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十八回 馳兵溫江 文 / 問天

    第十八回馳兵溫江

    震驚!

    李綱和公孫勝全都被徹底震的驚了。李民這話,分明就是讓李綱趁著李民不在京師的時候,抓緊時間使用手段,把李民徹底架空了。

    這別說是一國之主了。恐怕就是一個幫派的首領,一個山寨的頭目,那也是萬萬不能容忍的。而李民這個國主竟然就這樣說了。

    雖然李綱和公孫勝都知道李民的志向遠大,創立新政的理想崇高。可高到了這種無私的境界,還是再次出乎了他們對李民期待。感情他們還是小看李民的志向了。

    其實,李綱和公孫勝這也是高看李民了。只衝著李民那句皇帝有著考核內閣績效,並按憲法擁有罷免不合績效的內閣權力。從本質上來說,李民現在搞的這個君主立憲,那就不是一個純粹的君主立憲制。

    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又稱「虛君共和」。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是資本主義國家以君主為國家元首,作為國家的象徵,但其權力受到了憲法和議會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分享權力、互相妥協的產物。

    而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其君主最多也就是國民的表率,國家的象徵,卻是沒有多少實權的。

    而李民這種擁有考核和罷免否決權的君主,雖然不干涉具體政事,可也是照樣權力不小。卻是李民融閤家族公司管理流程於政體的一種探索。就如一個公司的董事長一般,雖然具體公司行政全都委託給了職業經理人,可職業經理人回報績效不好的時候,卻可以直接罷免,再換一個。

    其形式,與其說是君主立憲,不如說其更接近於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兩種。只是他比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其限制又自律了許多。連內閣的任命權也交了出去,只保留罷免權,以及內閣向皇室負責的行政職能,並從家規上直接規定繼承者只拿分紅,不干政事。

    如此一來,整個國家,雖然是共和制,卻也是一個家族下的共和制,而李綱更是最高級別的職業經理人。

    只是這些彎彎道道,其實連李民都不是太門清,他只是按著自己對公司組織形勢的瞭解,以及現代化大眾的見識,整合出這麼一個相對既不絕對超前,讓所有百姓都接受不了,同時又能起到相對共和的作用罷了。

    可李綱他們這些人,又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共和,什麼是真正的君主立憲。自然對李民搞的這麼一個四不像的政體,極度的崇拜了。畢竟,不管怎麼說,那可都是李民自己捨棄了絕大的政治權力和利益了。從富有四海的家天下,變成了領取固定分紅的家族產業。這對李綱等人來說,那就是聖人了。上古先皇選德者禪讓,不過如此。

    李綱驚愕半天,回過神來,當即激動不已的拜服於地,叩首有聲的喝道:「陛下古之先聖也。臣敢不效死力。臣必不負所托。哪怕萬死,誓完陛下之志。不成功,則成仁!」

    李綱這麼說,卻是被他所理解的李民偉大情操所激勵,存了決死效命之心。

    要知道,身死,不過就是死自己一個人,百死就是全家,全族了。而萬死,那就是九族都算上了。李綱以萬死立誓,可見李綱之決心。

    而事實上,也是相差不多。畢竟李綱要干的,那可是要架空李民,那怕有著李民支持,默許,那可也是很雷同篡位的。李民不在,雖然是給了李綱機會,可要是有死忠李民的,在共和民主這等理念觸及了他們根本的利益情況下,直接以剷除權臣之說,把李綱在李民沒回來之前殺了,把他全家殺了,那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綱這麼聰明的人,自然也料到了新政體創立的殘酷性。只是他有著李民做榜樣,那真是什麼都不在乎了。李綱本就為了理想不怕死,現在更是連誅九族都不怕了。

    李民一聽,也是明白了。畢竟李民來到這個時代也不短了。也是知道立誓身死,百死,萬死的區別。故人以忠孝為先。家族的存亡,可是遠比個人存亡要重的多。

    不過,李民此次不僅叫來了李綱,同時也叫來了公孫勝,本就存了保全李綱的意思。

    李民當下右手一揚,操控力場牽引李綱起身,正色說道:「伯紀。莫要輕言身死。革命尚未成功。我等皆要惜身。我等身死,卻又有何人來傳遞我等理念,實現我等之志。今,我請一清先生與你同來,就是為了與你做個見證。使人知曉,你之所為,乃是我之授權。若遇阻撓,非你能力所能解決,可請一清先生與你佐證。同時,我還會留兩道密旨於我妻子玉兒和月茹手中,皆是證明此事,遇不可解之險,你自可憑此化解。同時,我還會留下武松領軍一萬,直接聽從你的命令。同時一清先生也留在你的身邊,保護的安全,配合你的革新。當可萬無一失。」

    李綱再次感動不已,公孫勝也正色領命,誓言輔助李綱完成李民大志。

    李民交代清楚李綱,隨即又傳令林沖,令其除領軍護衛京師之外,不許干涉朝中任何政事。雖說以林沖的人品和性格,就算沒有李民這道命令,林沖領軍多半也是不會干涉政事的。可隨讓林沖太忠心李民了呢,而如今的朝中,又不像李民二龍山初創時的那麼純粹了。內中可是很有些能言善辯的小人,就如張邦昌那幫人,雖然現在沒有什麼惡跡。可要是李民不在,李綱要做大內閣,觸及到他們的各自職能利益,他們不敢明著對抗李綱,可假托李綱謀權的名義,挑撥李民一系的軍隊巨頭如林沖等格殺李綱,那也是很有可能的。

    李民自然要給林沖事先打下預防針。

    與此同時,李民也傳令武松,令其領軍一萬,配合李綱行事。

    最後,李民這才帶了楊震、楊志,魯智深,以及守一真人,靈隱禪師,曹淼等,率騎軍快速增援慕容博。與之相伴的,還有一個大理王段譽。

    路上無話,高速行軍下,不幾日,已是抵達華陽。

    這華陽,已是四川成都附近。如今這四川,雖然沒有經過清政府兩次移民添川。可此時的四川人,也同樣沒有經過清政府的大屠殺。這天府之國,人丁還是相當興旺的。

    只不過,太平許久的四川,隨著吐番的入侵,卻也是苦了。那四川,本來留有重兵,也是防著吐番等國入侵的。只是這吐番,當時卻是打著大宋請求援軍的旗號,愣是光明正大的進入了四川,而且連沿途的軍需,都還是需要當地的大宋政府給與就地就食的解決。直到李民拿下了段譽,逼降大理軍兵,這才由著慕容博領著燕軍,帶著大理軍團將其攔住。

    只是,沒有了關隘,在這吐番軍馬已經進入了這四川盆地之內,慕容博的大軍,實在難以正面抗衡吐番的駝龍軍。這才且戰且退的,都快退到成都附近了。

    此時,慕容博的軍馬就駐紮在武侯山,而吐番的大軍主力,則停留在金馬鎮,兩軍隔著溫江,都等著吐番使臣議和的結果呢。

    而那吐番使臣赤竭,雖然比李民動身要早一些,一路上也是全力趕路,可他們如今畢竟是在李民的地盤內跑路,一路上關卡哨所,哪怕李民就是沒有特意下旨刁難,他們也是想速度,那也是速度不起來的。自然遠遠比不上李民全軍騎兵,而且還全都一人雙騎的在兵道上急奔。

    此時不得不說大宋這些年來的軍政雖然比較**,可這修橋修路的基礎建設,卻是關係到了每一個府縣官員的政績,一個個做的卻都是不錯。尤其是這兵道。大宋主力八十萬禁軍,那可是都在京師呢,有個什麼戰事的,都需要從京師快速出兵增援,這兵道更是政績考核的重中之重。李民這騎軍,在這兵道上,跑得就是舒服。

    不過,李民來到華陽,卻沒有率先通知慕容博,令其配合。而是排出了時遷,先一步的偵查了一下吐番與慕容博的對持陣形,探訪了一下雙方的局勢,繪製了一個沙盤出來。

    看著沙盤上吐番那軍營的小旗子,李民叫來楊震,對其說道:「吐番今停軍金馬鎮,靠臨溫江,本尊有心興**,引溫江江水,水淹吐番大軍,卻又憐惜溫江沿岸居民,皆我國子民。仲安有何以教我?」

    這楊震自在顛倒天門八仙陣中展露了指揮才華,卻是得了李民重用。此時聞言,回道:「陛下,如今臨冬,溫江正是枯水期,恐陛下法力雖高,也難引水勢。且,吐番軍兵,所仗不過是駝龍軍,那駝龍軍雖然奔馳迅速,可終究不及我軍軍馬迅捷。遼金虎狼之師,我軍尚能正面擊潰,吐番軍兵,自也無需施展其他神通,且,軍國交鋒,也只有堂堂正正勝之,才能令其心服,不敢再生僥倖,犯我中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