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二十八回 自治縣 文 / 問天

    第二十八回自治縣

    誰說草原人就不怕死,不受引誘,不識時務了。

    李民看著一個個原本不配合的紐蘭城居民,一個個爭相恐後的表明忠心,心中微微感歎,隨即離開了現場。

    人,不分種族,其實在人性上都是相差無幾的,只是原先李民不在的歷史中,漢人經受的磨難太多了,太多的鐵骨硬漢犧牲了,這才在滿清奴化兩百年後,顯得漢奸多了一些。

    李民心中感慨萬千,其實卻還是有一點沒想到,如今李民的行為,雖然在他內心之中,是打著要融合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千秋大業。可無論是這些草原人,還是李民手下的漢人,此時卻是沒有一個認同,或是有所感恩的。

    反倒是這些草原人,直接簡單的把李民行為,定性為復仇殺戮來的。

    而這,雖然在李民的意識觀中,算不得什麼大義。可在這些草原人的心目中,卻正是天經地義的。

    他們這些部落在草原上,衣食不足,本就奉行著適者生存,強者為尊的叢林之道。日常小部落被吞併,殘餘血脈尋親戚部族相助復仇,滅盡仇家部族,盡殺男丁,掠奪女人和幼童充實部落,這本就是常事。

    完顏部落既然領著人打了中原,中原人來報復,這在他們來看,那就是天經地義。尤其是李民為了立威以及摧毀紐蘭城固有的統治階級,直接把城主葉赫寒離極其親族全都殺了,更是無疑中符合了這些草原人對於部族復仇以及殘餘部落被吞併的慣性認識,所以這才在李民大分財物時,態度轉化的這麼快。要知道,這些戰敗的部族殘存者,已是做好了成為奴隸的準備。

    而這中復仇的觀念,甚至連李民軍的大部分部下,也都是認同此理,從根上就沒把此行的軍事目的定性為促進民族大融合,而是定性為出一口氣。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故此,李民雖然志向深遠,可奈何歷史環境的不成熟,李民也只能是注定了曲高和寡。由不得李民不暗自感慨。

    好在,李民從一開始也沒準備一口吃個胖子,此行更是做著先消滅草原上的統治階級,徹底破壞草原各部剛剛形成的穩定局面,讓草原部族重新混亂起來,並依靠留下的火種,在以後的幾年內,大力進行文化侵略輸出以及經濟侵略輸出,逐漸讓各部族從心裡自發的向成為共和國的一份子。

    而這一方略,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大宋雖然在這些年日益**,軍力更是不堪,可大宋的經濟與財富之名,卻是響徹周邊的所有國度。

    李民直接繼承了大宋了基業,最少這方面,卻是不用長時間的宣傳了。李民只需要加大輸出,並表明實力與善意,通過在草原留下的火種喉舌,讓各個草原人都知道,掠奪,注定要滅亡,而除了掠奪,他們還有更快的一種途徑得到財富,那就是加入共和國。成為共和國的一份子。

    為此大計,財富雖然不小,可這又算的什麼,反正紐蘭城的土地,李民帶不走,金銀皮貨牛羊,帶著累贅,李民輕騎突進,可是沒有那麼多的馬力來運載這些東西。至於鹽茶等東西,雖然是草原上的硬通貨,在草原上很貴重,可這些東西在中原,那就不值幾個錢了,李民若是帶那些東西回去,那才是腦子有問題了。

    可即使如此,李民的收穫也是不小。首先,李民軍的補給,這一下就補充了不少,紐蘭城雖小,比不得中原城市,可這城內的牛羊,卻是不計其數。一頭牛,去骨還能得肉千餘斤,十頭就是萬斤,那就足夠李民全軍上下一頓伙食的了。殺了做成肉乾,不用多了,補給個月餘的糧食給養,那簡直就是小問題。哪怕就是李民大方的給紐蘭城軍民分了不少,可剩下的,也富富有餘。

    當然,這些牛羊卻也不用立時都宰殺了。只是宰了八十頭牛,五十隻羊,那就足夠讓李民軍兩萬多人在吃了兩天的乾糧後,美美的飽餐一頓狠的了。剩餘,又做出了十天的肉乾醃肉,李民軍也算是在敵國之內,完成了就地補給。

    而除此之外,李民軍更在這紐蘭城收穫馬匹五千,雖然這些馬匹,並不是訓練好的戰馬,可此時用作托運補給,卻也是難得馬力。

    當然,這些補給的瑣事,自然用不到李民操心,楊震不用李民吩咐,早就自覺的給辦了。唯一需要請示李民的就是,按著當初進入草原的既定方略,李民軍本來是應該長驅直入的,根本不在任何一地停留,直接突破一切阻障,進攻金國國度的,可如今,李民召開了公審大會,更當眾把這些被俘的人員,登記造冊,吸納為了共和國子民,這紐蘭城,自然也就成了共和國的疆土了。楊震雖然是不叫不錯的兵家傳人,可這開疆擴土的疆土情節,還是比較嚴重的,李民分發那些財物給那些被俘之人,楊震不心疼,也不在乎,更欣賞李民這種大方的手段,可這要是把倒手的城池,直接捨棄,楊震卻是有些心疼。

    李民得報,微微一笑:「疆土算的什麼。本尊行之所至,即我中華疆土。疆土也是需要人來住的,沒有人,就算咱們說他是咱們的,人家照樣拿去。你沒看那燕雲十六州,自古即我華夏疆土,可自宋太祖開國,即被遼人佔了去,這百多年,依舊不在咱們手上麼。這紐蘭城,是這些草原聚集的地方,就讓他們自治罷了,只要他們能提供咱們的後勤補給,這就足夠了。」

    楊震軍略不錯,悟性也不錯,可是站的角度不同,卻是沒有李民那統管全局,現在連一絲徵兆都沒的情況下,就已經著眼於華夏民族大融合的偉大戰略,自然也就有些小小的看不透。

    當下,楊震略有猶疑的說道:「非我族類,比存異心。這些草原人,若是在我軍走後,隨即變節,再投金國,我們更予了他們眾多的財物,如此豈不是資敵。就算我軍能迅速重新撲滅,可此只是一處,今後再破金國城池,此降彼反。我等豈不是要疲於奔命,又如何能追剿金國主力大部。何不行雷霆手段,或是將擒獲青壯,盡皆坑殺,或是盡遷回中原,餘者財物不能帶走著,盡皆焚燬。如此逐步蠶食,當有建工之日。

    李民聞聽,笑道:「不可。昔日白起坑殺趙兵四十萬,雖然從此徹底斷絕了趙國根本,令趙國人口幾十年不得恢復,可有此凶名,卻也激起了各國憂心,聯手抗衡。以秦國之實力,白起之絕世軍威,依舊不得竟全功,白起只落得身死。如今我軍兵入草原,有復仇之大義。雖然打的是金國,可針對的卻是金國當中的皇族,完顏部落一脈。這金國立國不久,民心本未徹底凝固,完顏吳乞買都不得不靠連年征戰來轉移其內部矛盾,消滅異己。若是我軍坑殺降者,反倒是幫了他,必然激起金國內部各部族的決死之心,全力與我軍死戰。雖然我軍不怕,可可那等滅國之戰,卻不是兩三年能夠平定的,而且我軍上下因此會損耗多少,更是不可估量。故此,滅絕之策,萬不可取。而至於遷徙中原,且不說中原剛剛一統,各地民心尚都未穩定,劃地以及安置都是不小的事,單單就是這路上人員的護送,那就極大牽扯我軍軍力。更何況,這些人遷移會內地,此地空出來了,依然還是留給了這些草原人居住,我軍豈不是白為他們奔波。而至於降而再反,這根本也不用操心。原本統治他們的酋長親族,已經被咱們殺絕,其部族的公產,更都分給到了他們個人的手上,咱們只是留下了幾千頭的牛羊讓他們代養,以供咱們後續的補給罷了。他們反了咱們他們分到手的牛羊還能再次貢獻出來,重新都交還給金國權貴麼。他們原先是無產者時,生無可戀,只是為了一口氣,能為部族的興旺,貢獻自身的性命,可如今他們都是有產者了,分給他們的財產和女人他們還都能捨了不成?就算有,那也只是少數,為了這些分到手的利益,他們也會站在咱們這一頭的,只要咱們能表現出適當的強勢,讓他們有個期待,盼著咱們能戰勝金國,他們就絕對不會反對咱們。」

    楊震悟性不錯,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對李民的大局感,敬佩不已。

    而這對李民來說,那就是理所當然的。打土豪分田地,那可是毛老爺子親身實踐過,百試不爽的軍略。連西藏那等被喇嘛神權政權合一化洗腦慣了的農奴都能播下火種,這等金國部落的反應,那絕對是理所應當的。

    而李民軍就此休息一晚,隨即安排那些登記造冊中的佼佼者,其中原漢人奴隸王安,以及遼人奴隸木柱,以及原紐蘭城百姓元汗,組成三人自治組,由他們各自發展十人組成紐蘭城自治護衛隊。管理紐蘭城。

    這三人驟然得此重用,無不對李民感恩不已。暗存效忠之心。

    而李民這好不停留的繼續領軍突進,如今李民打的就是閃電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