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一回 先鋒陸登 文 / 問天

    第一回先鋒陸登

    「陛下。今金兵遠來,無非是我朝斷了他們的援助。窮極而至。其盡皆生番兇猛,更遠勝遼人。我朝如今京中兵力空虛,莫若與之和議……。」

    蔡京小心的向這宋皇趙佶進言。可還沒等他說完,就有一人忍不住的怒喝道:「奸賊住口!今番邦入侵,連叛賊李民尚且知道內外有別,遣人快馬傳書和議,更揮軍來援。爾竟思與番邦苟且。實是叛國之賊,皇上萬不要中了奸人詭計。」

    蔡京耷拉著臉回頭一看,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半退休的清流領袖宿元景。

    如今這大宋朝中的忠臣實在是太少,也就是宿元景這等老臣,還敢跟蔡京叫一下板。

    蔡京當下一沉臉,旁邊自有會看眼色的王黼跳出來喝道:「宿元景!你可知這是哪裡?你竟敢在萬歲面前大聲咆哮。成何體統!速速退下!」

    這王黼依托梁師成起家當的丞相,後來蔡京與梁師成和解,再次聯手,把這王黼把拉下去之後,這王黼本是小人脾性,倒是能屈能伸,絲毫不以為意,反倒更加迎奉梁師成,依舊在朝內站穩腳跟,更與蔡京拉上了關係。交往頗為密切。甚至與蔡京的關係,比蔡京與其子蔡攸的關係還好。

    不過,這一回,王黼卻是巴及錯主子了。

    此時,趙佶正自心煩的,不是旁的,正是這兵臨城下的金軍。而宿元景的話,提及了李民,正是給了趙佶一個強心劑。那趙佶原本與李民交好,更自以為李民原本是其半拉手下,他趙佶不管怎麼說,那也是神宵教的大教主,而李民不過才是二教主。如今李民和其分庭抗禮,並列了疆土不說,如今更是傳書捨棄了恩怨來支援他趙佶。

    趙佶這個人,秉性好大喜功,擱在普通百姓身上,那就是好臉好面。連普通好臉好面的小老百姓,面子據在那了,那都指不定能做出什麼事來。何況是這一國之主的趙佶了。

    趙佶當下覺得再怎麼著,也不能在李民面前栽面。人家李民能來救援他。他趙佶就絕不能隨隨便便就與人議和。尤其是這個議和的對象還是金國。這金國可是前兩年還可憐兮兮的受他大宋援助呢。如今竟然不計恩澤的反咬一口。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故此,還沒等王黼說完,趙佶這脾氣上來,就猛地拍了一下龍書案,怒喝道:「住嘴!下站!」

    王黼此時還正看著宿元景,一時沒以外這是宋皇趙佶對他王黼喊得,只以為趙佶對蔡京崇信無比。這宿老頭多日沒上朝了,不在家頤養天年,愣跑來與蔡京叫板,這下還不是被皇上呵斥了。

    故此,王黼竟然還得意洋洋的對著宿元景調侃道:「喏。老太尉。聽見沒有。皇上呵斥您吶。還不趕快走!」

    趙佶一聽這個氣啊,隨手抓起龍書案上的紫玉祥龍鎮紙就扔向了王黼,怒喝道:「朕是說你呢。給我滾!叉了出去!」

    別說,這趙佶經常玩投壺,這準頭還真不錯,一下子就扔中了王黼,打在了王黼的後肩上。

    王黼當即疼得一咧嘴。剛惦著罵誰扔老子。隨即意會到是皇上趙佶仍的,當即魂飛天外。

    此時王黼是知道趙佶說的下站之人是誰了。可也晚了,當即有站殿的金瓜武士上來十個,十柄長把的金瓜一支,就直接把王黼給叉了起來。

    那叫一個利索,果然不愧是專業的。

    而宿元景,根本連看王黼這跳樑小丑怎麼被叉的扔出午門外,逕直就像趙佶刨析戰和利弊道:「陛下,當今我朝連年戰禍。屢戰屢敗。以致連金國這等小番都不安王化。若不與其迎頭痛擊。空群番效仿,恐我大宋今後將永無寧日。且,李民來書說的明白,他以起兵討伐遼金。斷其歸路。這李民雖然叛逆。可卻向來言而有信。應無虛假。如此,我等即使不敵,只需堅守幾日,也可令其擔心老巢,而心生敗退。此次實是重振我大宋軍威之良機,陛下萬萬不可自誤。」

    宿元景這番話,此時算是說道趙佶心眼裡去了。趙佶當即點頭說道:「老愛卿說的對。只是如今我京師軍力空乏。金兵兵臨城下,卻不知何人可堪為帥退敵?」

    趙佶此言一出,當即大殿之上,鴉雀無聲。這些大殿上的大宋官員,雖然都佔據高位。可不是跟蔡京一黨的,就是混日子的多。真正丁強的,實在是太少了。

    尤其是如今大宋六大將門,除了老呼家,全都跟了李民,這就有能的將門中人,那也是指不上了。就算有,其他大臣,以及宿元景也不好推薦。誰敢保這些人與六大將門沒有什麼瓜葛,等金兵退卻,這些人,因功佔據了高位,反手投了李民,那作保的人他找誰說理去。一個舉薦不當,那就是一個政治上的污點啊。

    故此,卻是沒有一個人答音。

    好在,宿元景此次上朝,卻也是有準備的。卻也是正好有兩個與將門無關的良才在心中。一個是今年為了與李民作戰,開恩科招的武舉陸登。一個則是受命回京的張叔夜。

    這兩人,那可都是宿元景心目中的文武全才。尤其是那陸登。一桿銀槍,更是槍法出眾。而那張叔夜,雖然是一介書生出身,可這些年也是剿匪有功,用兵入神。

    有這兩個人,宿元景當然有些底。

    當即,宿元景就為趙佶舉薦了陸登與張叔夜。

    趙佶一聽大喜。當即傳旨陸登與張叔夜上殿。

    那陸登與張叔夜,原本就被宿元景帶在了午門外等候。這趙佶一傳旨。來的到快。

    當即,趙佶命陸登在殿上演武。這陸登絲毫不含糊。雖然趁手的長槍不得帶上大殿。可空著手,一套拳法打出,那也是精彩百出。

    這趙佶旁的本事沒有,身邊的高手多了,看人的身手如何,還是很有幾分眼力,當即欣喜不已。而至於那張叔夜,雖然武功不怎樣。可張叔夜本身,卻是趙佶與李民對戰這些年來,少有的能傳回捷報的巡撫。傳其回來,本就是要重用的。如今自然信得過。

    當下,趙佶欽點張叔夜為殿前指揮使,統領京師守軍,會戰金軍。令陸登為先鋒,首戰立功。

    這陸登少年得意,此時還沒碰過敵手,倒是沒覺怎麼的,只覺的自己功夫就算不是天下第一,那也是少有敵手,迎戰那金國的番兵,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故此陸登乃是興沖沖的接旨謝恩。誓言要楊我天朝之威。

    反倒是那張叔夜,這些年來打了不少的陣仗,屢屢獲勝,全憑的謹慎二字。卻是謹慎的很。自知從邊塞到京師的各鎮軍馬,雖然如今兵力空虛,可那也是不含糊,金兵能這麼快的突襲來此。那絕對不能小瞧。更何況,張叔夜也有耳聞,傳聞這金兵可是把大宋的死敵大遼都打的聞風喪膽,稱其為: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故此,張叔夜絲毫不敢小瞧金兵,反倒認為這這金人絕對不簡單。

    所以,這張叔夜卻是有心嚴防。反正李民以傳書來援。防守不了幾日,這金軍絕對不戰自退,到那時趁隙追擊,絕對最是安全舒服。

    只是,張叔夜的思路雖然對頭,絕對是老成穩妥。可奈何此時的趙佶有了和李民攀比的心氣。這戰場上打不過你李民,哪能還要李民來救援。

    有此心氣,趙佶直接喝令開戰,張叔夜雖是被任命了殿前指揮使,又能有什麼辦法抗命。

    故此,張叔夜也只得命陸登帶了一萬禁軍出城迎戰金兵,自己親自在城頭佈防。為其壓陣。

    且說這陸登領軍出來。正自命人在城下叫罵的金軍,當即看見,連忙報與了自家統帥。

    這金國的先鋒大將,不是別人,正是完顏吳奇買的親侄子完顏宗弼。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岳飛老對頭——金兀朮。

    此時的金兀朮,那也是正當年,二十歲的棒小伙子。天賦神力,自出世以來,在金國沒有敵手。此次來至中原,更是一路通暢。也是志得意滿。聞報宋軍有將領出城迎戰。當即興奮的點兵出征。

    當下裡,金軍一萬,大宋禁軍一萬,兩下裡對了一個圓陣。

    好傢伙。這兩邊一站到一起,可是看出不同來了。雖然兩邊都是一萬人。可金兵那一萬人全都是騎軍。雖然盔甲不甚齊全,有些甚至只是裹著一塊獸皮,可一個個全都野性的很,個頂個的全都散發著沖天的殺氣。不用打,光是這麼多人瞪誰一眼,膽小的都能直接嚇死。

    而再看宋軍這一萬人,雖然是禁軍,應該算是大宋軍中的精銳,可全都是步軍,哪怕是個頂個的盔甲齊全,可單從高度上,那就差著人家金兵一大塊。那就更別提其氣勢了。

    不過,宋軍的兵丁雖然不怎麼樣,可這陸登卻還真是不次。小伙子長得帥,一身的銀盔銀甲素羅袍,手中一桿亮銀槍,胯下一匹銀龍馬。從上到下一身白,那叫一個精神。

    面對金軍的凶焰,更是沒有半分怯意。一馬當先,高聲喝道:「呔!在下大宋先鋒陸登是也!蠻番哪個出來與我一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