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奪宮風雲 第一四四章 潘美平漢(四) 文 / 賀蘭拓跋
第一四四章潘美平漢(四)
「哄——」
韶州城的城門突然大開,就在眾人驚異中,從城門內跑出二、三十頭巨象,每頭大象身上披著竹子搭建地戰袍,大象背上承載著七、八個身披鎧甲的士卒,那些士卒各個手持強弓硬弩,居高而下尋找著自己的目標。
緩緩踏過護城河上的吊橋,這些被南漢的軍士們訓練好的大象就向大宋的軍陣衝了過去。若是遇到南漢的士卒,大宋的將士們自是奮勇向前,爭先殺敵。但是如今遇到的卻是他們從未在沙場碰到的大象,別說是普通的士卒,就是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也不知如何應對。
杜林知道若是硬拚,肯定是傷亡很大。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下令撤退。一時間宋軍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開始急速撤退。但是步兵的速度再快也沒有大象的四條腿快,有的士卒被大象用鼻子捲起來仍到天上,然後快速落下;有的士卒在撤退中跌倒慘死在大象的腳下;有的士卒死於大象背上的南漢士卒射出的箭下,有的士卒則是落在了隊伍的後面被象陣之後的南漢軍格殺。
追出數里,城牆上金鼎之聲傳來,正在追趕地大象停了下來掉頭回撤。那些南漢的將士們則在象陣後面擺好防禦陣勢,保護著大象緩緩撤入韶州城。
自出征以來,杜林何曾遭受過如此不堪的敗陣,待得南漢軍停止追趕退入了韶州城,杜林收束部下,看著下面這些垂頭喪氣、毫無鬥志的士卒心裡也是萬分的沮喪。轉而想到南漢軍的象陣,不由地驚道:「既然敵人有此怪陣,我應該盡早告知將軍知道,早想對策。」想到此,便下令部下在此紮營休整,靜等潘美大軍到來。
潘美與項仲恆一路談笑風生,或是聊起戰陣之道,或是對著此時的風光地勢說上幾句評語。大軍翻過了山,卻見到杜林部在此紮寨且旗幟破敗,士氣低落。
杜林聽得大軍到來,急速奔出大營,見了潘美先是大拜,然後痛哭道:「末將有損軍威,還請將軍責罰。」
潘美和項仲恆卻是沒有想到杜林竟然輸了一陣,項仲恆驚道:「敵方有何勇士竟然連杜將軍都不是敵手嗎?」
「杜將軍請起,勝敗乃兵家常事也,一此失敗何足掛齒。來,來,來。有何軍情咱們到大帳商議。」潘美沒等杜林回答項仲恆的問話就先扶起杜林,帶著大家進入大帳。
待得進了大帳潘美落座後,杜林方才將自己在韶州城下所遇全部告說了出來。
「原來如此,」潘美聽後感歎不已,「原以為雲貴之地才有此象陣,不想嶺南也有。」
聽了潘美的話,項仲恆不禁問道:「莫非將軍早已知道有此象陣?」
「杜將軍請坐。敵方出此怪陣,原也怪不的你,」潘美笑著說道:「此象陣,自古便有之。某曾讀書知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平定南方之亂時就遭遇過南蠻的象陣。」
「太好了!」諸葛武侯那是所有將領佩服的人,杜林聽說諸葛亮遇到過,自然知道諸葛亮有方法破去敵人的象陣,人不足問道:「敢問將軍,不知諸葛丞相是如何破去敵人的此象陣的?」
潘美回道:「諸葛丞相在平亂之前就知道敵人有此象陣,早已在平亂出發之前就在成都製造了火油車,車身狀如怪獸,塗之以五彩。遇到南蠻的象陣,火油車從怪獸口中噴出火油,大象驚嚇,反亂敵陣,由此可破之。」
原本聽說有了方法,杜林和項仲恆都很興奮。如今聽了潘美的解釋,兩人心中卻都似潑了涼水一般,項仲恆率先說出了兩人心中的疑問:「諸葛丞相是早有準備,我軍卻是倉猝遭遇,如今卻是到哪裡製作諸葛丞相的火油車啊?」
「哈哈哈,」潘美聽後不由大笑起來,「兩位將軍卻是不知變通了。那南蠻為了奪取中原早有訓練了百十頭大象等猛獸作為奇陣。如今我軍所遇不過二三十頭大象,又怎能和諸葛丞相相比?諸葛丞相的火油車一是為了噴火油,二是為了驚嚇南蠻的大象、虎豹等猛獸。如今我軍只需準備火油,火箭而已,不必擔心。」
第二日,潘美親率大軍行至韶州城下。
潘美出列向城頭喊道:「在下乃大宋此次興兵主將潘美,有請城上主將回話。」
李渥昨日大敗宋軍,心裡對宋軍的畏懼減弱了幾分,自覺都是以前的將領不能效死抵抗才得以讓宋軍進展如此神速,宋軍本身並沒有傳言中的凶悍。今日見是宋軍主將前來,想到若是還能如昨日那般大勝,自己就可以趁勝捉拿宋軍主帥,如此大功還有誰能可比?想到此,李渥心中更是充滿了信心,站在城頭,看著下面的宋軍高聲回道:「本將就是韶州城守城主將李渥。兀那宋軍,我朝與大宋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大宋為何無故進犯我朝?」
潘美聽後大笑,說道:「這位將軍說笑了。只因你朝先出兵攻佔我大宋土地,我皇大怒,方才有此一戰。聽聞你朝皇帝任用奸佞小人,不理政事,不問百姓疾苦,而我大宋天子英明,政務清明,百姓安泰。李將軍何不為了天下百姓歸順我朝,一可保的自身富貴,二可不致令韶州百姓陷於水火之中。」
「大膽,你這小人,竟敢出此狂妄之言。本將受我皇厚恩,豈能歸降與你?如今你膽敢對我皇出言不遜,本將今日就要擒你到都城向我皇請罪。」說完,李渥右手一揮,韶州城的城門就此緩緩打開。
潘美令旗一指,宋軍弓箭手早已準備妥當,待得城門大開,大象出城,宋軍箭如雨下,紛紛向大象飛去。哪知大象身上披著竹子搭建的戰袍,弓箭射在大象身上都掉落在地上。
李渥見宋軍出此下策,不由地高聲大笑起來。心中卻是想到了宋軍今日恐怕又要步昨日失敗的後塵,今日某定不能叫宋軍主將逃脫。想到此,便下了城頭,親自點齊軍隊,跟在大象後面。
「果然無用啊!「潘美見此招無用,下令撤退。宋軍急速間轉換隊形,飛速向後撤退。潘美也好似明白敵人的用意,自己親自在後面壓陣,吸引李渥領兵跟進。
頃刻間,宋軍在前面敗逃,隊伍後面緊緊跟著象陣,從大象的背上還不時有弓箭射下,運氣不好的宋軍中箭倒地。最後面便是李渥率領地韶州守兵。李渥眼中全是潘美的身影,卻是忘了自己早先定下的窮寇勿追、不准追出韶州城十里的軍令。
一逃一追之間,兩軍卻是已經進入了小山之中,待得宋軍進入山中,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全都不見了身影。看到此情景,大象背上的馴獸師們指揮大象停止追擊,然後自己在大象背上站立起來觀看地形。不多時就發現了宋軍不見的原委,卻原來是宋軍在前方早已挖好了壕溝,宋軍進入壕溝都躺在壕溝裡,是以他們看不見宋軍的身影。正要指揮大象緩緩攻向壕溝,誰知此時從山坡上飛出無數瓦罐,那瓦罐掉落地上破碎後從瓦罐裡流出液體,頓時空氣中充溢著火油地氣味,還有的瓦罐本就是破碎的,有些火油從天上掉落在了大象的身上。還未等這些南漢軍士反映過來,從山坡還有壕溝裡飛出無數火箭,頃刻間,不論是大象身上柱子做的戰袍,還是地上的火油都著了火,火勢沖天,驚得大象不聽他們的指揮,開始胡亂奔跑起來。
這時宋軍從壕溝中閃現出身影,他們每三人為一組,兩人抬著巨大戰鼓,一人在戰鼓後使勁地敲打著戰鼓。無數戰鼓聲彙集城驚天動地的響聲,驚動著大象向韶州城方向退去。
李渥在後面看到前方升起煙霧,暗叫不好,此時方才記起自己下過的不准追擊的軍令,當時就是想到了敵人在此用火攻之計,今日自己一心想著拿下宋軍主將,卻是完全忘記了此點。
李渥還在沉思反悔之中,前方鼓聲震天,然後就看見大象像瘋了一般從山中奔了出來,驚叫著向自己的部屬衝了過來,李渥大聲喊道:「快停下。是我,是我。」李渥身後的南漢軍也期望著自己的大象停止奔馳,然而此時的大象已經不再聽從背上的馴獸師的指揮,橫衝直撞地跑進了李渥帶領的軍隊之中,頓時哭喊聲不停地從陣中傳來,大象過後,陣型散亂,很多將士都受了傷。
還未等李渥整頓兵士,潘美已經率領將士從山中殺來,杜林從右面帶兵衝來,項仲恆從左面攻擊,三路宋軍向潮水一般頃刻間就攻擊到了陣前。李渥此時終於體會到了傳言中的宋軍的戰鬥力,那豈止是一個凶悍了得?士卒間的配合,兵器使用的熟練,士氣的迫人,樣樣都不是自己的軍隊可以相比的。
潘美衝進南漢軍中,左突右衝,身後親兵緊緊地護在身邊為他擋下斜刺裡冒出來的暗槍鬼刀。正在廝殺中,突然看見當時在城頭上出現的南漢軍主將正在指揮軍隊重列陣型,不由地暗喜,從身後接過親兵遞上來的弓箭,拉弓、箭出,人落。就在一瞬間,李渥就從自己的馬上掉落下來,到死也不知道是誰射的箭。
李渥一死,南漢軍大亂,所有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有的人投降,有的人開始向沒有宋軍的韶州城方向撤退。潘美帶領人馬整頓投降的敵軍,杜林和項仲恆帶著人緊緊地跟在撤向韶州城的南漢軍後方。
韶州城上的守軍都在等著李渥的得勝歸來,卻是沒有想到等到的卻是自己人的失敗而歸。看到前方都是自己的兄弟,城上的守軍放下吊橋,還不時在城頭上叫道:「快!身後有宋軍。」
但是敗軍之中早已經混入了宋軍,這些宋軍隨著敗軍到了城門口,砍斷吊橋上的繩子,牢牢守護著城門。杜林和項仲恆率領後隊急速趕來,率軍進入韶州城。
韶州城是廣州的北大門,杜林和項仲恆直入韶州,分兵把守,迎接潘美入城。
待得進入李渥的將軍府,杜林言道:「將軍,若我軍直接南下,下一個城池可就是廣州城了。活捉劉鋹指日可待啊!」
項仲恆也是急不可耐地催促道:「是啊,將軍!廣州一下,嶺南個城必定聞風而降,我軍定可大勝而歸!」
宋軍有此進展,潘美也是喜悅萬分,笑道:「兩位將軍莫急,越是到了此時,我軍越到穩重,步步為營,不可出了差錯。如今廣州雖然近在眼前,但是我軍還要注意兩點,一是南漢軍中最會用兵的將領潘崇徹還率領大部人馬在連州城,小心此人趁機偷襲;二是廣州城連著英州和雄州,本將恐怕我軍圍困廣州城時此二州會派人救援。」說到此,潘美看著他們二人道:「我擬派杜林將軍取英州,項仲恆將軍取雄州,某自想去會會連州的潘崇徹。然後我三路大軍齊聚廣州,廣州唾手可得也!」
「是,末將遵命!」杜林和項仲恆都是那種希望經歷戰陣的主,一聽說有戰可打,那可比圍困廣州城好多了,於是請了將令先行帶兵分取二州去了。
韶州城破的消息飛一樣的傳入廣州城。劉鋹接到奏報情急之間不知所措,環顧朝野,竟然沒有一個可用之將。想起自己的處境,不覺害怕地痛苦起來。
這時正好有從小侍候劉鋹的宮女盧鸞進入,看見此情景,勸道:「皇上有上天護佑,一切煩惱自可有人解決。還請皇上不要傷心。小心傷了身子。」
劉鋹痛哭道:「如今宋軍即將兵臨城下,我朝損兵折將,朕已無將可用矣!」
盧鸞上前舉薦道:「回皇上,老身有一樣子名叫郭崇岳,自小喜歡兵事,皇上可用之。」
劉鋹本就特別喜歡重用宮裡的人,如今聽說是盧鸞的養子,倒也放心不少,慌忙派人傳旨封了郭崇岳平宋招討使,大將植廷曉為副將,令兩人率兵六萬在廣州城外設下營寨防禦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