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七回 各有算計 文 / 問天

    第七回各有算計

    趙桐?

    皇上?

    李民模糊間好像有些印象。沒辦法,趙佶的兒女實在是太多了。就算不算閨女,單單是兒子,那就夠湊七八桌麻將的了。

    不過,李民雖然模糊間想起這個趙桐的名字。可卻是琢磨不定這趙桐怎麼當大宋皇上的。且不說論資排輩怎麼也排不到他這個在李民心中幾乎模糊忘卻的角啊。就算是金國胡亂立的,立個偽皇,那也不應該繼續由老趙家的子孫來當啊。那應該是張邦昌啊。

    不過,李民隨即想到,那張邦昌早已投靠他李民了,正自在南方給他李民賣命呢。

    李民想了想,既然是趙佶的兒子趙桐,那也算是他李民侄兒。雖然此時李民與趙佶哥倆的交情因為種種原因算是掰了。可那趙桐,怎麼說也在幾年前的年宴上叫過他叔啊。

    禍不延妻兒。

    李民隨即傳令暫停軍馬叫陣。後退五里。空出城門。準備看看這金人還能耍出什麼花樣來。算是顧全趙桐這個侄兒安危的一分面子。

    結果,不大會的功夫,城門還真的開開了。從裡面走出一個大宋官員,領著幾百太監服飾的人,各自推著幾十輛大車的食盒,酒罈等物。

    來至李民軍營門前,小心賠笑的拱手向著李民營門守門的軍兵作揖道:「下官李邦彥,現任大宋丞相。不知貴軍是何人領軍至此,敢請幾位小哥通傳一下,下官奉旨勞軍來了。」

    李邦彥這個客氣啊。客氣的那李民軍營的守門軍兵都有些受不了。要知道,前兩年他們還都是宋軍呢。就他們那大頭兵的地位,放屁飛上天,那都跟這大宋的丞相比不了。甚至別說是丞相了。宰相門前七品官,就是同樣看門的,他們這些看營門,也跟人家看相府門的比不了啊。可如今,這堂堂的大宋丞相,竟然都要拱手跟他們說話。他們骨頭都快酥了。

    李民軍這幾個看門的,當即一個個軍姿站的颯爽無比,挺胸疊肚,精氣神十足的喝道:「聽好了!這回可是我共和國國主陛下親自領軍來援助你們大宋。你等就感謝天恩吧。」

    李邦彥一聽,當即一愣。雖然看旗號,李邦彥已經知道是李民的共和**馬趕來救援。可李邦彥也是萬萬沒想到會是李民親自御駕親征的趕來救援大宋。

    這在李邦彥等人的腦海裡,簡直是不敢想像的。這李民好歹也是一國國主了,怎麼沒事還瞎溜躂,以身犯險呢。要知道,李邦彥等侍奉的大宋朝廷,可是很少有皇上御駕親征的。

    可他就忘了,想當初大宋的開國之主趙匡胤,那也是每每親自上陣出征的。更有天下第一統帥,天下第一高手的美譽。效忠大周之時,那可是所向無敵的第一統帥。

    李邦彥情不自禁的啊了一聲,驚訝道:「李民怎麼親自率兵來了?」

    「大膽!我家國主的名號也是你叫的!」當即有一個軍兵惱怒的用手中長戟指住了李邦彥。

    李邦彥隨即意識到自己凱越了。雖然說李民在大宋,現在還多冠以叛逆的直呼其名,可現在卻是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自己這樣稱呼,那不是找死麼。

    李邦彥連忙賠笑的賠罪。請起通報。

    而那守門的軍兵,其實也是早就得了上頭的吩咐,就等著他們大軍暫退之後,看這大宋京師城內出什麼ど蛾子呢。

    故此,也是不多做計較。隨即轉身通報。

    李民得知是這個李邦彥來了。當即就是一皺眉。這李邦彥的名號,可是比那個當今的宋皇趙桐,更在李民腦海中有印象。那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浪子丞相。據說此人與王黼不和,與蔡攸交好。曾聯合蔡系一黨,把那王黼給罷免了。也是一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奸臣。

    李民不禁暗暗感歎:大宋怎麼老派這等奸臣出來。實在是沒人了。這不亡國,還等什麼。

    可是!更讓李民哭笑不得的是,這李邦彥一見李民,連忙跪倒,叩首高呼:「下臣李邦彥,見過共和國主萬歲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連三拜九叩。行過大禮也不起身,隨即從自身懷內掏出一封書信,雙手高舉過頂,大聲說道:「下臣久聞陛下威名,早有投靠之心,只是不得機緣。現有張邦昌張大人舉薦書信在此。願入我皇麾下。誓死效忠。」

    得!敢請這位也是張邦昌的好友。別說。這張邦昌的政治手腕還真絲毫不比李綱差,這挖人都挖到了大宋丞相身上去了。估計,現如今大宋內部的大臣,十有**都應該有了這張邦昌的舉薦信了吧。

    只是,這獵頭弄來的人,怎麼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呢。

    李民不由得微微頭疼。也不知道是該誇張邦昌的工作能力強呢。還是訓斥其舉薦不明呢。

    其實,這也怪不得張邦昌,如今大環境所向。能在大宋朝廷那一潭污穢中適應而出,站穩朝臣腳步的,又有幾個能是乾淨的。而貪官奸臣,又有哪個是天生的?哪個不是在環境的影響下,邁出了第一步,而後越陷越深。

    此時,這張邦昌投靠李民的時候,那在大宋士林中的名聲,那可還是頂呱呱的,即使是李綱剛烈的名聲,那也是壓不住張邦昌。他此時在大宋官場中陷的還不深,更沒有那些後世朝臣壓迫,迫其變節,成為異族傀儡的經歷。現如今,自然在李民那相對比較廉潔的麾下,干的還是很適應,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這些,李民也是知道的。故此,李民雖然微微頭疼,卻也不好不給這張邦昌舉薦的一些情面,免得打擊了部下的積極性。

    尤其是此時,這李邦彥有心投靠,也正好掃聽一下這京師城內的狀況如何了。

    可李民這一掃聽,卻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如今這大宋京師,還真的就沒在金人的掌控之中。

    敢情李民有飛鷹傳書。那金國更是馴養海冬青的源頭。早在金國立國之前,草原上的女真各部,那就要年年進貢馴養好的海冬青給遼國皇族。

    那海冬青可是草原上的神鳥,遠比一般的鷹鷲要靈慧兇猛。比之李民收服了蒙古部落,進獻而來的那幾隻飛鷹,可是強得不是一星半點。

    李民大軍出征前,曾給草原的岳飛飛鷹傳書,令其集結蒙古軍團進攻草原上的金國各部落。

    那岳飛天賦多高,這幾年在草原上歷練的,幾乎天天在廝殺,月月在打仗。連歸來的宗澤都說岳飛的軍事才能和武功,早已在其之上,所以他才能放心的把蒙古軍團交給岳飛,回轉中原勸說李民。

    這岳飛得令,自然行動迅速。李民在這裡擊潰遼國的耶律大石部,追擊金軍的這些日子。岳飛已是挑了金國留守在草原上的部落不下百屯。就在京師城破的當天,金國傳信的海冬青就把金國老家被蒙古人突襲的消息帶了回來。

    那完顏吳奇買,哪怕就是在中原取得了再大的勝利,可他心裡也跟明鏡一般,他能劫掠中原,可短時間內,他金國的本國部族人口不足,卻是絕對不可能坐鎮中原的。若是老家斷了根,他這支漂流在外的部隊,那可就成了無根之木,絕對難以長久。

    故此,完顏吳奇買只留下完顏宗弼在大宋京師收拾手尾,聚攏押送掠奪的財富回轉金國。自身卻在當晚就帶著趙佶,以及趙佶的幾位在京師的皇子,匆忙趕回草原去了。而李民也是心急趕路,走的近路。雙方差了兩日,卻是走差了。

    而至於此時的大宋京師,掌權的卻是蔡京。那趙桐雖然被蔡京等人擁護立為了皇上,可卻只是一個傀儡。而此次李邦彥受命來此勞軍的目的,一個是奉命跟李民軍打一個招呼,能不動刀兵,就最好不動刀兵的把李民軍勸退。從此中原大地分立兩國。另一個,就是若不能用政治外交手段拘住李民的情面,勸起退軍,那就盡可能的拖延時間。蔡京早在完顏宗弼軍兵盡滅之後,就已經派人發信號調集大宋京師周圍的四大軍鎮兵馬回援了。

    這京師四鎮的軍馬,那可是蔡京這些年來的用三倍軍餉餵養收買的嫡系。也是蔡京能用以和金軍談條件的籌碼所在。

    這蔡京別看敵對金**馬時不咋地,可那是他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意圖就是要借助金國的力量,破壞大宋與李民共和國的的和解。從而繼續把持大宋朝政,不被犧牲掉。

    如今面對死敵李民的部隊,這蔡京的腦系和能力,自然發揮的極致。有著李邦彥拖延的一點時間,憑藉著大宋京師的城高牆厚,以及還剩的四萬禁軍。蔡京卻是足矣自信支撐到四鎮的軍兵回援。

    到那時,李民軍就是對大宋京師不懷好意。不肯退卻,意圖順手滅了大宋皇朝,可有著京師這座堅城吸引住他這支軍馬,等四鎮大軍一合圍。這兩萬多的部隊。那也絕對難逃滅亡。

    別說,這蔡京的這番小軍略,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李民高。如無意外,勝算還是很大的。絕對是活學活用圍點打援。可蔡京卻也是沒算到人心,沒算到他這心腹李邦彥,竟然在這關鍵時刻,把他蔡京給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