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三零章 遷都之爭(一) 文 / 賀蘭拓跋

    第一三零章遷都之爭(一)

    趙匡胤此次在洛陽感懷往事,與趙德昭多年疏遠的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再加上趙德昭與張齊賢的辯論嶄露出來的才華見識更堅定了他的決心,於是看著滿朝文武重臣,趙匡胤開口道:「眾位愛卿,朕此次親臨洛陽,深感洛陽之繁華不亞於汴京,朕決定就在此長居。」

    此言一出,對眾大臣無異於晴天霹靂,皇上雖說是決定長居於此,但誰都知道皇上的心意卻是要遷都洛陽。想到汴京的繁華和自己在汴京的豪宅,眾大臣紛紛進言勸阻。

    大臣們的反映早已在趙匡胤的意料之中,但是他卻沒有想到反對最為激勵的卻是他身邊最為信賴的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

    李懷忠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二十餘年,很受信任。此時他大著膽子對趙匡胤說道:「汴京倚仗汴河漕運的便利,每年能運來江淮地區的糧食數百萬斛,京師數十萬士兵都要依靠這種供應才能生存。皇上居住在這裡,將從哪裡得到糧食供應呢?何況國庫和禁軍都在大梁,已經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李懷忠的理由切中要害且冠冕堂皇,眾大臣紛紛附和,趙匡胤見群臣反對,自己卻也不好一意孤行,突然想到一件往事便說道:「朕回憶昔時曾得到一石馬,與韓令坤等諸位好友玩耍,朕甚愛之。然卻屢遭小兒輩所竊,朕思之再三曾將石馬埋於夾馬營禁軍駐地旗桿之下。匆匆二十多載過往,不知石馬今安在否?朕今日與眾位愛卿打個賭,若是石馬還在彼處,眾卿就從了朕之意,若是石馬已無蹤跡,朕便返回汴京,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大臣想著這二十多年來夾馬營的禁軍駐地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戰火的焚燒和亂兵的踐踏,那石馬說不定已被毀去,更何況皇上如此作為也是退讓一步,眾大臣又安敢有異議,到此便都默不作聲。

    李懷忠跟隨趙匡胤經歷戰火,最是知道戰爭的無情和破壞,見眾大臣沉默不言,便已經知道大夥兒的想法是如此的一致,害怕皇上出爾反爾,又存了擔心皇上使詐的緣故,便藉著自己的身份說道:「既然皇上當年曾有此雅興,臣願效勞替皇上將石馬找出。」李懷忠也是極為反對遷都之人,由他去尋找便不擔心皇上有什麼手段,眾大臣聞言紛紛點頭。

    趙匡胤哪能不明白李懷忠和諸位大臣的心思,但是他本就是以此作賭,所言俱是事實,從未想到用使詐的手段贏得眾大臣的同意,如今見李懷忠主動請纓前往尋找石馬,卻正合乎兩方心意。於是大笑道:「有李卿前往,朕自當放心。一切便交由李卿負責。」

    李懷忠得到趙匡胤的許諾,即刻離開大殿帶著禁軍前往夾馬營曾經的禁軍駐地尋找趙匡胤所說的舊時旗桿。

    李懷忠趕到夾馬營禁軍駐地,那裡經過戰爭的破壞,早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放眼處一片荒涼,偶爾幾處柵欄,幾個灶台,顯示這裡曾經有大軍駐紮。李懷忠的人馬搜尋半晌不見有遍插大旗之處,無奈何,就在附近找到幾處普通人家,卻是當年從軍受到重傷從軍中退了下來安家於此的老人,這才帶著他們來到當年大軍軍旗之所。李懷忠這才看見原來當年的軍旗台如今已被毀壞,就只剩下看似土墩似的略顯高凸之處,方顯示此處乃當年大軍軍威之地。

    李懷忠也是從軍多年的老將了,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賞給老人家,方才吩咐手下挖掘,哪知就只三兩下便真的找到了皇上所說的石馬。李懷忠見軍營之處到處焚燬,滿目淒然,然而這個石馬放在軍營最顯眼的地方經歷多年的戰火卻是絲毫無損,難道這就是天意?

    李懷忠不敢作假,拿著石馬返回洛陽行宮。眾大臣見李懷忠果真從舊日之處找到了皇上所說的石馬,縱使極為不願意遷都,然而又害怕一味地勸諫惹惱了皇上,使得事情完全沒有了商量的餘地,便不在極力勸諫,暗自裡卻想著別的辦法。

    趙德昭聽了趙匡胤要遷都,卻是半點反對的心思都沒有。他倒不是想到了什麼,而是以他後世的經驗和情結來看,他更想大宋提早建都後世的北京。後晉石敬瑭為了稱帝,獻幽雲十六州於契丹,後世的北京如今卻是在大遼的手中,被大遼稱為南京。因為南京漢民極多,大遼採用以漢制漢的國策,便派了韓匡嗣為南院大王,又為了防範漢族的不忠和反抗,便派了大遼最賦韜略的耶律休哥在南京建立了南院樞密使執掌兵權,由此南京便在大遼的手中日益穩固。趙德昭知道此時大宋對大遼還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便忍住沒有對趙匡胤勸說遷都北京,但是建都汴京對他來說卻是可有可無的。

    並不是說趙德昭對汴京建都有什麼偏見,而是在他的印象中好似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漢、隋、唐都是在長安立都,元、明、清到當代都一直在北京,只有北宋一個王朝在汴京立都,所以他想著汴京也許真的是不適宜大一統的王朝在此建都。

    然而如今群臣反對,趙德昭見趙光義始終一言不發,想到自己當初剛到開封府時開封府裡的所有衙役都只認晉王,不識武功郡王和皇上的旨意,他便知道遷都對趙光義才是切膚之痛,但是趙光義如今卻反而穩如泰山一般,沒有隻言片語,趙德昭卻是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眼睜睜看著趙匡胤和眾大臣打賭並贏得他們啞口無言,趙德昭看著默不作聲的群臣卻是想到了身在洛陽的趙普。如今竇儀不再洛陽,他身邊沒有可以聽取意見的人,現在突然想起趙普,便放鬆心情,彷彿局外人一般看著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熱鬧。

    散了朝議,趙德昭擔心宮門外的石保吉先迎了石守信回府,便快步搶在眾大臣的前面出了皇宮尋找石保吉。

    石保吉這幾日卻是萬分的苦惱。他的身份不能入宮隨駕議事,但是又要防著皇上有事召見,所以石守信和石夫人商議之後便讓他每日裡隨著家丁在宮門等候,石夫人還美其名曰磨磨他的性子。原來石保吉自回到洛陽之後很是誇張的向自己的父親母親講述他兩番征戰的輝煌戰果,石守信久經沙場倒也無所謂,石夫人卻是見他小小年紀就已經在戰場廝殺,哪裡能不心疼,於是石保吉上有娘親照顧,到了洛陽城沒了拘束,整日裡便是酒樓賭場,好不快活。這次皇上親臨洛陽,石守信因為石保吉的駙馬身份,早已小小的在石夫人面前提醒了一下,石夫人方才開始管束石保吉,讓他天天跟著府裡的下人們在洛陽行宮這等候。

    石保吉眼巴巴地看著宮門,盼著父親能出來。孰料卻是看見了趙德昭,高興地迎了上去,笑道:「皇上散朝了?你怎麼出來了?」

    趙德昭卻是答非所問:「你知道趙普丞相在洛陽的家嗎?」

    石保吉見趙德昭神色凝重,知道不是玩鬧的時候,答道:「我曾隨父親拜訪過趙相。」

    趙德昭聽了稍緩,見石保吉也是一副正經模樣,不由地笑道:「剛散了朝,石大人應該快要出來了。我可要借你陪我到洛陽先耍耍的。」

    石保吉知道這次出去可不是到洛陽隨便玩玩那般簡單,笑道:「你放心,到了洛陽我就是地主,當盡地主之誼。」說完卻是去準備馬匹。

    趙德昭在門口等石守信一路和同僚說著話出來,便上前向石守信拱手道:「石大人,本王想到洛陽一遊,想向大人借保吉帶路。」

    石守信自皇上下詔把石保吉、王承衍、韓崇訓三人分到趙德昭府裡就知道自己以後已經被烙上了趙德昭的印記。因為他熟知晉王的能力和皇上對晉王的信任,本來還擔心萬一晉王最後勝出不利於石家,誰知武功郡王這幾年橫空出世一般為大宋立下了無人可比的功勞。現在他的心裡也是盼著武功郡王能夠早日成為皇儲,這樣以後石家可就因著石保吉和趙德昭的關係在大宋朝穩如泰山了。所以趙德昭一開口說話,石守信卻是笑道:「武功郡王客氣了,保吉本就是武功郡王的伴讀,因著皇上信任和武功郡王仁慈方才回家與我團聚。武功郡王若是有用的著的地方,莫說是保吉,就是末將也定當會為王爺效勞。」

    趙德昭已然聽出了石守信的話中含義,笑道:「石將軍客氣了,既然如此本王可就不客氣了。」說完向石守信施禮,然後就上了石保吉牽過來的駿馬,向城西馳去。

    石守信看著他們兩人離去,擔心他們兩人在洛陽城裡遇到不測,於是招手喚來府裡的一位下人低聲吩咐道:「你騎馬跟在少爺身後保護少爺。若無意外發生就不必讓少爺知曉此事,若有事情,急速前來告與我知道。」

    那人本是石守信當年軍中的親兵,因為不捨石守信多年的情意,便也從軍中退了下來一直跟著石守信,所以不論是能力,還是忠心,石守信都非常信任。那人得了石守信的命令,騎馬緊緊跟了上去。

    路上,趙德昭已經從石保吉口中得知上次他和父親石守信拜訪趙普的事情。原來趙匡胤建立大宋論功行賞文武功勞分列第一的就是趙普和石守信,再加上兩人跟著趙匡胤多年,相互間也都熟絡。石守信一直就對趙普的能力很是欽佩,一聽說趙普到了洛陽便前來拜訪。

    到了一處府邸,石保吉卻是先停了下來。趙德昭順著石保吉的眼光望去,但見左面幾排鬱鬱蔥蔥的楊柳遮住了視線,若非仔細觀察才看到有一條能容三人並排行走的小路,趙德昭還真是不知道在這楊柳之後還有人居住,更何況是趙普。

    趙德昭下馬沿著小路走了大約百米,不由地被眼前看到的府邸產生了懷疑。原來他的前方突然出現一座府邸,白牆紅瓦,佔地極廣,府門修建的極為高大豪華,門前的兩個石獅子張牙舞爪甚有威嚴。

    趙德昭想起趙普在汴京的府邸,再對比眼前這個雖然自己還沒有進入,但是卻能猜出內裡定當奢華的府邸,不由地向石保吉問道:「難道這就是趙相在洛陽的老宅?」

    石保吉笑道:「我早先沒有告訴你就是想看你此時震驚的樣子。當初我隨著父親來的時候也是如此的不相信呢。」看著趙德昭還是一副不相信的樣子,接著說道:「父親也曾說趙相智謀深如海,他的心思不是我們能夠猜到的。」

    趙德昭不再想趙普的用心,既然石保吉確定這就是趙普的府邸,那麼其他的事情就不重要了。

    石保吉見趙德昭不再說話,於是上前拍打大門。許久之後才聽得裡面有人走來的腳步聲,然後大門就被打開,卻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伯。

    趙德昭見有人出來,恭敬地問道:「請問這是趙普丞相的府邸嗎?」

    那老伯見是兩個少年,也頗不以為意,緩緩說道:「這裡正是趙普的府邸,丞相二字還請二位不要亂說。」

    趙德昭愈加恭敬,說道:「在下大宋武功郡王趙德昭,求見趙普相爺,還請通稟。」

    那老者聽說是武功郡王,眼睛大睜,驚道:「原來你就是武功郡王,老爺吩咐過武功郡王若是來訪就請入內。」說完還低聲自言自語道:「沒想到大宋的武功郡王竟然是個小孩子。」

    趙德昭不理會他的話語,跟在他的身後穿過一大片花地,之後就是數重樓閣,沿著長長的走廊穿過這數重樓閣,卻是一大塊池塘,裡面數座假山,池塘裡各種各樣的魚歡快的暢遊,而趙普卻像一位隱逸的高人手持釣竿坐在池塘的中央亭子裡垂釣。

    趙普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卻最是佩服三國時輔佐蜀漢的諸葛亮。諸葛亮幫助蜀漢統一天下的志向也正是他此生最大的願望,而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時向家人交代的「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來年仍做隴畝民」的隱退也是他極願效仿的做法。自結識趙匡胤並且看著他日益強大,趙普深感自己的夙願終有一日可以實現,統一天下在他來說那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他自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可以輔佐英主統一天下。而他為了日後可以功成身退過上隱逸的生活,就用收受的禮金在洛陽收購土地,建立了這一座包圍在楊柳中的莊園。

    趙普從汴京回到此莊園,對莊園的佈置和景況很是滿意,認為自己日後若能在此安度晚年則此生無憾。然而想到如今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自己就退出了大宋的權力中心,多年的努力就此功敗垂成這讓他很是不甘心。雖然在趙德昭送行的時候趙普希望趙德昭能夠前來尋他,但是在趙普的心裡面卻不僅僅只是希望趙德昭前來,若是晉王趙光義也能夠不計前嫌前來向他請教,那他也會傾盡全力幫助晉王登上權力的巔峰,然後完全自己輔助英主統一天下的夙願。所以,他在等,等大宋的任何一位有機會登上皇座的人前來。誰先找他,他就會幫助那人完成所有的一切。現在他終於等到了。

    趙德昭見趙普正在專心的釣魚,就連他們走到身後都沒有發現,笑道:「趙相好雅興啊,德昭前來叨擾了。」

    趙普聽到聲音,緩緩站起,轉身笑道:「原來是武功郡王來此,失禮之處還請見諒。」言語間的歡快顯而易見。原來趙普雖然也有如果趙光義前來就輔佐趙光義的打算,但是心中仍然隱隱有對趙匡胤的愧疚。現在見到是趙德昭前來卻是終於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心安理得的完成自己的夙願了。

    「趙相言重了,德昭來的突兀打擾趙相的雅興了。」趙德昭很是恭敬。

    「王爺能來是趙普的榮幸,何來打擾?請坐!」趙普招呼趙德昭坐在亭子中的石凳上。那老伯見趙普會客便躬身退了出去。石保吉知道趙德昭急著找趙普肯定是有要事,所以默默地走到亭子入口裝作欣賞池塘中的金魚,卻是穩穩地守住了亭子。

    趙普向石保吉讚賞的點了點頭,然後坐到趙德昭對面問道:「王爺無事不登三寶殿,不知趙普可有效勞之處?」

    趙德昭開門見山:「不瞞趙相,父皇今日決定要遷都洛陽。」

    趙普聞聽猛然站起,興奮道:「恭喜王爺,看來皇上已然決定立王爺為太子了。」

    「趙相此話何解?」其實趙德昭也覺得趙匡胤對待趙光義的態度與他剛來到這個世上相比確實冷淡了不少,也覺得趙匡胤有了傳子的想法,但是卻沒有趙普這般的肯定。

    「王爺,晉王自我大宋建國到如今已經主理開封府七載,苦心經營,培植勢力,羽翼漸漸豐滿,在汴京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皇上定然是有所覺察,但是正面剷除晉王的勢力必定要大動干戈,不利於我大宋的穩定。如今皇上採用遷都的辦法,既可以選擇地形險要的都城,又能不動聲色地使晉王離開他的勢力範圍,可謂一舉兩得。如今洛陽的兵馬都在焦繼勳手中,雖然此人和王爺無甚關係,但是焦繼勳卻是石守信當年麾下的大將,除了皇上,就只有石守信能夠讓他聽令,而石守信因為他的緣故,」到了此處趙普手指外面的石保吉,接著說道:「已然站在了王爺一方。如果普所料不差,皇上遷都洛陽之後定然會封王爺為太子。」

    聽了趙普的分析,趙德昭也是歡喜的,但是想到要遷都洛陽卻又有點黯然。

    趙普見趙德昭先喜後黯然,便奇道:「難道王爺還有其他心事?」

    趙德昭不好意思道:「倒是讓趙相見笑了,德昭卻是想著如果我大宋遷都就應該遷到大遼的南京(即北京,大遼在此設立南院樞密使和南院大王,因此被遼國稱之為南京。)。」

    趙德昭是根據後世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而起的想法,但是聽到趙普耳中卻以為武功郡王胸懷驅逐契丹、奪取幽雲十六州的大志,這與他畢生統一天下的志願不謀而合。於是趙普激動的站了起來,第一次向趙德昭跪倒:「王爺有此凌雲之志,趙普定當竭盡所能助王爺奪取幽雲十六州。」

    趙德昭此時方才明白趙普為何聽了自己的話竟然行此大禮,卻原來是誤解了自己的意思,但是奪取幽雲十六州本也是他的計劃,所以也不解釋,趕忙扶起趙普問道:「既然趙相也有此想法,那為今之計本王當如何?」

    趙普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如今南京還在遼國手中,臣聞之南京的韓匡嗣和耶律休哥都是人中之傑,更何況我大宋還要用兵南方,臣恐怕短期內我大宋還無力奪取南京。於王爺來說,當務之急應該是幫助皇上勸說群臣願意遷都洛陽,則王爺勢力形成,自不必為其他瑣事憂慮。王爺成為國之儲君後,臣定當輔佐王爺南取唐、吳越、南漢,北定北漢,進而與遼國爭鋒,奪取幽雲十六州。」

    「依趙相的意思,德昭此時應該同意遷都洛陽並全力幫助父皇勸服朝中反對者?」趙德昭想到為了自己的前途,雖然還沒有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還是要違心的同意遷都洛陽,想到耗費這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遷都洛陽,他日再遷都北京,豈不是勞民傷財,於是還是不甘心的問著。

    「王爺,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為了我大宋千秋萬載,王爺千萬不可心軟啊!」趙普明白趙德昭的心事,於是極力勸說。

    趙德昭想到趙匡胤、周薇、李煜、花蕊夫人,自己和大宋的日後命運,知道為了對付趙光義,自己此時只能做這一選擇,歎了一口氣,無奈說道:「有些人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眾大臣反對也是極為激烈,本王應如何勸說那些反對者呢?」

    趙普胸有成竹道:「王爺放心,如今既然有皇上在背後支持,那些大臣只是欠一個『理』字罷了。」說完壓低聲音和趙德昭慢慢討論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