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9卷 第十二回 汪伯顏獻媚 文 / 問天

    第十二回汪伯顏獻媚

    死了?

    李民萬萬沒想到這個人的氣性這麼大。眼見事不可為,大宋將傾,竟然以血醒民。

    雖然李民本身並不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雖然可見其愚忠之心,可其忠誠的氣節,還是令人敬佩的。而且,說實在的,似這等忠心,其實也是每個上位者所希望擁有的。

    李民隨即傳令厚葬王彥,並頒喻追封其忠烈侯。

    興仁府又是因此很是熱鬧了一番。

    不過,就這麼一耽誤。李民大軍再要啟程時,卻又迎來了一波大宋使臣。

    雖然李民對於都這個時候了,大宋竟然還派使臣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還是命人傳令接見。

    不多時,一名大宋使臣入見,一見李民,連忙拜倒,高呼:「下臣汪伯顏拜見國主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民見此,當時有些不喜。雖然這個汪伯顏是在向他李民歌功頌德。可他一個宋朝官員,作為使臣來此,代表的大宋顏面,如此下作,卻是大失風骨,與那碰頭而死的王彥一比,簡直沒得比。

    不過,李民畢竟早已不是那種臉上藏不住事的小年輕了。喜惡不行於色,淡淡的說道:「宋皇遣你至此何事?」

    汪伯顏不敢起身的俯首回道:「下臣來此,實在是受了我皇旨意來向國主議和聯姻的。我皇願進獻安德帝姬與茂德帝姬與國主消怨,重修舊好。並承認長江以南,盡歸國主所有,從此與國主睦鄰友好。」

    李民聽完,真是說不出來的感受。劃江共處,李民還能理解,可這進獻公主帝姬,這就讓李民都有些被雷到了。尤其是別的帝姬也就算了,那茂德帝姬。那可也算是李民的熟人了。

    想當初,李民關係跟宋皇趙佶還很好的時候,那茂德帝姬作為趙佶最漂亮的女兒,最受其寵愛,小丫頭十來歲的時候,就跟一個小大人一般,他李民進宮與趙佶敘舊時,可是沒少纏著他李民,那是李民也還沒孩子,對那小丫頭也寵的很,就跟自己的小妹妹,小侄女一般。

    而那安德帝姬,與那茂德帝姬同歲,兩個小丫頭,如今也就應該是十四五吧,這趙佶竟然捨得獻出來聯姻,這趙佶是拿他李民當什麼了。

    李民強壓不滿質問道:「汝皇倒是打的好算盤。而今本尊大軍即將席捲天下,其如此,就想保得苟延殘喘不成!」

    那汪伯顏不敢抬頭看李民臉色,嚇的連連磕首道:「國主息怒。國主息怒。這都是那宋皇癡心妄想。下臣可是久慕國主威名,早有投靠之心。下臣乃是國主麾下張邦昌之好友。現有張邦昌之舉薦信在此,國主不嫌下臣愚鈍,下臣原獻大宋江山與國主。」

    說著,這汪伯顏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雙手舉過頭頂。

    李民聞言,微微一愣,沒想到這個汪伯顏,竟然還跟自己收的那個準備用作反面教材的張邦昌還有關係。李民不由的更加鄙夷其人。

    不過,即使如此,李民還是命人將其呈現的書信遞了上來。

    李民展開一看,還真是張邦昌的舉薦信。

    說起來,這張邦昌別看頂了一個李民記憶中大奸臣的名聲,可辦事的能力,卻還真是不弱,甚至其政務處理,都不比李綱差。

    尤其是此時,此時張邦昌的惡名不顯,甚至可以說在當今士林之中,還是很有賢名的,威望也不比李綱遜色多少,交友廣泛的很,其聚攏人脈的手段,甚至比李民重用的李綱,都隱隱勝過一籌。

    來到李民這裡,也很是給李民從大宋挖了不少人才過來。如今在李民的政府中,也是小成一塊勢力了。如今又弄來這麼一個汪伯顏。只看其風骨,也不想什麼好人忠臣。

    這隱隱讓李民擔心自己應用的那個鯰魚理論,會不會弄巧成拙。若是沒激勵了李綱他們,反倒讓李綱他們被張邦昌,秦檜,高俅等人結成一黨給吃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好在,這些人的根本,李民心中是知道的清楚的,等閒絕對不會被其蒙蔽。如今只是用其能力,在李民的壓制下,到也絕對不會讓李綱等人吃大虧。

    可已經有了這張邦昌和秦檜、高俅等許多人,李民實在不想自己的部下再多幾個汪伯顏這般的人,這三人成虎,李民雖然對自己有信心,可也保不得別人不受影響。鯰魚理論,那可不是餵魚理論。

    故此,李民放下書信,淡淡的說道:「張邦昌倒是對你推薦有佳。可你如何證明你的忠心,如何進獻大宋江山與本尊!」

    汪伯顏聞聽,面露喜色道:「國主萬歲,下臣來此思得一計。而今大宋雖然勢微,可百年傳承,尚有一幫食古不化之徒死心追隨,不知為民為國之大利。雖然其等區區之力,面對國主大軍,譬如螳臂當車,可也損國主的實力。尤其是這些食古不化的人,多在士林中薄有名望。而今天下,還是士林眾人,掌握天下百姓喉舌,難免因此污了國主青名。故此,臣下想來,國主可先暫時應允和議,但要拖延,並向其索要重金賠付。大宋欲付國主和平之資,必加賦各地,而今天下多以落在國主之手,大宋殘存之地,也多受兵亂災荒,必無力應對重稅,國主再適時的在轄地減免賦稅,兩相對比,我等再以言論導之,廣傳國主開明為民,宋皇奢靡無道。不出年許,和議尚未敲定,必然天下萬民爭相投奔。即使那些迂腐之徒,也難質疑國主。」

    李民雖然鄙夷其人,可這汪伯顏的進獻之策,還真是很符合李民的心思。畢竟李民想要的是一個和平完整的中原國度,好引導華夏子民步入開化,飛速發展,自強壯大,而不是一個破破爛爛的殘破之都。汪伯顏這一手,可是近乎和平演變,而起,更能把李民的名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尤其是,李民如今打下來的土地,以及收編的部隊,也是過於快速了,也需停下來腳步整編消化一下。而至於大宋會不會利用這個時機重整軍馬。這根本不令李民擔心。且不說如今的大宋根本沒有什麼能人了,就是還有,又能奈李民如何。

    李民當下就有心允了,可李民一個看這汪伯顏不爽,另一個這個和平議案中的聯姻,也很讓李民不爽。李民實在無法接納一個原本歡喜叫自己叔叔的一個小丫頭,成為自己和趙佶和議的聯繫紐帶。可若是退回那兩個小丫頭,如今趙佶可能都急紅了眼,天知道會怎麼對待那兩個可憐的小人,好歹那兩個女孩,都是叫過他李民叔叔的。

    李民當下冷哼道:「本尊而今何等身份,原先尚與宋皇平輩論交,今和議聯姻取其女,豈不矮他一輩。」

    汪伯顏聞聽連忙笑道:「國主萬歲。這不過是宋皇自欺欺人的安心之想。國主若是不喜,盡可將其女許給國主的各位殿下,或是賜予帳下群臣。量宋皇也不敢拒絕。國主自可隨心。」

    李民剛才也不過是出言試探,此時一聽,更是明白,估計這趙佶把這兩個小丫頭送來,就直接當其死了。連帶的這個汪伯顏都不怎麼看重那兩個小丫頭。這要是送回去,估計絕難落好。

    只不過,汪伯顏建議的那個將其許給他李民的兒子。雖說他李民如今已是有兒子了,可那些小子,也不過才半歲,有這麼大的老婆,哪怕就是當童養媳,也是對雙方的殘忍不是。

    算了,還是把這兩個小丫頭送到二龍山,讓月茹玉兒他們幫著給找個信得過大臣嫁了算了。像岳飛,高寵那兩個小子,就是蠻不錯的麼。

    李民不忍心包辦兒子的婚姻,卻是把心思動在了兩個徒弟身上。

    李民隨後算是接納了汪伯顏的建議。令汪伯顏操作此事。

    汪伯顏感激不禁。

    而李民這一停軍,沒多久,宗澤和周侗終於趕了回來,面見李民。

    這倆老頭,原本是想死諫李民,讓李民莫要亂了大宋根基的。可看李民有章有法,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心,先是被逼,而今更是給了大宋和平之際。也全都是老懷安慰。卻是沒看出來李民聽取汪伯顏的建議,和平演變的陰招。

    李民安撫了兩個老人,繼續大張旗鼓的安撫其轄下各地的百姓,先是許了免賦三年,又是開闢商路,通暢南北商會的運輸通道。其治下好評如潮。

    可就在李民向大宋施壓,逼迫大宋暴政,壞大宋名聲的時候,茅山的人,總於忍不住了。派人再次來與李民交涉。要與李民做過一場,了斷九老仙都君印的歸屬。只要李民不動用軍隊力量,此事過後,茅山也將承認李民正統地位。

    對此,李民倒是沒怎麼意外,畢竟那茅山的九老仙都君印,連他李民都知道是好東西,那作為茅山的鎮山四寶之一,茅山如何能割捨的了。就算茅山捨得寶貝,那事關茅山的顏面,茅山也是做過一場樣子的。

    李民隨即應允,就在四月十八,於二龍山恭候茅山比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