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八回 打援 文 / 問天

    第八回打援

    拖延待援。三面包圍。哼!倒是好算盤。我今天就打你一個拖延待援的時間差。讓你知道知道什麼叫騎兵的機動性。

    李民清楚了城內蔡京的軍略盤算。心中冷哼一聲,卻是連李邦彥獻策的虛以委蛇,伺機騙開城門的策略都沒採納。直接就準備給蔡京來一個狠得。

    這倒不是李民自大。實在是李民對這個李邦彥,也是沒什麼信心。這李邦彥別看說的一套套的。可絕對屬於那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或者,不給其犯錯的機會,這種人也許能安穩的表現出不錯的才華。可關鍵時刻,還是別用這種人為上。李民可不認為這李邦彥能鬥過蔡京那個老狐狸,能從蔡京的手上騙來城門的控制權。

    這等事,別說是半懸的把握,就是有著七八成,那也不值當的冒險。要知道,李民大軍雖然凶悍,可卻是輕騎前進,根本沒有攻城的器械。別說填不上護城河,就是沒那護城河攔著,也總不能讓李民的部下那馬頭撞城牆吧。

    而只要一耽誤,京師四鎮,各自距離京師不過百里,除了李民來得北方一面,其他三處軍鎮回援,哪怕就是步軍,最多也就是兩天的工夫。若是加上報信的快馬半天的功夫,那最多也就兩天半。

    三處軍鎮,那可是蔡京為了防止各地反叛留下的精銳。雖然不能說跟大宋鼎盛時的八十萬禁軍相比。可那每處最少都能派來五萬軍兵。這再配上城內的三五萬宋軍殘部。二十多萬的軍兵圍攻李民的兩萬不到的軍馬。哪怕是李民軍再彪悍,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也是要吃虧的。

    更何況,敵軍還有著京師城防為依托,待援軍包抄了李民部隊之後,戰法就更靈活了。

    故而,李民的為今之計,除了是在敵軍來援之前,快速拿下京師,那就是直接殲滅敵軍的援軍,留下這京師一座,隨後再慢慢盤剝了。

    而要快速拿下京師,也不是沒有可能。騎軍雖然不擅攻城,可李民還有神通,更還有力大無窮,擅於破開城牆的魯智深。

    只是,李民那神通,靠的全都是外丹事先存儲的電能。而李民上次施展了一個大招,直接滅了遼軍耶律大石部近萬的軍兵,那外丹的電能再加上李民體內金丹的能量,那幾乎是一次耗空了。

    而李民隨後快速行軍趕路,根本沒時間充電,更沒帶那充電的設備。只靠著李民自身金丹的緩慢恢復,如今李民體內的能量,卻是連那顆金丹都沒填滿呢。李民連面對完顏宗弼時都沒捨得用能量出手教訓,只是用一個空殼震懾。指著李民發大招,一次滅殺京師的多少守軍,逼其投降,那卻是別指望了。

    而至於李民麾下的魯智深,那倒是力大無窮,等閒城牆幾鏟子就砸開了,就跟一個沖城車似的。可這京師的城牆,光是厚度就幾十米,高了也有十四五米,就算用火炮轟,沒有個幾十噸的火藥,那可能都不見成效的。魯智深即使是再力大,碰到這城牆,那也得砸上一兩天的。

    有這些功夫,足夠城上那些守城的軍兵想辦法給魯智深造成傷害了。就算魯智深如今有特製的盔甲護住要害,弓箭要不了他性命。可那還有守城弩呢。

    那守城弩,光是弩箭,那就跟一桿鐵槍相仿,那力道,遠比宋軍守城專用的神臂弩更要誇張。乃是專門射毀敵軍攻城器械用的。射程範圍之內,就是一塊青條石,那也射穿了,甚至就是一塊鑌鐵,那也能射進去。

    魯智深鋼鐵盔甲雖然可以無視大多力道不夠的箭矢,可對這種守城弩,那就是個靶子,絕對一射就漏。

    更何況,只要人在城下,除了弓箭,弩箭,大宋守城的器械多了,熱油,火藥,毒箭,毒煙,那一種,那也不是魯智深可以硬抗的。

    在這等天下大勢已定的的情況下,就算李民跟魯智深只是單純君臣關係,那也實在沒必要用魯智深冒險。更何況李民這些年與魯智深處的,那可是有真感情的,自然不會輕易讓魯智深冒險。別說是有性命危險了,就是有個傷殘,小殘疾,那也是捨不得啊。

    如此一來,李民所能選擇的,也就是野外擊潰援軍或直接退卻了。

    而城外野戰,如今卻是李民軍的強項。李民軍現在有過了兩次正面擊潰殲滅遼國與金國精銳騎軍的經驗。哪怕是碰到數倍的敵大敵軍,那也是絕對不懼。並有戰勝的把握。更何況這還是宋軍。

    這倒不是李民瞧不起宋軍。宋軍死磕的戰鬥力,那還是很強的。最少邊軍正面搏殺遼軍、金軍,只要軍力相差無幾,嚴守勝利,那也是常事。可宋軍的先天條件不足。除了邊軍還有些馬軍之外,國內的宋軍,那是一色的步軍。

    以李民如今騎軍的高移動力,再加上其遠程殺傷力,打擊步軍,哪怕就是再強的步軍,牛逼到天能硬抗騎軍,甚至比拚李民騎軍戰鬥力的步軍,那也只能是有被放風箏的唯一可能。

    故而,李民雖然軍略不是十分強項,可憑借金丹大成之後的思維敏捷,計算迅速,很快就衡量出這最佳方案,隨即傳令全軍飽餐戰飯。原地休息兩個小時,恢復體力,蓄養馬力。

    隨後,李民大軍直接棄京師不顧,繞城而過,直奔最近的西鎮兵馬來的那條兵道而去。

    要說這軍隊跑在兵道上行軍,那就是舒服和快速。這兵道本來是大宋為了京師四鎮能夠快速運兵互相呼應以及回援京師修建保養得,如今京師守軍固守不出,卻是便宜了李民軍。

    而至於,李民軍走後,這京師的蔡京等會不會逃跑,李民根本不操心。套句現代話:全國都解放了,你還能跑哪去?

    江南,如今李民佔了,江東有著李民部下的方臘,西北如今正自有投靠李民的種家軍與西夏在打的歡,東北更別說了,李民就是從那地方趕過來的,大軍還正在後面跟著呢。你說他能跑哪去?

    更何況,跑哪去,那城防也絕對不如京師的城防堅固。絕對比京師好打。甚至,他們拖家帶口的,很可能跑不到另外一個城鎮,李民的騎軍就已經快速追上了。

    李民其實倒是很希望蔡京等能傻了吧唧的犯渾,往外跑,那絕對省李民的事。

    不過,怎麼選擇,卻在他們了,而李民當務之急,卻是要滅了蔡京賴以叫板的籌碼援軍。只要這三路軍兵一滅,蔡京就是有天大的本領,光剩下京師孤城一座。那也翻不了天去。

    半日後,天剛擦黑。李民軍的先鋒探馬已是發覺了西鎮軍兵的動向。

    此時,那西路軍鎮的援軍,不過是剛剛得到救援的軍令,集結完畢,跑出軍鎮不過七里。行軍匆忙不說,更由於是內地行軍,而且還是要援助京師,知道敵軍都在京師呢。卻是連開路的探馬都沒探出。只是急著趕路。

    而李民這邊的探馬,各個都是投靠李民的江湖高手,極擅伏地聽音不說,更人人配備李民發下的千里眼。卻是根本沒與那西路軍鎮的援軍照面,就探個明白,快速回報了李民。

    李民當下傳令,換乘戰馬,整裝突擊。

    萬馬奔騰,只在兵道上捲起一道沖天的煙塵,隆隆的馬蹄聲,更是震撼的大地抖動。

    那些正自急沖沖奔跑的的西路軍鎮援軍,遠遠的聽見,看見,當即有些發傻,不知道這是什麼動靜。

    那領軍的畢天龍,能得蔡京的信任,倒也是有幾分本領,反應卻是迅捷,當即意識到不好,大喝一聲:「敵襲!」隨即傳令部隊結陣迎敵。

    可五萬大軍的陣列變動,那是容易的,尤其是剛剛這些宋軍還是為了快速趕路,走的一字長蛇陣。而且跑了七八里,力氣雖然還沒到疲憊不堪,可卻也是乏了,絕對到了假疲勞階段。這反應自然就更跟不上了。快速變陣,那真是瞎鬼了。

    不等陣勢調整好,李民軍已是能看見人影了。此時這五萬的援軍,正自變陣的擠作一團。那陣勢,還不如不變的好呢。

    畢天龍當即都有些絕望了。以這等陣勢,迎戰這麼大聲勢衝擊而來的騎軍,那豈不是一衝一個垮。就等著被人家屠戮了。

    然而更讓他絕望的是,李民大軍彪騎而至,可不待靠近,那征塵遮蔽的軍勢中,就飛出了萬千的箭雨。只是一擊,畢天劍的軍兵就倒下了數千人。畢天劍的軍兵當即大亂崩潰,根本就沒給畢天劍拚命搏擊的機會。

    而隨後,李民大軍卻沒有直衝入畢天劍的軍兵當中廝殺,而是分成了兩隊,各自馬頭微轉,讓開了兵道,從側翼繞著畢天劍的大軍奔襲。

    可這奔襲,卻不是什麼路過,更不是什麼打醬油的。隨著他們奔馳過畢天劍軍兵的左右,那兵乓一陣槍響。就跟戰列艦高速掠過,側弦主炮攻擊一般,大量的宋軍根本沒明白過來是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被打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