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十七回 君主立憲 文 / 問天

    第十七回君主立憲

    「陛下,臣有異議。」李綱一聽李民的口諭,當即就是一皺眉的反對道。

    李民一看,心中暗樂:這關頭,估計也就你這李綱有膽子說有異議了。

    不過,李民雖然知道李綱要反對的是什麼,可中間的過程卻是不能省,當即不動聲色的應道:「講。」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初立大寶。理應坐鎮朝綱。待百官朝拜。今吐番犯我中原,雖可恨,可只是慕容將軍,已是滯緩其腳步。單有一大將揮軍增援,已是足矣。何需陛下御駕親征。如今舉國上下,百廢待興,不知有多少軍政大事等待陛下處理。陛下領軍出征,這等軍政大事何人決斷,且我國初立,各地軍心尚不穩妥,陛下不坐鎮龍庭,若有人心生僥倖,豈不天下剛剛安定,又起波瀾。陛下切不可因小失大。」

    李綱對李民,那真是掏心窩子的。似這等話,一般的大臣,就是敢說,也必然會婉轉一些,萬萬不會如此直白。更不會直白的說剛立國,你不在,天下容易反。

    可奈何,李民意圖親自出征,除了是因為他自身有神通,他帶隊去,容易速戰速決,快速解決吐番入侵之外,李民更是為了新政體的確立,要給李綱機會。

    只是,李綱這番表現,明顯是沒理解李民心意。不過,這也正常,自己要臣下架空自己的想法,實在是太有駁人之常情了。而且李綱對李民中心耿耿不說,更是接受傳統忠義教育起來的,雖然跟李民存了一心要建設共和之國的遠大理想,可實際操作上,還是要受許多慣性思維的束縛。而這,也正是李民要破除的。只要李民在這中央機關一天,那些對他幾乎都建立個人崇拜的將領們,也就萬萬不會有聽從李民之外其他機構的想法。皇權不用李民集中,那也跑不了的要集中在李民身上,哪怕就是李民採取放羊的管理政策,那也是如此。二龍山多年的管理驗證,就是如此。李民完全放權給了李綱和鄭鵬等人,可最後的決策人,卻依然是李民一人拍板。

    故此,李民聽聞李綱言論之後,也不解釋,肅穆說道:「我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本尊出征之後,國事由內閣總領。李綱,公孫勝隨本尊入宮敘話,余等臣工退朝。」

    李民皇氣加身,威嚴無比,且不說如今朝班中的眾多大臣,多是李民身邊的老人,早已樹立了對李民的個人崇拜,萬不會違逆李民,就單單是這皇氣的意念影響,等閒意志不是那麼堅定的,也絕對不會說個不字。

    這裡面,也就李綱的剛正,還能保持本心的抗衡一些李民的皇氣。不過,李民已經說了要留李綱敘話,李綱也就做了等會再勸說李民的打算,畢竟李民如今是正格八景的皇帝,李綱也要主意保持李民的威儀。

    當下,百官拜退。李綱和公孫勝隨李民來到皇宮內院的小書房。

    而今,李民住了皇宮,老太監米有才也算是回歸故里了。而且還榮升為大內總管。

    此等任命,倒是無可爭議。畢竟這米有才可是自打李民上二龍山,那就是跟著李民的。這都好幾年了。李民身邊的太監,也就這一個米有才的可信度最高。何況米有才的功夫,那也是不白給的。原本就是大內四大武監供奉之一。跟了李民之後,也修了李民完善的神宵築基功,雖然沒能一次性開發出強大異能來,可也開始了能量經脈的構築。那武功的造詣,卻是除了米有才自身,誰也不知道這老太監究竟到了一地步了。

    而米有才得此任命,自是感恩不已。大內總管這職位,那原本就是他們太監的人生最高目標。米有才一上任,就恢復了兩處機構,一個是大內武監的重建,一個是內侍護衛制度。

    只是,大內武監的重建,得到了李民的認可,這內侍護衛制度,卻被李民否決了。

    一個是李民隨身的護衛,用慣了鐵豹、惡虎,這一入內宮還要換人,很不習慣。另一個,李民卻是本就有心廢除太監製度,自然就不會讓這內侍護衛再率先出現了。

    不過,李民雖有心廢除太監製度,可這大宋皇宮之內的太監,李民倒是沒有驅趕回民間。這些皇宮裡的太監,別管大小,那都早就適應了皇宮的生活,除了服侍人,本身很少有一技之長的,就這麼讓他們下崗,跟謀殺他們也沒什麼區別。

    而且,皇宮這麼大,沒有個三五千人,光是日常的維持以及環衛,那也之吃不消的,故此,李民也就先留著了這些人,而後逐步由張月茹他們想辦法縮減人手。只不過,這也很困難,只要李民還住在這皇宮內,這麼大的地方,那人手想少了,那也是不可能的。

    雖然說實在的,李民根本不喜歡住這麼大,可這皇宮乃是一個國家的威儀所在,如今的李民要是想住一個四合院,那也根本不現實。別說滿朝文武文武不答應了,就是外邦使臣知道了,那豈不是也要小看中華。

    好在這些瑣事李民是不用操心的,只要把態度和意見表明了,後宮的事,自有一幫閒得無聊的老婆們去考慮。

    當下,李民等走了二十多分鐘,來到小書房,李民落座後,隨意的叫個小太監,也給李綱和公孫勝搬了一套木墩。

    這李綱和公孫勝與李民原先在二龍山也算是養成習慣了,只要不是正式場合,還是比較能放開的,當下兩人也是沒客氣,全都落了坐。倒是讓一旁的小太監看的驚異不已,不知道李綱公孫勝這兩人怎麼這麼大的膽子,還能有這麼大的恩寵。

    李民如今感知通透。雖然這小太監被訓練的不錯,低著頭,安靜不已,可李民還是清晰的感知到了其情緒的波動。

    李民當下微微一笑,擺了下手,小書房的四個小太監,當即垂手低頭的面對這李民,倒退出了小書房。小書房的門口,依舊由著鐵豹、惡虎兩尊門神看管。

    李民在那四個小太監退出之後,放鬆的笑道:「這皇城看著好,可就是不實用。下朝找地方說個話,自己家裡都要走半天,實在是折騰啊。」

    公孫勝聞言,當即哈哈一笑。可李綱心中有事,如何笑的出。當即板著臉說道:「陛下。您還有心說笑。您如今可是登臨大寶了,君子尚要惜身,不立危牆之下。似那等戰亂危局,又非亡國之決戰,您麾下眾多統帥,何人不可去,為何您非要親自前往?」

    李民此次叫李綱和公孫勝來,本就是要把這事交代清楚,眼看李綱現在還在惦記這事,當下也不在兜圈子了,逕直笑道:「伯紀。你還不明白麼?難道你忘了咱們的理想?我親自督軍離京,那可是為了咱們的理想啊。」

    李綱聞言,當即一愣。

    咱們的理想?

    李綱當然知道,那就是建立一個共和之國,實現大同。如今國家不是已經建立了麼。現在正是要建設的時候,這正需要李民指導領綱的時候啊,怎麼他離開反倒是要為了實現理想?

    李綱不解,公孫勝也是不太明白。只不過,公孫勝雖然也認同李民的共和理念,可卻不是向李綱哪般的執著癡迷,只要天下百姓能夠過的比原先好,不那麼水深火熱,那就足夠了。故此,公孫勝如今雖然不太明白,可也沒像李綱哪般鑽死角間。

    眼看李綱苦思不解。公孫勝當即笑道:「伯紀,國主智慧如海如天,我等凡夫怎能盡透。想不出來,直接請問國主也就事了。」

    李綱聞聽,當即不在亂想,逕直向李民苦笑道:「國主,您還是明說罷。臣下實在愚鈍。」

    李民笑道:「莫要忘了,絕對的權力,必將導致絕對的腐化。我雖因修道,心志合一,能保持清明。可我終有飛昇之日,我能看的十年,百年,不可能照看的千秋萬世。而且,我照看的時間越長,世人越會習慣於集權的管理,我之後任,又有何人能保證清明無私?故此,我等要行新政,要確立內閣執政的權威,那就不能從我之後任者行起。唯有從我這一任的根源上,就確立內閣的權威,使皇權只能成為百姓的精神統帥,內閣功績的考核者,而不是干政者。而這,只要我在朝中,百官哪個會認可你內閣的權威,故而,我只能離開。並授予你內閣監國的權力,而你內閣,也要在我不在的時候,徹底統領起全國的所有軍政事宜,並使其一一妥當。如此,諸部才會承認你內閣的權威,並習慣你內閣的領導,而後,等我回來,我也依舊不會管理國家的任何政事,只是監管,考核你內閣的績效,如此,有你強勢持政,有我默許支撐,才能將君主立憲,內閣持政之新政,逐步確立下來,最終得到百官認可之後,即可由你我牽頭,確立憲法,使其凌駕皇權之上。而這,就要拜託你這位首任的內閣首相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