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1卷 第十回 貿易的威力 文 / 問天

    第十回貿易的威力

    「不錯。不錯。」

    看著得勝回來的岳飛。押著大批的俘虜。李民很是高興的讚賞著。

    不過,岳飛卻並沒有高興,而是跪倒請罪道:「臣下無能,未能追剿到敵酋完顏吳乞買。請國主賜罪。」

    卻原來,岳飛一招殺傷大半攔截金軍,徹底震懾了逃亡金軍與百姓,隨著岳飛軍團的大軍圍攏,大部分都束手就擒了。可岳飛一審問俘虜,卻發現,金國最關鍵的人物,金國的國主與眾多大臣,卻不在其中。那些人卻是沒與這些百姓部族一同走,而是領著萬餘的核心親兵,先走一步了。

    那些核心親軍,乃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同時也是完顏部落的根基,其行動如風,奔馳速度,卻是不比岳飛軍團速度慢多少的。他們沒有普通百姓拖累速度,先走了,卻是連岳飛軍團,也是無法追擊。

    尤其是,根據俘虜所說,完顏吳乞買領軍撤退的方向,還不是草原的深處,而是金人起家的白山黑水之間。那就更不是岳飛軍團這些純粹的草原兵所能追擊的了。

    故此,岳飛在盤算了追上的可能性,與眼前拿下的俘虜,這才停止追擊,押著俘虜回見李民。

    李民知道清楚了因果,雖有小小遺憾,卻也不以為意。畢竟李民此行的主要目標,金國的國都已經攻破。沒有了這座金國立國的標誌,再加上金國大量臣民的丟失,短暫十幾年立國的金國,可以說從人心中根本的滅亡了。就算還有萬千族人,可要想重新收服各部落,重新成為一方霸主,那也是不太可能了。

    唯一的遺憾,也就是趙佶沒救出來,完顏吳乞買這個元兇沒有抓到。

    李民當下安撫了岳飛。隨即聚攏原先投降李民的女真人,與剛剛被押回來的金國百姓。

    待眾人聚齊。粗略一算,也是四五萬的人丁了。這在中原,也許不算什麼,可在草原上,已是不小的人口了。

    李民略顯神通,懸身立於十米高的半空,以溫和卻無分遠近的音量,對眾人宣講道:「本尊自修道下山以來,遊歷天下,所見百姓眾多,看百姓疾苦,心有所動,意欲讓天下百姓,無分貴賤,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各盡其能,各安其樂。共處一大同之國。幸得天下志士慨助,得立共和之國……。」

    李民在半空中一番忽悠,底下有上百的翻譯在人群中同步的翻譯。那些金人百姓,雖然聽似是而非。不算太明白李民的大道理。可無分貴賤的說法,還是讓他們心中有所觸動。人,沒有天生就樂意給他人奴役的。都是沒辦法,為了生活,或是某種目的,這才不得已而為之。

    而若說這些大道理只是讓這些金國百姓有些心動,有些若有若無的明白。李民隨後的土地與物資分封,卻是實打實的個人都明白了。

    從今天起,金國就算徹底不存在了,原本金國劃分給各個部落的草場,也全都不算數了。所有的牧場,都會重新劃分,而每一個加入共和國的屬民,即有著一份保障牧場份額。

    牧場啊。

    遊牧民族,雖然逐水草而走。可也是有各自地盤的。不是一個部落的,冒然進入其他部落放牧的地方,那就是一場血戰。

    故此,單個的牧民根本沒有在草原上生存的可能。只能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存在。而這些牧場,就是部落的公有。由酋長說了算。親支的,可得到最肥美的牧場,旁支的就只能去一些荒地,而連牧場都沒有,就只能為這些人奴役。

    而李民面前這些人,那就是大多沒有牧場的,有的,原本也是不多,被俘之後更是沒存那個奢想。

    而今李民卻是實打實的說要分給他們。這讓他們當場就高聲歡呼。什麼共和,大同,那在他們來說,很遙遠,而土地牛羊,那是實打實的財富。

    岳飛對此並不是很理解,畢竟這幾年岳飛在蒙古草原上征戰,已是有些習慣蒙古各部那種吞併政策。可看著眼前這些女真人的歡呼,心中也是微微的感動與溫暖。似乎,這才是他岳飛幼年時的心願。一個個真摯的笑容。

    共和初年十月。金國國都被共和**擊破。金國滅。

    李民在宣佈了金國滅亡後,該金國國都為安平城,隨即領軍駐守安平城。

    如今李民軍有了十餘萬金國百姓的臣服,有了數千萬的牛羊物資供給,卻是不怕軍糧短缺了。而且李民也怕給李綱留出來的時間不夠,再加上金國剛剛滅亡,更意料之外的得到如此多的百姓,也需要建立一個簡單的機構統帥。

    故此,李民卻是沒有按原計劃的撤軍返回中原,任由草原混亂。而是修書一封,飛鷹傳回了中原,令李綱準備貨源商隊,在在紐蘭城建立大型集貿市場。

    而後又修書一封,飛鷹傳給王文卿,令其帶領神霄教弟子,趕至安平城會師。

    最後,李民在金人百姓中選拔德才之輩,組建女真自治州縣。同時派出大量使臣,通傳草原各部,共和**只是討伐金國的完顏部落而來,餘者各部均不追究。並歡迎各部加入共和國成為共和國的一份子。但不加入,也不強迫。只是不加入的部落,卻是不能享受共和國的國民待遇。

    起先,草原各部並沒有對李民的通告有什麼信任度。畢竟草原各部對中原人的戒心,那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只是畏於李民連立國的完顏部落都打敗了,不敢冒著滅族之禍,得罪李民罷了。

    故此,草原各部都是很客氣的接待了李民的使臣,表明了絕對不會與李民的共和國為敵,卻也婉拒了加入共和國的邀請。

    不過,很快這些人就有不少的後悔了。

    雖然李民允諾的各部族互不侵犯一點都沒欺騙他們,可李民那國民待遇,與非國民待遇,那也是實打實的。

    原本草原各部也沒怎麼看重這個非國民待遇,畢竟各部族都有各自的牧場,掌權者自是不稀罕李民的重新分配。可隨著李民得商隊到來,紐蘭城大型集貿市場的建立。國民待遇與非國民待遇的巨大差異,卻是立馬顯現出來了。

    國民購買茶葉,食鹽等草原必需的基礎物資,雖然也是要比在中原地區的購買價要貴上五倍,可卻是要比原先沒有集貿市場時的十倍,數十倍的走私價,要便宜的太多了。而沒有國民待遇的。雖然在市場購買價格上不變,可卻是有著外貿關稅,這外貿關稅,直接百分之二百,雖然說依舊比原先金宋兩國沒有正式貿易渠道時的商販價格要便宜許多。可要跟國民待遇一比,自然就沒得比了。

    而且,除此之外,國民還擁有優先購買權與銷售權。同等條件下,國民可優先購買中原國內運來的物資,同時也可以優先銷售自己的牛羊皮革與牲畜。

    這個優先權,在物資極大充裕的時代,也許不算什麼。可在如今,那價格差異也就罷了。草原苦慣了,也不差那些關稅錢,反正比原先的買賣還有利潤,雖然與國民待遇不平等,也還能忍得。可如今這草原與中原物資的互通有無,本就是一個貿易逆差,中原人基本上能自給自足。各個州城府縣與村落的經濟結構,更多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除了官方大量需求的草原馬匹與皮革外,民間對草原物資的需求量,卻是不大,而草原人對中原的茶葉與鹽的需求,卻是不可或缺的,布匹也是需求巨大的。

    這個優先權一出,無論是優先買,還是優先賣,往往不待別的部落有機會買入賣出,卻已經是先被擁有國民待遇的牧民給買淨或是賣完了。他們這些非國民,就是想出高價買低價賣,也是不好找門路的。

    只是兩三個月的集貿市場貿易,部分非國民的牧民部落,已是受不得這種差別待遇,意圖加入共和國了。

    而此時,卻是已經有些晚了,李民原本不是對國內經濟很精通,這兩三個月,卻是發覺了,中原的物資,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可以供應草原各部,而草原各部的牛羊馬匹,中原境內的百姓更是需求不多。有著兩國的貿易壁壘時,只靠著走私,還能是供不應求。可這一正式無限制的交易,中原市場,卻是很快飽和了,甚至連李民這個新興政府的軍需採購,也要不了草原上那千萬匹的駿馬。那就更別說李民此行還大量的繳獲了眾多戰馬,那就更是沒必要採購了。

    對此,李民也只能亡羊補牢的壓制草原國民的增多,同時傳信李綱,讓其開闢海外市場。加大草原物資的需求。

    而除了這些令李民比較煩心的事外,王文卿的到來,卻是讓李民很是高興。幾年沒見,王文卿的成長,也是極大的。尤其是更讓李民驚喜的是,王文卿身上竟然也纏繞這信仰之力,而且更是遠比岳飛身上濃厚得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