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十六回 戰 文 / 問天

    第十六回戰

    茅山鬼神道。旗令劍印四**器,那可就是茅山上下信徒道士千百年祭拜的信仰之力所凝聚。其威力全開,溝通陰陽兩界,鬼門開,陰山顯那等宏大場面,那可是連李民這等大高手都心寒的啊。

    不過,李民最終還是沒把這股皇氣納為己用,沒有將其與自身的神識凝結成一體。

    無他,那樣的修煉雖快。可他李民如今的修煉速度本也不慢,差的就是境界體悟,而且,修煉快了,可是還有著華山隱仙一脈等著請他李民飛昇呢。李民如今凡事一大堆,且不說周邊各民族尚且各自為政,他李民還沒有率領國人完成祖國大一統的大業。沒有了他李民的意志貫徹,很可能這等格局就此長久下去,他李民一個不好就此成為了一個祖國分裂的元兇不說,單單是如今的新式政權,軍政教三權分立聯合,內閣憑績效持政,沒有了他李民的強勢,那也絕對會扼殺在搖籃中,其政權直接回歸到封建王朝狀態。

    故此,李民如今不需要修煉的太快。而沒有了提高修煉速度這一優勢,曹國舅印記中修煉皇道所注意的忌諱,那就不能不讓李民在意了。

    只是,這皇氣畢竟也是一個難得好東西。就算李民用不到,跟隨李民的那幾個神通不弱的大師們,也是可以借用一點皇氣,提高自身修為的。反正這皇氣乃是萬民意願所化,李民不要,那也不會丟了。

    當下,李民也就任由著這股皇氣纏繞在週身,既不收攏煉化,也不驅除。卻是留待以後再說。

    待李民立國大典之後,李民又按照李綱等人的建議,一連派出了八位欽差大臣,代天巡守,巡視天下,安撫黎民百姓,督促剿匪減稅,以及考核督察當地官員的政績與對新政府的認可度。

    這會,這八路欽差,用的卻不是張邦昌推薦的人才了。而是直接啟用了李民在二龍山培養的儲備人才。雖然這些人才被李綱培養的有些死性。但其剛正不阿,公正無私的品性,那卻是不用懷疑的。作為外交使臣雖然不夠格,可用作這等內部審查,那絕對是正合適。

    而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安全。李民除了給每路欽差都配了兩營的新軍護衛之外,更每人配備了由五十江湖高手經過集訓而組成的特種護衛隊。

    這些護衛隊成員,除了高來高去如履平地的江湖技藝之外,每人更是配有短柄火銃兩把。危機時刻,保護這些欽差,或是突圍出去尋找附近大軍救援平叛,那都是輕而易舉的。

    而作出這等政令之後,李民終於想起處理那些被閒置多日的吐番使臣了。

    說起來,這些吐番使臣,雖然在李民這裡,那都是好吃好喝的享受著。可那一個個,那真是度日如年啊。要知道他們可不是為了享受來的。他們一個個都是吐番的重臣。那吐番雖不如中原這般的物資豐富,享受諸多,可那也是美女環繞,美酒美食無盡,自然不差在李民這裡蹭吃蹭喝。他們可是受了吐番國師的嚴令,逼李民應允和議。他們這裡多呆上一天,他們國師那裡與中原部隊暫時停軍,那可就要多消耗不小的糧草。如今他們可是沒有了大宋政府的支援,光靠在當地掠奪,以及國內運送,那每一日的消耗,可不是一個小數。

    如此他們在被李綱閒置軟禁這些日,早就憋瘋了。只是他們在李民的地盤裡,李民沒想起來接見和議,李綱一番壓制,他們一個個的怨恨再大,卻又能怎麼的。

    故此得到李民的召見,那真是了壞了。

    只不過,他們見到李民後,路數卻沒按他們構想的來。

    李民待他們扶胸拜見過後,當即嚴肅的說道:「爾等番邦。久為我中原附庸。今本尊國立,中原一統,爾等不思朝賀,反妄興刀兵。是何道理!」

    吐番使臣赤竭,那在吐番當中,也算是中原通了,不用翻譯,對李民的喝問,也是很明白。雖然不解李民軍明明被自家軍隊壓制,這中原的信任皇帝李民為什麼還這麼趾高氣昂的喝問。

    可赤竭仍然還以顏色的用中原官話回道:「尊敬的陛下,您說錯了。我吐番,乃天神祝福之民。雖自偉大的松贊干布以來,受封中原天子。可歷來都是你們中原天子乞求我們吐番的和平,貢獻你們的公主與我吐番。我吐番絕不是你們中原的附屬。而此次,我吐番,更是受你們中原大宋皇帝的邀請,進入你們中原平叛的。雖說您如今戰敗了大宋,一統了中原,可我們與大宋皇帝的友誼,並不會輕易變色。陛下要想贏得我吐番的友誼,那就要拿出您的誠意來了。」

    李民聞言,微微有些惱怒。沒別的,這赤竭說的雖然有些偏私,可也算得上是實話。和親,雖然被歷來的封建朝廷,甚至被後世史學家美化為促進兩個民族的文明融合。可實際上,就是犧牲一個女子的幸福,由弱者向強者的獻媚示好罷了。就像那吐番歷史上最偉大的松贊干布,娶了文成公主,那絕對是說得上促進了兩個民族的友好發展。可實際上,不過是唐太宗懷柔吐番的一種政治手段。只可惜,文成公主雖然給吐番帶去了大量的農耕文化,以及眾多的中原技術,極大提高了藏民的生活水準,可松贊干布死後,沒多久,其後人就再次反叛了大唐。

    而今,吐番更是不承認這番屬的事實,還托辭拜請進入。李民如何能夠不怒。

    只不過,李民雖然能列舉一些事例駁到這個赤竭,更能忽悠住這個赤竭轉向。可這赤竭不過是一個使臣,就算能忽悠住了,卻也是主不了什麼大事。以李民今日之地位,向他逞什麼口舌之威,根本沒意思,更沒必要向他解釋什麼。

    李民當即肅穆說道:「爾到巧言。卻還要什麼誠意。爾即要戰爭,本尊就賜予你戰爭。你回去吧。本尊不日即揮軍擊破爾軍主力。給你們一些誠意,讓你們清醒一些再談!」

    李民說罷,隨即一揮手,當即有站殿的武士,把這幾個吐番使臣給轟了出去。

    那赤竭大惑不解。這漢人不是一貫軟弱的麼?他們不是不樂意打仗的麼?怎麼連談都不談的就直接開仗了呢?

    赤竭百思不得其解。可卻是不敢耽誤,連忙帶人狂奔,趕快回去報信。

    而這赤竭被李民趕下大殿之後,殿堂之上的李民朝臣,多是有些面色不怎麼好看。

    要知道,李民的原本計劃,那可是要壓制住這吐番的氣焰,令其退兵和議。而後迅速組織兵馬直奔草原突襲金國國都土倫城,配合岳飛的蒙古軍團,先滅金國,救援宋皇趙佶的。

    可如今,李民卻是直接宣佈了與吐番的戰鬥宣言。雖說與吐番開戰,也不是不行,可這後勤的壓力,還是很有一點的。

    李民眼看眾臣的臉色,已是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了。不過,李民並沒有安慰他們,或是解釋什麼。反倒徑直問道:「眾卿對於本尊與吐番開戰,可有何意?」

    大殿之上,鴉雀無聲。

    張邦昌看了一下,邁步而出,手抱笏板,向李民說道:「國主決斷。我等臣工。自當效死力。且吐番氣勢正旺,軍略屢佔上風。不敲打他一下,其爪牙尚在,必不會甘心與我國和議。國主之策略,英明無比。」

    李民不由微微一歎,這張邦昌果然比李綱會來事。李民問話的本意,就是為了給李綱這個首任的內閣大臣首相一個表現的機會,沒想到,卻還是被這個張邦昌搶了風頭。

    而直到張邦昌說後,李綱這才稍稍搖頭的邁步而出道:「國主金口玉言,即已頒喻。我等自然無異。只是這如何打,卻是要仔細。連番戰報傳來,那吐番的軍馬,卻是不俗。其主力駝龍軍。有精壯駱駝一萬,皆披鐵甲,其上騎手,更是配備強弓,彎刀,正面衝殺之力,浩大無比。弓箭不得傷,慕容博之籐甲軍不得抵禦。其領軍的國師鳩摩智,據傳更精通小乘金剛禪法。神通廣大,苗人諸多蠱術,皆難敵其神通。其下更有五百大倫寺羅漢武僧,精勇無比。」

    李民更是暗歎。這李綱雖然考慮問題比較全面,也比較務實,可這要不是坐在皇位上的是他李民,哪個皇帝會樂意聽這個啊。難怪歷史上這李綱留下的名聲雖大,可其政治生涯,卻是從沒鬥過蔡京,張邦昌等人。

    好在,如今的皇位上李民,李民如今更是想逐漸把權力從皇帝手中逐漸移交到內閣手中,順利平穩的推動君主立憲,卻是要極力給李綱創造機會。

    李綱當即一抬手,止住眾人後續要發表意見。平穩的說道:「戰事爾等不用操心。可飛鷹傳書岳飛,令其游擊金國。自主作戰。想來以草原之遼闊,蒙古軍團之精銳,岳飛軍萬萬不會有事。也用不到我中原的給養。爾等只需籌措西北一路軍需即可。其增援兵馬也無需太多,依舊由本尊率領騎兵軍團增援就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