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非常盜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七十四章 盜之極偷天換日(1) 文 / 墜世戀雨

.    首先說財子今天很高興。今天收到了非常盜開書以來的第二篇長評。先再這裡感謝讀者羽毛在飛。謝謝你對非常盜一如既往的支持。您的種種妙贊讓財子自行慚愧,財子一定再後文,和以後的創作道路上。嚴求己責!力求完美!

    煉仙丹、修成不死之身是很多人的畢生所求,秦始皇、漢武帝、明世宗……想飛昇之人數不勝數.修真從字面解釋就是通過修行求得真我。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志,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明代的《封神演義》,是古代神魔大戰的神話小說,此書也可以說是修真小說的前身。從姜子牙出場,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讓很多人產生了對修真的神往。

    網絡作家墜世戀雨又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修真世界。《非常盜》不僅僅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探索,還是對修真的全面闡述。這部小說的構思來源除了神話、小說、野史外,還有大量的史料。如《三國誌》、《明史》等。全書從石嵩的羅馬之行引出了高劍的身世到論非常盜。從大大小小的事件發生,把故事的幾位主人公分別請到了讀者眼前,點出本書的主題非常盜以盜入道。

    作者借玄幻寄托自我情志的探索和創新,又繼承了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故事發生在現實空間,又能超越現實的藝術境界。馳想宇宙,借助神話、幻想、探索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作者沉浸在修真夢想的**中,這種心態正好表現了修真本身的亦真亦幻,這也是作者主體意識的形象體現。作者通過白描手法展開故事,人物情節都極其合理性和真實性。我們不能教條的按照現實的生活規律,去理解這種藝術的真實性。也並非都是意象的表達,其中大多是現實生活的描寫,運用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的性格特證。採用內心獨白寫法,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濃烈的生活氣息,使讀者產生共鳴,栩栩如生的反映了一個修真者的修真經歷。

    《非常盜》雖是都市修真探索方面的小說,但沒有局限於幻想中,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和科學理論,論證了主空間的客觀存在性。如第四章高劍的出身,他姓高祖上卻是四岳伯夷之後姜尚,都有相應的史料註釋!。一百七十三章的新土論更是和明史絲絲相扣。作者不拘泥於探索的論證,而是大膽的加以虛構,如十六章葛刑天的獨創的修真功法:盜氣入體、盜氣修經、盜元化嬰、盜身千萬;第三十四章興漢志遺恨千年,孔明解說「密星羅旗」的來歷,以此引出了「空間法則」等等。

    《非常盜》情節生動有趣、曲折多變、環環相扣、章章有懸念。作者吸取了神話傳說的有關材料和遺聞軼事,加以革新、放大,使情節富有戲劇性,幽默性。一部《非常盜》幾乎就是大大小小的鬥智、鬥勇、斗功力的故事組成。由多個充滿離奇的情節串起來,從始至終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如第一章石嵩的簡介寫得非常生動,父輩的經歷就很傳奇,讓讀者無限暇想,石嵩的又會經歷些什麼……第五章避禍到第十三章進入前三甲的可以說是山外有山、戲中有戲,智賭層出不窮,讓讀者耳目一新。

    《非常盜》在構思上,不是平面直敘,而是波瀾起伏。作者善於故弄玄虛,從葛刑天到諸葛亮再到龐德公,一個個懸念使全書曲折離奇。小說情節變幻莫測,無法設想下章會有何事發生,使讀者驚奇不斷。一會是聖女九陰軀,一會又出現個賽飛凰。石嵩替弱者出頭談判、為兄弟獨探新辛羅、巧遇姜維後人、人工降雪、巧現功德薄……節節妙,越寫越奇,晃忽多變,讓人難以捉摸。寫得出乎意料,又能前後章節對稱、主次分明。從構思上講絕對說是佳作!

    《非常盜》塑造了一群個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愛的人物形象。如石嵩的睿智、穩重、野性未馴、講義氣、重兄弟情,助人於危難中的俠者精神,對高因夢的又敬又愛;高劍的聰明、頑皮、英雄救美、為兄弟兩脅插刀;高因夢的冰雪聰明、冷靜、高傲、孤獨等等。作者沒有用善、惡來鎖定他們,而是從多面反應人性的複雜,使人物更加豐滿。幽默和詼諧是本書的獨到之處,這種風格在描寫高劍、石嵩等的心理時充分體現。作者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修真世界,現在、未來、主空間,人物的活動空間廣闊。神性、人性巧妙的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小說在文筆上有些缺陷:如錯字多,粗口多,有些寫法青澀。但正所謂瑕不掩瑜,《非常盜》是一部非常好的修真探索小說。

    羽毛在飛:寫於08年5月20日。

    %%%%%%%%%%%%%%%%%%%%%%%%%%%%%%%%%%%%%%%%%%%%%%%%%%%%%%%%%%%%%%%%%%%%%%%%%%%%%%%%%%%%%%%%%%%%%%%%%%%%%%%%%%%%%%%%%%%%%%%%%%%%

    福地洞天是練氣者用來圈住和控制靈氣的居所。現在主空間內所有洞天福地都已經聯合在一起組成了新土。不過明朝以後的修士沒有機會進入新土的,也另外用陣法圈起了屬於自己的小冬洞天!但和新土建設之前的七十二所洞天福地相比,規模上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洞天福地是練氣士用幻陣再主空間中隔離出來的空間,它不平行於主空間,就屬於主空間!之所以福地洞天能夠起到圈繞靈氣。避世隔塵的作用,全部是因為幻陣的作用。

    陣法再前文我們研究過,有兵陣和幻陣之分。兵陣這裡我們就不說了。主要研究一下幻陣,歷史上最出名的幻陣首推諸葛亮的八陣圖。幻陣的原理就是根據五行八卦的排列,改變空氣中靈氣的排列,使事物發生變化,最早的五行論源自易經,平時我們提到的易經多指周易,其實最早的易經說,自秦、漢以後,研究易學的,對於《易經》一書命名的內涵問題,就有「三易」之說的異同出現了。

    第一:屬於秦、漢以後正統儒家學派的理論,根據《易緯乾鑿度》這本書的觀念,認為「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

    (一)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

    (二)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準則可循,並非亂變。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複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第二:屬於秦、漢以後儒、道兩家學者通用的觀念,根據《周禮·大卜篇》對於「三易」的涵義,是指上古以來直到周代初期之間的《易經》學術思想,約分為三個系統:(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據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在留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但東漢的大儒鄭玄,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故《連山易》又稱《夏易》),殷代的易學是《歸藏》(又稱《殷易》)。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說:認為上古的神農氏世系名「連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謂「連山」,便是「列山」的音別。黃帝的世系又名「歸藏氏」。《連山易》相傳為宓戲所作;《歸藏易》相傳為軒轅黃帝所作。

    因此兩說,又有異同的問題存在其間。如果認為夏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連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歸藏易》,到了周代,經過文王的整理,才構成《周易》體系的易學,那麼關於這兩個分岐的意見,也就沒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據學者的觀點來看《易緯乾鑿度》和《周禮·大卜篇》這兩種文獻資料,應該都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歷來考據學家們認為《易緯乾鑿度》等書,純出漢末或魏、晉人的偽作,假托是上古的傳承。這種觀念,並非完全無理,也的確值得研究、考慮。

    可是兩漢以後的學者,硬性捨棄《周禮·大卜篇》的觀念而不採信,偏要採用更有問題的《易緯乾鑿度》之說,認為「簡易、變易、不易」為天經地義的易學內涵,這便是後世以儒理說《易》的根據。那是不顧考據,只取所謂「三易」原理的內義,用之說明易學的大要而已。

    此外,關於《連山》、《歸藏》、《周易》的三易之說,在漢魏以後道家的學術思想中,便又發生了兩種觀念。

    (一)認為《連山》、《歸藏》這兩個系統的易學,早已失傳。

    (二)認為漢、魏以後的象、數易學,便是《連山》、《歸藏》的遺留,頗為合理。而且《連山》、《歸藏》易學的精義,確已成為秦、漢以後道家學術思想的主幹。如十二辟卦之說,便是以《歸藏》的坤卦為主。卦氣起中孚說,便是以艮卦的半象為用。

    易經的作者後世多認識是封神之時的周文王。也有學者指出是「易更三聖」。秦、漢以後,儒家學者的共同認定,開始畫八卦的,是我們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繹八卦的,當然是周文王;發揚易學精義的,便是孔子。因此說「易更三聖」,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事實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辭」,他的獨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發揚擴充之,便著了「爻辭」。所謂「易更三聖」,是指易學經過三位聖人學者的整理,才得發揚光大。其實這易學乃是祖猿龐德公所傳後世。混沌初開之際,祖猿就了尋找被盤古散於九天十地的八種靈氣。而作八卦學,八卦推六四。這才讓祖猿找到九天十地中的七種靈氣。盤古得知祖猿八靈要找齊了的時候,才設法封了隱藏再精絕大巫墓地中的最後一種星靈,這才封鎖天修近萬年!

    至於伏羲氏的八卦學當然是祖猿所傳。祖猿傳下八卦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後世了解開辟時空的辦法。但自伏羲之時就沒有完全理解八卦。傳到後世更是越得越少,諸葛亮的易學是祖猿親傳,但諸葛亮雜學太多,易未能理解易學真諦。雖然如此一紙八陣圖還是讓諸葛亮再修真界的名頭異常響亮。為幻陣再修真歷史上的變革填上了重要的一筆。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幻陣只是隱藏空間的一種方法。既然說道隱藏了,那麼不得不說一下。既然是隱藏,那麼就有被發現的可能,我們當代的科技,能不能發現隱藏在幻陣之下的福地洞天呢?

    先說紅外線,普通光線不能穿透幻陣的隱藏,那麼紅外線可以不?幻陣的的構成只對太陽的可見過有隔離作用。對於紅外線是不阻擋的,由於紅外線是不可見光,所以我們肉眼是觀察不到的,但非可見光中,紅外線是可以分析光譜結構的。可以根據反射光的普型,分析出物體的形狀,但當先的科學紅外線多用於醫學治療上,再探索新事物的領域上,還未用到紅外反射分析,在這個領域上福地洞天沒有被發現,但現在漫天的人造衛星,全天候的拍攝,卻給新土中的修士帶來了不少麻煩。

    人造衛星中有一種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這種衛星是用來進行空間物理環境探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傳統的空間物理探測是在地面上利用各種探測儀器進行的,只能定性地瞭解空間物理環境,不能定量地描繪空間的物理狀況並研究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再加上大氣層的影響,地面探測有很大的局限性。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在離開地面幾百公里或更高的軌道上長期運行,衛星所載的儀器不受大氣層的影響,可直接對空間環境進行探測,因而成為空間物理探測的主要手段。空間物理探測衛星所獲得的大量觀測結果,已促使空間物理學迅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早期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比較簡單,重量不大,往往進行單項或有限幾項空間物理探測。後來探測區域逐步擴大,從單個衛星孤立探測,發展到多個衛星聯合探測。幾顆衛星在預定的軌道上運行,能同時在各個不同區域進行測量。衛星上有一種或多種探測儀器。主要的探測對象是中性粒子、高能帶電粒子、磁場、微流星體、電離層和等離子體等。空間物理探測要求探測儀器直接到達廣闊空間的各點,以便獲得盡可能大的探測範圍。因此這類衛星的軌道傾角不固定,有極軌道也有低傾角軌道。軌道高度變化範圍很大。近地點一般在幾百公里,遠地點可達數千、數萬以至十幾萬公里。衛星運行壽命至少一年,以便探索空間物理環境參數隨季節的變化。空間物理探測衛星使用的儀器種類較多,對安裝位置、探測窗口、溫度控制和儀器之間的電磁相容性等要求各不相同。有些儀器如離子探測器、磁強計,為了不受衛星的遮擋或衛星本身磁場的影響,必須安裝在長桿子的一端,離開衛星一定的距離。這些都對衛星結構設計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

    數據傳輸空間物理探測衛星測量的數據量大,常常需要用大容量數據傳輸系統傳送到地面。當衛星飛過的地區無接收站時,衛星所測數據先存貯在衛星的存貯器或計算機內,待衛星飛經接收站上空時再將數據發送下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數據傳輸,衛星對測得數據進行預處理,只把最有用的數據傳輸下來。要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系列有「探險者」號衛星系列、「軌道地球物理台」系列、「國際日地探險者」衛星系列、「宇宙」號衛星系列。中國1981年9月20日一枚火箭同時發射的3顆衛星,是中國的第一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這三顆衛星就拍攝到了新土的圖片,衛星的拍攝由於都再大氣層以上,所以考慮到光的折射因素,衛星拍攝儀器都要先處理大氣層折射光譜,只有空間物理探測衛星是可以不受到大氣層影響拍攝照片的,1982年1月,三顆空間物理探索衛星發送回的第一組探測照片,震驚了中央,中央的處理手段就是,雙科組的成立。高科組,和超科組就是在那時候成立的。新土派代表於中央進行了協商,最後同意每年都送修真門徒為國家治安效力。但國家必須保持新土人的正常生活,不曝光,不管理,不干涉!這這是1982年第一探測照片發回後,中國科研組立即召開回憶,並且對外宣稱,衛星圖片接受失敗,只傳回來大興安嶺地區火災照片,其他全部暴光的原因,——《財子探索之路》

    註:文中蚩尤解析。裴駰撰《史記集解》引應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轉達引《漢書音義》臣瓚引《孔子三朝記》云:「蚩尤,庶人之貪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說法。

    之後,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對「天子」與「庶人」兩說提出質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析其意,蚩尤非為天子,又引《管子·地數篇》所言「蚩尤受廬山之金而作五兵」,說明蚩尤並非庶人。進而提出「蚩尤蓋諸侯號也」之說。

    然則,張守節撰《史記正義》,引《龍魚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優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引述這一夾雜神話的民俗傳說,顯然對「諸侯」「天子」「庶人」諸說都有否定之義。因為,僅是一幅遺像便足以使「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其威風遠非一般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黃帝而非助蚩尤之說,可見蚩尤亦與「天子」無緣。

    諸學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顯是局限於周秦封建社會結構模式的認識框架,因而不能正確詮釋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蚩尤身份及這一概念的社會歷史的內涵。

    蚩尤所處的時代,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正值「神農氏世衰」之時。

    神農氏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民明農耕生產工具耒、耜的一個氏族。《易·系辭》記:「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從此,在中華大地上,許多以狩獵和採集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族硌先後轉向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如《白虎通義》記:「古之人民皆食禽獸之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氏」。這是對狩獵肉食的族群轉向農耕生產歷史的追憶。又如《淮南子·修務訓》記:「古者民茹草飲水,采草木之實,食螺蚌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這又是對采儲果實及螺蚌之肉為主食的族群轉向農耕生產歷史的記憶。

    耒耜的發明是中國原始社會生產力的一次大飛躍,它奠定了中國原始農業的基礎,導致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即「神農氏之世」的出現。神農氏功績偉烈,被尊為「農皇」,又稱「地皇」。《尚書大傳·卷第四》說:「神農為農皇也。……神農以地紀,悉地力種穀疏,故托農皇於地」。指其功德之實質在發揮地力,亦稱「地皇」。

    在中華遠古傳說中,「皇」的意思有兩層:一是有重大發明功大德美澤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發明個鑽木燧取火而被尊為「燧皇」[2];伏羲氏作結繩而為網罟,用於捕獸撈魚,並制定婚姻嫁娶之禮,使人類本身的繁衍進入健康有序的軌道,因而被尊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權力的早期原始社會,「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4],「煩一夫擾一婦以勞天下,不為皇也。不擾匹婦故為皇」[5]。其情景如《莊子·盜跖》所述:「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農氏晚期,由於農耕業逐漸成為主要生產方式,遊蕩覓食的原始群也漸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會,並發展為部落組織,出現擁有超出本部落影響力的部落聯盟首領,這就是「帝」。《說文解字》釋:「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諦」是指「審諦」,即舉措詳謹周密,合乎客觀規律。《白虎通義》說,「德合天者稱帝」[6]。「王天下之號」是指超越部落範圍的號召力。「帝」的稱號出現標誌著原始社會從早期游群和氏族社會階段向晚期部落社會階段的轉變。此時,神農氏也開始被稱為「炎帝」。

    「炎帝」之「炎」,其義有二:一是火光,焚燒。《說文解字》釋:「炎,火光上也」。《玉篇》釋:「炎,熱也,焚也」。這與原始農業離不開「火耕」有關。所謂「火耕」,是指先砍倒燒光荒地上的雜草灌木,然後耕種點播的一種墾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漢書·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這是從黃河流域的地理視角而言,發祥於湖北厲山,崩葬於湖南茶陵的神農氏當屬南方無疑。

    從被尊為「農皇」的「神農氏之世」,到被稱為「炎帝」的「神農氏世衰」之時,是一個歷史的轉折時代。

    蚩尤活躍於歷史舞台之時,即「神農氏世衰」的「炎帝」之時。當時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武力互相爭鬥,不再服從由於發明耒耜的功績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神農氏的約束。「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蚩尤最為暴」[7]。此所言「諸侯」,並非周秦社會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貴族,而是指原始社會末期的各部落酋長。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貶詞。《說文解字》釋為「蟲也」。作冠詞用,若今之詈辭「小爬蟲」之類。《六書正偽》曰:「凡無知者,皆為蚩名之」。「尤」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為農。楊慎《丹鉛錄》云:「由與農通」。《韓詩外傳》云:「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勿躬》例舉「管子復於桓公曰:『墾田大邑,闢土藝粟,盡地力之利,臣不若甯漱,請置以為大由』」。註:「大由,大農也」。《管子·省官》說:「相高下,視肥瘠,觀地力,明詔期,前後農夫,以時均修焉;使五穀桑麻,皆安其處,由田之事也」。詔期即《禮記·月令》所謂「王命布農事」之日期。由田即農田,亦農官之謂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尤」是依傳聞所記部落名稱,與「由」為同音異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農部落。貶之即謂「蚩尤」。中國古代對氏族及部落的名稱與其酋長名稱和氏族部落民名稱常常不加區別地稱呼,所以,「蚩尤」既為部落名,亦為該部澆酋長與部落民之共名。

    數千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黃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另一個有名的部落首領叫炎帝。黃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長江流域有一個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他們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猛無比。他們擅長製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蚩尤常常帶領他強大的部落,侵略騷擾別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佔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殺得一敗塗地。炎帝沒辦法,逃到黃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請求幫助。黃帝早就想除去這個部落的禍害,於是聯合各部落首領,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戰」。

    戰爭之初,蚩尤憑藉著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連連取勝。後來,黃帝請來龍和其它奇怪的猛獸助戰。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的軍隊,加上這一群猛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

    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追趕。原來蚩尤請來了「風神」和「雨神」來助戰。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上的「旱神」幫忙,驅散了風雨。一剎那之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

    蚩尤又用妖術製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遠指向北方的現象,造了一輛「指南車」,指引兵士衝出迷霧。

    經過許多次激烈的戰鬥,黃帝先後殺死了蚩尤的八十一個兄弟,並最終活捉了蚩尤。黃帝命令給蚩猶帶上枷鎖,然後處死他。因為害怕蚩尤死後作怪,將他的頭和身子分別葬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蚩尤戴過的枷鎖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楓林,每一片血紅的楓葉,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跡。

    蚩尤死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也用來恐嚇敢於和他作對的部落。後來,黃帝受到了許多部落的支持,漸漸成為所有部落的首領。

    蚩尤是上古第一邪神。再本書中的位置跟正野之史所描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文中的蚩尤,已有血有肉,不在是鮮血印證的魔神形象。

    《br/》《br/》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