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十三回 昭告天下 文 / 問天

    第十三回昭告天下

    嗯。這樣說,也有幾分道理。

    李民微微的沉吟著。張邦昌的建議,李民可以不在乎,可李綱的附議,李民就不得不重視了。也許張邦昌有可能譁眾取寵,把小事說大了,顯擺他的功績,可李綱卻絕對不會如此。

    而且,李民略一盤算,事實也是如此,最近一段時間,他的軍事行動確實太多了,幾乎是守著大宋邊界,全線開戰。

    這要是他李民有著幾十年的糧草物資積累也行。可事實上,除了李民原先在二龍山存留的那點家底,李民的主要財政收入,就是自身南北商會的海外貿易,以及蘇杭的海外貿易關稅。

    那海外貿易以及關稅的收入雖大,可還真就當不了糧食。太平時期,物資極大豐富,也許那些關稅以及商會利潤能儲備不少軍糧,可如今他全線開戰,以及天災,那真是有錢也收不上糧食來。如今能把戰事打到這般地步,除了他李民以戰養戰,奪了不少大宋重鎮的糧草積累之外,那只能是說李綱和張邦昌這幫文臣,真的是賣力氣了,動員了不少的地方豪族捐獻軍糧,這才維持到了今天。

    不過,如今又接了大宋這麼一大片的疆土,同樣有不少的災民,以及受戰亂流離的流民需要賑濟。還要繼續維持長久交戰狀態,確實是有些吃力了。

    李民想通此理,卻是明白了,這戰爭果然不是什麼好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果然深有道理。

    李民當即點了點頭:「眾卿之言,本尊已曉。奈何戰禍開啟,非本尊所願。諸賊入侵我中原疆界,本尊不得不揮兵自衛反擊。而今如此這般,如之奈何?」

    張邦昌建言道:「國主。諸賊入侵我中原,不過是趁大宋朝局不穩,意圖沾些便宜罷了。如今國主已是一統中原,萬民歸心。其只要知其不可為,只需片紙詔書,自會退兵。國主可派秦檜,汪伯顏,李邦彥等為使,分別出使遼,西夏,吐番等國,以昭告其我中原一統,共和國立為名,伺機暗示其和議,余等見無機可乘,自會退兵。待我國安穩三年五載,將養的兵強馬壯,糧草儲備充足,國主自可大展武略。」

    這張邦昌果然是見什麼說什麼話,跟著趙佶時,揣摩著趙佶的心氣,竟說投降議和的言論呢,如今跟了李民,雖然還是說著議和,卻有了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果然這人的成長和行為,都是需要一定氛圍的。哪怕是希特勒克隆了放到一個和諧社會,也未必依舊能成為一個戰爭狂人。

    李民對此很滿意。不過,張邦昌提名舉薦的這三人,實在是讓李民心顫。這三人,可是一個好傢伙都沒有,全都是有名的投降派,大奸臣。而且,就算不已沒發生過的後世言論評價這三人,這三個傢伙投靠李民的過程,也是能讓李民看出這三人的人品本性來,就算是其有腦子,也有才幹,可也絕對是有野心,有**的官迷。而且還是貪生怕死的意志不堅定分子。若不是李民為了政治需要,好盡快的瓦解大宋群臣的敵對意識,以及給給李綱等留下一絲反對的聲音,免得變成一言堂,走了極左路線,李民說什麼,也是不可能收這三人的。

    如今,這三人最近的表現雖然不錯,尤其是李邦彥在安定京師的穩定上很有貢獻,可這等使節大事,用這三人,李民還是真有些不放心。隨敢保證這三人一見到外族的威逼,就不變節的啊。

    可使臣這等大事,李民原本通過李綱培養出來的那群人,還是真有些不夠看。那些剛正是有餘了。可兩國外交,那絕對不是光一腔正氣,滿腦子直線就能勝任的,那急智反應,以及圈圈繞繞,別說,還真是挺適合秦檜,汪伯顏,李邦彥這些人的。這幫人,玩心眼,斗權術,那絕對是一流的。

    當下,李民狠了狠心,認頭了。就當給這些人一個考驗的機會了。

    而後,剩下的,那就是細節問題了。李民只需聽李綱他們商議一個結果出來批准同意也就是了。

    朝政之後,隨即有三百騎金腳快遞,紛紛令了李綱內閣頒發的立國詔書,以及蓋有大宋玉璽的禪讓文書,奔行各地,通傳大宋江山已是改換門庭,由共和國國主李民接管,各州各縣,原大宋官員,依舊留用。各自出榜安民,通傳百姓。

    隨後,又有十二路使節隊伍,各自領了五百之眾,離開京師,奔赴中原周邊各國,通傳李民統領中原的消息。

    其中,奔遼,西夏,吐番而去的,正是秦檜,汪伯顏,李邦彥。如今也就這三國的軍馬,李民派出的部隊,不能立即取勝,其他的,那都是跟風的,只要這三國一退,絕對就跑。

    不過,李民倒是沒給金國派出使臣,如今金國劫掠了大宋的皇上,更在中原燒殺掠奪,那已經是血仇了,李民可沒那種被人打了,反倒給別人賠笑臉的奴性。這打不打的過,那是實力的問題,可敢不敢打,那可就是態度的問題了。

    李民都盤算好了,同時與各國開戰,那糧草不夠,可要是別的路罷戰了。李民只帶著少數精兵突入草原,那糧草的供給,卻還是沒問題的。尤其是草原上還有著岳飛率領的蒙古軍團在,兩廂呼應,應該足夠滅掉金國的了。反正如今的金國,也沒有佔領遼國的堅城,只不過多是一些土城和營寨的部落罷了,有騎兵突擊足夠了,用不著步兵攻城。

    對此,李綱等人,倒是沒多說什麼。如今他們最迫切的,那就是正式立國。昭告天下一統,凝聚萬民之心。

    而李民定下的立國之日,一個是出於習慣,另一個也是時日將近,李民偷懶就直接定在了十月一日。依舊使十月一日成為了共和國的國慶節。

    只不過,這個十月一日,卻是農曆的,也就是太陰曆,而不是什麼陽曆。不過,舉國歡慶的祭奠,卻是照舊。

    很快,在李民練習祭天的禮儀,以及偷空參悟曹國舅法相留存的曹國舅神識意念的過程中,十月一日到臨了。

    此時,李民的底班,大部分都趕到京師來了。連李民的老丈人魯雄,慕容格,以及李民一大幫的老婆們,也全都興奮不已的趕來了。

    要知道,李民祭天之後,那可就是正經八百的一國之主了,可不像原先在江南立國時那樣,雖然立國了,可不過就自家人知道承認。如今可是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都認可的了。

    而他們這些人,祭天之後,也就是正經八百的國丈,娘娘了。

    魯雄幾年前,那可是做夢都想不到自己也能當國丈的,如今可是樂瘋了。

    而至於那慕容格,更是得意自己的眼光,瞧這寶壓得。多准。他這倆閨女,都是娘娘的命。只可惜大閨女短命,嫁了一個無情的皇上趙佶,卻是不如小女兒命好。念及此處,慕容格也是不禁有些傷感。

    可這絲絲的兒女之情,隨即就被李民立國之後的可能的封賞,掩蓋了。要知道他兒子慕容博,那可是統領著大理軍團,和吐番作戰了多年,以後,很有可能在吐番與共和國的疆界之間,受封一屬國,成為共和國的屏障。到那時,他們慕容家重立燕國的數百年心願,可就是有可能要實現了。

    只要想到這個,慕容格哪怕這般年紀了,依舊心頭火熱,那熱血,絲毫不遜於任何的青壯。

    而至於李民的老婆們,其各自的名分,也全都早就內定好了。除了魯玉這位是名正言順的昭陽正宮國母娘娘之外,張月茹佔了東宮,李師師佔了西宮。黃蓉佔了貴妃,慕容箐箐佔了淑妃。方百花佔了德妃。如此一算,李民這幾個老婆們,竟然還沒能填滿這三宮六院。

    本來魯玉好玩,還準備把趙佶那倆閨女也給李民湊了數。反正這倆閨女也是趙佶送出來的,被李民無視了送到了二龍山,跟魯玉他們也挺合的來。只可惜,李民如今見慣了美女,更多操心國政以及修煉,如今李民又用不著什麼政治聯姻的需求,李民可是沒心思化身禽獸,把原本兩個叫他叔父的小丫頭變成身邊人。

    結果,魯玉等封賞女官,填充內宮的盤算,還沒實施,就直接被李民否決了。李民雖然自身做不到一夫一妻的楷模,可卻也不想成為擁有數千個女人,讓每個女人五六年輪不到一次的寡人。

    而除了李民這邊的人,李民派出去的各地使節,也全都捷報頻傳。各地州城府縣,全都認可了李民接收了大宋江山。

    這與李民這些年的神宵教普及化,那是分不開的,尤其是這幾年,李民在江南立國後,與大宋分庭抗禮不說,更是打的大宋節節敗退,有心人,其實也早就有了心裡準備。

    而至於外國,西夏原本國力就沒徹底恢復,不過是發覺老對手種家軍與折家軍的主力全都離開了西北,這才響應耶律大石的邀約,意圖報復並撿些便宜柴火罷了。

    如今,種家軍,折家軍的主力一回去,已是讓西夏有些頭疼的騎虎難下了。李民的使臣一到,西夏立馬就借坡下驢,來了一個誤會,並派遣了使臣跟隨回來觀禮朝賀李民。

    這慣於獻媚的汪伯顏,倒是辦了一把漂亮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