壇也還真是不錯。雖說這趙佶看人不怎麼樣,用人唯親,可政體上,即使有過服刑記錄的人員,照樣可以當官。就像那高俅,就曾經被紋面,有過服刑記錄,可照樣當的官不小。而這還絕不是一種特例,而是一種普遍。

    故此,李民初時隨看此人臉上有字,可卻也沒在意。如今仔細一看,這人面上紋的字,卻不是什麼紋面的金印,服刑的記錄,而是八個血字:赤心報國,誓殺國賊。

    李民不由一愣。雖然李民也是見過不少所謂的大宋忠臣,可這樣紋面明志,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反對李民共和**的,不給自己留絲毫後身路的。李民還真是一個也沒見過。

    不過,物以稀為貴,越是這般,李民越覺得這個人可敬。當即正顏道:「王將軍。本尊軍中有神醫,可用珠粉修的面上文字。此字擦去,自無人說道將軍,難得將軍愛民公允,百姓稱讚。本尊又是有志求天下大同之人,難道將軍不想與本尊共建大同之國,使天下萬民共歡顏麼?」

    一般,李民此共和大同的大志一說,凡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尤其是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仁人君子,差不多就會拜服在李民的大志感召之下,興王佐之心,輔佐李民共建理想的大同社會。

    可這王彥,雖然心中有所動搖,感覺李民說的真誠,聯想李民的傳聞,判斷李民應該沒說假話,可是這王彥依舊還是歎息了一聲說道:「我食大宋俸祿,生為宋臣,死亦為宋鬼。且,我數千軍兵皆隨我志紋面明志,我豈可獨自背志變節。國主休要多說。王彥!唯死爾!」

    李民覺得,這王彥既然有所猶豫心動,所差的不過時間和面子罷了。此時殺王彥,也長不了他李民威信威名,反倒讓當地百姓覺得李民殺戮清官,壞了民心。再說,你讓殺就殺。我這麼聽話,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

    故此,李民當即一笑道:「即然王將軍無心歸降,此事就此作罷。本尊所率之軍,乃是為民請命,只殺害民的奸佞之徒。王將軍雖與本尊敵對,卻與民無過有功,本尊刀快,不殺良善之輩。王將軍可以走了。日後天下太平,本尊還希望王將軍能念在為百姓謀的份上,再次出仕,輔佐本尊。」

    說罷,李民擺手放人。兩廂有軍兵隨即請王彥出去。

    王彥當即如夢中一般,踩著雲就出了縣衙大門,萬萬沒想到與李民領軍對抗,誓死不降,竟然也沒被殺頭,就這麼給放出來了。

    縣衙的大門外,有不少的百姓都圍著呢,見王彥出來,紛紛問好。王彥茫然的應著。

    當即有不少的百姓就紛紛說道:「我就說聖主不會殺王大人的,聖主是好皇上,王大人是好官,聖主怎麼會殺王大人呢。你看,王大人這不就出來了麼。」

    一旁人紛紛應道:「是啊。是啊。」

    還有說道:「你們看,王大人一點傷都沒有,還這般出來,想來王大人與聖主志向相投,君臣相應得益,已是保了聖主。這會我們有王大人,還有聖主。以後的日子就更好了。」

    「是啊。是啊。」兩旁又有人同意的應和。

    王彥聽在耳裡,心如刀扎。聽民聲,李民已是民心所向,李民大軍又威猛無比,火器犀利。想來這大宋的江山,日後真要換姓了。

    王彥念此再無敵對之心,仰天大喝:「大宋立國兩百載。旦夕將亡,豈可無直臣相伴。某王彥孤身一人,當為國死忠,以醒忠烈。」言罷,王彥分開眾百姓,猛的一頭撞在興仁府縣衙的拴馬樁上,全節而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