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修仙帝國

卷三 暾出東方 第165章 東嶽卓道子 文 / 風斯在下

    「哈哈哈哈……,哪裡來的野小子,口氣倒是不小。你又有何手段,竟敢譏笑我遊俠陣中無有能人?」

    清朗的笑聲傳來,幾人心頭都泛起奇妙的感覺。那笑聲方起之時,彷彿還在數里之外,到得話聲落地,卻又清晰入耳,便似人在眼前說出一般。

    幾人齊齊朝聲音來處望去,卻是一青袍老者大步從道上走來。這條大路筆直開闊,十丈內的些許異動盡入眼底。只見那老者神采飄逸,也不見如何動作,身體在道上晃了幾晃,眨眼間便落到近前。

    「凌空躡虛?」孔琬微吃一驚,叫出老者的路數。

    「小子,吃我一掌。」

    老者逼到楚煌身前,冷喝一聲,袖風鼓蕩,一掌拍出卻有些輕飄飄的感覺。

    楚煌看那老者童顏鶴髮,雙耳垂肩,貌相清奇,一時看不出深淺,便不願和他貿然交手,雙手一封,觸著那股勁氣,一沾即退。

    老者掌中氣勁宛如無形的氣袋,吃這一擋,卻並未劇烈反彈,反而刷的四散逃逸,道旁的枯樹頓時一陣沙沙作響,聲勢驚人。

    「你這老頭又是何方神聖,竟敢突襲傷人。吃某家一拳。」

    楚莊王反應過來,渾身氣勁凝聚,骨骼咯崩作響,拳風如虎嘯一般砸那老者肋下。老者見楚煌一沾即退,並不與他角力,微闔的雙目輕啟,露出訝然之色。耳聽的楚莊王大喝一聲,身側隨即傳來凌厲氣勁,他微攏衣袖,也不回顧,隨手揮出一掌,卻大有浩然之意。氣勁相撞,楚莊王嘿然一聲,倒退三步,面上潮紅一現即逝。老者衣袂飄飛,捋了捋白鬚,卻是氣定神閒。看來一招之下,已是高下立判。

    大道上又傳來一陣急驟的馬蹄聲,三騎飛馳而來。馬上騎士俱是頭戴草帽,一身武士勁裝。行到近前,三人齊齊一勒馬韁,健馬『嘶聿』一聲,蹄下生釘般定了下來。

    中間一個身穿青衣的騎士,扶了扶草帽,露出一張清俊異常的臉來。他看到楚煌幾個與那老者的站立方位不是太尋常,似有交手之意,笑了一笑,也不以為意,撫了撫低頭嘶聿的健馬,沖幾人一抱拳,開口道:「幾位朋友請了,泰平軍已派出兩支兵馬前來攻打飛熊寨,兩個軍帥,三萬餘人,一半日便到。幾位若沒有什麼解不開的冤仇,何不先躲避一下。大軍來時,雞犬不寧,我等修行之人,雖是身懷絕技,只怕也擋不得虎狼兵旅。」

    「多謝這位道友好言相告。」楚煌看這人身手不凡,話語謙和,便抱拳禮了一禮,指著老者道:「只是這位老俠客仗著道行了得,見不得別人閒言碎語,我幾個言語中也不知怎地觸怒了他,倒引得他一番暴跳,看來還須對我等教育片刻。」

    「你這老爺爺,鬍子都一大把了。倒會倚老賣老,胡亂教訓人。人家說人家的閒話,又礙著你什麼事了。」

    那人身後兩騎也跟了上來,旁邊一個藍衣的騎士聽楚煌說的十分委屈,不由對老者埋怨起來。他看起來十七八歲年紀,眉清目秀,話音很是清脆。

    「朧雲,事因不明,不許胡亂編排人。」青衣騎士急忙輕叱了一聲,對藍衣少年的偏聽偏信很是無奈。

    「哈哈哈哈……」老者捋著白鬚仰天大笑,搖頭感喟道:「老夫許久不入江湖,未料世間已是英傑輩出,我方才打出一掌相試,卻被這小哥封擋的天衣無縫,我竟然沒能看出你絲毫路數。只觀這份應變的沉著勁兒,已是難能。」

    他看了看楚煌,大有嘉許之意,又指著楚莊王道:「這漢子拳風如虎,澎湃如潮,一拳之威竟有拔地搖山之勢,自當年的荊威侯逝後,許久不見有將此等剛猛的路數修行到上成可觀的。你雖還欠著幾分火候,也算難得了。」

    「你又是何人,莫非你與荊威侯也交過手?」楚莊王聽那老者喝破自己的路數,暗暗吃了一驚。

    「何只是交過手,這蘭澤國故地,遊俠陣中的好漢不識得荊威侯,豈不枉稱俠義?」老者輕聲一歎,眼睛中露出緬懷之色。

    「這位前輩方才在數十丈外便聽到我們的談話,莫不是世間盛稱的『順風耳』神通?」孔琬沉吟道:「看前輩來時,凌風渡虛,一形十影;交手出掌,忽焉來去,輕似飄花。莫非便是『凌空躡虛』和『落繽掌法』?」

    老者長眉一抖,頷笑道:「想不到此間還有人識得我卓道子。」

    「遊俠陣中盛稱『三山五嶽』,卓前輩人稱東嶽,可是名符其實的泰山北斗。當年永樂天王作亂,大將軍高玉柱得知前輩未有參與,便笑其無能為已。推重如此,天下誰人不知。」

    孔琬娓娓說出這段來歷,眾人聽的暗暗驚奇。先秦儒、墨並稱,同為顯學。自漢武帝尊五經,抑制豪強。儒生因修習五經而得尊顯,豪強則夷滅,散為遊俠,雖以俠義自許,終是離道遠矣。墨學無人問津,時日久長。自近代君道大壞,何到大先生重述墨學,遊俠之事乃為人所喜聞樂見。又有所謂文五嶽者,發為小說,群起而揄揚之。天下洶洶言俠義者至今不衰。

    「小哥兒,我方才聽你說文武相濟之事,很有幾分道理。當年,劉先主和曹阿瞞爭天下,屢戰屢敗,幾乎無處存身。直到和水鏡先生相遇,薦之以臥龍、鳳雛。聯吳抗曹,一勝於赤壁,終得三分之天下。」

    卓道子輕歎道:「這本是極淺顯的道理,然而千軍易得,一士難求。後世之人又以為老生常談,輕忽視之。當年永樂天王也曾煊赫一時,轉戰天下十四州。然而他所任用者,儘是鄙薄不文之人,大封王爵至於數千,天下未定,而內訌已生。我看你倒是個讀過書的,思慮周詳,心眼也多。老夫想薦你一個去處,借你胸中才學,為百姓出些力氣,不知你願是不願?」

    楚煌恍然道:「原來卓先生也成了四大寇中人?」

    「非也,非也。」卓道子笑著擺擺手,「你方才說了四大寇中無有豪傑,張無缺之流,貌似寬和,而內懷險忌,老夫豈會為他出力。只是自打天劍帝賜死了荊威侯,大景末運已至,天下亂像已是一發不可收,志能之士都應該匡助明德,扭亂為治才是。」

    「不知卓先生所說的明德之人又是哪個?」楚煌問。

    「這個,你隨我走上一遭不就是了。」卓道子哈哈笑道:「老夫這般年輕,還會誆哄你不成?」

    「在下還有他事要辦,這會兒恐怕可去不得。」楚煌微笑道:「以前輩的聲譽和威望,料想也不會強人所難吧。」

    「什麼……」卓道子一愣。

    「方纔這位朋友已是說過了,泰平國稍時便來。此地是大軍必經之處,不宜久留。在下便告辭了。」楚煌笑著朝他揮揮手。

    「慢著……」卓道子面孔一板:「老夫的事也甚是急迫,實是關係著數萬人的生死。若非看你確有幾分才華,也不會止了行程,和你說這麼許多閒話。俗話說,事急從權。若是小哥兒執意不肯,說不得,老夫只好強人所難了。」

    「哎呀,這老頭恃武行兇還能說得振振有詞。還什麼『三山五嶽』的東嶽,我看是東惡吧,真替遊俠們丟臉。」藍衣少年撇撇嘴,忍不住譏刺了卓道子幾句。

    卓道子老臉一紅,拱拱手道:「等這事過了,我自會向這位小哥兒陪罪。」

    「哼……本大俠平生最看不慣的就是欺壓良善之輩。」藍衣少年一抖馬韁,就想越眾而出。

    「朧雲,不得魯莽。」青衣騎士一把拽住他的韁繩,淡淡道:「卓老先生既然拼著聲譽受損也要請這位公子,想必真像他口中所言,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是非難斷,我們還是不要胡亂插手為好。」

    「恃強凌弱也要拿出一副悲天憫人的面孔,老傢伙,你也配談俠義二字?」

    楚莊王怒吼一聲,動如猛虎如山林。砰砰兩拳打出,氣勁洶湧似奔雷,幾人離的稍近,被他拳勁刮到,都是禁不住後退。卓道子首當其衝,立時被激得衣袂飄飛,青袍展動,晃了一晃,便消失在眼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