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修仙帝國

卷三 暾出東方 第241章 文 / 風斯在下

.    「大宋宣和年間有一人,乃天魁星降世,素以忠義為本,高張替天行道大旗,一伐大遼,天狼喪膽,平田虎,定王慶,又征江南方臘,四方征討,衣不解甲,實有文王之功,可惜,功高震主,終為奸臣所害。」

    楚煌奇道:「南小姐說的可不是時稱為『及時雨』的宋公明麼?中夏有一施氏作【忠義水滸傳】,單道此人一眾兄弟的事跡。不過,歷來只被是視為小說家言,似是不足憑借。」

    「豈不聞假作真時真亦假。當時人言,宋江曾得九天玄女賜下三卷天書,你道那九天玄女又是何人?」南葳淡淡笑道:「她可是皇天后土之女,天皇帝俊的妻妹,聲名赫赫的銀河戰神。上古時,傳授軒轅黃帝兵法和『軒轅劍』大敗九黎蚩尤,功高位尊,只有執掌天庭的西王母和人皇女媧可以相提並論。開闢之初,盤古大神和道祖化生四象,是為帝俊、木公、金母、老聃,分別為四族之神,後來帝俊做了天皇,九天玄女便代帝俊成了鳳凰一族的守護神,這玄女天書可不就有丹詔授命的意思。」

    楚煌皺眉道:「宋江既是戰功彪炳,又有玄女天書相助,為何卻大來難成,死於非命?」

    「這中間緣由複雜,也難以細說。」南葳說道:「你不聞宋江怒殺閻婆惜,你道是什麼緣故?人只言是閻婆惜匿了宋江的招文袋,那袋中卻有梁山好漢的書信,宋江害怕東窗事發,才一時失手致她於死。這也是枝末的話,全因不識得閻婆惜的底細?」

    「閻婆惜有何底細?莫非……」楚煌心頭一動,大覺難以置信。

    「不錯。閻婆惜便是閻惜嬌的化名。她本是北方鳳皇幽昌的屬下。當年,幽昌深恨九天玄女不傳天書於他,千方百計與天魁星主為難,直到後來請得麒麟族正傳的天罡星盧俊義上山,幽昌才不得不有所收斂。」

    南葳輕輕一歎,搖頭道:「這也都是沉年往事,只因你問起閻惜嬌的來歷,自然引出這一番話來。聽聞施氏的【水滸傳】斐聲中夏,號稱四大名作,江湖人士莫不詳熟,依我看來,卻有些不盡人意之處。」

    「哦?」楚煌微微一訝,笑道:「鳳君熟知本事,若有議論,定也是卓爾不凡。」

    南葳綻唇微笑,沉吟半刻,才道:「這第一麼,水滸傳涉及神異之事,大多雲遮霧現,語焉不詳。洪太尉誤走妖魔,九天玄女授天書事,天降石碣以明座次,俱都虎頭蛇尾,莫知原委。徒使後人以偽詐視之。雖是事涉秘聞,向為官家所忌,也是施氏昧於鬼神,不能深思的緣故。」

    楚煌點頭道:「鳳君功參造化,神通蓋世,施氏只是一凡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理亦如此。近世能以人道印證天道,只有一紀曉嵐而已,蒲留仙亦有所不及。」

    「施氏寫人物,即如魯智深,武松,林沖之輩,皆是生龍活虎,人間雄傑。反而一百單八之魁首,大名鼎鼎的及時雨宋公明顯得庸懦可憐。這又是施氏不明人事之處。」

    南葳笑了笑道:「遍觀古今太平之時,多是平庸浮詭之人居於上游,德能才傑之輩或沉淪下僚,或遠避江湖,左思所謂,『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不惟是一時之言,同樣是萬世之論。皆因始皇以來,不許民間多氣力。綠林之中又不然,況有偌大聲名如宋江者。觀其身邊兄弟,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宋江勇不及玉麒麟,智不及智多星,卻能名滿天下,眾望所歸。其高舉大旗,道是『替天行道」此一事已可發見肝膽,古來草莽豪客,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多如恆河沙數,宋江獨能被人稱賞,讀其書,卻覺名實不能相符,這也是昧其事難昧其名的緣故。」

    楚煌歎道:「自漢武罷黜百家,而獨尊五經,儒學若似炙手可熱,一仁一義早不知丟在何處。千載紛紛罪儒家,何曾有一真孔子。禮失而求之於野,水泊宋江正是其中佼佼,可惜,真仁真義向來被假仁假義忌諱,群情習於偽態,反於其真處生出懷疑。施氏既寫出這般一個魯智深、武松,便不該有宋江來總攝之,即便有時,也絕不該是此一番面目。」

    南葳點頭道:「莫說人族,便是四靈與神聖,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世界雄傑也是一樣,如宋江此人本非等閒之輩,偏要和世間惡吏同看,已是岔了。像方今神國,五百年間,神人輩出,更是可笑。想你們人族開創之祖,伏羲、黃帝何等的通達睿智,不料後世子孫如此庸弱可欺,大概傾軋太周,氣數將盡,已不足以統率三界。」

    楚煌微微沉默,「雖是官家無能,畢竟太平不易,幾代人填溝壑,僅換得今日碩鼠滿倉。」

    古說積德百年,方可以興禮作樂,現今泰平軍又起,官家必視作洪水猛獸,役稅也會隨之而來,盛德之事只怕已是遙遙無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